有猫的时候才会更美好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忘白,就是广西画家王国仕,壮族人。
  我所见到的他最早的作品,是其在广西画的一批纯水墨花鸟,多为四尺竖幅,每张与一首节气诗相配。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反映着一年中季节、天气、物候的变迁,它是农人田事的历法,也是天地生息的标识。忘白以花鸟来表现节氣,显然是其中包含着自然精神与诗情画意,感而动之,发而为笔墨。画中绘有鸭、雁、野雉、鹭等禽鸟,以及兰、竹、芦、蓼花、芙蓉、百合与其它山花野草等,这些生动之物,多用湿润之笔表现,且以水墨渲染,物象笼罩于苍茫氤氲的氛围之中。忘白像是有意将这些物象置于南国四季中,水泽田野间,并灌注风、雨、霜、露、雪,使画面幽隐地体现出了由节气的变换而带来的微观自然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忘白的这批作品称为“节气花鸟”,它与表现传统文人趣味的写意花鸟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当初看到忘白这些画时,内心为之一动的原因。不过,这些画也并非完美,如一些禽鸟的造型还欠讲究,刻画方式也略显简单,表现草木的线条较为单薄等。忘白后来对这些问题也有了清楚的认识,这似乎促使他以后将力气用在了传统花鸟画的造型与技法规训上。
  忘白在邕期间还有几幅画令我注意,即《曼生印象》《有阳光的早上》《有梦的下午》以及《晨曦之梦》等。《曼生印象》表现的是清代书画篆刻家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公、恭寿等)创制的紫砂壶,即世称的“曼生壶”,忘白并未对我讲起他创作这幅画的缘起,但我所知忘白喜茶,且皆以紫砂泡饮,可想而知他应该接触到或用上了这种富于文人雅趣的“曼生壶”。这幅画面上一把赭红色的大壶位于中间偏下处,十分突出,此壶上下又摆列着颜色、形制不同的壶。“曼生壶”以没骨法描绘,以显其温润柔和之质感,并使其处于非现实空间中,有点超现实与游戏意味。另外三幅皆以猫为描绘对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晨曦之梦》,一只巨大的黑猫矗立于画面中央,顶天立地,神情冷峻自若,又像是警觉注视着什么,或又露出孤独自在的意味,猫的两侧绘有一侧一背两个女人,着蕾丝内衣,体态娇柔,温软性感。在表现方法上,猫先用密实的细笔叠加画出毛发,再用湿墨反复渲染,分出凹凸结构,整体效果厚重沉稳,特具分量感;而女体则淡勾薄染,轻盈如梦。猫与人在位置、画法、身体感、神态上形成对比,由此设置了两者互喻的语法,猫犹如直面现实的人,人好像是梦境中的猫。那只猫又像是作者自况,可能在创作此画的时候,作者正感知或体验着某种现实境遇。我想那只猫应该是雄性。我最欣赏这幅作品,出于我的个人臆想,它体现着现实、心理、梦三种世界,它同样是非现实时空,带点荒诞与魔幻,而现实的迷色永远横在眼前。
  这样带有表现意味和探索精神的创作,在随后出现了停顿。如果说忘白的在邕作品(就笔者所见),因地域气质与现实生活,多少带有一点自我意味,表现出些许清新与锐气,那么在离邕之后,他便几乎完全进入花鸟画的近现代传统,浸淫在被集体认定和传承的历史经验中。
  2015年秋天,忘白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其研学方向是中国画与美术教育,日常主要画花鸟。在京三年中,他经常描绘的是牡丹、荷花、梅桃、蝶雀、鸟虫等传统文人画家们喜欢的题材,其表现方法与所呈现的视觉特征,也紧靠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路数与格体形态。对于他的这种绘画行为,我曾问及他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忘白曾有这样的意思:他以经典作品所构建的高度规范与质量标准要求自己,是为了锤炼和提高对花鸟画艺术语言的表达与技艺控制,以及画面经营能力,而这正是自己的弱项,他要补这个短板。他同时表示,当他具备了对传统花鸟画语言的一定驾驭能力后,就可能会抛弃它,走反叛的道路,再回归到自我表现上来。依其所表,忘白这三年的所有绘画实践之目的,其一从思想上对前人所创立的花鸟画法进行深入认知,似乎有进入学统之意,其二要握技在手,经验的修辞、布局、造型、勾线、施墨、用色等,皆能合乎轨辙,传统这一套“我可以做”。
  显然,忘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对比在邕时的那些水墨花鸟,此时的作品更讲究、更精致。当然,从另一面说,也更显得中规中矩,严守绳墨。他依然是想通过先师法前人,习得经验能力,再探索新方法,建立自我风格,这是多数人所谈所走的路子。忘白在北京期间的花鸟作品多为小幅,其日常操作,多按照一定的套法格式进行,且带有一定的休闲怡情性质,如此虽然对造型、笔墨等表达运用得更准确、熟稔、老到,但却几乎很难见其作品中的研究性、分析性、灵活性的理性思辨因素。另外,他对传统的学习,更多的是对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等人确立的图式、造型与笔墨形态的仿学,而极少向更远的传统上溯。若此,他对传统绘画美学思想上的认知与思考,就欠理性的深入与清醒的批判,他所掌握的传统花鸟技艺就不容易生发出助其反叛的力量,而更多成为纯经验的与纯手腕筋肉动作习惯的物理运动。
  坦诚地说,虽然忘白在京期间有自己的想法,作画勤奋、认真,且看其画也感到很美,但我并不特别欣赏那些作品,毕竟还是缺少创造性的生机与活力。我在其画中感知不到可嬉笑、可怒骂,性情不遮,言行豪气又隐含着几分狡黠,能饮能聊能戏又有几分琴兰之优雅的忘白,更看不到那只猫的影子。不过,忘白也说得明白,他就是在忠实地学习前人,掌握经典,难怪缺少个性,这么说是不是完全就对呢?即便是感到了“美”,但笔者认为,这样的美由于多是习惯性的、经验性的,亦带有不易觉察的诱导性与钳制性,因此便失去内在的个性、活力与自由,审美客体亦容易失去审美的自我性与再创造。画家通过作品告诉观者:这就是美,与观者通过作品发现了美,这两者是不一样的。美即创造、即自由,这对艺术家与观者,都是一样的。
  不能否定,忘白那三年在绘画上的虔诚与努力,以及基本实现了的初心设想,也不能非议其所遵循的艺术路子,但不知是否在这几年的绘画实践与行走中,有过反思。我一直期待蹲在广西的那只猫出现,不合群地喵喵几声。
  2018年夏天,忘白为博士毕业展览创作了三幅作品,而未展出的那张我认为是最好的。这张名为《晚霞残照处旧忆去当年》的画,在造型与技法上,不仅集聚了忘白三年学习经典的经验与能力,还将在邕时的水墨花鸟中大面积水墨渲染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了这张画中,且运用得更趋成熟,也更具难度。这片水墨丰富微妙,在整体的湿润感中,显露出些许斑驳肌理,并有微妙虚实的线条若隐若现,在这样一个绵延四维的水墨时空中,浮游栖息着蝴蝶、蜻蜓、飞蛾、甲虫等小生灵,从画幅右下边缘向左上角生长着的大树边掠过一个大鸟,占满左上角的混点树叶中蹲卧着一只蟾蜍,其下方悬着暗红色的太阳,一支用白线勾勒的芙蓉趋向着无光的太阳。题中的晚霞并非一抹朱砂那样的通常画法,而是完全将微弱的红色融入暗灰墨中。这片水墨在画幅的中下方围出一个光亮的门洞状空间,其间,一块从暗处进入的石头上,卧、立着雌雄两只野雉,其后掩映着竹与水。幽暗与明朗的两个区域对比强烈,又恰生妙处。
  这张画最迷人的地方,还在于这片水墨所营造的迷茫意象,它隐隐地传递出了一种寂寞无言的氛境,那蟾蜍、太阳与芙蓉的图像组合,又显出了某种神秘诡异的味道。忘白的京华生活已终,这片水墨就像是已经落下的帷幕,或许唯有通过那一孔光亮,才能将曾经的生活忆得清晰、忆出形色。
  或许忘白在创作这幅画之前,就已经设置好了这种空间结构和表现语法,并顺利展开;也有可能开始就是想描绘各种动、植物形象,一贯地完成作品,但在这个常规制作中,忽生异想,刷上大片水墨,留出一小片光亮,形成别样构象;还有可能是上述常规方式难以为继,出于拯救画面之需,而另出招数。但不管这张画是怎样生成的,我们所最终看到的,是一件显现着妙想、奇招、佳构的独特花鸟画作品,虽然在物象的具体描绘上,依然运用的是忘白之前习得的传统方法,亮处的野雉亦略有平面之嫌,但并不能依此就否认这张画是一幅好作品。这张画能够成功,并生出别样意味,正在于这一大片巧妙精微的水墨。
  我似乎又瞥见了那只猫的影子,但一转身就又不见了。
  毕业后,忘白去了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执教,他在那里绘制的作品,仍然接续着北京时期的形式与趣味。他居所的墙上即挂着这样的作品。
  在艺术的路上行走,怎样才能成为形塑自己的助力,或发现自己的基础能量?如何面对中国美术史中的趣味与精神、理想,以及由此带来的符号、方法、圖式、造型、技术等,而不是将这些东西拿来于纸上,一次次将其再经验化,使得美学与技术更趋概念与僵结,这是重要且要命的问题。那种纯经验的绘画形式可以玩赏,可以品味,可以所谓高雅,但没有精神活力与生命脉动,这绝不是标识自我当下存在的艺术,成长于当下时代语境中的艺术也绝非是这样的。
  我希望那只广西的猫,能跟随忘白游走四方,形影不离。忘白,毋忘向眼前世界表白自己。
  王国仕
  忘白,本名王国仕,1978年出生于广西天等县,壮族。
  2005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中国花鸟画方向研究生,师从伍小东先生,2008年获硕士学位。
  2008年至2014年任职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4年广西美协推荐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第三届西部青年美术家创作高级研修班”学习一年。2015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教学与技法研究方向,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陈绶祥先生,2018年获博士学位。
  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曾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多次参加各类画展并获奖,多次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策展活动。参与编纂《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大隐题画赏析》。出版有《枕石画集》《忘诗楼雅集》《大乐无声——忘白花鸟画精品集》《采集——忘白诗词画选辑》等多部画册、诗集。
其他文献
30多年前,东山魁夷前往奈良的招提寺创作壁画《山云》《涛声》,在通往寺院的路上,沿途风光让他心生欢喜和感动,后来他在文章中写道:“这是一条令人喜欢的路,路上立着一些快要倒塌的瓦顶板心泥墙、成排朴素的民房,显得非常恬静。这一带保存着西京平和的风貌。沿路有稻田,庸俗和喧嚣没有涌到门前来,优美至极。”30多年前,我在乡下的时候,这样的田园风貌随处可见。村头的小河平静又清澈,屋后的树林里听得见小鸟啁啾,老
期刊
【摘要】对于夏俊娜的绘画,很多人认为画家是为了突出异国风情的小资情调。笔者认为这类分析还停留在其绘画的表面,并未深入到夏俊娜绘画意义的根本。夏俊娜绘画的意义并不在绘画图像的所指,而是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在绘画语言方面的能指优势,回归绘画的诗性。她将自我感觉审美化,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具体到画面肌理、色彩关系、图像关系,一步步在画面中从局部到整体扩展。  【关键词】夏俊娜;能指优势;诗性  每次读到马致
期刊
刘懿兄是我学长,我们认识多年,深知他在繪画上不断奋进求索的过程,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包括后来从地方高校入省国画院,他多年如一日地进行中国画的研习、实验、创作,其中的艰辛冷暖可想而知。  如今,他正值不惑之年,慢慢迈入艺术生命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画家都经历着“艺术从何而来,又将向何而去”之惑。正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绘画本身而言,前者当为技法实践层面的硬指标,后者则为内在精神、
期刊
认识某件艺术品,应该先要认识艺术家,我们有那么多的史学家、艺术评论家,他们是如何研究艺术品的?我觉得必须要研究艺术家及他们的时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作品及所包含的意义。  艺术评论家所研究的艺术家的信息往往是二手的甚至是三、四手的。故,不免会有道听途说之嫌。而我今天所评论的是我认识的老同学,共事了40多年的雷务武教授。  我们都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77级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同学。我们版画
期刊
期刊
我喜欢方延寿这个纯朴、热情的人,也喜欢他很有味道的水彩画。我早就计划写点方延寿的读画感,一想到文字,就不知从何说起。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靠可视图像激发观者情绪,从而引发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解说无异是强加于人的,实属多余!这里说的仅是一孔之见,一家之言。  在当下“流行偶像时代”社会浪潮中,水彩界也不例外:崇洋媚外,唯外国画家最牛,中国无大师;追风趋众,模仿名家,不求个性感受,急功近利,不踏实
期刊
陈忠和是一位真正拥有艺术灵性的画家,因为他的一支精工画笔能呈现梦境,美伦致尚,他施墨色能染出奇幻,神逸万分。超级的工笔技能,加上超能的艺术想象力,让陈忠和的绘画作品拥有了独特的神秘特质。目游其间,如梦如幻,精彩万分。  到底是如何让人“致幻”的呢?请看《蒲溏》这幅作品,没骨工笔,不显线条,以淡淡紫青的融与间,绘成翩翩蒲茎,无骨而韧,因色而神,交错成谜,既平凡入目,又浩荡如云,一池柔蒲成唐妃,美姿万
期刊
写意风景油画在当今已成为油画之中最普遍的题材,它不似抽象风景油画赋予人们多角度想象,也不似古典风景油画在视觉上给人们带来的华贵感,而是注重当下实际景色的捕捉和描绘以及画者情感深处的表达。  蔡涛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屡屡在全国大展中获奖,这与他的勤奋坚持和不断突破是分不开的。这些作品在我看来是做了减法,天、地(水)、物三大关系一目了然,色彩的强度也减弱,往日的激情也有收敛。倒是形成一种明显状态,
期刊
郭庆志出生于安徽北部的一个叫郭洼的小乡村,据他说在记忆中天空很清澈,月亮下可以看书,可以依稀看到几十里外的大山在天边有一道墨色的轮廓,如云如烟荡漾在儿时的梦里。那是县城周边的山,距离郭洼五十多里,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上学路上,大山在旭日的光照下璨然,像圣洁的辉煌中托举着一块碧玉摇曳着一份召唤,让他时时仰望。  在真实的触碰那些大山后,年轻的郭庆志也渐渐了解这些大山的故事,那些拥有着美好结局的故事,
期刊
杜海军/城市阳光200cm×150cm 2019年  杜海军画了自己特点的城市绘画,由此读去让我们想到诸多联想。印象剧场  看杜海军的画,很容易联想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那些印象派画家们惯常的题材与表现。我们知道,印象派是从城市印象开始的。没有城市化的城市,便没有现代主义艺术,这是因为城市化彻底颠覆与改变了传统的市井生活,或面对城市化的建筑产生了新的空间关系,使得画家们的感知变了,心性变了,也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