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教师思维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关键在于其思维方式发展,因为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统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变通性、独特性、敏感性等品质至关重要。教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学生的智慧水平,这是“名师出高徒”道理的体现。
  一、教师思维方式发展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客观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首要问题在于发展教师的思维方式。世界发达国家业已把思维教育研究作为前沿课题,例如,思维训练研究居美国2018年教育研究热点之首。在其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求学生从小就学会辨认人们常犯的逻辑思维错误,如没有充分证据便下结论,把关联关系当作因果关系,非黑即白的片面认识,夸大行为后果导致认知偏差,缺乏自主的盲目从众,罔顾事实真相绑架情感博取认同,以权威观点取代严谨论证,论人不论事以印象取代理性,歪曲别人观点的“稻草人”谬误,用批评别人的失误来转移对自己的批评,自己不懂便认为别人肯定错误,专找有利证据而选择性忽略其他重要信息等。这足以表明,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乃是新一代人的关键素养。
  在我国,思维训练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一直无视思维在公民个性发展、人格完善中的价值,相对忽视了学生灵性对社会的发展和超越,甚或把适应社会文化习俗,培养“听话”的学生作为儿童教育的目标追求。尤其当下,不少教师身上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思维惰性,存在着严重的思维指导缺失和缺位问题,表现为讲授多、训练少,记诵多、思考少,就范多,突破少。受这种思维影响,教师往往优先考虑课堂任务和知识点,大量的讲授提问、批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精力,丧失了“自我决定”的勇气和能力。此外,学习活动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方式,缺少敏锐的话题和有趣的故事;唯我独尊、师道尊严、人情至上的文化法则加重了知识转化的负担,使学习与生活呈分割状态;教师惯于按常态思考,按常规教学,照常理管理,极少考虑学生的思维感受和生活体验,具有诸多局限性。
  事实上,学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智慧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智慧发展重在彰显人灵性;社会发展重在提升人伦性。无论智慧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突破固有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灵光。能否体现思维的灵动性,成为有效教育的分水岭。换言之,没有思维参与的教育只能沦为钝化智力的工具。新时代需要尽快将思维教育提上议事日程,以推动社会革新和公民核心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应当善于发掘和承袭传统的优势思维,如中医的君臣佐使思维、兵法的风林火山思维、文学的起承转合思维、伦理的礼用中和思维等。另一方面,还应当善于创造新常态、新常规、新常理,提升新生活的思维品位,以形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思维惯性。
  二、教师思维方式发展有赖于多类思维的优化组合
  学校教育工作纷繁复杂,进入新时代,各种新现象、新矛盾、新挑战更是层出不穷。要成为一名高水平教师,必须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潜下心来淬炼思维,拓展思路,探索新招数;务必解放思想,突破定势,发展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即要善于将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把点式思维、线性思维、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关联起来。培养人的问题需要依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实施,具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可以具象为动机引发、概念感知、知识理解、规律揭示、练习巩固、实践应用等一系列具体活动。教师必须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注意运用点式思维抓活动节点、重点及难点,运用线性思维抓活动流程、动态及机制,运用平面思维抓活动平台、常态及稳定,运用立体思维抓活动部署、督导及改革。
  二是将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维与艺术思维融通起来。当今国际社会,基础教育通过不断改进业已形成了关注STEA的趋势——更加重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的有机联系。由于科学重在认识世界、解释自然规律,技术和工程重在改造世界、控制利用自然并化解社会发展难题,艺术重在强调对生活世界的美化和优化,因此,社会问题大多需要借助跨学科知识来解决。教师在担当学校教育责任、培育新一代公民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看待教育全局工作,提升教育谋划的严谨性;运用技术思维落实教育运行事务,提升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运用工程思维处理教育接续工作,提升教研衔接的连贯性;运用艺术思维对待突发事件,提升管理应变的灵活性。
  三是让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跨界思维与网络思维互动起来。教师面对工作期待,要修业进德、有所作为,必须坚守自信,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特别是要结合时代需要,克服思维惯性带来的消极影响。必须注意运用逆向思维反推领导意图和学生意愿,运用发散思维理解同行苦衷和工作思路,运用跨界思维推动同伴互助和部门合作,运用网络思维应对复杂工作和危机事件,进而形成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
  四是使“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并行起来。习近平明示:“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教师作为公职人员,也应遵循这一要求。要运用战略思维,看待教育现实需求和学生发展方向,统筹相关因素,形成目标格局;运用创新思维,以超常或反常的方法观察与洞悉、质疑与发问、跨界与整合、探索与解决教育难题,提出与众不同的学理性方案;运用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分析教育矛盾的运动变化过程,利用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断改进工作;运用底线思维,预测和把控教育风险,守住学习、工作、生活的法律和道德底线,既做最具忧患的打算,又做最富理想的安排。总之,要努力把多种思维方式并行起来,服务于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
  三、教师思维方式发展助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工作
  教育无论作为科学还是艺术始终需要思维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思维品格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照教学相长原理,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思维发展的过程。如何通过教学生思维实现个人思维的渐进发展?   第一,分析并发挥教师个人思维的优势,展示教师个性化思维过程。陶行知早就主张要“解放头脑”,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增强其思维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即“教学生学”,既不是机械地陈述知识,也不是简单地展示PPT,而是要真正将思维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掌握学习的思考过程。为此,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思维优势,依照思维的准备-酝酿-豁朗-验证规律,按步骤开展逻辑思维和数理思维训练。当然,教师的思维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在与学生交往的生活场景里。教师必须把学习思维和生活思维联系起来,随时随地发挥教育的积极影响,形成正能量。
  第二,感受并遵循教材编写者的思维方式,理解其学生思维培养意愿。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特定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为此,他特别强调直觉思维的价值。直觉思维基于所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尽可能使思维者采取捷径实现跃进、越级发展,但以后需要用比较方法重新检验结论。知识学习是一个思维形成的过程。教材编写者在设计课程中做了充分预想和调研,教师自己,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其思维训练的意图。要知晓教学内容从哪里来、与上下节内容存在何种关系,教学内容以什么思维方式联结起来、与其他学科能否建立某种联系,以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践生活能否建立联系。通过各種联系,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畅达的思维品性。
  第三,熟悉并把握学生思维的现实特点,千方百计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如何思考的?真正的教育在于学生怎么学,教师就应怎么教;学生怎么想,教师就应怎么教。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用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把握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以及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正是基于儿童教育生活的考量。儿童思维往往带有直观、形象、故事性、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开始时,要注意运用游戏化思维方式,随时捕捉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做大量的思考。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故事化思维,通过创设情景、问题抢答、逆向辩论、独特表达、一题多解等方法,运用定义、类比、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方式开展训练。教学结束时,要注意运用生活化思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借力并利用管理者、家长、校友的配合,拓宽教育渠道,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世界银行《2015年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与行为》提出一个基于三项思维构成的框架:其一,大多数判断和选择是无意中做出的,并无深思熟虑——自动思维。其二,思考和行动取决于身边人的所思所行——社会思维。其三,同一社群的人往往以相同的视角认识世界和看待自己——心智模型思维。社会成功人士的思维方式往往与众不同,而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要善于借助学校丰富的外部资源,发挥榜样力量的作用,借助学术讲座、焦点对话、公司参观、户外游览、创新体验等渠道,通过正面思维、否定思维、差异思维、指数思维、迁移思维、融合思维、探究思维、优化思维等思维方式的成功案例,全方位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激励学生生成思维兴趣,获得思维体验,形成多元思维模型,追求个性化思维发展。
  李保强
  3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与领导》《当代教育科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儒家教育思想与教育文化、互联网教育,出版《教育格言论析》《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学校管理学》《课堂管理探论》等著作,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60余篇被CSSCI收录和引用。
其他文献
宜昌市实验小学从“十二五”开始,抓住“首善文化”这一主题,孜孜不倦追求办学管理的理想境界,成功打造了一所首善文化学校。  文化的提出  宜昌市实验小学隶属宜昌市首善之区——西陵区,学校集区域实验性、示范性和辐射性于一体,长期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和宜昌市小学窗口效应。宜昌实小人坚持高举教育实验和改革大旗,以“创办一流学校,打造一流师资,培育一流人才”为目标,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心
“数学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模型理解和建构的过程。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谈谈如何通过数学模型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旧勾连,找出知识“生长点”。学生在之前学习加法时,已经有看图的经验,因此在引入环节,笔者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看图列式说信息,在看图的过程中回忆大括号的意思表示合起来的
2017年12月6日,宜昌市体育馆内展台林立,人头攒动,西陵区首届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县(市、区)级单独举办教博会,这在全国少见。我没有想到,西陵教育人投身教学改革的热情如此之高!西陵区这些年来的教改成果如此丰富!”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郑琰说。  西陵区是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是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五”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新修订课程根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普通高中教育功能定位、普通高中课程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教学、考试、招生等关键环节的配合协调上多有突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特征,必将有效保障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落实。  修订课程方案,重新定位普通高中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包括课程方案修订和课
奥林小学围绕“铸健康教育品牌,办终身回味的学校”办学理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统化”为支点,着力构建“尊重个性 聚焦素养”健康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  这里所说的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编写的基础教育教科书。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规定性和强制性,但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的民情风俗、自然景物、气候环境等具有较大差异,教学时如果机械地使用国家课程的所有内容,必然会因资源不
活动是育人的载体。如何策划一项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思考,在体验中获得成长,从而自觉提高道德认识?这是班主任需要思索和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组织过的一节班会活动为例展开分析,总结德育体验活动的设计范例。  首先,根据班上学生道德认知的实际情况,确立班会活动的主题及目标。刚开学,新生来到陌生的环境,起初有点不适应,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和新的同学。为此,笔者设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如果说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一株植物,那它一定是有着自己灵魂的,要不然它就只是一抹普通的绿色,无法在茫茫绿海中让你感受它生命的震颤;它也一定是有着稳稳的根的,要不然它很快就会面容憔悴、枯萎成泥;它也一定是有着繁茂的枝叶的,要不然它也无法葱茏你的眼,蓬勃你的心。  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在守住“魂”、扎稳“根”和修好“枝”三方面下功夫。  一、教材的解读是魂  对于备课,许多教师是看看教参
一、贴近学生,展示数学之趣  儿童天性好奇贪玩,他们的学习活动多以兴趣为取舍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和情感体验,利用数学文化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氛围中开始课堂探索之旅。  如教学《圆的认识》导入部分时,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一、二年级选用童话近30篇,占比超过全部选文的三分之一。教材为什么会密集出现童话?因为童话故事用充满童趣的故事情节为儿童构建了一个奇异的幻想世界。然而,许多教师只看到教材中的童话,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表演上,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童话启悟上,或者把教学重点放在对狐狸、小熊等动物的“裁判”上……“曲终人散”后,学生对童话本身的向往、关心、兴趣却荡然无存。? ?  下面,笔者以孝昌县实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