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业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生产和社会、城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本文就从工业建筑入手,在结合工业建筑的特征的基础上,对工业建筑设计创新进行详细探讨,提出工业建筑设计应从空间、形象这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力图推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创新;形象创新
前言
工业建筑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如今也越来越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可以说,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工业建筑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关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能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笔者认为,工业建筑设计创新主要从空间创新、形象创新这两方面入手。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表现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間两个方面,这里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一)外部空间创新
1.满足多样创新的城市空间
第一,要满足城市多样性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背景下,一些公共空间和街道景观逐渐消失,中心城市的差异,从而引起其他功能空间从城市的单独的出现函数空间。城市居民和企业员工被局限在单一的城市的空间内,缺乏相互交流、共生,带来的局限性很快引起人们的反射。城市多样性需要提升产业功能和其他功能。可以说,工业建筑和工业园区正逐步向城市开放,成为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随着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相继建立各种特色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大多以软件、信息类产业为主。这种产业形式的工业建筑,不同于传功的工业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式越来越趋于城市化,对此,要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营造生态环保的厂区空间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保持生态系统自身建设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关系,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中封闭的、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建筑形式,从而向自然回归。第一,推动生产环境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工业环境日趋自然化、生态化。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绿色建筑产业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因素,将损失降至最低。第二,追求建筑自然一体化。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工业楼宇的数目,以提供尖端技术、提供人力和能源的消耗低的自白形式。人们开始运用新的工业建筑天然代谢的一些原则,工业大厦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和消费的建筑物本身消耗,回收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说,此类工业建筑引发了工业建筑适应环境的新的设计理念,提出工业建筑设计应该重视周围的环境,综合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内部空间创新
1.生产空间创新
第一,提高空间灵活性。空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这主要依托于工业建筑外部结构和内部分隔系统的支持。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这种支持变为可能,促进了内部空间工业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对于工业建筑生产空间设计,提供其灵活性,可有效减少浪费,并能更好的满足工业设施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等带来的空间要求。第二,提高空间可生长性。现如今,许多工业建筑也开始效仿其他的建筑形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内部空间的重复性和可生长性。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工业建筑设计和建设周期,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的灵活性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统一的建筑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设施工进度的要求。
2.服务空间创新
服务空间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服务空间的创新应主要集中在如何使服务空间变的更加舒适,并应考虑工业建筑使用者的各种生理感受。也就是说,工业建筑服务空间创新应以人为本,多些艺术化。工业建筑设计有它的优势,专业分工细、专业技术深,建筑设计应把重点放在与人有关的问题上,去解决那些人性化的问题,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无疑也解决了人们认为在工业建筑设计上投资装饰没有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说,这也给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带来了无限的创造空间。因此,工业建筑要彻底告别过去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使工业建筑多些艺术化。可以预言,新时代的工业建筑必然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完美结合,以人为本将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新的体现。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与空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不可忽视空间设计的创新。
二、工业建筑设计的形象创新
(一)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与创新
生产是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所以传统的工业建筑对外部形象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粗糙的。可以说,以往工业建筑的形象单一,缺乏独特性和可识别性。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开始注重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旨在突出工业建筑特征,宣扬工业企业形象。 主要体现在产品特征的表达和地域特征的表达上。第一,产品特征的表达。传统的工业建筑很少能直观的表现建筑的产品特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工业建筑形象的产品特征表达,表现企业的生产性使其具有标志性、独特性。第二,地域特征的表达。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工业建筑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中,其形象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从而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印迹。
(二)工业建筑形象的生态性表达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建筑越来越重视其生态性,具体表现为两类形式:一是以无公害为原则的“无公害”工业建筑;二是使用天然资源建造的“生物建筑”。
1.“无公害型”工业建筑形象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遵循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应尽量避免或减。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的生态特性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绿色建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利用大型工业固体废物。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并且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业建筑中应提倡更广泛的使用绿色建材。第二,工业建筑作为生产型的建筑,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洁净能源的使用对工业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源都是非常客观的洁净能源,因此必须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2.“生物型”工业建筑形象
工业建筑作为比较大型的建筑类型,在生态化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钢铁业发展迅速,钢材作为性能优越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建筑中,为了体现科技的力量更是材料的首选。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钢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非常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型”的工业建筑采用天然材料,在建造和回收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这一点完全符合建筑生态化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因此,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理应首先考虑采用天然材料的“生物型”工业建筑。
结束语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有着很强的空间特征,有着独特的形象,体现着技术美学与工业文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推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动力所在。为此,对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先引起高度重视,然后从空间、形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从而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水准,更好的美化城市形象,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颖.工业建筑设计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江苏冶金,2006,(4).
[2]谢国雄.浅谈工业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J].建材与装饰,2007,(10).
[3]李聪.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2).
[ 作者简介:容少聪(1977.1-),男,广东省广州市,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作单位: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院。]
【关键词】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创新;形象创新
前言
工业建筑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而如今也越来越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类型。可以说,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工业建筑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关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的研究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也能实现一定的经济价值。笔者认为,工业建筑设计创新主要从空间创新、形象创新这两方面入手。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工业建筑设计空间表现形式多样,但归根结底,主要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間两个方面,这里就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工业建筑设计的空间创新。
(一)外部空间创新
1.满足多样创新的城市空间
第一,要满足城市多样性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背景下,一些公共空间和街道景观逐渐消失,中心城市的差异,从而引起其他功能空间从城市的单独的出现函数空间。城市居民和企业员工被局限在单一的城市的空间内,缺乏相互交流、共生,带来的局限性很快引起人们的反射。城市多样性需要提升产业功能和其他功能。可以说,工业建筑和工业园区正逐步向城市开放,成为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第二,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随着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相继建立各种特色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大多以软件、信息类产业为主。这种产业形式的工业建筑,不同于传功的工业建筑形式,其建筑形式越来越趋于城市化,对此,要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营造生态环保的厂区空间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保持生态系统自身建设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关系,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中封闭的、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建筑形式,从而向自然回归。第一,推动生产环境生态化。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工业环境日趋自然化、生态化。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绿色建筑产业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因素,将损失降至最低。第二,追求建筑自然一体化。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工业楼宇的数目,以提供尖端技术、提供人力和能源的消耗低的自白形式。人们开始运用新的工业建筑天然代谢的一些原则,工业大厦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降低生产和消费的建筑物本身消耗,回收资源的合理使用。可以说,此类工业建筑引发了工业建筑适应环境的新的设计理念,提出工业建筑设计应该重视周围的环境,综合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内部空间创新
1.生产空间创新
第一,提高空间灵活性。空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可变性。这主要依托于工业建筑外部结构和内部分隔系统的支持。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这种支持变为可能,促进了内部空间工业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对于工业建筑生产空间设计,提供其灵活性,可有效减少浪费,并能更好的满足工业设施的更新和产品的换代等带来的空间要求。第二,提高空间可生长性。现如今,许多工业建筑也开始效仿其他的建筑形式,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内部空间的重复性和可生长性。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减少工业建筑设计和建设周期,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的灵活性和生产空间的要求。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统一的建筑结构,以更好地满足工业建设施工进度的要求。
2.服务空间创新
服务空间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服务空间的创新应主要集中在如何使服务空间变的更加舒适,并应考虑工业建筑使用者的各种生理感受。也就是说,工业建筑服务空间创新应以人为本,多些艺术化。工业建筑设计有它的优势,专业分工细、专业技术深,建筑设计应把重点放在与人有关的问题上,去解决那些人性化的问题,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无疑也解决了人们认为在工业建筑设计上投资装饰没有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说,这也给工业建筑设计人员带来了无限的创造空间。因此,工业建筑要彻底告别过去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使工业建筑多些艺术化。可以预言,新时代的工业建筑必然是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完美结合,以人为本将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得到新的体现。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与空间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不可忽视空间设计的创新。
二、工业建筑设计的形象创新
(一)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与创新
生产是工业建筑的主要特征,所以传统的工业建筑对外部形象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粗糙的。可以说,以往工业建筑的形象单一,缺乏独特性和可识别性。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建筑开始注重工业建筑形象的独特性表达,旨在突出工业建筑特征,宣扬工业企业形象。 主要体现在产品特征的表达和地域特征的表达上。第一,产品特征的表达。传统的工业建筑很少能直观的表现建筑的产品特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工业建筑形象的产品特征表达,表现企业的生产性使其具有标志性、独特性。第二,地域特征的表达。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工业建筑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中,其形象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从而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印迹。
(二)工业建筑形象的生态性表达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建筑越来越重视其生态性,具体表现为两类形式:一是以无公害为原则的“无公害”工业建筑;二是使用天然资源建造的“生物建筑”。
1.“无公害型”工业建筑形象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遵循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应尽量避免或减。 “无公害型”工业建筑的生态特性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第一,绿色建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利用大型工业固体废物。绿色建材是一种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并且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最大的优点是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生态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工业建筑中应提倡更广泛的使用绿色建材。第二,工业建筑作为生产型的建筑,能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对环境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因此,洁净能源的使用对工业建筑的生态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源都是非常客观的洁净能源,因此必须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2.“生物型”工业建筑形象
工业建筑作为比较大型的建筑类型,在生态化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钢铁业发展迅速,钢材作为性能优越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业建筑中,为了体现科技的力量更是材料的首选。其实,这是很不恰当的,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必要的。钢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非常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型”的工业建筑采用天然材料,在建造和回收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几乎为零,这一点完全符合建筑生态化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因此,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理应首先考虑采用天然材料的“生物型”工业建筑。
结束语
总的来说,工业建筑有着很强的空间特征,有着独特的形象,体现着技术美学与工业文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更是推动工业建筑设计发展的动力所在。为此,对于工业建筑设计创新,必须先引起高度重视,然后从空间、形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从而提高工业建筑设计水准,更好的美化城市形象,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颖.工业建筑设计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江苏冶金,2006,(4).
[2]谢国雄.浅谈工业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J].建材与装饰,2007,(10).
[3]李聪.工业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12).
[ 作者简介:容少聪(1977.1-),男,广东省广州市,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工作单位: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