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化路径探析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2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的全球化通达、资本的全球化流动、竞争的全球化加剧,以及科技的应用更迭,让当今人类的生产、生活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既有地理边界的限制,使得世界成为一个较以往更为开放的活动空间与竞争市场。由此,居于其间的国家、地区、城市,也如商业产品一样,被席卷其中、参与竞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上就有学者提出:19世纪是王朝的竞争,20世纪是国家的竞争,21世纪是城市的竞争[1]。 城市,作为一个集纳了区域空间内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资源的竞争主体,面对实力强劲、数量众多的竞争对手,如欲胜出,需考虑经由城市品牌化路径,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自己的品牌声誉、管理自己的品牌资产,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影响力。
  一、城市品牌相关概念解读
  (一)城市
  城市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主要空间,但其概念却并不为人们熟知。“城”最初是统治阶级为御敌治民而筑造的物理设施,即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市”,是交易的场所,《易·系辞》有载:“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2]换言之,曾经的“城”多为统治阶级用来实现军事、管理职能,而“市”主要是市井百姓从事经济贸易、商业往来的场所。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从地理、经济、社会等维度也对城市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城市是地理的网织工艺品,是经济组织制度的过程,是社会行为的剧场,集中统一体的美的象征[3]。他指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生生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殖为社会创新[4]。
  (二)城市形象
  在谈及本文主要概念“城市品牌”前,有必要对常与之混淆的概念“城市形象”进行简要了解。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提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精力、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共同作用而形成的。”[5]而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将“地方形象”定义为:“一个地方的形象可以定义为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信念、观点和印象的综合。形象是对与地方相关的联想与大量信息的简化。”[6]概括而言,城市形象就是人们经由一座城市的自然风貌、文化风情、历史底蕴、经济水平、市民行为等而感知到的一个城市的总体特征,它是一个城市给人的总体印象,或好或坏,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判断。城市形象有核心形象与延伸形象之分,核心形象反映城市鲜明特征与显著差异,延伸形象包括城市的环境形象、空间形象、市民形象、社会形象、旅游形象、商务形象等。
  (三)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从商业品牌概念延伸而来,商业品牌是区分同类商品的一大标志,它能引起消费者的偏心,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与接受,最终激发消费者与之产生相应关联。城市品牌与之类似,它是对一座城市自然、人文,政治、经济,有形、无形等一切资源进行综合、筛选后,通过高度概括与凝练得出的具有强烈识别功能的表意符号,它最终为人们感受、品味、知晓、认同。城市品牌是一个系统集纳概念,其构成要素有历史角色、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地理特征、人文风情、产业优势、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发展远景等。
  如果说城市形象是人们对一座城市产生的印象,城市品牌则是人们基于这一印象产生的联想,是人们经由印象而生成的总体评价。
  二、城市品牌化路径
  “城市可以品牌化”的观点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凯文·莱恩·凯勒于1998年在其《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他认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经由统一的城市品牌战略统领,由其指导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品牌营销传播、城市品牌资产管理等系列工作,保证城市品牌规划有序、内容一体、口径一致。一定程度上,城市品牌化战略体现的是城市主要管理者所持有的城市运营观念,它应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宪法”。
  城市品牌化战略主要通过城市品牌定位、塑造、营销、管理等得以具体实现。
  (一)城市品牌定位
  知识社会带来的信息爆炸,让人们有限的心智更加拥挤,城市若要在受众心中抢占品牌高地,就必须率先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定位。
  “定位”概念最早由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1972年提出,他们认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事,而是对潜在顾客的心理采取行动,即在潜在顾客的心中为产品确定一个适当的位置。”菲利普·科特勒指出“定位的本质是占有消费者心智资源,在消费者心智中完成注册”。
  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制定发展和营销战略的核心与关键,它是对一个城市现有特质及未来远景的综合展现。城市品牌定位的具体工作,是通过系统、全面的调研,梳理城市“家底”,通过对城市品牌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概括、提炼城市品牌的个性与特质,并在此过程中明晰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由此形成城市定位。
  (二)城市品牌塑造
  国内城市研究代表人物、南京大学张鸿雁教授在1995年提出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tate Identity System)导入城市形象建设的建议,由此,CIS体系开始逐渐在国内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得以应用。而CIS因此又被解读为Ctiy Identity System(城市形象识别系统)。
  CIS起初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簡称MI),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简称BI),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简称VI)三大板块内容,分别从城市群体价值观、城市行为规范以及城市视觉符号等三大方面对城市特色进行规划、实施。而后,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简称AI)与环境识别系统(Environment identity 简称EI)也加入其中,共同构成城市形象识别体系。
  城市在进行品牌塑造时,应针对CIS体系所包含的五个子系统内容,分别对城市价值理念、集体行为、视觉符号、声音特质以及环境特征进行具有辨识性的规划并付诸具体实施,让公众对城市品牌形成整体认知,进而产生相应认同感。   (三)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
  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作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IMC)理论发源地,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整合营销传播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传播的过程。”营销与传播两种形式,前者重在实现售卖,后者重在传递信息,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所有可以产生影响的营销方式如广告、会议论坛、体育竞技、国际赛事、商贸推介、文艺娱乐等与所有可以加以利用的传播渠道如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宣传册、广告牌等都可以进行整合,所有需要传递的信息与形象都可以进行统一。
  “城市营销”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一种具体运作思路,其概念源自菲利普·科特勒于1993年提出的地方营销,他提出“地方不再只是商业活动开展的举办地。地方也是产品,其标识和价值必须进行设计和营销。不能成功进行自我营销的地方将面临经济滞胀和衰退的风险。”[7]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先驱、与菲利普·科特勒同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的唐·E·舒尔茨也在其《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指出,在同质化的市场中,惟有传播能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唐·E·舒尔茨在其《全球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强调,全球整合营销传播必须成为机构战略的源泉,而不仅仅是功能支持工具。而在传播内容繁复、营销环节众多、参与部门交织的城市营销实践中,整合的意义尤为重要。
  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目的在于展现城市群体价值观,实现城市理念的售卖,获得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建立起城市的品牌声誉,进而促成大众参与城市品牌体验。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城市品牌战略的重要实现方式,需要在初期就对城市品牌进行合理规划与策划,同时针对其所涉及的受众、内容与渠道三大方面进行统筹布局,对内整合,对外传递,立足于传播,服务于营销,确保整合营销传播工作的一致性与系统性。
  (四)城市品牌管理
  在完成城市品牌定位、塑造与营销传播后,基于前期的工作积累,城市品牌建设理应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若缺乏后期的有效管理,前期的品牌成效可能付诸东流。城市品牌作为城市无形却极具价值的重要资产,需要有专业的人员、专职的队伍进行专注管理。城市品牌在合理的品牌战略指导下,如何形成品牌资产、如何保持品牌地位、如何实现品牌增值,这需要有长效的机制保障、也需要有专职的团队加以实现。
  三、中国城市品牌化现状
  中国城市,一来基于长久存续的历史,二来依托丰饶多样的物产,三来基于大量人口组成的庞大社会结构,普遍拥有一定有形与无形的城市资产,但过去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大多还未对城市品牌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塑造与管理。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双重推进,促使国内一些城市觉醒,开始对城市品牌进行塑造与传播,目前一些城市在品牌塑造与营销传播方面已有所作为:有的邀请了国际知名机构或高校专业团队开展了前期的城市品牌定位与城市识别系统规划建设工作,但后期的整合营销传播未能持续跟进,城市品牌知名度仍较为有限;有的策划实施了大量新闻事件,或借助国际大型赛事、会议等开展了系列城市活动营销,取得了一定的媒体曝光,但由于未进行前期的城市品牌定位与识别系统规划,缺少城市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立足点,虽有一些营销传播动作,但由于零星、散乱,难以积累起有效的城市品牌声誉。
  以国内目前在城市品牌整合营销领域成绩相对显著的成都市为例,2009年成都成为内陆投资标杆城市、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2011年获颁最具幸福感城市,2012年作为唯一的城市品牌入选当年中国市场十大增值品牌,同年“熊抱伦敦奥运”斩获国家文化贡献奖,2013年获颁中国形象最佳城市第一名,2014年在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中双双夺魁。在国内城市的品牌营销传播工作中,成都取得的成绩可谓名列前茅,但是,成都虽然在营销传播方面成绩优异,其品牌建设却相对滞后,缺乏对自身品牌的明确定位与识别系统的规划建设。
  与成都正好相反的,是去年年初由于“扫黄”事件处于风口浪尖的东莞。成都长于城市品牌营销传播,但缺乏城市品牌的明确定位与系统建设,而东莞于2011年即进行了城市品牌定位,并开展了系统的城市品牌建设工作。但是,虽然前期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规划,后期由于缺乏持续、有力的营销传播跟进,导致东莞知名度有限,其“篮球之城”、“华侨之城”、“音乐之城”、“科技之城”、“世界工厂”的城市名片都未能得以有效传播,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鲜明的城市品牌认知。由于城市品牌知名度有限,在面对负面信息曝光时,东莞的正面城市形象被忽视弱化,负面形象被放大强化。
  上述案例涉及到的城市品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皆源于缺乏统一、合理的城市品牌化战略指导。城市品牌化战略缺失,一来会导致城市品牌建设工作缺乏科学规划、难以形成品牌影响力的有效积累;二来相关部门的城市品牌建设举措缺乏统筹、难以形成品牌合力。
  目前中国城市品牌的相关工作主要由各城市对外宣传部门承担,他们负責城市总体形象营销传播,但城市延伸形象如旅游形象由旅游局负责、商务形象由商务局负责、城市空间形象由规划局、城建局负责,其间缺乏相关机构统筹整合,各个部门各自为阵进行城市品牌形象打造。如此不仅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品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将消解城市品牌的清晰形象,多个面孔、多重声音、多种形象,反而容易令受众产生认知困惑,难以对城市有一清晰的品牌识别。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各个城市需要在品牌战略的统领下,形成高效联动的品牌发展机制,最好有专职部门负责城市品牌建设具体实施与统筹工作,由此,各部门对外传递的信息即便在内容与形式上大相径庭,但其传达的核心价值却能保持一致。
  针对此问题,中国社科院刘彦平也曾提出“我国的城市营销应该在体制机制上做一些适应性的改变,应该考虑在外宣部门的基础上,整合旅游部门、文化部门、招商部门、规划部门等,成立城市营销协调委员会,或者叫城市营销协调局、城市营销指导局,这在国外普遍叫城市营销局。”[8]韩国首尔的城市品牌相关工作,就由专职负责城市品牌统筹的“城市营销担当官室”负责,该部门承担与首尔城市品牌相关的横向统筹、纵向实施工作,促成首尔城市品牌影响力最大程度的累积与扩大。
  参考文献:
  [1]《文化城市:基本理念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高福民,花建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
  [2]《文化造城》,张子康,罗怡,李海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5]《城市发展史》,[美]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7]《地方营销》,[美]菲利普·科特勒等著,翁瑾,张惠俊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8]《城市品牌营销的中国故事》,王威,《中国名牌》,2012年第17期.
  (责任编辑:李利)
其他文献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和部分区县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举办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5年垃圾分类暨燃气安全走进区县”主题宣传活动。市市政市容委孟令华副书记、李楠副主任、赵功委员出席。  2015年,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继续牵头组织以“垃圾分类、燃气安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减量分类水平;宣传燃气使用安全常识,提高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 杜绝燃气供应和使用
期刊
IDC(国际数据公司)分支机构IDC Government Insights发布了2015年度全球智慧城市十大预测。  一、为了建设创新型和智能城市,到2018年,全球各地政府将花费超过25%的政府支出用于发展和实现物联网的商业价值。二、为优化决策流程,到2020年,50%的大数据分析将集中在市民服务、公共健康、智能城市和减少相关费用的欺诈、浪费和滥用上。三、到2020年,在需要公众直接参与决策的
期刊
7月9日下午,城市管理智论——北京渣土运输治理专题会议召开。会议由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王新主持。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如刚进行了总结。市市政市容委、市住建委、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执法总队、市城管执法局、市渣土处相关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市渣土协会、汽车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
期刊
垡头街道地处朝阳区东南部,分别与王四营、十八里店、南磨房地区接壤,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历史上曾是北京五大工业基地之一——国有化工企业聚集地。随着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转制搬迁,特别是接管翠城小区后,垡头街道已由过去的工业产业区逐步转变成以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农村占地转居人员、城区拆迁居民为主的居住小区。根据主管单位相关要求和辖区实际情况,垡头街道工委、办事处确立了“摸底调查、强化宣传、试点推行、全面推
期刊
2015年1月30日下午,西城区德胜街道地下报告厅里人头攒动,德胜街道城管科对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家庭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邀请其中的代表分享经验。安德路北社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张敏表示,自从多了这个身份,就开始了每天与垃圾桶为伴的生活,虽然很累,但很有意义,也琢磨出了许多工作方法。“遇到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居民,我就会采取鼓励的方法,对方就会一直坚持;碰到对垃圾知识不清楚的,就耐心讲解;对
期刊
建筑垃圾,也叫渣土,是伴随中国城市化大发展而来的副产品。一枚小小的渣土,因其对环境破坏严重、交通安全隐患大等顽疾,折射出中国城市管理部门多、利益链条长、社会关系复杂的现实,也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一场硬仗。从2014年1月开始的北京新一轮建筑垃圾综合管理,用科技和创新破解了这个管理难题,扭转了被动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采访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领导小组办公
期刊
“钟山风雨起苍黄”里的“钟山”便是今日江苏省会南京紫金山。南京一直是江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自古教育繁盛,有“天下文枢”之美誉。南京是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家东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格局中南北、东西干线的重要交汇点,全国路网格局重要枢纽。  (攝影:林毅)  (责任编辑:李利)
期刊
2009年以来,安徽省淮北市以“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为载体,启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刷新村镇面貌,扮靓文明底色。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逐步建立起“村收集、镇(乡)运转、市(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形成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步伐。  普惠民生显成效  近日,笔者来到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街道杜集新村,村民们正三三两两的聚集在向阳的路边,或聊天、或做手工,
期刊
一、严格施工工地管理,从源头管控非法运输行为  (一)落实建设(拆除)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招投标制度,严格限制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多的运输企业参与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招投标。建设(拆除)单位开工前要制定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和处置作业方案,与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签订清运合同,与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签订处置合同或直接利用协议,依法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
期刊
“准物业管理”——北京胡同首个“管家”  记者:朝阳门街道创造了一个城市管理新词,“准物业管理”,这个“准物业管理”到底包括什么内容?  陈志坚主任(以下简称陈主任):朝阳门街道以南小街为界,东侧维持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变,我们主要是在西侧推行“准物业管理”模式。从2014年12月1日开始我们与住总集团北宇物业公司签订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在史家胡同、礼士胡同试运行准物业管理,试运行以来环境网格发案率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