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动”得高效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搬走了讲台,改变了传统的座位编排,学生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和记被完全打破了,一时间学生“动”起来了。但在这种“动”的背后,我们也在反思:新课改的形式我们有了,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但学生“动”得高效吗?现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动”得高效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学生高效的“动”来源于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
  学生课堂上的“动”不是盲目的“动”,而是有计划、有目标的“动”,这种计划性、目标性来源于哪里?那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与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作为初中历史的课改课,我们一节课必须完成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巩固检测三个环节,如果某一节课的任务没完成,那么这肯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任务为什么没完成?有些教师习惯把责任推给学生,嫌学生效率太慢、配合不到位等。笔者也曾经抱怨过,但静下心来反思,还是觉得说到底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
  教学内容的设计、具体学情的分析、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等大家所熟知的备课应该涉及的内容,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单单从课堂时间分配来说,我们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制定出一个大体的时间流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比如遇到史实较多的课文,可以适当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而在设计体验探究环节时课外史料应尽量缩减一点,否则你旁征博引而学生却没时间阅读,那也是白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每一个环节所需的时间笔者都能在课堂上宏观调控,完不成任务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课堂如战场,教师相当于指挥官,“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必须在课前精心准备,当然包括时间方面的合理分配。
  二、学生高效的“动”必须是“三动”相结合
  所谓的“三动”是指动脑、动口和动手。可能有的教师认为我每节课上都有这“三动”,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三动”可能是来源于不同的学生,真正能把这“三动”相结合的学生可能很少。有的学生胆子大、性格属外向型,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占优势,这样的学生就善于动口;喜欢动手的学生又大部分是这一组中的书法能手;而习惯于动脑的学生往往是班级中成绩方面的佼佼者。刚开始时笔者抓住学生各自的优势,让他们各显其能,课堂上也形势一片大好,课堂流程顺之又顺。但久而久之,问题就出现了,课堂的环节好像就定格在了这几张熟悉的面孔上,能说能讲的老是那么几个学生;黑板上的字迹好像越来越熟悉了,再也发现不了新的字体出现了;每节课敢于质疑、创新的学生也总是寥寥无几。高效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课堂,因此,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笔者先召开小组长会议,把自己发现的问题说出来,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弊端所在和解决之道:取长补短,每次把任务轮换一下,多训练内向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其做小组的主持人;让书写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也有机会把他们的字写到黑板上;尝试着让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刚这样训练时,真的比较费时、费力,有时也真想放弃这种训练,但看到一张张充满活力和求知欲的双眼,笔者坚持面带微笑地鼓励、引导,笔者相信只要不断地尝试、锻炼,他们都会把动口、动手、动脑融于一体的。
  三、学生高效的“动”应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
  既然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刚开始课改时,学生展示往往不到位,笔者脾气又比较急躁,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拖拖拉拉怎么也讲不到位,所以往往中途就打断学生的展示,结果往往是学生兴冲冲地上台展示,灰溜溜地回到座位。当笔者再要求学生展示时,刚开始的跃跃欲试不见了,学生个个低着头,好像笔者点到谁上台展示就是拉谁“上刑场”一般,笔者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不能尊重学生,自恃清高,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民主对话,满足不了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上的需求,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就会产生很深的隔阂。
  于是,笔者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从学生实际出发,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笔者利用课间走到学生的中间,和他们交流学习历史的心得,探讨怎样的课堂才能让他们高效地学到历史知识,就这样,慢慢地学生和我亲近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畅通了、和谐了,学生亲近你了、信任你了、愿意学了,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就越来越出成果了。
  总之,在课改的实践中,笔者不断地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思想,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觉得只有不断地从实践中反思,我们的课改才能成功,我们的课堂才能更高效,以上只是笔者在学生“动”得高效方面的几点心得,愿得到更多专家、同行的指点。
其他文献
汇率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的一个难点,该知识点对于学生分析发生在现实生活里的经济现象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该怎样理解汇率?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  汇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的出现是为了让商品更容易交换出去,促进商品流通。在一国范围内货币是统一的,因为统一才可以更好地实现货币的职能,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是不同的,而
一、把握内涵,认识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一种策略。显然,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国家教育部新制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化了教学实践环节,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规定初中至少20%的时间用于开展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和核心部分,其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需要工作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设施安装方式,保证设备调试工作的正常运行,保证智能变电站的运行。
有效教学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阜宁县实验初中育才路校区做了大胆创新与尝试,走出了一条“低起点”、“多活动”、“快反馈”、“高效率”的教改之路。下面笔者结合“低起点”、“多活动”、“快反馈”、“高效率”这一模式,就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质疑情境,努力做到“低起点”,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一,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也可以作为终身体育的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石家庄学院大一至大
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消费者更是热衷于低碳化环保的理念,低碳化作为未来日用品包装的一种趋势一直都被广大用户和商家所认可,本文分析了日用品包装低碳化
活泼的教学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教材范围广、内容多,中学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利用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生部分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律意识差及旷课等现象,既不利于教学管理,又影响教学质量。需要重视对问题根源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对策,学校、辅导
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