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CT表现、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研究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ac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CT表现及病理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方法 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通过对比癌组织的病理分级、CT表现与CD34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0例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P<0.01),而腫瘤的边缘、肿瘤内出血坏死、侵袭转移与CD34表达无关(P>0.05)。HCC血供类型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CD34表达无关(P>0.05)。结论 HCC患者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
  [关键词]肝细胞癌;病理分级;CD34
  肝细胞癌(HCC)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肝癌发病率位于肺癌和胃癌后排第三位,而其所致的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CT是目前肝癌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不仅可以观察肝癌的形态、大小及其对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更能通过增强扫描来观察肝癌的血供状况:对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及治疗后复查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CD34是肝癌诊断的代表性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之一。笔者拟通过研究HCC的CT表现与CD34表达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HCC的CT表现与CD34表达的内在关系,为肝癌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22-74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病例术前行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未接受放化疗、肿瘤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未接受粒子植人、碘油栓塞等介人治疗。手术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癌组织CD34表达情况。
  1.2CT检查及征象判断方法 采用GE HighspeedNx/I或西门子Definite AS 128层螺旋CT扫描仪。常规进行胃肠道准备,先平扫,增强扫描对比剂用优维显(300 mgI/m1)80-100 m1,注射速率3-3.5ml/s,注射对比剂后分别行动脉期(30 s)、门静脉期(65 s)和平衡期扫描(120 s)。CT征象判断方法:参照陆玉敏等的标准对肿瘤直径分为小肝癌组(≤3cm)和大肝癌组(>3 cm);肿瘤边缘分为清楚和模糊两组;根据肿瘤内是否有平扫低密度、增强无强化改变分为有液化坏死和无液化坏死两组:肝内或肝外侵袭转移分为有侵袭转移组和无侵袭转移组:结合黄娟等人的研究将其分为:肝动脉供血型、门静脉供血型、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和少供血型。
  1.3病理检查及判断方法 将所有50例标本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切片厚度3um,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鼠抗人CD34抗体即用型,所用试剂盒购自北京中衫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染色步骤按说明书进行。阳性结果的判读:综合考虑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和细胞染色阳性率,每张染色切片随机选取5个染色均匀的高倍视野(x400),取平均数。判定标准:在高倍镜(x400)下选取染色清晰、便于识别的3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血管数。最后求其平均,作为该肝癌的CD34表达量。计数标准:计算染成棕色的单个内皮细胞,如果同一个血管因弯曲而出现在一个切面上,计作2个微血管;但管腔大于8个红细胞大小,有较厚肌层及硬化区的血管不作计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HCC的CT表现与CD34表达的关系 本组50例HCC患者CT表现中,小肝癌组10例,大肝癌组40例;边缘清楚者(图1A)26例,边缘模糊者24例;有坏死者33例,无坏死者16例,肿瘤内出血者1例;有侵袭转移8例,无侵袭转移42例;有动脉期血管强化者(图1B)28例,无动脉期血管强化者22例。所有标本均见CD34不同程度表达(图1D)。CT表现中的肝癌大小、动脉期血管强化与CD34表达有关(P<0.01),而肿瘤的边缘、肿瘤内坏死、侵袭转移与CD34表达无关(P>O.05)。详见表1。
  2.2HCC血供类型及Edmondson-Steiner分级与CD34表达的关系 本组50例HCC.动脉供血型(图1A-C)42例,双重供血型及门静脉供血型8例;Edmondson-Steiner分级中Ⅰ-Ⅱ级31例,Ⅲ-Ⅳ级19例;其与CD34表达都无关(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的生成,因为新生血管可为肿瘤的快速增长提供营养.且为其向周围组织侵犯,远处的脏器转移提供了有效的通道。肿瘤血管可以用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来表示,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CD34是单链穿膜蛋白,主要标记造血干细胞髓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可用于肿瘤问质中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前国际上对小肝癌的定义有多个标准,直径从2-5 cm不等。有研究显示,当小肝癌生长至直径3 cm大小时,其生物学特性由相对良性向高度恶性转变,大于3 cm肝癌发生微血管侵犯、卫星结节及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增加。本研究显示当肝癌直径大于3 cm时CD34的表达升高,与Murakami等的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肝癌向高度恶性转变时代谢活跃,所需营养增加,血管生成增多所致。
  肝癌的生成是多步骤的,随着去分化的进行表现为与正常形态不同的异常结节、更进一步的癌前病变、早期癌和明显的癌变。在肝硬化向肝癌转变的过程中,大致可以人为地分为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s,RNs)、异型性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s,DNs)、早期肝癌、进展期肝癌、晚期肝癌几个阶段。RNs和正常肝脏组织一样由门静脉(75%-80%)和肝动脉(20%-25%)双重供血。当肝脏结节由低级别DN向高级别DN再向早期HCC转变过程中,结节内的门静脉血供和肝动脉血供都减少。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中,多数结节都表现为低血供。随着HCC级别的增高,比如埃德蒙森Ⅱ级或更高,结节内门静脉供血明显下降,而动脉供血则逐渐上升。这种结节内动脉供血的上升时由于病灶内不成对动脉的生成。因此,多数晚期肝癌显示为典型的动脉期强化,门脉及延迟期洗脱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本研究50例患者中肝癌动脉供血型42例,占84%,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型7例,占14%,门静脉供血型1例,占2%,与谭一清等的研究一致。本研究显示动脉期肝癌内有血管强化者占56%,并与CD34表达有相关性,但是与肝癌的供血类型无关。
  包膜的形成是肝细胞癌的重要影像征象之一,该征象在肝硬化结节、异型性增生性结节或者早期肝癌中不易观察到,但在应用钆塞酸造影剂后约96%的肝癌中可以观察到包膜形成。有包膜者肝癌表现为边缘清楚,当肿瘤侵犯包膜向周围侵犯或远处转移时包膜被破坏,表现为边缘不清或包膜结构不完整。肿瘤的坏死通常被认为是由于恶性肿瘤生长过快,内部瘤组织未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所致。随着肝癌病理分级的增高,表现出的恶性程度越强,越容易出现坏死、转移。研究显示,肝癌的病理分级越高,CD34的表达也越差。但本资料显示肝癌的边缘及病理分级与CD34的表达并没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CD34的表达与肝癌CT影像表现中的肿瘤大小和动脉期强化相关,术前肝癌CT影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癌的血管生成情况,有利于临床术前肝癌术式的选择和病理特征的评估。
其他文献
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水电站基础中混凝土防渗墙接头方式的应用,主要包括双反弧法、单反弧法、套接法、置换法,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将201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根据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研究组(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n=128)和对照组(n=69),所有患者均检测血生化和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血浆Hcy水平与IMT的相关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
混凝土灌注桩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沿海海堤基础中应用极少。介绍混凝土灌注桩在玉环大麦屿标准海塘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海堤沉降及当地码头的征用问题。
介绍利用周边山体开挖产生的土石混合料,通过对不同层厚,碾压遍数等因素的控制,用水袋法测定其干容重和弯沉检测来控制填筑路面的施工质量,结合乐清市胜利塘北片围涂工程施工道路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酸钠配合持续辅助被动运动(CPM)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CPM锻炼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4周、12周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
通过节制闸和橡胶坝的方案比选,介绍橡胶坝在河道综合保护工程中的设计和应用,总结出橡胶坝具有节省三材(钢、木、水泥)、造价低、结构简单、施工期短、不阻水、自重轻、抗震性
【摘要】目的探究显露喉返神经技术对困难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2014年12月~2016年10月诊治的124例困难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显露组(73例)和非显露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及是否产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结果显露组手术时间长于非显露组(P0.05);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74%(2/73),低于非
根据水利部《关于公布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评选结果的通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潘存鸿同志人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首批部级人选。此次全国人选“5151人才工程”部
目的探讨3D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疑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妇产科收治的125例妇科疑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运用新型的3D腹腔镜手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奥美拉唑防治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以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消化道黏膜损伤,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观察组则给予大剂量。治疗3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酸酸碱度变化水平、血液指标变化、胃液潜血试验、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