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为什么自杀了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自杀女作家三毛为个案,从心理传记学角度分析自杀原因,结果表明三毛自杀与其在家中不受重视、童年痛苦经历、感情屡屡受挫和自我实现受阻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三毛 自杀 心理传记学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在重庆出生,后随父母迁居台湾。幼年期的三毛对书表现出极度喜爱,5岁半就开始看《红楼梦》,初中时市面上名著几乎被她看了个遍。初二休学回家,在父母悉心教导下,打下了诗词古文、英文方面的深厚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写出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等脍炙人口的篇章,掀起了一股“三毛热”。1981年,她去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了《万水千山走遍》,并做环岛演讲。之后,三毛在文化大学教授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了她第一部中文剧本《滚滚红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女子,最后却选择以自杀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8岁。红极一时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家为什么会自杀呢?本文从心理传记角度进行分析。
  一、家庭中不受重视
  三毛出生于家教非常严格的传统家庭,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她是家中老二,看似平常的出生顺序及家庭背景对三毛的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中间出生的儿童具有强烈的自卑感,需要不断寻求优越特性。这种不被重视的感觉自小就在三毛心里扎下了根。她认为:“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父母看见的总是上下那两块,夹在中间的其实可口,但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蹦出来捣蛋,以求关爱。”[1]她一直向父母抱怨自己备受家庭冷落。小时候喜欢独自一人到坟地玩泥巴表现了她受家庭冷落后的孤僻性格。早年时期,父母不能给予她全部的关心和爱,三毛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失落。她曾谈到或许因为太过自卑,行为非常暴力,对姐弟不够友爱,经常因为一句话与别人争吵,经常哭泣、离家出走甚至拿刀片吓唬人。三毛的父亲曾说到三毛在国外时经常写家书,家人大多回一句“我们平安,勿念”,于是三毛就抓住这一点埋怨家人冷落她。三毛写的书家人很少看,大多数情况下拿来送人。三毛的小侄女在她回国很久后竟还不知道自己的小姑嫁的是外国人,使三毛很失落。凡此,都足以看出三毛在家中不被看重。
  二、童年痛苦的封闭经历
  人生在世,难免忧患,而三毛的人生却好像比别人更多一些坎坷和挫折。家庭中不受重视本来就使三毛深感自卑,学校学习经历同样不那么顺利。初中时三毛数学不好,为了避免留级,她决定背数学题,所以接下来的三次数学考试中得了三个满分,但老师却认为她作弊,对她进行了侮辱性惩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出从没学过的方程式为难她,让她当场吃了鸭蛋。随后用毛笔在她脸上画了两个大“鸭蛋”,并让她顶着画着“鸭蛋”的大花脸到走廊上走一圈。
  这次当众受辱对三毛的影响是巨大的,自此三毛便不顾一切地逃学了,母亲发现后,用一切方法使其上学。然而三毛只要到学校就开始呕吐、晕倒,最后导致她将自己封锁在房间里,除了母亲送饭便不再见其他人,这种状态持续了7年。她曾描述:“我的天地,只有那幢旧式的房子、父亲、母亲、放学时归来的姐弟,而这些人我是绝不主动接触的。向街的大门是没有意义的……”[2]她说:“总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消失的,消失得无影无踪。活着的不再是我,我已不复存在了,我会消失……”[3]
  受辱失学让年幼的三毛身心俱疲,在13岁的一个夜晚,她选择了自杀,虽然最终被救,但其左手臂上却留下了一辈子的印记。童年的阴郁和这次自杀对长大后三毛的影响是深刻的,使她每当面对挫败和绝望时,总是选择极端方式解决困惑和问题,最后生命也如此结束。另外,三毛自我封闭的这七年正好是青春期,此阶段也被认为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青春期是最容易出现自我认同危机的,人出现自我认同危机时就会感到混乱和失望。三毛种种表现正是因为出现了自我认同危机。
  三毛自尊心很强,有强烈的被尊重需要,当老师不信任她并且进行侮辱的时候,她的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不管是逃学还是自杀,在某种层面上讲都是为了获得尊重而进行的反抗。
  三、感情屡屡受挫
  对于三毛来说,爱情就像雨露一般,没有它的心田即使播种再多种子,也不可能出现萌芽和生机。然而爱情至上的三毛在爱的旅途中走得非常艰难。共定鸳盟的画家早有妻室家小,三毛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几度寻死;相偕终身的德国未婚夫心脏病猝死,心如死灰的三毛在朋友家第二次自杀,从死神手里再度被拉回的三毛开始了22年的流浪生涯。在流浪中,三毛与苦恋她多年的荷西结婚了,使她忘却了曾经恋爱的不顺,同时进入了文学创作的高峰,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毛曾说她的写作生活就是她的爱情生活,她的人生观就是她的爱情观。但命运之神似乎不那么眷顾三毛,1979年,荷西在一次潜水中失去了生命,这对三毛的打击是致命的。
  在一篇《不死鸟》中她这样写道:
  “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得长,那么得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我总是在想荷西,又在心头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活下去,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生的艰难,心的空虚,死别时的碎心又碎心,都由我一个人承担吧!’”[4]
  “Freud认为,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他所爱的人的一部分也随他而去,随他而去的这部分就让他和他所爱的人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联系”[5]。可以说,荷西离去后,三毛的灵魂也一同被埋葬了。经历一次次爱的分离后,死亡悄然走近。
  四、自我实现受阻
  丈夫荷西死后,三毛回到了父母身边。她或者活着不再为自己,只为着年迈的父母和爱她的书迷。三毛大多数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无数流浪和广袤沙漠,回到城市文明的她再也找不到创作的灵感和激情,生活中也少了欢乐。
  三毛生命中那一段段深刻的记忆一旦变成文字,变成印刷品,成为读者的消费后,原来的三毛形象经过读者各取所需的加工,渐渐远离了三毛本来的真实形象,成为读者想要的三毛,成为美丽多情、爱心和正义的象征。
  很多读者给三毛写信,诉说他们的痛苦,甚至关押在狱者也写信给三毛寻求安慰。盛名之下,为了符合公众要求的形象,三毛必须热心助人,在不断的付出中,自己的痛苦与寂寞无法与人诉说。她必须扮演乖巧的女儿形象,必须不断美化与荷西之间的爱情。而她的“我就是三毛,三毛就是我”的宣言也将自己推到了透明人的顶峰。在台七年,三毛红极一时,作品翻译成多国文字,流行于多国。可以说,大众文化捧红了三毛,但是也使三毛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1991年,三毛用尽心血创作的《滚滚红尘》获得台湾金马奖8项大奖,但三毛作为编剧却未能获奖,无疑对三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中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曾表示三毛的自杀可能跟她创作上的枯竭有关。
  五、结语
  生活中如果遭遇的挫折太多就会使人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引发以抑郁为中心的负性情绪障碍,如果负性情绪一直得不到缓解,而且挫败时时出现的话,就极易造成抑郁症。抑郁症正是造成三毛自杀的主要原因。纵观三毛一生,在家庭中不受重视,童年痛苦封闭,感情屡屡受挫,自我实现受阻,在种种打击下,三毛深陷抑郁的苦恼,最终选择去另外一个世界,寻求自己爱的人和爱的事。
  参考文献:
  [1]三毛.闹学记[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2]三毛.三毛作品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3][4]三毛.雨季不再来[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
  [5]舒跃育.如何对艺术家进行心理传记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8(5):36-40.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育人理念正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基础之上分析大学生思想领域现状而提出的。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以实践育人理论作为整个教学的科学指导。本文旨在厘清实践育人理念的基本内涵、价值,同时结合我院思政课教学,探索该理念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实践育人 高职思政课 具体运用  一、实践育人的基本内涵  实践育人理
摘 要: 本文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合作教学理论和反思教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合作反思教学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英语实践教学之中,提高英语教师的合作反思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师 合作反思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如何促进高校英语专业的科学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按照教育部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还是在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上都得到明
摘 要: 本文以词汇学、统计学为基础,解析励志类畅销书书名的高频词汇,分析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励志类畅销书迎合读者而非引领读者的市场现象,提供励志类畅销书书名研究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畅销书 励志 书名  励志类畅销书书名越来越长,包含丰富的文字信息,迎合市场需求。励志类畅销书书名包含“你”、“沟通”、“情商”等高频词汇,注重与读者产生共鸣,集中体现读者渴望成功的迫切需求,反映社会整体追求成
摘 要: 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在总结平凉市崆峒区草峰中学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等活动,使学校寄宿学生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从心理学角度塑造、通过课程改革提升、通过文化活动培养、通过课程评价机制改进等途径提出让农村中学寄宿学生拥有更多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寄宿学生 幸福感  农村寄宿制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令人担忧,幸福指数较低。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
摘 要: 为了鼓励更多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讲课竞赛,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促进同行交流、扩大竞赛的辐射圈,并充分发挥讲课竞赛对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认可度所起的引领示范作用,现结合参加水利类讲课竞赛的经历及竞赛组织形式及相关环节,分析总结讲课竞赛在“以本为本”教育理念和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并对参赛青年教师在讲课竞赛中如何获取最大收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讲课竞赛
摘 要: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被公认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了马拉德夫人这一女性形象在听到丈夫死亡后经历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冲突,最终丈夫却活着出现她的面前,而她突然死亡了。由于长期受到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的压制,马拉德夫人的潜意识/本我无法得到适当的发展,丈夫突然死亡的消息让她完全爆发内心深处强烈的渴望——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自由。但是强大的父权制力量把这
摘 要: 《所罗门之歌》是美国当代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小麦肯(奶娃)是一反常规的英雄形象,虽已成年,但心智尚不成熟,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利益驱使下,奶娃南下寻找金子,开始了寻根之旅,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最终找到了家族之根。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奶娃的寻根之旅,指出在此过程中奶娃最终自我意识觉醒,在心理上真正成长起来,意识到黑人群体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西方社会中,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
摘 要: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端正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改变不良学习行为。本文通过对有关学习态度研究的874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研究已经有近七十年的时间,即使如此,依然不够成熟,并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譬如文献质量堪忧,研究者对自身关注度不够等。  关键词: 学习态度 CNKI 文献计量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加快推进教育
摘 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本文借用《斑纹》这一篇课文对两个高二班级教学进行对比与思考,认为将微视频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高中語文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聚焦教学重点、促进知识内化。同时也提出一些疑问,探求以微视频为载体促进语文知识内化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微视频 高中语文 《斑纹》  一、微视频的含义与特点 
摘 要: 中西方哲学观念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在表达方面,有灵主语句及无灵主语句的明显体现。 本文分析《经济学人》中的无灵主语句并将其分类,总结出可以采用译为无主句、译成人称主语句, 将无灵主语转译为汉语的谓语、状语等翻译方法。  关键词: 无灵主语句 翻译   一、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人深受传统思想“万物皆备于我”的影响,更侧重“什么人怎么样了”。西方用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