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数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bao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后的“智慧堡垒”围棋被电脑攻克,这一事实多少会让人类有些惆怅。但抛开棋手的骄傲,AlphaGo的获胜给人类带来的意义其实并不消极。围棋通过这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棋手可以通过与机器对弈领悟更高的境界,而AlphaGo带来的技术突破也将促进科技的进步,为普罗大众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AlphaGo的出现对于围棋文化而言是新阶段的开始
  AlphaGo是以“数”的方式达到了很高的竞技水平,人类则以“道”的方式来理解围棋,比如“虚实”“阴阳”“厚薄”“轻重”等等,这些二元概念是AlphaGo没有的,是人类独特的智慧。正因为在围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抽象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围棋的重要价值才显现出来,否则围棋就只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了。这些思维方式是人类在面对世界上未知的、无法用“数”达到的事物时的重要路径,而围棋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训练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有点类似易经的象数和义理。AlphaGo击败人类棋手,确实会对竞技围棋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仅从围棋技术来看,它能够帮助人类更好地提高水平,以更接近围棋的真理。另一方面AlphaGo让我们反思围棋的本质,反思围棋在竞技之外的价值空间,反思人类思维方式的长处和弱点。AlphaGo的出现,对于竞技围棋而言或许是一个惊叹号,对于围棋文化而言却是新阶段的开始。
  人类应与机器一起进步
  通过这场比赛,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即人机对峙的时代。
  机器说到底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AlphaGo是人类几千年来关于围棋的整体智慧的凝结,而李世石只是人类一个优秀的个体。人类的整体智慧战胜人类的优秀个体,毫不奇怪,但为何人类接受起来却如此困难。
  当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我认为人类棋手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寻找机器的盲点和弱点,想尽一切办法要战而胜之,而应该向机器学习,跟机器一起进步。
  AlphaGo意味着一种质变
  人类发展至今,一直在不断延展我们的四肢,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各种机能,但一旦涉及思维,人类一时就会难以接受。AlphaGo所带给我们的是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围棋毕竟只是一种游戏,是人类创造的诸多文明中的一种,我们感到难过,恰恰因为我们是人。
  围棋的未来与AlphaGo发展到什么程度有很大关系,但不会影响围棋作为人类文化结晶的地位。人类要承认自己的思维有局限性,承认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生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时就超乎人类的认知。可以断定,人类以后战胜机器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围棋变化虽多,但人工智能发展也会更快。人类正是借助机器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强大。但围棋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只要有人的存在,围棋文化的意蕴、审美和给人带来的愉悦,绝非机器所能替代。
  AlphaGo让围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围棋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古人发明的围棋首先是一个游戏,所以围棋的胜负更应该以轻松、娱乐的心情面对。孔子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下棋有输有赢,提升了人突破输赢的境界,非常有利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克服社会中急躁的心。东汉马融《围棋赋》里有云“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这句话一方面讲了围棋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娱乐工具,可以开发智力,同时又能看到军事文化、战争谋略。因为围棋有如此意义,所以此次人机大战受到的关注是想象得到的。谷歌开发的AlphaGo为未来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它为喜欢下围棋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从这一方面来讲它是非常有意义的。
  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AlphaGo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精神的传播意义重大,通过电脑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中国人来讲,我们感谢AlphaGo的发明。
  AlphaGo战胜李世石仅是科技发展阶段中的早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我很不赞成“大战”这个说法,它立刻就把人和机器的关系紧张化了。人们总要在人与机器之间划一道界线。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思维是人脑属性”,这使人们对思维的认识限制在特定的领域。如果这样考虑问题,人工智能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图灵在20世纪50年代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机器能够思维的观点。拉美特里写过一本书《人是机器》,把人理解为机器,或把机器理解为人,就是要模糊两者之间严格的界限。这对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的挑战很有益处。人发明了机器人,不等于人能永远控制机器人,由于机器人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复制能力,人类最终失去对机器人的控制是完全可能的。许多人担心机器人代替人,从技术上来讲完全可行,就如火车代替马车。AlphaGo战胜李世石仅是科技发展阶段中的早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机器人甫一出现就获得了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是一个加速度的发展。机器人一旦进入家庭使用,就如电脑一样,它的发展速度将会极大的提高。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伙伴关系,与其把机器人理解为工具或手段,不如把它理解为新的物种,未来人类发展的道路应该是人机合成,人与机器的界限将会进一步的模糊。
  ——《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一切从零开始,最终还要回归到零。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夜之后它又回归到东方。  巍峨的高山,顶着千年的积雪;沧桑的大地上奔流着古老的江河,回归到它原来的地方去,沉睡着的冰雪,也是如此思索。  狡辩者无论多么喧嚣,强词夺理的人无论说的多么圆滑和机巧,平静之后,都会落入真实给他们设下的圈套。同样,谬误无论跳得多么高,都要回到真理在大地上给它挖好的那个槽。  天真烂漫的儿童,经过世事的风霜,变得稳重
期刊
围棋人机大战,代表人类出战的李世石最终还是输了。舆论一片哗然,感觉灰头土脸。没想到或者都不愿想到人类会输。其实,李世石早晚是要输的,也就是说,围棋人机大战,人类早晚是要输的。  围棋枰说到底还是有限的空间。既然是有限的空间,棋下起来,每手都应该存在最佳的棋。问题是,人类有可能找到的最佳的那手棋,反而被计算机更可能地找到了。由此人机大战,人类只能输。花了多少代棋手一辈子研究的最佳的那手棋,居然是被计
期刊
古时,蟋蟀亦称促织,曾与我们的祖辈有着千余年的悲欢交往。南朝诗人谢朓的《秋夜》诗,首句就是:“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意说秋天来了,天气一日凉似一日,蟋蟀鸣叫之日,正是赶快织布,缝制寒衣的时候。南宋诗人陆游的诗说得就更明白:“布谷布谷能劝耕,促织促织能促织。”  蟋蟀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每到秋天,宫女们都用“金笼贮蟋蟀于枕畔,听其声。民间争效
期刊
这次围棋人机大战的结果,让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强大感到震惊、突然。甚至有一些我们的爱好者,我们的网众们,感到了一些恐慌、幻灭,不光是在职业棋手,也不光是对围棋竞技,就是对围棋本身,也有一种恐慌和幻灭的感觉。  这迫使我们思考,人机大战之后,围棋还有魅力吗?  目前人机大战的性质,还是人与自己发明的工具之间的一种比赛。它还是一种测度,一种实验,换句话说,它现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科学试验活动。就现阶段而言,发
期刊
如果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浓缩于一件物品中,这件物品会是什么呢?答案是:围棋。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围棋竟然能够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可是如果你将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一下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几乎是处处相通。  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
期刊
我们到底该恐惧什么?智能机器人?还是机器人身后的人,机器人身后的公司,机器人身后的国家?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场人机对战是一场兴味盎然的游戏,绝大多数人只是在盯着李世石与阿法狗的棋盘。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么一个细节:棋盘桌边摆着对弈双方的国旗:李世石名字下面,是韩国的的太极八卦旗;而阿法狗的下面,是大英帝国的米字旗。  然而,大英帝国的国旗只是虚晃一招。  研发AlphaGo的公司叫“DeepMin
期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直以来,老子的思想被誉为遁世之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无为”并非放纵而为,实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一直被历代儒生所非议,但是不能否认的是,黄老之学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如果说儒家思想比较适合治国治世,那么老子的思想更适合修身正心。儒家经典中的《中庸》,在一定程度上和
期刊
符号学是一门古老的人文科学,广义上研究符号传意,包含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等。符号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字,古老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传递着某种讯息。莫斯密码,电子计算机技术二进位制中的代码0和1,同样是符号,代表着一种讯息,被转化,被翻译,被到处传递。  2010年10月8日,韩寒一篇文章被新浪博客首页推荐,正文没有一个字,只有一个双引号。但就是这一对莫可名状的符号,却引来
期刊
李世石输棋后,一个问题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AlphaGo连围棋都能下赢人类了,还有什么是它完成不了的?由此,一部分人表示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也有冷静者态度淡然,面对AlphaGo,我们究竟该怎样?  “奇点”来临了吗  在科幻电影《超验骇客》中,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科学家因为研发人工智能而被恐怖组织暗杀,临死之前仓促地将自我意识上传至电脑中。最后,这名科学家成为一个能够不断进化的结合生物智慧和人工智
期刊
会写字的机器人  对130多年前一个叫徐建寅的中国人来说,机器甚至能预测他未来的命运。1881年,年仅36岁的徐建寅,已经是当时虎虎生风的洋务运动中最得力的技术人才,三年前,他赴德国考察学习科学技术。他见识了无数西洋新式机器创造的奇迹,但仍然以这一年9月11日在柏林蜡像馆里见到的那尊会写字的机器人最让他感到惊异。  这尊机器人是一尊蜡人,“面目衣履与生人无异,能据案疾书。足有轮,可任意推置何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