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庆阳革命歌谣看民众政治心理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庆阳革命歌谣是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形象记录,也是民众政治心理的最直接写照。其政治心理具有认知单纯、态度鲜明、动机现实的特征。庆阳革命歌谣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庆阳 革命歌谣 政治心理
  甘肃庆阳是西北最早建立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地区。1929年刘志丹进入庆阳,点燃了这片热土上的革命星火。当地军民在原有山歌民谣的基础上溶入饱含战斗激情的新鲜词汇,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谣。这些革命歌谣,因其宣传赤色革命的政治倾向强烈,故而也称“红色歌谣”。笔者将对庆阳革命歌谣所展现的民众政治心理进行分析,以期为庆阳革命老区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一.庆阳革命歌谣的生成
  庆阳民间歌谣源远流长,靓丽多姿。远在周代,时属北豳的今庆阳市的先民们,就已经有了收录于《诗经》的《豳风·七月》《大雅·采薇》《豳风·东山》等吟咏古豳先民生活、劳动和社会风貌的歌谣。自古以来,歌谣就是劳动人民心声的真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赋予了庆阳歌谣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更加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开辟了庆阳歌谣的新境界。从刘志丹、习仲勋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到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直接领导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激发了苏区民众的革命热情,他们自发创作了大量革命歌谣,运用熟悉的民歌民谣形式揭露旧社会、抨击反动派、支持革命军、憧憬新生活,鲜明地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庆阳革命歌谣不仅继承了传统民歌的比兴手法,章节自由,句式灵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且,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红色歌谣把新的革命词汇和革命道理融入歌谣当中,时代特色鲜明。庆阳革命歌谣大部分是民众自己创作的,最真实地反映了苏区民众的生活和心理,具有真实性。红色歌谣因革命而生,其内容是对当时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思想的真实反映,充满了革命激情,具有革命性。红色歌谣植根于民间艺术,为民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群众性。可以说,庆阳革命歌谣是苏区军民在继承古代民歌民谣艺术手法的基础上,接受时代革命斗争洪流激荡而产生的时代之歌。
  二.民众政治心理在革命歌谣中的展现
  政治心理,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1](p113)以军民集体创作为主的庆阳革命歌谣是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形象记录,也是民众政治心理的直接写照。
  (一)对旧社会、旧制度的憎恨和反对
  庆阳地理位置偏僻,生存环境恶劣,文化闭塞,經济落后。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残酷统治和封建地主的血腥剥削,当地的大多数群众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白日里出的哟牛马力,黑夜间睡的哟牲口圈”[2](p4),“焦头头筷子泥糊糊碗,穷人的日子难上难”[2](p10),这是对贫富悬殊世道的血泪控诉。而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基层官员的趁机贪污使当地老百姓陷入妻离子散的困境之中:“催粮员,真有钱,一年能刮几千元。小百姓,实在冤,卖了牛羊又卖田”[2](p13),“拆房卖瓦交洋款,槽上牛驴都卖完”[2](p12),这字字血、声声泪,流淌着的不仅仅是苦难冤屈,更是仇恨和反抗怒火。
  (二)对共产党及其领袖的拥护和爱戴
  共产党一到庆阳,就一心为穷人谋利益:“天不下雨,天逼民反;若要不反,离死不远;大家起来,实行共产。”[2](p93)共产党带领苏区民众翻身解放,民众对共产党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他们认为共产党是救星,是太阳:“共产党来救星来,穷人翻身见太阳”[2](p95);他们把共产党领袖当作救命恩人:“南梁来了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3](p15);“来了咱们的毛主席,挖断了苦根翻了身”[3](p101)。因此,他们誓死跟随共产党,永不离弃:“穷人离了共产党,黑里走路没方向”[3](p50),“娃娃吃奶不离娘,穷人离不得共产党”[3](p190)。这种拥护和爱戴最终成为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三)对红军的认同和信任
  红军进入庆阳后,一方面大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开展土地革命,给穷人以土地,打击恶霸,帮助女子放足。通过建立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民众充分的信任。他们把红军视同家人:“百姓红军是一家人,打倒豪绅享太平”[3](p36)。尤其是在红军离开之时,民众更是依依不舍:“红军前脚走,大人娃娃后脚跟……爷爷拿出老旱烟,奶奶送上糖油饼”[3](p48)。红军离开后,民众怀念红军,并坚信红军还会回来:“花儿开在崖畔上,红军常在咱心上”[3](p52),“鲜花谢了还要开,红军走了还要来”[2](p147),民众对红军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如此坚定。
  (四)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参与
  庆阳苏区民众深刻地意识到,只有跟着红军干革命,才能求得民主平等、谋得自己幸福。他们一方面积极做好对革命事业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持:“太阳出来照北崖,妹子崖下做棉鞋,做下棉鞋接红军,红军不来苦难挨”[3](p90),“大妈河边洗衣裳,棒槌打得响连天。洗下衣裳给谁穿,子弟兵来千千万”[3](p88)。另一方面青年人都踊跃报名参加红军,老人、妇女则满心支持家人参军,用实际行动支持革命事业:“情郎哥哥随红军,妹妹送你上路行”[3](p56),“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八路军”[3](p73),苏区民众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参与踊跃而执着。
  (五)对新制度的憧憬和向往
  庆阳苏区民众在共产党和红军的带领下,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新制度、新社会满怀憧憬和希望。人民政府除旧布新的举措让长期受压的民众感受到了新社会、新制度的温暖。从包办买卖婚姻、缠脚陋习中解放出来的广大妇女终于扬眉吐气:“妇女婚姻自由了,自己对象自己找”[3](p95),“大脚就比小脚强十分,样样工作都能行”[3](p89)。在革命过程中,苏区民众渐渐形成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没有压迫和剥削,共产主义多光明,不缺吃来不缺穿,大家都是平等人”[2](p192),他们激情满怀,矢志不移地投身到实现理想的革命洪流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国的“虚静”说和西方的“距离”说都属于审美注意理论,二者共同揭示了审美注意的目的性和无功利性;同时,二者在审美“距离”、适用范围和审美过程三方面,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当今中西比较诗学普遍兴起的背景下,二者相互比较、相互借鉴吸收,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虚静说 距离说 审美注意   审美注意理论在中西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中国表现为“虚静”说,在西方表现为“距离”说。“虚静”说是道
内容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真实记录了我国抗疫艰辛历程,同時向全球分享我国的经验做法及理念等。基于此,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其英译本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如何在翻译中得到体现、发挥及其效果,希望能为本翻译研究提供合理译介模式。   关键词:翻译伦理 译者主体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需要通过翻译来对外构建我国政治形象、塑造国家形象,
内容摘要:本研究以实际应用和学术创新为目标,以不同语言水平的中国语言学习者为调查对象,以“价值类词汇具身语义”为核心概念,探索不同水平的中国语言学习者对英汉价值类词汇具身语义加工过程。结果表明:中国语言学习者在加工英汉语价值类词时能引发“上-下”和“大-小”空间隐喻。   关键词:具身语义加工 价值类词汇 中国语言学习者  具身认知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全新理论范式,它不断发展
烹饪专业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技工院校烹饪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绎课的实施是实现高质量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绎课的内涵
内容摘要:“兴发感动”是叶嘉莹诗词教学中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重注情感与生命的链接,在小学诗词教学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对诗词中“情”的投入、探究、迁移和抒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升古典文学素养,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且有助于高尚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叶嘉莹 兴发感动 诗词教学 应用策略  “兴发感动”说就是叶嘉莹先生最重要的理念,该理念对小学诗词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学习和运用叶先生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融媒体呈现飞速的发展趋势,导致出版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出版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应该挖掘自身优势并进行利用、坚持内容为王、创新技术、加快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正在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与输出的重要基地,在电工教学课程的设计以及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模式的实施上,想要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加快与顶尖专业技能接轨的速度,就必须在电工专业人才培育
内容摘要:目前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往来密切,在此背景下交换生项目对两岸大学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调查研究两岸交换生对校园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探索其对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有利于两岸校园共同进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更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关键词:交换生项目 两岸校园文化 借鉴融合  随着海峡两岸一家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于报名参加两岸交换生项目,到达不同校园
内容摘要:企业形象修复话语的目的是合理有效地劝服受众,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为此,本文基于语用论辩学理论框架,以京东借贷广告争议事件为例,深入剖析京东集团应对该危机时所涉及的典型论辩模式。研究发现,京东集团主要采用基于征兆型论证的典型论辩模式以达成合理有效地劝服受众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形象修复话语 语用论辩学 论辩模式 征兆型论證  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帮助企业组织吸引投资、招揽顾客、提高资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