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shihuin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形式,尝试了“三化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梳理了实践教学的“体验型”“践履型”“研究型”三种类型。“三三三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多样性,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种形式;三种类型;三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216-02
  随着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断加强,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短板——实践教学。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澄清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模糊认识,努力找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模糊认识及窘境
  (一)澄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模糊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路径,是使学生实现“知信行”相统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由教师主导,服务、服从课堂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主要内涵包括:第一,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上看,实践教学既然是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课堂内外均可开展。第二,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上看,必须要保持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一致性,并且要深化和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第三,实践教学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性的教学活动。第四,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教学活动。基于这种分析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应该包括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种形式,仅仅简单等同于社会实践一种形式的认识是错误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学设计残缺,实践教学任务难完成
  一般情况下,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易实现,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难落实。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其实施过程比课堂实践复杂、烦琐,涉及教师、学生、时间、经费、场所等多环节和因素,筹划要缜密细致,组织要科学合理,直接导致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任务完成困难。
  2.组织管理缺失,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持续性难保证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班级多、学生多,“放羊”现象严重。二是有些教师的主导作用欠发挥。教师对实践教学主观上不重视,对其内容、要求不明确,实践计划、方案可操作性不高,评价方案不完备,评价指标单一,使实践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评价有很大的随意性,难达到预期效果。社会实践需要吃、住、行、门票等费用支出,经费匮乏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开展。
  3.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成效甚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校园实践、社会实践由于操作烦琐耗时、安全和经费等原因,很少开展。有些教师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也多数利用寒暑假期,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实践报告。一些学生简单应付,实践报告从报刊“抄袭”或网上下载,粘贴复制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三化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断展开,思想认识越来越明晰,更随着实践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逐步探索一种“三化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常态化、教学结果的一体化。
  (一)教学设计的优化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科学合理的筹划、严谨缜密的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其设计主要突出在教学目标、内容、形式、评价四个基本环节上,寻求最优化。在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制定教学方案。方案的设计既要紧扣课程内容,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疑点问题,更要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同时要确定完备详尽的评价方案。
  制订完备周密的评价方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教学成绩占该课程的学生期末成绩总成绩的20%~30%,学生需提交以下几部分材料,作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评价考核成绩的依据:一是撰写一份不少于3500字的访谈录、心得体会、调研报告;二是上交访谈笔录或60份问卷或调研资料;三是提供实践现场的照片不少于10张;四是提供5—8分钟视频资料一份;五是提交小组参加人员名单、分工情况、媒体的报道情况等材料。评价由单一指标到多个指标,由“平面化”指标到“立体化”指标。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能更好地保证“知信行”相统一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过程的常态化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贵在坚持,与时俱进,避免时热时冷。我校的实践教学在08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开始全面展开,09、10、11、12、13、14、15级的班级中进一步完善发展,实践性教学实现了连续性、常态化。
  实现常态化,要坚持教学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教师要潜心策划,周密思考,要把握好選题与实现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程度的一致性。第二,在实践教学方案实施上,教师要事无巨细,悉心指导,要充分协调筹划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之间的关联性。第三,在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具体可行。教师要千方百计享有资源,要立足可支配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能力,选择实践教学形式。第四,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上,教师要围绕着实践教学目的,坚持科学的标准,突出“知”“信”向“行”的转化评价,在具体的评价方式方法上,实现多样性、立体化、形象化。   (三)教学结果的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体现在传授理论、坚定信念和指导实际的全过程,即实现“知”“信”“行”相统一的过程。如果说“知”是“信”的前提,那么“信”则是“行”的基础,“行”就是“知”和“信”的结果,“知”“信”“行”三个过程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促成其“教化”与“内化”的统一,使学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并固化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将理想信念自觉主动付诸在行动上,实现“知行”的转化。实践教学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信行”相统一的重要关键环节。
  三、“三种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尝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设计优化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和校园实践活动,其主要有体验型、践履型、研究型三种基本类型。
  一是体验型实践教学。让学生采一位访创新创业的明星、国家一等奖学金的获得者、英模代表、最喜爱的老师、企业的高管等人物,了解一个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低保户等,参观一个国家、省级实验室、创意园,走进一个村(组)、社区,调查一家企业(公司)。通过访谈、考察等活动,使学生重温一段历史,发现一种变化,感悟一个道理。二是践履型实践教学。让学生传授一项技术、进行一次义务助教、组织一次专业知识讲座或知识竞赛、倡导一次以所学专业为主题的活动,帮助贫困家庭或贫困个人或残疾人等等。学生通过投身社会公益、社会救助等行动,既感召市民、帮助他人、影响社会,也提升和锻炼了自己。三是研究型实践教学。教师依据课程内容和理论的前沿、动态,采用设疑讲授法,重点系统地讲授有关理论和观点,激发学生研究的乐趣,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探索中,学生再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研究方向,确定主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型”“践履型”“研究型”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基础上,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实践的全过程中,突显了实践活动“三自式”的特点。一是自行分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分组,一般3—6人组成一组,学生如何分组、怎样协作配合等,由学生自己决定。二是自行选题。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情趣爱好选题,社会的热点、自己关注的焦点,成为优先选题。三是自行调研。在确定实践类型、主题后,自行确定实践时间、地点、对象,开展实践活动。“三自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四、“三种类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化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提升了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探求和印证了理论,把抽象的理论演绎为与实际相切合的思想认识,并使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当前中国和世界所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冲突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大学生对党领导的认同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这有力地促使学生由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實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祖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亲身体验党的执政能力与时俱进,无疑更加热爱党和坚信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培养了奉献精神,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学生到贫困家庭、特殊群体学校、敬老院、孤儿院、社区幼儿园等地方,进行慰问帮扶等活动,学生深刻地认识体会到,尽其所能帮扶他人,尽其所学服务公众,是大学生勇于担当、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也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然,在实施“三三三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和遗憾,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检验标准问题,实践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教师的能力水平、公平待遇的问题,实践教学所需人、物、财和时间的限制性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给予支持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森年.“‘感—行—思’三阶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广州9所高校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从大学生对领导力培养的认识、对领导力特质的认识与自我评估、对领导力培养的渠道与途径的认识、影响领导力培养的环境因素、领导力培养的实践情况等五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归纳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
期刊
摘 要:大数据在加强预测、提升就业工作质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应用价值。从大数据基本理念及其发展应用的视角出发,分析发现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对于大数据手段的应用还应当更加具有科学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进。  关键词:大数据;理工科;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有生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现实意义、实践探索、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结合高校党员教育活动的实例,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党员;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
期刊
摘 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高校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进行文本分析,探究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对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工作的创新与探索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深刻把握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新的历
期刊
摘 要: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上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就业形式转变的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更加重要。然而现实中出现了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现象。大学生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匹配企业的需求,值得深思。本文指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简单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不单单是作为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或流行的(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已是过时的)理论而存在。辩证的否定观在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对于马克思而言“否定”现状的问题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的或者说政治的任务。只有从学理上厘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内容,才能在授课中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辩证法;否定;扬弃;劳动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
期刊
摘 要: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带动了女性研究的勃兴,欧美的中国妇女史研究中呈现出对历史书写模式的“颠覆意识”,西方学界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和史学书写模式的颠覆有其历史渊源和学术土壤,受其影响,中国本土的妇女史研究也有这种倾向。面对双重的“颠覆意识”,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反思力度。  关键词:中国妇女史;文本;革命;颠覆意识  中图分类号:K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
期刊
摘 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剑桥商务英语高级”(BEC-H)选修课进行试验教学并从教学效果、教师能力、学生能力及教学设备四个层面设置问卷,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中的优势,以期提升ESP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ESP;大学英语选修课;调查问卷;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
期刊
摘 要:结构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都认同结构的概念,但前两者与后者存在着对结构“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决定行为体的还是与行为体互相影响的”这三方面的不同认识,并因此建构主义发展出动态的结构模型。而模型的动态性是因为文化的作用赋予的,也就是文化能够解释建构主义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行为体与结构分别受到个体的文化(自有知识)与共有的文化(共
期刊
摘 要:科技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当今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来能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重点。  关键词:高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