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流业灵魂工程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市场并非万能。今日看来,这句话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被印证得相当彻底。十多年来,国内物流信息市场“诸侯”征战,“军阀”割据,“鱼龙”混杂,分分合合,堪称“乱世”。但主管部门究竟如何干预?很多前车之覆呈现出“管犹未管,抓不胜抓”的特点,浙江省经过数年探索试错,近期终于自信地推出自主开发的公共信息平台,他们意图——
  
  小王是一家物流企业员工,下午6点接到某制造业ERP系统通过物流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发过来的电子托运单(原来需要3人手工输入2小时),不巧,公司车源不足,他便立马把运输需求在与公司系统互联互通的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进行匹配,联系社会运力。
  几分钟后联系妥当,他开始调度车辆,将电子作业单通过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发给本企业2个车队和长期协作的4个运输公司的TMS和1个外协车辆和2个仓库的WMS。各方收到信息后进行相应业务处理,并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不断将运单状态发给小王,制造业ERP系统也可以通过网站跟踪到货物运行状态,并可以掌握到哪辆车哪个驾驶员来提货,还可以通过手机定位车辆行踪。
  而物流公司的信息系统早已通过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其他物流公司、仓库、物流园区管理软件实现了对接。司机开车到物流园区提货,到达园区门口,一刷门禁卡,园区就能及时将信息传递给集装箱公司。货运车顺利按流程提货、送货。
  收货方签收后,司机又通过手机将签收单反馈到运输公司和外贸公司。而货物如果需要进入港口,则与电子口岸的EDI系统对接。
  运单执行完毕,物流经理根据整个流程的运行情况,对运输公司和具体车辆进行考评,留下信用记录。
  以上的透明、便利场景是很多物流业界人士所梦寐以求的。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很多地方将信息化工作当作灵魂工程进行强力打造。但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各地物流信息系统层出不穷,起起落落,要么服务功能欠缺,要么运行机制欠妥,要么是各自为政大打出手。
  近几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对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了持续深入思考,总结了过去平台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政府建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新思路:
  1.系统的定位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化,不收费;2.系统从为物流企业提供一批免费企业物流管理通用软件为切入点;3.系统不做“交易”,只做物流数据“交换”;4.制定标准和框架,统筹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软件开发商、物流平台运营商等主体,共同建设系统。
  今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通过16省共建“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立“物流信息化共建联盟”,吸收国内优秀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供应商参与其中,又在业内掀起不少波澜。
  
  建设前期找准“七寸”
  
  据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姚文通介绍,当前,浙江省物流企业信息化提升跟不上企业业务的开展,全省约32万业户拥有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其中占很大比例的中小物流企业完全依赖手工操作,推动企业应用信息化成果显得异常迫切。
  其实,这项工作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类似之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协会,从未停止过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求索。
  2004年,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已经开始搭建货运信息系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后来,浙江省交通厅将大物流建设作为浙江交通“三大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此难得契机,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做出决定,调整货运信息系统,建设一个以提升国内物流企业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
  确定目标后,团队成员每周五雷打不动召开研讨会,如此持续了一年时间。他们在多方调研、多角度论证后,在原来系统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规划。
  通过调研论证,项目组认为,许多政府建设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做了企业做的事。政府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能与民争利,只能是做公共服务,同时政府也不适合参与平台的具体运营。但可以制定和管理标准、推动行业信息化。
  所以,为了政治目的,费尽心思要把平台建成大一统模式;或为了经济目的,搭建急功近利的平台,将赢利做为终极追求。这些都会作茧自缚,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浙江从前车之覆中得到启示:政府并不适合参与平台的具体运营,只适合推动信息平台的建设。应由管理部门扶一把、协会送一程,搭建一个基于全省、辐射全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一般的,物流行业信息化必须实现各环节的数据互通才有实际意义,对物流企业来说,如何与上下游服务企业实现物流信息无缝对接至关重要。但当前,由于信息技术标准不统一、没有公共的交换服务,物流信息难以顺利联网。
  因此,团队成员强烈意识到,实现数据互联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他们最终将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向定位为:以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功能为核心,以物流通用软件建设为切入点,以标准化和诚信管理为主线,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物流信息系统。
  
  “庖丁解牛”精准推动
  
  基于清晰而准确的定位,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随即征求多方意见,进一步制定了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建立全国物流信息交换的代码和标准;近万家物流企业使用免费推荐物流管理软件;企业和社会团体利用交换平台在全国部署30多个数据交换服务器,使企业间80%的数据交换通过该系统运转;在数据交换基础上,扶持一批运营商基于系统开发诸如跟踪、交易等行业应用。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还对系统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分解,具体操作方式是:其一,制定一套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并建设1个系统管理中心,主要承担用户管理、交换管理、标准和代码管理等核心管理功能,通过管理中心具体应用这套标准。
  其二,在标准的框架下,建设或改造物流通用软件,主要是建设一系列能适应不同物流业务类型的物流通用软件,包括普通运输、小件快运、集装箱、物流基地类、仓储类等。让企业可以免费得到企业应用管理软件,以推广标准的应用。这些软件不同于社会其他软件,它们都能通过数据交换服务器实现企业间的物流单据交换。能够实现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个场景。
  其三,在统一的标准和丰富的软件应用基础上,扶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商,建设多个物流公共应用中心,即系统在企业间数据互联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诸如货物跟踪、信用信息、运输交易等服务,其中核心的数据交换功能是免费试用的。
  其四,由行业出面,与多个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主要是在交通物流平台基础上实现和公路、港口、民航、邮政、大型重要物资ERP系统、电子口岸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GPS中心平台等的互联互通。
  
  “播种”标准 共建共享
  
  可以说,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推出的软件有三种类型,即以标准化为核心,有政府免费发放的软件,也有行业推荐的付费软件,还有企业在标准框架下自行开发的软件。考虑到部分软件在行业使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有其适用范围,因此,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决定陆续推出一些软件。
  近期,浙江省与16个省市签署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这不仅意味着通用软件应用阵营的扩大,也意味着,今后任何一个共建成员单位开发的物流通用软件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接口的改造与其他省市共享,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自主选择的范围。毋庸置疑,标准版物流通用软件的大范围推广十分有利于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而且,推广一个优秀软件实际上是在推广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
  为了共同优化并推广标准,前段时间,浙江省还以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为载体,推动全国各地39家物流信息化服务供应商与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签署共建联盟协议,该联盟组织是要把市场上主流的、占市场份额比较大的软件商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由政府扶持进行标准化改造。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平台的建设挑战很大,但对标准化的推广方面倒也是一个机遇。如香港,社会物流相关系统都已经非常成熟,数据交换要把大量精力消耗在接口翻译上,相比较起来,我们就方便多了。大陆抓住了物流信息化萌芽的有利时机,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与美国、香港等地相比,将来,大陆物流信息化工作必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避开“泥潭” 安全第一
  
  很多企业担心:“通过你的平台交换我的数据安全吗?”主管部门会担心:“政府在建设阶段花些钱是应该的,但后期运营维护系统要花多少钱?”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系统建设回避不了的。项目组对这二者进行了精心规划,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般的,建设物流平台通常有两种做法:其一,建个大服务器,所有信息都在这个服务器上交换,数据全部在管理中心;其二,建立多个交换服务器,各自交换,管理中心只是管理一个路由表,类似电子邮件框架。浙江省选择了第二种,这样有利于企业数据的保密性。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运营商只要下载一个交换软件,自行搭建服务器,然后在管理中心根服务器上注册就能使用;管理部门主要建一个管理中心,通过一张路由表,登记下所有交换服务器及所有用户名、代码。
  这就是说,并非所有信息都需要在浙江省提供的交换服务器上进行交换。同时,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清晰认识到,政府直接提供服务,承担不起非常繁杂的商务责任和法律责任。因此,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只通过运营商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换服务器供各企业使用,如果企业有顾虑,完全可以自己搭建交换服务器,企业将自己的服务器在根服务器上进行注册,即可参加全国的互联互通。而政府如需掌控物流相关的统计数据,则可通过安装统计软件的办法,对交换服务器中的流量与流向进行统计,这样就能实现在不威胁到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完成宏观监测。
  对于通用软件,在开发阶段,相关协会就可以介入开发,建设完成后,移交给协会,由协会筹钱负责更新升级;对于物流信息公共应用,如车货交易,政府并不做,而是选择社会主流运营商扶持其建设,如浙江省就直接选择了宁波四方物流平台作为系统的车货交易中心。
  这样,构架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成后,政府只需要维护一台根服务器。据系统建设负责人预测,该系统建成后每年只需几个人,大概几百万元的投入。政府搭建的系统,最犯难的往往是维护,如果建成之后,还需要大量人员大量资金去维护,那这个系统的建设本身就是失败的。
  
  “四权分立” 平稳制衡
  
  有业内人士表示,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如果能够成功,那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组建了一个较好的组织构架。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并没有成立一个大单位,招一大批人,而是建立了一个分工明确、互相制衡、机制灵活的框架。
  首先,浙江道路运输管理局成立一个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是负责项目的战略,具体工作有编制建设规划、技术标准和项目经费预算审核。其次,具体实施层面,由杭州市运管局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一个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系统的建设、经费的使用,主要工作是编写标书、负责项目招标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宁波、金华等地运管部门积极配合。其三,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成立了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中心,负责建成项目的运行和维护。其中,管理人员由运管局派出,工作人员通过招投标方式由运营维护商提供,目前中标的运营维护商是浙江电子口岸。其四,具体开发应用层面,包括系统各项目的开发商、运营维护商以及系统的服务对象。各方定位清楚,做到“不错位,不越位”,战线摆得比较开,用人机制也灵活,目前有100多人参加了系统建设。这种框架有利于建立制衡和考核机制。
  系统取得初步进展后,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近期,浙、沪、苏、黑、皖、闽、蒙、川、鲁、青、宁等十六省市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相继签署了共建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协议,系统从一省平台开始跃升到全国平台的阶段。
  具体看起来,共建工作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是共建,大家共建物流数据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服务器,大家的系统能够互联互通;第二是共享,在标准框架下,各自建设定应用软件和公共服务能够互相免费使用。
  最近,省际共建领导小组还与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另外,浙江省还将与社会上主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联网,丰富系统的公共应用,并通过建立主流软件开发商与运营商的联盟,加快系统的行业信息化覆盖面;在道路货运信息建设基础上,加强公路与海运、河运、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与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平台,互惠互利,推广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风行”浙江 推向全国
  
  目前,浙江省已建成在运行的项目包括:一个系统管理中心(一期),1号和2号数据交换中心,通用网站、小件快运和普通运输三个物流通用软件,与浙江电子口岸、宁波电子口岸、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义乌国际集装箱双重系统4个外部系统实现了对接。
  已完成招标在建的项目包括管理中心(二期)、数据中心、3-14号数据交换中心、物流基地通用软件和集装箱通用软件等项目。管理中心二期的建设主要是由于系统由单数据交换中心模式向多数据交换中心模式升级的需要,3-14数据交换中心是为了满足异构系统对接以及帮助省际共建体系下其他省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其中,已开发的通用软件将很快面向全国推广,从试用情况看,已经有146家企业使用普通运输软件,64家企业(包括江苏、安徽各一家)使用小件快运通用软件、587家企业使用通用网站,系统建设初期可以为行业节省投资近亿元。同时,通过通用软件应用带来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标准化进程加快,会带来更大的企业管理效益和行业社会效益。相关人士估测,预计到2012年将带来10个亿的行业推动。
  L1000是系统建设至今所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统称,包括物流交换代码、物流通用软件、数据交换和标准三大服务。据了解,为了将这些成果及时应用于企业、服务于社会,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自今年9月份开始,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将L1000整体推出。
  对于其他省份来说,“最好的平台就是没有平台”,他们无需再投入巨额资金,只需因地制宜在成型的平台上挥鞭驰骋。目前,安徽、江苏、宁夏、福建、黑龙江等省市区已经在试用L1000。
其他文献
重罚之下,汽车物流企业成本越来越高,超限幅度越来越大,无序竞争愈演愈烈。深查细究,原有标准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关于公路罚款这个话题,整个采访中,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物流”)总经理刘会民显得很无奈。  他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名为《中原物流2008年公路罚款统计分析》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1~11月,中原物流累计被罚款109.47万元,5432
期刊
服务城市:“有路就有公交车”    1996年以来,徐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徐州公交”)通过赊贷资金、员工集资等方式,购置车辆1414台,大公交车数量由1996年的200余台扩大到现在的2000余台,客运量由1996年的1.1亿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3亿余人次,日发送班次8000个,较好地过去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市民出行问题。  2009年,徐州公交在强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优秀公交
期刊
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中国电信在基础通讯服务方面的优势,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必将凝聚起更强大的合力。    9月11日,浙江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领导小组(简称“省际共建小组”)和中国电信集团在杭州举行共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签约仪式。浙江省运管局局长张平平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政企客户部总经理梁志平,分别代表省际共建小组和中国电信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合作框架协议》。  由浙
期刊
成功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任务,无论是对沈国庆本人还是对他的团队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如沈国庆自己所言,“整个系统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都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探索,是没有前例可鉴的。”  2006年6月,沈国庆大学毕业来到杭州市运管局工作;2007年2月,他开始参与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2008年10月,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管理中心成立后,沈国庆开始专职投入到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
期刊
9月12日,在浙江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推动下,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导、浙江省综合交通物流行业协会牵头、国内知名物流信息化服务供应商组成的“物流信息化共建联盟”(以下简称“共建联盟”)在杭州正式成立。  该共建联盟以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为载体,整合了物流软件开发商、物流公共平台开发商、物流信息化设备供应商等,旨在加强各方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  来自北京、上
期刊
“我们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客户觉得选择我们比选择与别人合作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客户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首发物流枢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发物流枢纽”)副总经理肖和森如是说。  虽然,首发物流枢纽成立至今仅6年有余,但已然形成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肖和森表示,公司稳步向前,原因就是能够整合各方优势,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不断帮客户
期刊
与杭州汽车东站南门繁忙进出的客运车流擦身而过,“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修理分公司”的大字招牌便映入眼帘,左侧维修车间的一群蓝色工作服正在忙碌着,心无旁骛。  “汽车东站是我们的对内维修点,主要面向我们杭州长运公司内部的车辆。”杭州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修理分公司(以下简称“汽修分公司”)总经理金柏正边介绍边引领记者参观。  汽修分公司是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下设东西南北四个修理分厂和一个配件经
期刊
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不是没有经验,而是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浙江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起来,他们潜心研究多年,寻找到一条自认为与市场需求较贴近、角色定位较准确、各方利益较均衡,最终能够让国家受益的平台建设之路。    这是一个各种模式物流信息系统应运而生的时代,但大多无法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更是尚付阙如。  浙江省另辟蹊径,探索出了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全新模式,首
期刊
IT企业家毅然投身物流信息化,这是义无反顾的追梦?还是深思熟虑后的抉择?    “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企业化、信息企业物流化,这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四个必经阶段。作为信息企业,要服务好物流业,首先必须了解和学习物流知识,并争取成为物流领域的行家里手。”  早先,各生产制造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尝试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后来,有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提高他们的整体服务水平,渐渐提出了供应
期刊
北京市汉龙公路货物运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汉龙”)作为北京市首家大型、多功能、综合性的货运站,于1997年7月11日正式投入运营。经过12年风雨历练,仍然以强劲的势头,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无论运输的物资种类,还是运输的物资数量,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对北京市城区的生产和生活起着保障性作用。  多年来,汉龙场站的商住用房始终是供不应求,商户入驻率多年保持在100%的状态。而与此相反,在北京市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