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素质要求的小学立体课堂的构建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utao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立体课堂突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从教师自身素质要求出发,研究分析立体课堂教学各阶段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并结合现阶段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引言
  立体课堂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 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總课题中的子课题“书网互动教辅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方法技巧、提供优质资源来补充和完善教师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为家长提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在线平台。
  二、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师资结构不合理和教学资源缺乏等原因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首先,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凭借以往经验教学,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未做到及时更新,教学过程单一,按照教材照本宣科,没有经过仔细的理解和加工,因而课程讲解过程十分单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其次,部分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往往容易拘泥于教材本身,认为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仅仅将教材所描述的内容传达给学生。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思路设计模糊,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压制。目前,小学教材有很多版本,如“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等,不同的教材各自有其优缺点,如果只是单一研究一个版本的教材,教学思路可能就会比较狭窄。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来开掘自身的教学思路;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始终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不能因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产生懈怠情绪。
  最后,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并不意味着本次教学活动已结束。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身的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分析。教师在进行主观和客观分析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观方面,部分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缺乏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没有对本次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总结。客观方面,没有针对学生进行相关调研。如不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将导致教师教学工作机械,学生学习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教学改革创新和学生独立性及创造性的培养。
  三、小学立体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1.对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
  立体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并能灵活地把这些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普通话、板书、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等。规范的板书使得课堂的讲解更加具有条理性,使得教师更易把握课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题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数学、物理等课程中,直观精确的图形、完整的动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节省了绘图时间的同时,更能够多角度展示现象的发生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储备丰富学科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基本技能和技术。
  2.对教师教学前期准备的要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应该调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在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所教年级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所在班级的年级排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向该年级组长或以前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成绩、家庭情况等,了解班级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分布。通过调查,观察学生的行为,再结合他们以往的成绩,给出一个综合评定。在了解和掌握整体情况后,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合适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如果所教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不能采取消极态度来上课,而要以积极进取、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3.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状态。教师在协调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同时,还需控制好教学节奏,不但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延续性。使得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讲授知识的平台,而且能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四、构建小学立体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创建立体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开动脑筋,主动投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活动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采取下列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作为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对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充满信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满怀信心走进课堂,传递亲切、鼓励等积极信号后,势必会感染学生,整个教学课堂才会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气氛。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势必会打压学生的学习热情,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厌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很差,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2.教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情感交流
  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教师。立体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处于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彼此之间是协作学习的关系。教师应本着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原则,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足够耐心和严谨的态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同时,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尤其关注学困生,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信任中通过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遇到的挫折与烦恼,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立体课堂的创建是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教师作为新课改的主要力量,必须贯穿新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各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创建小学立体课堂;同时支持学生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共同学习与学生的发展相联系,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罗刚淮.构建立体的课堂[J].中小学管理,2011(1).
  [2]许 燕.进一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立体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8).
  [3]温善策,聂开宇,钟玉华.小学数学立体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与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1999(4).
  [4]宋瑞香.兴趣导航 立体课堂 培养能力[J].教育科学周刊,2011(2).
  [5]黄 斌,王角凤.现代信息环境下提升终身学习力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11).
其他文献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工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工业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出口创汇、经济效益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落后
摘 要:文章论述了国内外云计算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结合广西财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移动云计算技术、Hadoop框架和数据挖掘技术设计实现一个基于移动云计算的财会类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研究方案,实现随时随地能为师生提供一个集实务教学、实务训练于一体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对于财会类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移动云计算;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设计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
【正】 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但现行体制中的一些缺陷,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脱颖而出。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人才的显露机制。现在
【正】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个竞争激烈的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人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锻炼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得到了大学生们的青睐.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法、统计法等调查方法,对
摘 要:当前世界正处于数据飞速共享的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创新变革,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思维,在教学上取得了突出效果。文章简述了微课思维及手段的概念,探讨了微课应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对具体的微课应用展开分析,提出了提升微课应用效果的措施。  一、微课思维与微课手段的概念  微课,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搭建而成的,可供学习各种碎片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愁”这一概念以来,乡愁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其建设与研究受到普遍重视.铜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愁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理念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进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本文从创设支持性的教育环境、优化教师的提问行为及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三方面入手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和策略,有效地促进良性的师
姚传禄简介姚传禄,安徽省霍邱人,出生于1952年9月。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地质美术家协会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造型艺术美学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