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失语症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针120m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8.98±9.98)分,治疗后为(172.43±7.88)分;对照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9.21±10.02)分,治疗后为(160.23±7.37)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风;失语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69-01
据统计,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态势,这与日益加重的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密不可分。失语是中风患者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中风失语者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困难及心理压力,选择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式治疗中风失语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中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失语症患者120例,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失语症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61.32±7.33)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风失语症的诊断标准[2]。现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细资料见表1。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针120m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西药治疗:桂哌齐特针320mg静脉注射,1次/日。针灸处方:魂门、神堂、通里、廉泉、颞三针;配穴:对于有肢体障碍患者配肩髃、肩髎、外关、曲池、合谷、风市、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昆仑,对于有吞咽困难者配哑门、完骨、风池,对于有构音障碍者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语言功能良好,可以进行日常沟通;
有效:患者可以表达意愿,但表达不清晰流畅,偶尔可出现理解障碍;无效: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观察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8.98±9.98)分,治疗后为(172.43±7.88)分;对照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9.21±10.02)分,治疗后为(160.23±7.37)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
3 讨论
中风症发作时,或突然倒地不起,或手足瘫痪不能行且无知觉,或舌强无语。从中医角度看,中风失语为体内火气瘀滞上行至五脏,从而造成五脏机能紊乱,失调失用[3]。从现代西医角度看,失语则是由于病灶直接或间接影响处于优势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从而造成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症状。有文献报道称,通过针灸头部等穴位,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刺激语言中枢重新兴奋,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语言功能。
本次研究选择魂门、神堂、通里、廉泉、颞三针予以主针治疗,部分恢复血液供给,降低语言中枢缺血损伤,最大程度恢复相关神经细胞功能。而通过舌体部位的针刺,可以逆向刺激有助舌强的及早恢复。对于有构音障碍者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由于此两点处于舌下系带周围,针刺可以缓解舌部挛缩,刺激舌部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同时针刺放血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性质,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后观察治疗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针灸方法可以加强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尽早恢复语言功能。随之选择语言功能评分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8.98±9.98)分,治疗后为(172.43±7.88)分;对照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9.21±10.02)分,治疗后为(160.23±7.37)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P<0.0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煜明,李爱萍,王浩等.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
[2] 王涛.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
[3] 周蕾,郑水红.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J].针灸临床杂志,2012.
关键词:针灸;中风;失语症;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10-0069-01
据统计,中风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态势,这与日益加重的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等密不可分。失语是中风患者临床的主要表现之一,中风失语者将面临巨大的生活困难及心理压力,选择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式治疗中风失语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中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失语症患者120例,分析并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失语症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61.32±7.33)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风失语症的诊断标准[2]。现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详细资料见表1。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针120m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西药治疗:桂哌齐特针320mg静脉注射,1次/日。针灸处方:魂门、神堂、通里、廉泉、颞三针;配穴:对于有肢体障碍患者配肩髃、肩髎、外关、曲池、合谷、风市、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昆仑,对于有吞咽困难者配哑门、完骨、风池,对于有构音障碍者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1.3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语言功能良好,可以进行日常沟通;
有效:患者可以表达意愿,但表达不清晰流畅,偶尔可出现理解障碍;无效: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观察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8.98±9.98)分,治疗后为(172.43±7.88)分;对照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9.21±10.02)分,治疗后为(160.23±7.37)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2.2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
3 讨论
中风症发作时,或突然倒地不起,或手足瘫痪不能行且无知觉,或舌强无语。从中医角度看,中风失语为体内火气瘀滞上行至五脏,从而造成五脏机能紊乱,失调失用[3]。从现代西医角度看,失语则是由于病灶直接或间接影响处于优势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从而造成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症状。有文献报道称,通过针灸头部等穴位,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刺激语言中枢重新兴奋,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语言功能。
本次研究选择魂门、神堂、通里、廉泉、颞三针予以主针治疗,部分恢复血液供给,降低语言中枢缺血损伤,最大程度恢复相关神经细胞功能。而通过舌体部位的针刺,可以逆向刺激有助舌强的及早恢复。对于有构音障碍者配金津、玉液点刺放血,由于此两点处于舌下系带周围,针刺可以缓解舌部挛缩,刺激舌部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同时针刺放血可以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流变性质,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后观察治疗临床效果发现,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针灸方法可以加强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尽早恢复语言功能。随之选择语言功能评分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8.98±9.98)分,治疗后为(172.43±7.88)分;对照组治疗前语言功能评分为(59.21±10.02)分,治疗后为(160.23±7.37)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更加明显(P<0.05)。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煜明,李爱萍,王浩等.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
[2] 王涛.中药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
[3] 周蕾,郑水红.针刺配合语言康复治疗中风后感觉性失语[J].针灸临床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