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四方,如意菱花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kon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宜兴紫砂壶,缘起茶文化,承续陶文化,是茶文化与陶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紫砂文化自北宋时期发端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历经几度兴衰,今天已成为中国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宜兴紫砂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美、工艺美冠绝于世,而其集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超凡魅力,以及得益于历代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都使得宜兴紫砂在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上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古人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一把把小巧精致的紫砂壶,凝结着壶人的智慧与劳动,它小小的身材里往往凝聚着大智慧,人们于品茗赏壶间可以真正感受到紫砂壶艺术中的万千气象。 “宝方壶”(见图1)就是这样一把集美好情感和紫砂形象语言于一身的紫砂壶,它造型简洁,以方为主,突出流畅的线条装饰,气质儒雅大方、不拘小节,给人以十分自然的审美感受。
  1 紫砂方器造型概述
  紫砂壶以丰富多样的造型取胜,极富趣味、变化无穷,紫砂方器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是紫砂几何形体造型之一,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合而成,通常为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讲究线与面挺括平正,线条轮廓清晰分明,要求呈现出一种明快挺秀的风韵。前人以“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十六字来总结其造型风格,而经过历代壶艺人的不断努力,紫砂方器造型更是百花齐放,传世经典作品层出不穷,经久不衰,深受世人的喜爱。
  2 “宝方壶”方中寓圆的方器造型结构
  紫砂方器造型中,以四方形器为最多。虽为方器,更富有变化,比如边线在直线与弧线间转换,比如壶面或为棱廓分明的平面,或为略有弧度的曲面等,这些基于方壶基本造型的变化,更赋予整把壶无限的艺术境界。“宝方壶”就呈现出十分鲜明的方中寓圆的方器造型结构,它在追求传统方器风格的基础上强调恰到好处的点缀,在线与面的巧妙组合与转变中塑造出独具一格的四方造型。该壶壶身为四方形体,上窄下宽,线面交接干净利落;壶面两两对称,正反两面为标准的平面,而前后两面则微微凸起,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壶身显得更为饱满厚重,给人以丰润的质感,缓解了方器单调的观感;壶底承矮四足,它们由壶身棱线向下延伸而来,与壶身融为一体,巧妙地提升了壶的整体空间感。平盖压于壶口,上下严丝合缝,口盖亦富于变形之美,一颗立柱形壶钮置于盖顶中央,风格与壶身一致,一小一大,上下对应。四方壶嘴大气前伸,干净有力,四方壶把与之呼应,方中寓圆、惟妙惟肖,视觉缓冲效果佳。整把壶在造型上严格遵循方器规则,将方器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 “宝方壶”细节装饰蕴含的吉祥美好寓意
  “宝方壶”的细节装饰独具一格,这也是整把壶最有特色的地方,于传统造型基础之上更富有艺术语言的点缀。它的装饰以线条为主,于抽象中流露出形象之美,并进一步与人文内涵结合,传递深层寓意,给人以丰富的感情体验。壶盖四侧以曲线装饰,构成十分独特的如意纹,使整个壶盖犹如一面古代的菱花镜,趣味盎然,同时壶钮、壶口以及壶身四侧棱角处也均以如意纹装饰,如线条内凹壶体,彼此风格一致,勾勒出一种独特的灵动之美,且更具层次感。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的影响从古及今,无处不在,人们运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对吉祥的歌颂与祈盼,而“菱花”在传统文化中则是吉祥文化的载体,“宝方壶”以如意纹菱花镜壶盖的艺术形式,将艺术和文化巧妙提炼组合,流露出完整的祥瑞韵味,寄托了聚财吉祥的美好愿望。
  4 结 语
  紫砂壶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它的形成是壶艺人世代传承,总结并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被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延续了紫砂壶的艺术生命力,更使人们能够进一步贴近紫砂艺术,感受到紫砂壶超越器皿本身的人文魅力。对于我们当代紫砂艺人而言,我们理应不忘继承和发扬传统精华,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创作上精益求精。
其他文献
十年前,针对“浓重粗野”的山水画现状,我提出了“新院体精神”,提倡对技道并进,格调雅正、意境深远的绘画艺术的探求。强调作品要有正气、静气与文气,画家要具备造型造景、用笔用墨和营造气韵的能力。其中有几个要素值得关注,我认为,既然是“山水画”,首先要保持所绘物象的自然性,画家在尊重其特征的基础上为山川写照、传神,即“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如此方能达到“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
期刊
诞生于陶都宜兴的紫砂陶制作技艺,具有聚天地精华、承古今智慧的显著特征,紫砂艺苑发展至今已形成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且新老传承、经久不衰,尤其在当代经济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愈发强盛而冠绝于世。经过历代壶艺人的努力创造,紫砂壶技艺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紫砂壶型也愈加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得益于紫砂壶艺承前启后的优势,许多经典传统壶型得以广泛认可和有效保护,时至今日,传统壶型已成为物质文化的瑰宝,延续发展
期刊
摘 要 竹之美,在于其清新淡雅的妙境雅俗共赏,而紫砂艺术在历史的文化演进中,其精神和竹又有何其相似之处。对于制壶艺人来讲,喜爱竹、欣赏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予艺术创作的灵感,而且竹的自然天趣和独特品格更给了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关键词 君子相贵壶;紫砂;竹  竹者重节,节者为信。竹乃君子化身,是“四君子”之一。竹,秀逸而有神韵,潇洒挺拔、清丽俊逸,有翩翩君子风度;竹中空有节,象
期刊
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譬如它因茶而生;又常常被附加上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它与自然亦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许多紫砂壶都保留着自然的韵味,并且给予人无限的艺术感怀。在表现自然韵味时,恰到好处的搭配融合十分考验制壶艺人的功力。但凡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艺作品,定是浑然天成而不失美感创意,能够使人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会到超越器皿本身作用的价值。  事实上,在紫砂壶中表现自然韵味的最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造型、装饰、工艺、材质和艺术品位皆出类拔萃,以作品秀丽多姿的形象而傲视群芳,在陶瓷品类中独领风骚。数百年来,古老而年轻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的绮丽景象,紫砂的魅力一再提升。就装饰手法而言,有一种运用了篆刻、贴花、泥绘等工艺仿生设计的紫砂壶,人们称之为“花货”,作品的传神和作者赋予的完美形象,往往表现了作者内在的精神世界,讴歌了自然美。本文以紫砂“螭龙壶”为例,谈谈它所寄予的中国人吉
期刊
摘 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紫砂的创作也是如此。“梅情竹韵壶”以自然界中梅与竹的题材入壶,展示其生物形态的同时,表达了梅之情、竹之韵所共同蕴含的高雅纯洁、坚贞不屈的君子情怀,升华了梅情竹韵的人文意境,是一款兼具艺术形象和人文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 梅情竹韵壶;君子;贴塑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云“风泉二部乐,松竹三益友”,“岁寒三友”一说便始于此。松、竹、梅三种在寒冬时节仍可傲然而立的植物,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在五百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涌现了如“石瓢壶”等一大批传统经典茗壶,其壶艺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今天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瓢韵壶”的创作理念、形制、审美、意境、韵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传承;发展;瓢韵壶;审美取向  紫砂壶是宜兴陶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品种,历经五百多年来的技艺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光货、花货、筋瓤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审美,人们首先是观赏其外形美,然后才是喝茶。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这门学问永无止境,主题定位中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契合,提供不同的主题阐释与文化解读,现从紫砂“金砂华容壶”的造型着手,剖析制作此壶的思想主题,探析紫砂壶艺里的文人情趣。  关键词 金砂华容壶;紫砂;文人情趣  中国的手工业制造起源很早,有籍可考的大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墨家大多是小手工业者。工艺品的产生当然首先是满足人的
期刊
摘 要 通金玉满堂一词出自《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紫砂壶“金玉满堂”以吉祥文化为内涵依托,以金玉满堂为主题,表达美好的情感诉求。  关键词 紫砂壶;金玉满堂;情感诉求  中国的千年茶文化催生了各种茶器的诞生,紫砂壶便是应运而生的一种,但是相比于其他材质的茶器,紫砂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材质特殊,适合泡茶与贮茶;它造型丰富,集艺术、人文、实用于一体,有着其他材质器皿所不具有的文化基因,因
期刊
摘 要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校企互动等教学改革措施,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实践教学;职业技能;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正处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转变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更需要面广量大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而对实践性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