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解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的道德观念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具有现实批判的力量,并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道德的全面批判显现出来。深入理解和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对于我们党如何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道德批判;资本主义
  研究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马克思的道德思想是蕴含于对资本主义全面的批判当中的。因此,马克思关于善恶的道德论述充满了为无产阶级摇旗呐喊的色彩,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再批判成为其道德论述的基础。
  一、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等著作,马克思用鲜明的道德语言揭露了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致使工人劳动异化的社会惨状,集中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道德批判。在马克思的思想中道德具有批判的力量。他不满费尔巴哈“合理地节制自己和对人以爱”的道德观论调,认为其不适用于资本主义扩张的社会现实,无法指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行为与实践路径,道德批判只有建立在经济批判基础上才能转化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行动。由此我们知道马克思的道德观不是纯粹理论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实践的道德观。
  1、异化劳动的不道德性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指出建立在剥削工人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导致了“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增长的状态中,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完满的状态中,贫困持续不变”。[1]在这里的社会衰落、工人贫困皆是资本主义社会不道德的表现。而这些不道德的现象是由异化劳动所引起的。
  劳动异化为一种不道德的现象完全是被资本的本性驱使所致,资本“只有一种自然倾向,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2]道德只能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被湮灭。只要能够使剩余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工人就成为可以被无穷压榨的手段和工具。
  2、交往异化的不道德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交往类型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交往关系分为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并明确指出物质交往决定精神交往,而且必须强调的是,交往的主体是人,人是交往的目的而非手段。
  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交往关系也发生了异化。在资本逻辑的统治下,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不断集中,使得劳动者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化,劳动者被囿于更狭小的劳动范围内。原本作为人类自由交往活动结果的交往关系反而取得了主动权,成为支配、决定人们交往的主动力量。
  二、对资本主义政治的批判
  “民主”一词一直以来都被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所自我标榜与承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也主要集中于对资本主义形式民主、虚假民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民主应该是人民的民主,而资本主义民主只是抽象的,用来换取劳动人民支持的,只对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对无产阶级而言没有任何真正意义,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一种非道德的民主制度。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性质的研究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造成的政治、经济双重的不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强制手段存在于政治领域,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不得不成为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三、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
  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过“任何道德观念和伦理学观点都是某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随人们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出发,每一时代的主流道德观念一定是该时代的统治阶级道德。”[3]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具体体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道德无疑是占有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将他们的利益夸大为全体人民的利益,将他们的道德宣扬为全体人民的道德,以达到统治目的。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制度的过程中曾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封建专制的过程中,为获得经济利益追求经济平等而提出的参与政治的要求。 “在自由竞争中自由的并不是个人,而是资本”。“平等”作为商品价换的原则体现的应该是劳动的平等,而在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只能以劳动力作为商品与资本家交换,在消耗劳动力的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也被资本家强行占有。至于“博爱”,马克思说道“当资产阶级的巴黎张灯结彩,而无产阶级的巴黎在燃烧、在流血、在呻吟的时候,这个博爱便在巴黎所有窗户前面烧毁了。博爱存在的那段时间正好是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利益友爱共处的时候。”[4]
  四、总结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道德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不道德的、非正义的制度。解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实质上是从道德层面回归马克思主义,这对于我们科学地掌握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观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时代精神不可或缺;也是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王磊.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任帅军.马克思道德观意蕴及其启示[J].伦理学研究,2014,(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即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并于当年春季开始执行。四川是人文的四川,富庶的四川,生态的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下名四川的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正在谱写新的篇章。四川省的文艺宣传工作在成都如火
期刊
【摘要】:想象力是幼儿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儿想象力能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想象力需要从多方面联合入手,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幼儿想象力进行了分析,供相关的学前教育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和知识相比,想象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人在学习的工程中,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步和进化的源泉,幼儿想
期刊
【摘要】:书法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部颁布的政策也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早期书法课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还未形成独立学科,但从局部看也有所关注,从开始的写字课到现在的书法课,社会已经开始认可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书法艺术的审美提高是必要的。不过缺乏统一管理及课程设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材规范,培养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匹配等问题,这不是一代人的问题,这是
期刊
写实肖像油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是从宗教绘画中分离出来。中世纪末,肖像画创作开始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写实性的风貌。十三世纪末人文思潮萌芽,资产阶级兴起,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性自身开始日益受到重视,肖像画逐渐兴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利用解剖、透视和光线,来真正实现肖像画再现客观的真实,追求平衡、庄重、理性与逻辑,表现对人性的尊重和赞美,精确地刻画出人性的真实与深度。达·芬奇、波提切利、拉斐尔等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双语教学成为体育系篮球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趋势。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对篮球专业学生就双语教学对其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湖南高校体育系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客观阐述了双语教学对篮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心理素质以及裁判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语教学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篮球裁判水平,能促进篮球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双语教学
期刊
【摘要】:设计艺术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情感设计上来说它是从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包括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等层次。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情感一般规律来进行研究与分析,使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有意识激发人们某种情感,让设计作品更好地实现自身目的性的一种设计。本文从设计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对心理学视角下的设计艺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设计艺术;心理学
期刊
【摘要】:在传统初中思政教学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都是单维,且被动的形式,其主导权始终在教师手中,而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初中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评价方法来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也是当前其教师应考虑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分析探究  前言:
期刊
【摘要】: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思想的指导,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诸多问题。社会公平,作为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水平的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当代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
期刊
“留守儿童”就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已经成为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对“留守儿童”必须试着打开他们的心结,触摸他们的心灵,敞开他们的心扉,使其接受沟通并得以情绪宣泄。感动教育就是在音乐教学上,利用音乐感性的部分,去触摸“留守儿童”心灵,使之感动,再晓之以理,让他们轻松的接受教育,获得良好的
期刊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全球化问题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全球化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在研究全球化对于人多维度的影响之前首先应该对作为全球化主体的人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力图对作为全球化主体的人进行哲学意义上的界定。  【关键词】:全球化;马克思主义;主体  全球问题是人类社会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