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AIS病例的讨论意见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zbczbcz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岁女性,月经初潮半年,发现脊柱侧凸4个月.查体腰段左侧凸,伴明显的凸起.NS检查正常.AP示侧凸在过去的4个月中有明显的加重,由2019年7月15日的T11~L3 Cobb角由37.发展到46°.胸弯26°,矢状位无明显的异常,躯干右侧偏移.Bending相胸弯和腰弯有良好的柔顺性.全脊柱CT、MRI未见异常.诊断AIS成立.分型Lenke 5型C,手术治疗是一种选择.当然,作为初诊患者或在上学的学生,也可考虑支具治疗6个月,再观察侧凸进展.原因:(1)月经初潮半年;(2)骨骺发育未成熟;(3)侧凸柔顺性好;(4)在假期手术可以不影响学业.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运动平衡仪训练联合rTMS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8例脱落,共32例完成治疗,对照组3例脱落,共37例完成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平衡功能障碍运用动态平衡仪进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动态平衡仪及低频rTMS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满2个疗程,共24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BS评分、FMB评分、Pro-Kin平衡仪测试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FMB评分、运动长
目的:观察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存在一侧肢体偏瘫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科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包含常规步行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与移动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m步行速度测试(10MW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蒙哥马利和艾森贝格抑郁量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成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第三大原因.随着医疗水平及科普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在脑卒中后幸存,但经常需要全面的康复治疗,以减少损害和提高生活质量.对那些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来说,其继发的功能障碍不仅影响到个人及其家庭,而且还增加了卫生单位资源和社区服务的负担.众所周知,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但可以通过调整神经网络的连接来实现功能上的改变,此为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脑卒中功能损伤后恢复的基础.这为我们通过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调节神经可塑性而改善脑卒中后继发功能障碍提供了依据
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高的五大特点[1].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数据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位居全球首位,也成为我国寿命年损失的第一位病因[2-3].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疾病,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巨大负担[4].而脑卒中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肌内效贴贴扎下的悬吊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儿童平衡量表(P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Pro-Kin 254平衡测试系统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PB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TUGT、运动长度、运动
运动损伤是指在进行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中所造成的伤害[1],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软组织损伤统称为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儿童及青少年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是儿童形成健康、积极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此造成的损伤却时有发生,有数据显示美国每年有超过260万儿童因运动和娱乐相关的伤害而在急诊科接受治疗[2],国内报道区域性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中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高达42.9%[3].根据国际运动损伤报告系统,运动损伤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轻度指脱离运动1~7d,中度指脱离运动8~21d,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体外冲击波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原发性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80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能流密度组(A组)和高能流密度组(B组)各40例(40膝),均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4周.剂量选择:A组为0.12 mJ/mm2,B组为0.24 mJ/mm2.分别在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治疗后4周(T3)采用疼痛目测类比(VAS)、美国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问卷(WOMAC)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组间相同时点比较
目的:研究镜像视频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名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镜像神经元理论的镜像视频疗法,对照组接受假镜像视频疗法,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洼田饮水试验(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价,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EAT-10、WST、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分级及SWAL-Q
本例患者为13岁女性,诊断为AIS,PUMC分型为ⅡC1,Lenke分型为5C.术者采用了 Dynesys系统为其进行了后路矫形手术,目前随访效果良好.rnAIS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为矫正畸形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活动功能.对于畸形严重、骨骼发育接近成熟的患者来说,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目前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其缺点是脊柱融合导致了融合节段生长受限以及运动功能丧失.因此,对于骨骼发育未成熟的患者,在控制畸形的同时,应尽可能保留患者脊柱以及胸廓的生长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一些学者提出了多种非融合技术,
期刊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目前已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畸形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尤其是通过King分型和Lenke分型等,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AIS的特点,并制订了相应的手术策略,取得了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成功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AIS畸形矫正和维持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1].但是,在畸形得到矫正的同时,牺牲了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这是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畸形位于胸椎的病例,由于其生理状态下的运动范围很小,因此矫正畸形的同时,注意冠矢状位的平衡,融合术后对患者的整体功能影响并不大;但对于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