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策略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被尊为“百科之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早已席卷神州大地。但是,目前很多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化,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是不容忽视的。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的考试分数挂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机制,造成师生之间情感淡漠。二是很多教师在钻研、挖掘教材内容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深,要教些什么,怎么教,没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心里没底,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性强,学生心中茫然,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怎么学,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语文容易学,听不听课关系不大,反正课文自己看得懂,语文课上不上都无所谓。三是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教学形式单一,吸引不了学生。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中国早已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奠基工程的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有所作为,完成“不断提高国民语文素养”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自加压力,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識,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艺术的学习和研究,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识渊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的专家型教师。我认为,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根本、最长久的力量源泉。
  2、加强双边情感交流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情感趋向,激发兴趣,还得借助情感的作用。
  要做到这一点,要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一是教师本身要有激情,上课有激情,以情激情,就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感。只有激情常存的教师,才能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二是教师要善于引导,不仅要把课教活,而且要把课堂搞活,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论。不要把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使学生昏昏欲睡。如果教师当“灌输机器”,学生当“接受容器”,那么教师的知识再渊博,也很难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三是师生关系要融洽。《学记》认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起来,使学生爱上你的课,才能促使堂上堂下的双边情感得到交流。语文学科是文学性极强的学科,也是蕴含丰富情感的学科,在调动学生情感,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是大有可为的。
  3、充实语文教学内容
  调整并充实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一是要把握语文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规律性,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科学化、系统化。绝不能随心所欲,支离破碎,章法全无,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是在课前做好学情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流于形式,应该是略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经过合作、探究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诱使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使学生学得具体,学有所得。三是教师讲课必须防止架空分析,尽量排减水分,努力不教学内容让学生落到实处,讲练结合,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4、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的教育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的启示阶段,做到“课伊始,趣乃生”。或以疑激趣(提出一个问题),或以图激趣(出示一幅图像),或以事激趣(讲一段故事),或以诗激趣(念一首小诗),或以练激趣(做一次练习)。在课的发展阶段,做到“课正行,趣仍浓”,或提示矛盾,或比较对照,或提纲领,或点化生发,或温故知新。在课的结束阶段,做到“课以尽,趣犹存”,或以读存趣(将全文朗读一遍),或以疑存趣(留一两个问题),或以画存趣(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图像),或以写存趣(写一段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或以议存趣(开展课外讨论)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5、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要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须努力改变语文教学中“一只粉笔、一张嘴”教学手段极其单调的状况,创造条件,实现语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一方面,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挖掘潜力,充分发挥挂图、卡片、模型、实物、以至自制教具等传统的直观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尽量利用录音机、幻灯机、投影仪乃至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特别是应重视网络的作用,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们分工合作,通过网上查询完成探究性学习。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6、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另一条重要途径。根据教育的需要,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以班级为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课外活动。可开展各种比赛,例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语文小百科竞赛、演讲比赛。可举办各种讲座,例如诗歌朗诵讲座、文学知识讲座(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讲座)等。可召开各种会议,例如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游艺会等;可组织各种活动,例如参观、访问、郊游等。学生大多对课外活动兴趣浓厚,因此教师因势利导,就能让他们快乐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邓素娟,中学教师,现居四川广安。
其他文献
一、散文式架构是实现小说绘画化的基石    萧红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生活,各式各样的作家,就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呼兰河传》几乎以散文式的结构来构架小说。小说共七章,可分可合,形散而神聚,形成了伸缩自如的开放性的散文化结构形态。传统用于构架小说的时间因素在这里成了一个个碎片。这种时间的断裂导致
一轮弦月,悬挂在仙岩禅寺的古樟树枝头  在静谧中成了,窥视禅寺的眼睛  大雄宝殿里,一只空心木鱼  早被白天的梵音填满  在夜色中渐渐,安然入梦  寺内,悬挂得整整齐齐的经幡  在夜风中有节律地飘拂,宛如立队排列虔诚的诵经人  后禅院墙角,一口七上八下忙碌  一整天的老石井  此刻终于闲静了下來  开始如约和星星对话  静坐山门前的菊花,独忆南山  山门外的荻花,是花非花  在夜色茫茫中,独自打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因此,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塑造学生鲜明的民族性格,使其树立民族意识并形成祖国观念;批判地借鉴和传播外来优秀文化,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但是,语文课程不能被动地适应、反映和复制传统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美神维纳斯雕像,是古希腊雕塑艺术高潮时期最成熟的完美杰作。她以健美、匀称、圆润的身姿,自然、柔和、流畅的线条,典立凝视,充分体现了女性美,被人们赞誉为“美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尊高约两米的大理石雕像,于1820年在希腊米塔岛山洞里发掘出土时即失去双臂和其他一些部位。正因为如此,一百多年来,它不仅吸引了无数的观赏者,而且引起了难以胜数的艺术家和各行各业的专家,要给美人雕像安装手臂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落实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个较长的“厚积”过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和特定形式,挖掘其中的多种元素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也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诵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点击、拨弄的高妙艺术。在阅读教学中,巧用“点拨”艺术,有利于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扉,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出现“豁然开朗”的教学境界。这里的“点拨”,即指点与启发。具体地说,“点拨”就是教师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开启智慧之门,撷取串串知识之果。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此叩彼应的教学艺术。    一.点拨于关键    每一篇课文都有重
语言既是情感的负载物,更是情感的形式。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也是语言。作文训练中,语言的磨砺与提升始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散文篇目较多,《读本》也提供了许多美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语段,感受语言的形式之美,使学生能有意识的借鉴模仿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关注语言的形式之美呢?    一、语言“形的对称”“音的对称”。郁达夫《故都的秋》语言优美,韵律妙绝。
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王鸿《柳絮泉》:“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絮不沾泥心已老,任他风蝶笑东风。”诗中的“扫眉才子”指李清照,她是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能诗善词。她的作品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该诗前两句甚赞其文才,后两句隐括其人品:“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不愧“一代文宗作女师”。有《漱玉词》《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集》问世。  “扫眉才子”出自唐代王建《寄蜀中薛涛
在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中作文教学是最大的一块,也是中考命题三大部分中分值最重的一部分。中考作文分值达50分,占整个卷面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决定整个中考的成败。广大学生都“怕”作文,就是有些平时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考场特定的氛围中,也难以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作文辅导实践谈谈应试作文的要诀。    1、标题要抢眼    首先进入读者视线的是标题,标题具有穿透力
周振甫先生引述张元善先生的话说,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是“点的懂”,记住了多少句子,是“线的懂”,点线的懂是不够的。点线的懂是平面的懂,平面的懂还不够。“我以为,把语文吃到肚子里,既有语文,又有人文,所以是‘立体的懂’。朱光潜先生说:‘私熟的读书程序就是先背诵后讲解。’所以吃的就多。现在语文课大都是读一遍课文就开讲,连‘点线面’的懂也还有限,哪里谈得上‘立体的懂’?既无语文,也无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