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播音员要运用语气,准确地进行叙述、描绘、议论和抒情,要维持一种“深受感动”之后“心驰神往”的状态。播音中着重把握起伏顺畅、收纵自如、入而不陷、语尾多变的语流样式。先声夺人,播好标题开头;生动完满,播好展开部分;画龙点睛,播好结尾,使之环环紧扣、前呼后应、全篇连贯完整、趣意盎然、生动感人。
关键词: 通讯播音 叙事清楚 准确生动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它的根本任务就是新闻事实,所以叙事清楚是通讯播音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广播通讯一瞬即逝,前边的事实没有交代清楚,后边就不会有人继续听下去。
一、叙事清楚
1.事实清楚。
通讯当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地名、术语、引用的诗词歌赋等,都必须看准再播,要把所有播读问题都解决在播出之前,坚决反对图省事或者不懂装懂,避免事实差错。要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及不合口语的词句改一改使稿件上口易懂。
2.脉络清楚。
在脉络清楚中我们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1)交代清楚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当然不同的通讯强调的内容会有所不同。(2)叙述要有条理。稿件是一个整体,要步步深入地表现主题思想,重视关联词句所引起的逻辑表达,如果稿件有些地方没有关联词,我们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根据前后文之间的内在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作为内在语,给予补充,引起语气上的逻辑转换或照应。按空间顺序结构的稿件,需要注意沿着空间、方位变化这一线索,播出人物,事物的层次性发展变化状况,特点;有些稿件部分、层次间没有关联词语,紧靠简单关联词语起不到推进内容发展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内容大意做内在语,利用情景闪现的方法,引起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通讯往往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结构上常常序列、扩展相穿插。播音表达时既要注意序列中的扩展,又要注意扩展与序列的联系。序列像藤,扩展像瓜,表达时要顺藤摸瓜。
二、生动表达
1.环环紧扣,播好标题、开头、展开部分和结尾。
播好标题、开头、展开部分及结尾,前呼后应,环环紧扣,是使全篇连贯完整、意趣盎然、生动感人的手法之一。播好标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分析标题与各部之间的关系,标题要有引出全文、引出主题的语气。(2)避免平铺直叙的习惯,要诱发听众的关心、好奇、猜测、疑虑等兴趣,引起听众收听正文的欲望。(3)标题的基调风格要与全篇内容和谐统一。要让标题的好奇感觉继续向前推进,把听众的胃口高高吊起,然后从容推出正文。明末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写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播好开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开头吸引人的特点,饶有兴趣地大胆夸张、强调,突出这个特点。如通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纪事》当中的开头“一个人就这么平平淡淡、无声无息地走了”在54岁的翟建全眼里,那个“永生难忘的夜晚”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刻骨铭心,几乎每一次想起,他都禁不住热泪长流。这样的开头会让听众心中产生疑问,怎样的“永生难忘的夜晚”有继续听下去的愿望。(2)播开头既要注意与标题的衔接又要引起展开部和结尾、引出主题。(3)克服缓慢进稿的状态,克服只习惯于平稳、缓慢地推起高潮,甚至边播边讲稿,边播边酝酿情绪,结果感情没有起来,开头就播完了。播好展开部分应该注意生动完满,展开部分要通过具体事实,形象生动、完满透彻地回答标题、开头引出的问题,使听众得到满足。播好结尾应该做到画龙点睛,结尾是全篇报道的结束,又常常喻示主题、表现宣传目的,是提高听众收听兴趣,给予听众启发、教育、鼓舞的重要部分。可能向激越、奔放推进,也可能向委婉、深沉、含蓄的方向推进,等等,依稿件而异。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结尾和前文的联系,前呼后应,完满结束全篇。(2)播结尾要注意虚实结合,点染鲜明,方法含蓄。
2.发挥叙述、描绘、议论、抒情的作用。
与消息、评论相比,通讯的表现方法最丰富,以叙述、描绘为主,又有议论、抒情,相应要求通讯播音的表现方法必须丰富,当叙则会叙,当描则善描,当议则会议,当抒则善抒,丰富多彩、运用自如,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分别说说要领:(1)叙述在播音中起序列作用,他的特点是语意概括,可分为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2)描绘应该有呼之欲出的生动效果,生动地描绘那些触动人心的情节、场面、细节,使人记忆犹新。(3)议论一般是表现主题、宣传目的的重点部分,所以议论部分要情感真挚,内心充实,认识要深邃,议论要透彻。(4)抒情要有感而发,情要动于衷,发于内,抒发要充分。何时叙述何时描绘,何时议论、抒情,不由播音员决定,要依据稿件表现手法而定。描绘应该注意几点:(1)抓住对象特点展开描绘,包括(人物、事物、景物、经验等)的特征。(2)语言色彩要鲜明,我们对稿件的感情、态度,基调,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体现形式就是语言的色彩和分量。(3)描绘要有整体感,无论描述人还是事或是景都在整体感受作用下,因此应该注意,我们描绘的每一笔无论如何具体都是整体中的一笔。(4)描绘要有动感,通讯之所以生动,是因为它忠实记录了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瞬间。必须十分留心生活的动态,描绘要有动感。要把握好稿件中动词前后的修饰词、限制词、附加语的启示。要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年龄、职业、性别、语言等特征。如通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纪事》当中,测绘队员张合安至今忘不了从外地归来的一幕:两岁半的儿子瞪着大眼睛,呆呆地望着他。邻居指着张合安问儿子:“你快看,他是谁?”儿子轻轻地回答:“叔叔。”那一刻张合安一脸尴尬地抱起儿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人物内心的复杂感觉和不是滋味的感觉要真真切切地播读出来。
3.调动多种表达技巧。
内在语、情景再现、与收听对象的交流感,重音、顿歇、语气、节奏等,是通讯播音的基本技巧是通讯播音成功的主要技能保证。与其他题材相比通讯内容丰富,情节跌宕,手法灵活,变化幅度大。所通讯播音在外部技巧的运用上,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1)用声技巧方面,应用实声基本使用中声区,用声平稳变化幅度有限。(2)用气技巧“气随情动”通讯内容丰富,用气形式也与消息、评论播音有区别。可辅助描绘特定人物语言形象,可辅助描绘特定情状,可引起情绪和时空的转换感,可承上启下。(3)节奏要与描述对象本身运动一致,与我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形式和谐。(4)表情、动作,只要进入稿件就会产生相应的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就可以让播音员更好地进入稿件情景,增加形象感、动感,使表达更细腻传神。
三、情感饱满,态度鲜明
情感和态度密切相关,感情是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态度常常通过感情色彩流露出来,作者的褒贬尽在稿件当中,是不是稿件中有了鲜明的感情态度,播音就自然有了感情和态度?由文字稿件转为有声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最容易失落的便是对报道内容的感受、是感情和态度。在备稿时我们不能忽视感情表达的作用。目前通讯依然以生动感人的力量发挥宣传、鼓舞社会的作用。二度创作以稿件为创作依据,必须做到感情真挚饱满,态度鲜明。关于通讯播音情感浓、淡问题,我们应该做到浓而不陷,淡而不离,还要做到立场、观点、感情、态度鲜明。宣传报道是有倾向的、有立场观点的。或爱、或憎、或同情、或表态,也是一种态度。一定要把握好通讯播音“以情感人”。
总之,通讯播音的表达一定要做到叙事清楚,表达生动,感情饱满,态度鲜明。只有这样通讯播音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语言基本功训练教程.北广学院出版社,1994.2(第一版).
[2]毕征.播音文体业务理论.北广学院出版社,1989(第一版).
关键词: 通讯播音 叙事清楚 准确生动
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它的根本任务就是新闻事实,所以叙事清楚是通讯播音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广播通讯一瞬即逝,前边的事实没有交代清楚,后边就不会有人继续听下去。
一、叙事清楚
1.事实清楚。
通讯当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地名、术语、引用的诗词歌赋等,都必须看准再播,要把所有播读问题都解决在播出之前,坚决反对图省事或者不懂装懂,避免事实差错。要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及不合口语的词句改一改使稿件上口易懂。
2.脉络清楚。
在脉络清楚中我们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1)交代清楚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当然不同的通讯强调的内容会有所不同。(2)叙述要有条理。稿件是一个整体,要步步深入地表现主题思想,重视关联词句所引起的逻辑表达,如果稿件有些地方没有关联词,我们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根据前后文之间的内在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作为内在语,给予补充,引起语气上的逻辑转换或照应。按空间顺序结构的稿件,需要注意沿着空间、方位变化这一线索,播出人物,事物的层次性发展变化状况,特点;有些稿件部分、层次间没有关联词语,紧靠简单关联词语起不到推进内容发展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内容大意做内在语,利用情景闪现的方法,引起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通讯往往篇幅较长、内容较多,结构上常常序列、扩展相穿插。播音表达时既要注意序列中的扩展,又要注意扩展与序列的联系。序列像藤,扩展像瓜,表达时要顺藤摸瓜。
二、生动表达
1.环环紧扣,播好标题、开头、展开部分和结尾。
播好标题、开头、展开部分及结尾,前呼后应,环环紧扣,是使全篇连贯完整、意趣盎然、生动感人的手法之一。播好标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分析标题与各部之间的关系,标题要有引出全文、引出主题的语气。(2)避免平铺直叙的习惯,要诱发听众的关心、好奇、猜测、疑虑等兴趣,引起听众收听正文的欲望。(3)标题的基调风格要与全篇内容和谐统一。要让标题的好奇感觉继续向前推进,把听众的胃口高高吊起,然后从容推出正文。明末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写道:“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播好开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开头吸引人的特点,饶有兴趣地大胆夸张、强调,突出这个特点。如通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纪事》当中的开头“一个人就这么平平淡淡、无声无息地走了”在54岁的翟建全眼里,那个“永生难忘的夜晚”留在了他的记忆深处,刻骨铭心,几乎每一次想起,他都禁不住热泪长流。这样的开头会让听众心中产生疑问,怎样的“永生难忘的夜晚”有继续听下去的愿望。(2)播开头既要注意与标题的衔接又要引起展开部和结尾、引出主题。(3)克服缓慢进稿的状态,克服只习惯于平稳、缓慢地推起高潮,甚至边播边讲稿,边播边酝酿情绪,结果感情没有起来,开头就播完了。播好展开部分应该注意生动完满,展开部分要通过具体事实,形象生动、完满透彻地回答标题、开头引出的问题,使听众得到满足。播好结尾应该做到画龙点睛,结尾是全篇报道的结束,又常常喻示主题、表现宣传目的,是提高听众收听兴趣,给予听众启发、教育、鼓舞的重要部分。可能向激越、奔放推进,也可能向委婉、深沉、含蓄的方向推进,等等,依稿件而异。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结尾和前文的联系,前呼后应,完满结束全篇。(2)播结尾要注意虚实结合,点染鲜明,方法含蓄。
2.发挥叙述、描绘、议论、抒情的作用。
与消息、评论相比,通讯的表现方法最丰富,以叙述、描绘为主,又有议论、抒情,相应要求通讯播音的表现方法必须丰富,当叙则会叙,当描则善描,当议则会议,当抒则善抒,丰富多彩、运用自如,全篇浑然一体。我们分别说说要领:(1)叙述在播音中起序列作用,他的特点是语意概括,可分为概括叙述和详细叙述。(2)描绘应该有呼之欲出的生动效果,生动地描绘那些触动人心的情节、场面、细节,使人记忆犹新。(3)议论一般是表现主题、宣传目的的重点部分,所以议论部分要情感真挚,内心充实,认识要深邃,议论要透彻。(4)抒情要有感而发,情要动于衷,发于内,抒发要充分。何时叙述何时描绘,何时议论、抒情,不由播音员决定,要依据稿件表现手法而定。描绘应该注意几点:(1)抓住对象特点展开描绘,包括(人物、事物、景物、经验等)的特征。(2)语言色彩要鲜明,我们对稿件的感情、态度,基调,在语言表达上的重要体现形式就是语言的色彩和分量。(3)描绘要有整体感,无论描述人还是事或是景都在整体感受作用下,因此应该注意,我们描绘的每一笔无论如何具体都是整体中的一笔。(4)描绘要有动感,通讯之所以生动,是因为它忠实记录了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瞬间。必须十分留心生活的动态,描绘要有动感。要把握好稿件中动词前后的修饰词、限制词、附加语的启示。要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年龄、职业、性别、语言等特征。如通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纪事》当中,测绘队员张合安至今忘不了从外地归来的一幕:两岁半的儿子瞪着大眼睛,呆呆地望着他。邻居指着张合安问儿子:“你快看,他是谁?”儿子轻轻地回答:“叔叔。”那一刻张合安一脸尴尬地抱起儿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人物内心的复杂感觉和不是滋味的感觉要真真切切地播读出来。
3.调动多种表达技巧。
内在语、情景再现、与收听对象的交流感,重音、顿歇、语气、节奏等,是通讯播音的基本技巧是通讯播音成功的主要技能保证。与其他题材相比通讯内容丰富,情节跌宕,手法灵活,变化幅度大。所通讯播音在外部技巧的运用上,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1)用声技巧方面,应用实声基本使用中声区,用声平稳变化幅度有限。(2)用气技巧“气随情动”通讯内容丰富,用气形式也与消息、评论播音有区别。可辅助描绘特定人物语言形象,可辅助描绘特定情状,可引起情绪和时空的转换感,可承上启下。(3)节奏要与描述对象本身运动一致,与我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形式和谐。(4)表情、动作,只要进入稿件就会产生相应的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就可以让播音员更好地进入稿件情景,增加形象感、动感,使表达更细腻传神。
三、情感饱满,态度鲜明
情感和态度密切相关,感情是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态度常常通过感情色彩流露出来,作者的褒贬尽在稿件当中,是不是稿件中有了鲜明的感情态度,播音就自然有了感情和态度?由文字稿件转为有声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最容易失落的便是对报道内容的感受、是感情和态度。在备稿时我们不能忽视感情表达的作用。目前通讯依然以生动感人的力量发挥宣传、鼓舞社会的作用。二度创作以稿件为创作依据,必须做到感情真挚饱满,态度鲜明。关于通讯播音情感浓、淡问题,我们应该做到浓而不陷,淡而不离,还要做到立场、观点、感情、态度鲜明。宣传报道是有倾向的、有立场观点的。或爱、或憎、或同情、或表态,也是一种态度。一定要把握好通讯播音“以情感人”。
总之,通讯播音的表达一定要做到叙事清楚,表达生动,感情饱满,态度鲜明。只有这样通讯播音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颂.语言基本功训练教程.北广学院出版社,1994.2(第一版).
[2]毕征.播音文体业务理论.北广学院出版社,1989(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