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的三次引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着手设计“认识分数”这一公开课的案例时。我思索着: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中。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富有创意的引入情境,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天午后,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广播里传来了嘹亮的雷锋之歌。这时,我心中一阵窃喜,随之出现我的第一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一)
  
  (课前播放《雷锋之歌》)
  师:阳春三月,春风吹开了朵朵雷锋之花,我们班里评出了几位雷锋小标兵。现在请雷锋小标兵上台,这里有些奖品要奖励给他们,不过要先解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后才能拿到奖品。(随之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礼品盒,里面装有相关的雷锋故事图片,一盒装有9张,另一盒装有12张)
  师:这里有两盒礼品,你能分别拿出盒中礼品的1/3吗?你准备怎样拿出它的1/3/9
  生1:把全部礼品平均分成3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盒礼品的1/3。
  (请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拿出两盒礼品的1/3)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两位学生打开盒子认真地数着,生2拿出了3张图片,生,也拿出了3张图片。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再次给两位学生暗示:“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拿出礼品的1/3.9看看你拿的是全部的1/3吗?”另一位学生足足用了5分钟,也没有准确地拿出4张图片。
  我本来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发现:一个学生拿出3张图片,一个学生拿出4张图片。“为什么都是拿全部的1/3,拿出的张数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进而引入新课。
  创设此情境的目的有两个:1.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以此情境引入,一方面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可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身体健康,而忽略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形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我想借此情境,有机地对学生进行雷锋精神的渗透,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数学课中的教育性,体现学科的整合性。2.由“都是拿全部的1/3,为什么拿出的张数却不一样”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种“愤悱”的氛围,使学生在这个充满认知冲突和思维挑战的问题情境中激活思维。但学生并没有顺利地拿出奖品的1/3。是因为我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知识基础估计过高。“拿出整体的1/3”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且属于逆向思维。我以为学生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分数意义,再通过二年级所学的平均数的有关知识,可以解决此问题。但课后我才了解到,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并未打牢,平均数的内容也有些遗忘。以至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另外,学生们冷漠、木讷的眼神告诉我,创设这一现实情境,未能激起他们一丝一毫的兴趣,这无疑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课后从和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对雷锋的事迹并不了解,而且根本不感兴趣。虽然这是现实问题,但这种现实更多指向成人的现实,对儿童来说没有意义。这些只是我们成人认可的,而儿童却未必认可!
  面对失败,我陷入沉思:到底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到家中,我无意间看到电视里。播放体育彩票摇奖时的镜头,眼前不觉一亮:“这不正是学生们熟悉且喜欢的活动吗?”于是。出现了我的第二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二)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摸奖的游戏.好吗?(好)听好了,摸好后站在这里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是几等奖。
  师随之捧出摸奖箱,学生高举小手,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要摸奖。学生摸奖情况如下:
  红 绿 绿 黄 黄 黄
  ① ② ② ③ ③ ③
  师:看来,大家的手气不错,都中奖了!(产生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师:现在考考大家的眼力。
  课件出示:
  1、红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2、绿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3、黄色球是这些球的几分之一?
  (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板书课题)
  (以此引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可教室里出现了如下场面:“我摸到一等奖!”“我摸到三等奖!”……参与摸奖的学生在台上兴奋地手舞足蹈。“老师,一等奖是啥奖品……”学生们大声地嚷嚷着。我敷衍着:“课后再发奖品……”这分明是一种欺骗。
  课后,我静心反思:热热闹闹的五分钟,给学生带来了多少收获?在眼花缭乱的活动背后,分明透射出了学生的收获有限。从另一个角度看,让学生试手气。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好的影响,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不健康的。刚开始摸奖时,学生的眼神亮了、小脸红了,但参与摸奖的毕竟只有为数甚少的六个人。片刻之后,大部分没有参与摸奖的学生沮丧得像泄了气的皮球,自然也就没有达到预设的激趣效果。尽管这一情境真实。学生很喜欢,体验也很深刻,但活动背后收效甚微。学生始终沉浸于摸奖的活动中,关心奖品是什么,久久不能转入学习的角色,根本没有主动去发现、思考其中蕴藏的数学问题。此时的情境与数学教学的距离太远,过于生活化,冲淡了数学味,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削弱了数学思维。
  两次创设情境的失败,使我再次陷入思索之中。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该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自主探索情境中所蕴藏的数学问题。这次教学给我的启示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惠。
  那么,怎样的引入才能做到扎实有效呢?晚上躺在床上闭眼沉思,突然脑海里闪过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对呀,何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信息人手呢?于是。有了我的第三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三)
  
  (课前师生同做反向游戏,游戏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提出数学问题)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发现大约有1/2的小朋友脸上始终带着自信的笑容,大约有1/5的小朋友偶尔出错.女同学中大约有1/4的小朋友扎着辫子,大约有1/8的小朋友穿着校服。另外,我还发现在座的老师中大约有1/7是女老师……
  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已急不可待地开始发问了:“老师!老师!那扎辫子的有几人?穿校服的有几人?……”
  此次引入,我没有创设华丽、生动、有趣的活动场景,而是充分利用课堂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人、物、事。抓住了学生乐于挑战和探索新知识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主动地乐于学习新知。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索,效果甚佳。这一情境的设置,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课堂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这样的引入自然贴切,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此次的情境创设,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情境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是否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通过教学“认识分数”的三次情境创设,我深深体会到: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一切知识都是在有意或无意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的。通过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想学、愿学,甚至创造性地学。只有这样.创设的情境才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案例回放:  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课,在学生明白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后,我出示如下一组练习。  96 35=35 ()  85 0=( ) 85  300 600=() ()   ( ) 65=( ) ▲  a 100=() ()  76 ( )=( ) 76  () ()=() ()  (前三题学生纷纷举手,快速回答;到第四题时,举手的学生明显减少,他们碰到困难了)  师:老师想采访一
自从“0”归为自然数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有些问题的确不好界定和划分。正如《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5期蓝玉文老师在《都是“0”惹的祸》一文中所阐述的那样:“0是偶数吗?0是合数,还是质数?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吗?0/4是真分数吗?”笔者在教学中曾疑惑过,也和同事们讨论过,但就是没有提起笔像蓝老师这样正式“申请”过。因此,笔者读过蓝老师这篇文章后,就其中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与同行们商榷。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实施,课堂提问是一个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体现以下三个“度”,从而达到有效提问。    一、提出问题要有层次,凸现思维的坡度    案例:“平均数”教学片
啦啦操起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那时,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部落里的人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有人通过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他们能凯旋。现代啦啦操起源于美国,遍布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橄榄球、棒球、游泳、田径、摔跤等比赛现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它从最初的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啦啦操的表演由一个团队完成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教师连篇累牍的讲解几乎不见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过,也导致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不要讲,只要让学生独立发现或是合作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就行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地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请看我校教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  第一次试教片断:  出示情境图:一份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下面结合教材的编排,谈谈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你能举个例子说给同桌听听吗?这些小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像这些小数部分都是一位的,就叫一位小数。那么,小数部
在一次五年级单元测试中,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积是四位小数。()  由于是同年级班级间的联考,因此教师们采取“流水阅卷”的方式。在阅卷时,笔者分到几道填空题和几道判断题,很快,笔者将所分任务全部完成。到了统分时,一位同事突然惊叫起来:“李老师,你把这道判断题(前面所示)看错了,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此题应该判‘错’,不应该判‘对’。”这时,其他几位教师也
“我们不生产冷漠,我们只是冷漠的搬运工”      星座: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属性:土象星座   象征:绝对意识,理想和抱负  最令人尴尬的星座,摩羯座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别看摩羯座平时一副冷冷的模样,有时候他们说起话来却“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一针见血深刻扼要,要么字字精简,让人摸不着头脑。从他们的里到他们的外,从他们的言行到他们的情感,无不透露着又虐又压抑的节奏,让很
新课程改革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小学数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应关爱学生的生命。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案例1 当学生的答案偏离教学的轨道时  片断:折出一张纸的1/2。  学生纷纷动手折纸片,并争相把自己折叠、涂好的纸片吸附到黑板上,此时,却有一名学生把自己折的纸片悄悄塞到口袋里,恰巧被老师发现,善
最近,江苏南京、南通两市的六位名师齐聚南京,就“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同堂异构”的形式,举行了一次颇有影响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活动中,六位名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众多观者不但醉心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他们非凡的教学智慧。其中,贲友林老师以儿时的一个小玩具为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演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现撷取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与诸位老师共赏。    [片断一]  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