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方政府债券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市场观点: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36万亿元,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债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探索建立续发行机制。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提高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研究建立续发行机制。二是完善专项债体系。6—7月,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两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细分品种。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鼓励地方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成为开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前门”的创新举措。三是拓宽地方债质押应用范围。12月,央行发布通知,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合格质押债券范围由国债、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扩大到地方政府债券,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对地方债的需求,确保顺利发行。此外,2017年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并强化监管问责。
市场期望:2018年是地方债务置换的收官之年。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丰富地方政府专项债细分品种,细化地方债续发行规定,完善地方债市场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二、企业债券市场发力促改革防风险
市场观点: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力度。一是企业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在2月和4月确定了2017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的两批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灵活把握发债时机,自主选择发债时间和批次,境内外统筹使用外债资金,降低借款成本,提高发债效果。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债扩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于8月印发《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专项债再增三类新品种。三是防范风险,服务实体。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17年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和存续期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做好2017年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工作。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在企业债券领域进一步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和服务实体经济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防范企业债券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高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对重点领域和项目加大债券支持力度。
市场期望:继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强化产业引导功能,有效管控市场风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水平。
三、中国保持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地位
市场观点: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持续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市场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3月,中国证监会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分别发布《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12月,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全年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000亿元,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市场创新迭出,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首单获气候债券标准认证绿色债券、首单柜台发行绿色债券、首单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首单“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成功发行。此外,绿债指数产品应用实现突破,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和兴业银行合作发布的“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作为投资基准和跟踪标的的兴业银行“万利宝—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指数型理财产品成立,为中国首只绿色债券指数型理财产品。
市场期望:进一步简化绿色债券审批流程,扩大发行主体范围,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规范信息披露,拓宽担保和增信渠道,对募集资金实施专项管理。
四、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突破1万亿元
市场观点: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是“债券通”北向通上线。7月3日“债券通”试点以来运行平稳。二是中国债券纳入全球债券指数。3月,境外商业机构推出两只包含中国债券市场的综合债券指数“全球综合+中国指数”和“新兴市场本币政府债券+中国指数”。7月,中国纳入“花旗世界国债指数—扩展市场”。三是明确境外机构投资业务流程。11月,人民银行发布《境外商业类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流程》,鼓励境外投资者中长期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12月末,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超过1万亿元。四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招商局港口等企业在境内发行“一带一路”熊猫债券,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外发行“一带一路”相关债券。
市场期望:加快上海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统筹做好境外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操作)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市模式,开辟多元化的基础设施互联渠道,形成以一级托管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格局。
五、资产证券化市场创新提速
市场观点:2017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存量规模突破2万亿元,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速。一是PPP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部委发文推进PPP资产证券化全面规范开展,交易所和报价系统相继优化了PPP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全年共发行10只PPP項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总计91亿元。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围。4月,国务院批转同意《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稳步扩大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参与机构范围。全年共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29.61亿元,发起机构从工、农、中、建、交、招六家首批试点银行扩围至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三是租赁REITs启动。7 月,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明确了对租赁ABS和REITs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首单公寓行业ABS、首单长租公寓ABN等产品年内顺利发行。 市场期望: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和制度基础,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向常态化转变,加大与PPP、住房租赁等改革重点领域的对接力度,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
六、国债期货首次实现DVP交割
市场观点:1月,中國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与中央结算公司在上海举行国债期货券款对付(DVP)交割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并分别发布修订后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合约交割细则》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国债期货实物交割业务指引》。在双方协作下,6月国债期货市场顺利完成首次DVP交割业务,DVP交割量占交割总量的57%。到12月,国债期货DVP交割量占交割总量的比重升至65%。引入国债期货DVP交割模式是中金所和中央结算公司的重大业务创新,首次实现了跨市场全电子化的系统对接,强化了业务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起到了提高券款使用效率、降低交割风险的作用,有助于加强期现货市场的互联互通,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央结算公司与中金所联合开展的国债期现联动问题研究,扩大国债期货DVP交割应用是落实国债期现联动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议短期对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付券方普及DVP机制,中期通过基础设施的统一互联将DVP交割模式推广到全市场。
市场期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在国债期货市场普及DVP交割机制,以优化国债期货交割流程,促进国债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推动国债期限联动发展落到实处。
七、扶贫债全面开花助力脱贫攻坚战
市场观点:2017年,债券市场精准扶贫实现多项创新突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企业债“2016年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第二期)”成功发行,首单扶贫超短期融资券、首单扶贫中票也陆续发行。9月,首单原始权益人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精准扶贫资产证券化项目“国金—阆中天然气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11月,宜昌长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2017年社会责任公司债券(扶贫),为国内首单扶贫专项公司债。随着精准脱贫被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预计金融扶贫的力度将加强,扶贫债券发行规模将持续增长。
市场期望:加大对扶贫债发行和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扶贫债产品类型,提升市场认可度,监督规范运作,引导募集资金真正向贫困地区倾斜。
八、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管理加强
市场观点:为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并发布2017年第7号公告,对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有关事宜给予规范。公告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法人的资格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明确境外评级机构开展银行间市场信用评级业务需提前向人民银行提交监管承诺函,并指定其在境内的分支机构配合监管。公告同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自律管理,对申请注册的机构组织开展市场化评价,并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公告强调,信用评级机构应当保证所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市场期望: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自律管理,提高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性,推动评级思想创新,促进评级技术进步,提升国内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九、担保品管理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市场观点:2017年6月,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通过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服务系统办理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质押业务,成为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债券担保品管理机制再次取得重要突破。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担保品管理平台,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中心管理的业务规模已超14万亿元。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业务快速发展创新,逐步探索构建了跨市场、跨平台、跨国境的担保品管理生态系统,努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体系的“担保品高速公路”和“流动性中枢”。其中,债券冲抵保证金业务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盘活了存量债券;支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和财政部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以及全国和地方社保资金管理,有效防控了市场风险;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在跨境业务中积极尝试运用担保品管理机制,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控交易对方信用风险和增信的作用。
市场期望:适度提高债券担保品质押率,扩展债券担保品范围,明确担保品管理的法律基础,为担保品快速处置的全面应用逐步扫清障碍。
十、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成立
市场观点:2017年12月,中央结算公司在沪设立上海总部,成立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发布上海关键收益率(SKY)。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集聚了债券跨境发行中心、债券跨境结算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上海数据中心等五大功能平台, 是中央结算公司主动承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部署,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枢纽功能,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定价权、影响力和资源的配置能力,契合“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SKY指标的发布进一步落实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直观性和使用便利性,丰富上海基准定价指标体系,并且符合国际惯例,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期望:切实发挥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李波 刘颖
市场观点: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36万亿元,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债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一是探索建立续发行机制。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要求不断提高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研究建立续发行机制。二是完善专项债体系。6—7月,财政部等部门相继印发《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推出两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细分品种。6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鼓励地方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成为开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前门”的创新举措。三是拓宽地方债质押应用范围。12月,央行发布通知,将自动质押融资业务合格质押债券范围由国债、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扩大到地方政府债券,有助于扩大金融机构对地方债的需求,确保顺利发行。此外,2017年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并强化监管问责。
市场期望:2018年是地方债务置换的收官之年。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丰富地方政府专项债细分品种,细化地方债续发行规定,完善地方债市场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二、企业债券市场发力促改革防风险
市场观点: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企业债券市场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力度。一是企业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启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在2月和4月确定了2017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的两批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灵活把握发债时机,自主选择发债时间和批次,境内外统筹使用外债资金,降低借款成本,提高发债效果。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债扩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于8月印发《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专项债再增三类新品种。三是防范风险,服务实体。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17年企业债券本息兑付风险排查和存续期监管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以赴做好2017年企业债券风险防范工作。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在企业债券领域进一步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和服务实体经济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防范企业债券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提高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对重点领域和项目加大债券支持力度。
市场期望:继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强化产业引导功能,有效管控市场风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水平。
三、中国保持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地位
市场观点: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持续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债券市场在制度建设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3月,中国证监会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分别发布《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12月,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全年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000亿元,继续位居全球首位。市场创新迭出,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首单获气候债券标准认证绿色债券、首单柜台发行绿色债券、首单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首单“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成功发行。此外,绿债指数产品应用实现突破,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和兴业银行合作发布的“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作为投资基准和跟踪标的的兴业银行“万利宝—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指数型理财产品成立,为中国首只绿色债券指数型理财产品。
市场期望:进一步简化绿色债券审批流程,扩大发行主体范围,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规范信息披露,拓宽担保和增信渠道,对募集资金实施专项管理。
四、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突破1万亿元
市场观点:2017年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一是“债券通”北向通上线。7月3日“债券通”试点以来运行平稳。二是中国债券纳入全球债券指数。3月,境外商业机构推出两只包含中国债券市场的综合债券指数“全球综合+中国指数”和“新兴市场本币政府债券+中国指数”。7月,中国纳入“花旗世界国债指数—扩展市场”。三是明确境外机构投资业务流程。11月,人民银行发布《境外商业类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流程》,鼓励境外投资者中长期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截至12月末,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债券规模超过1万亿元。四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招商局港口等企业在境内发行“一带一路”熊猫债券,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境外发行“一带一路”相关债券。
市场期望:加快上海自贸区债券市场发展,统筹做好境外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操作)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市模式,开辟多元化的基础设施互联渠道,形成以一级托管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格局。
五、资产证券化市场创新提速
市场观点:2017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存量规模突破2万亿元,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速。一是PPP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部委发文推进PPP资产证券化全面规范开展,交易所和报价系统相继优化了PPP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全年共发行10只PPP項目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总计91亿元。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围。4月,国务院批转同意《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稳步扩大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参与机构范围。全年共发行不良资产支持证券129.61亿元,发起机构从工、农、中、建、交、招六家首批试点银行扩围至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和浙商银行。三是租赁REITs启动。7 月,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明确了对租赁ABS和REITs的支持。在政策支持下,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首单公寓行业ABS、首单长租公寓ABN等产品年内顺利发行。 市场期望:尽快完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和制度基础,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向常态化转变,加大与PPP、住房租赁等改革重点领域的对接力度,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
六、国债期货首次实现DVP交割
市场观点:1月,中國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与中央结算公司在上海举行国债期货券款对付(DVP)交割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并分别发布修订后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合约交割细则》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国债期货实物交割业务指引》。在双方协作下,6月国债期货市场顺利完成首次DVP交割业务,DVP交割量占交割总量的57%。到12月,国债期货DVP交割量占交割总量的比重升至65%。引入国债期货DVP交割模式是中金所和中央结算公司的重大业务创新,首次实现了跨市场全电子化的系统对接,强化了业务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起到了提高券款使用效率、降低交割风险的作用,有助于加强期现货市场的互联互通,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央结算公司与中金所联合开展的国债期现联动问题研究,扩大国债期货DVP交割应用是落实国债期现联动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议短期对在中央结算公司开户的付券方普及DVP机制,中期通过基础设施的统一互联将DVP交割模式推广到全市场。
市场期望: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在国债期货市场普及DVP交割机制,以优化国债期货交割流程,促进国债期货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推动国债期限联动发展落到实处。
七、扶贫债全面开花助力脱贫攻坚战
市场观点:2017年,债券市场精准扶贫实现多项创新突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企业债“2016年泸州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第二期)”成功发行,首单扶贫超短期融资券、首单扶贫中票也陆续发行。9月,首单原始权益人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的精准扶贫资产证券化项目“国金—阆中天然气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发行。11月,宜昌长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2017年社会责任公司债券(扶贫),为国内首单扶贫专项公司债。随着精准脱贫被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预计金融扶贫的力度将加强,扶贫债券发行规模将持续增长。
市场期望:加大对扶贫债发行和投资的政策支持力度,创新扶贫债产品类型,提升市场认可度,监督规范运作,引导募集资金真正向贫困地区倾斜。
八、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管理加强
市场观点:为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7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并发布2017年第7号公告,对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有关事宜给予规范。公告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境内外信用评级机构法人的资格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明确境外评级机构开展银行间市场信用评级业务需提前向人民银行提交监管承诺函,并指定其在境内的分支机构配合监管。公告同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自律管理,对申请注册的机构组织开展市场化评价,并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公告强调,信用评级机构应当保证所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市场期望: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自律管理,提高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性,推动评级思想创新,促进评级技术进步,提升国内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
九、担保品管理机制取得重要突破
市场观点:2017年6月,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通过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服务系统办理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质押业务,成为我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债券担保品管理机制再次取得重要突破。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担保品管理平台,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中心管理的业务规模已超14万亿元。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业务快速发展创新,逐步探索构建了跨市场、跨平台、跨国境的担保品管理生态系统,努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体系的“担保品高速公路”和“流动性中枢”。其中,债券冲抵保证金业务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市场运行效率,盘活了存量债券;支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和财政部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以及全国和地方社保资金管理,有效防控了市场风险;近年来,中央结算公司在跨境业务中积极尝试运用担保品管理机制,起到了非常好的防控交易对方信用风险和增信的作用。
市场期望:适度提高债券担保品质押率,扩展债券担保品范围,明确担保品管理的法律基础,为担保品快速处置的全面应用逐步扫清障碍。
十、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成立
市场观点:2017年12月,中央结算公司在沪设立上海总部,成立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发布上海关键收益率(SKY)。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集聚了债券跨境发行中心、债券跨境结算中心、中债担保品业务中心、中债金融估值中心、上海数据中心等五大功能平台, 是中央结算公司主动承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全面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部署,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枢纽功能,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定价权、影响力和资源的配置能力,契合“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SKY指标的发布进一步落实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直观性和使用便利性,丰富上海基准定价指标体系,并且符合国际惯例,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期望:切实发挥中央结算公司上海总部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李波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