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打开电视,背景艳丽、音色悦耳的商品广告铺天盖地。由于囊中羞涩,故对此推销手段从不关心,也无意观赏。但近来许多养身益寿的滋补品广告却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这些广告有的提醒你记住家中老人的生日,别忘了献上一份爱心;有的向你热情推荐,本品是赠送老人的最佳礼物;有的以诱人的实例证明,该保健品定能获得老人的欢颜;有的……这些贵重的滋补品是否像广告里介绍的那样效果奇特,对此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其中包含的爱心神力却不可低估。在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的老龄化社会,积极倡导人人爱老的传统美德极为重要,在此,广告商为推动社会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似起了公益性的宣传作用。有人戏言:“若能爱老如爱子,老人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确是一语中的。
爱老如爱子,其求同之点在于“爱”字。爱尽管极其抽象玄妙,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对人的需要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他把人的需要分作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两大层次。能让人吃饱的食物是求取生存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但仍是基本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追求更高级的发展需要,实现生存的价值。
马斯洛将爱纳入了人的基本需要,他认为爱是一种两个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爱的饥饿就像缺乏盐或维生素一样造成缺乏症,事实的确如此。儿科医生在无数次临床实践中发现:婴儿不能缺少爱,否则就会抑制其生长及潜力的发展。精神学家也认为,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的抑郁自杀率高与其爱的枯竭密切相关。马斯洛更直言,最好把各种神经症看作是对失去的爱产生悲伤和愤恨情绪,对未来感到失望,不再自爱,认为自己虚度一生,或意识到不再会有欢乐和爱的可能等联系在一起。可见,不论是婴儿还是老人,爱都是基本需要。
然而,人在生命之初与夕阳黄昏之时所享有的爱的待遇反差实在太大,时闻时见的是爱子有余,爱老不足。对孩子是尽心尽力、掏心扒肺,集疼爱、偏爱、宠爱、溺爱于一身,过分的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葬送了孩子的前程。与此相对应,对垂暮老人的孝爱则显得过于吝啬和苍白,莫说精神之爱,更有甚者,连起码的物质供养也置之不管,弃之不理。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唐朝诗人孟郊的名作《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父母之爱的深深感恩之情。古人如此,我们不该做得更好吗?
“爱老如爱子”,不仅要求我们像厚爱孩子那样关爱老人,在“爱”的过程中,还应该顾及到老人“老小孩”的一面。比如,老人的吃,就要做到精细、营养和口味“三合一”,精细是为了适应老人日益退化的咀嚼功能,营养是为了老人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口味是为了配合老人的饮食习惯。有些老人会像孩子似地馋嘴,给孩子买零食时,别忘了也给老人带上一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老人脾气会变得急躁、古怪,甚至不近人情,别太计较,就权当孩子发脾气吧!生活中,有些老人说话
嗦,几句话就说清的事,要反复说上几遍,别太心急,就当作孩子牙牙学语时的旁听。只要时时把老人当作“老小孩”来照顾,琐碎之中也就揉进了浓浓的爱意。
老人正走向生命的“黄昏”期,由于躯体衰弱等原因,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圈子都缩得很小,也极少再有远大的追求,子女的爱心往往就是其最大的欢乐和享受,也是其身体康健、延年益寿的最大保障。所以,大家如能做到“爱老如爱子”,给老人以最大的爱的回报,其效用远远胜过任何补品良药,老年生活必将成为人生中的另一景观,身心健康的长寿老人定会越来越多。
爱老如爱子,其求同之点在于“爱”字。爱尽管极其抽象玄妙,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对人的需要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他把人的需要分作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两大层次。能让人吃饱的食物是求取生存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但仍是基本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追求更高级的发展需要,实现生存的价值。
马斯洛将爱纳入了人的基本需要,他认为爱是一种两个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爱的饥饿就像缺乏盐或维生素一样造成缺乏症,事实的确如此。儿科医生在无数次临床实践中发现:婴儿不能缺少爱,否则就会抑制其生长及潜力的发展。精神学家也认为,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老年人的抑郁自杀率高与其爱的枯竭密切相关。马斯洛更直言,最好把各种神经症看作是对失去的爱产生悲伤和愤恨情绪,对未来感到失望,不再自爱,认为自己虚度一生,或意识到不再会有欢乐和爱的可能等联系在一起。可见,不论是婴儿还是老人,爱都是基本需要。
然而,人在生命之初与夕阳黄昏之时所享有的爱的待遇反差实在太大,时闻时见的是爱子有余,爱老不足。对孩子是尽心尽力、掏心扒肺,集疼爱、偏爱、宠爱、溺爱于一身,过分的爱扭曲了孩子的心灵,葬送了孩子的前程。与此相对应,对垂暮老人的孝爱则显得过于吝啬和苍白,莫说精神之爱,更有甚者,连起码的物质供养也置之不管,弃之不理。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唐朝诗人孟郊的名作《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父母之爱的深深感恩之情。古人如此,我们不该做得更好吗?
“爱老如爱子”,不仅要求我们像厚爱孩子那样关爱老人,在“爱”的过程中,还应该顾及到老人“老小孩”的一面。比如,老人的吃,就要做到精细、营养和口味“三合一”,精细是为了适应老人日益退化的咀嚼功能,营养是为了老人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口味是为了配合老人的饮食习惯。有些老人会像孩子似地馋嘴,给孩子买零食时,别忘了也给老人带上一份。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老人脾气会变得急躁、古怪,甚至不近人情,别太计较,就权当孩子发脾气吧!生活中,有些老人说话
嗦,几句话就说清的事,要反复说上几遍,别太心急,就当作孩子牙牙学语时的旁听。只要时时把老人当作“老小孩”来照顾,琐碎之中也就揉进了浓浓的爱意。
老人正走向生命的“黄昏”期,由于躯体衰弱等原因,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生活圈子都缩得很小,也极少再有远大的追求,子女的爱心往往就是其最大的欢乐和享受,也是其身体康健、延年益寿的最大保障。所以,大家如能做到“爱老如爱子”,给老人以最大的爱的回报,其效用远远胜过任何补品良药,老年生活必将成为人生中的另一景观,身心健康的长寿老人定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