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就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不良影响进行基本讨论和浅显分析,通过对职校生的个案分析与思考,对这些孤儿进行辅导和帮助,使他们回归正常,并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孤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关键词:社会关爱;孤儿心理;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灾后孤儿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和失去亲人的双重创伤下,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伤痛,而且在心理伤痛康复的过程中,还要承受缺乏双亲情感支持的沮丧。
2016年4月,女生小B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据小B自述,她因为一场天灾变成了一个孤儿,她对亲生父母以及七岁时的那场灾难毫无印象,如今令她痛苦的是与寄养家庭的关系。她称自己与寄养家庭的家人关系一般,几乎无交流,特別是与养母的关系非常紧张,最近晚上睡觉时总感觉门没锁,认为自己产生了幻觉而主动来寻求心理辅导。
小B离开后,我查了她学期初入学测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结果显示:抑郁2.3,强迫症状2.4,精神病性2.2,这三项略高于标准分,其他分值都在标准分以下。我根据当年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小B七岁时因为一场天灾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她成为了孤儿,且小B是在被废墟整整掩埋了13个小时后获救的,获救时不仅腿骨折了,身体也由于长时间浸泡石灰水,被烧伤了。住院期间,她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此事。出院后,小B被安排到当地一所大学生活,学校给她安排了专门的宿舍和保姆,但是小B在接受关爱时流露出厌烦和逆反的情绪。后来,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学校给小B找了一个新家,并帮助落实了户籍关系。
第二次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小B明显少了之前的拘谨,她是个爱笑的女孩,但是她说自己的笑容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很多时候只是个习惯。且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她开始不信任养父母。
1.志愿者的不规范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
大多数志愿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难以充分考虑孤儿的心理情况,容易犯一些言语、行动上的小错误,使孤儿产生心理落差,造成隐形的心理创伤,而且这种创伤一旦形成,就很难通过后期努力弥补。
2.“特殊对待”和过度关爱造成依赖感和索要心理
小B的小学老师在博客中记录:小B在学校吃饭的位置被安排在她班主任的边上,由班主任督促小B吃饭;小B在接受其他同学的东西时总是很习惯,但同学向她要东西时,她总是不给。学校给予的看似爱护的安排,却变成了对小B的特殊对待,让小B形成索要心理,不懂得与同龄人分享。
3.过度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加剧心理的脆弱性
当和小B提起关于她小学毕业的那篇报道时,小B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她称自己小时候经常要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而每次采访要说的话都由老师预先写好了让她背出来,而照片上的笑也都是摆拍的,所以她厌烦了这一切,不愿再和别人提自己的伤心往事。
4.寄养家庭的不当行为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这个案例中因寄养家庭的养父母没能给小B家的温暖,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不断伤害她,对她造成二次伤害。与寄养家庭的不融洽也让小B倍感孤单,再加上养母的不断数落和谩骂,长期的焦虑和恐惧让她产生了抑郁情绪。
(1)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使心理援助更加专业化。
(2)不要一味地给予特殊的关照,而是要和平常孩子一样对待。
(3)灾难发生后,在“黄金时间”内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4)严格筛选寄养家庭,提供相对稳定又有爱的生活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对孤儿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需要长期的配合和努力。
[1]郝玉国,李念华.浅谈孤儿学生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下旬刊),2012(9).
[2]李 睿.不恰当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的不良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J].新闻传播,2014(13).
关键词:社会关爱;孤儿心理;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一、灾后孤儿的特殊性
灾后孤儿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和失去亲人的双重创伤下,不仅要承受心理上的伤痛,而且在心理伤痛康复的过程中,还要承受缺乏双亲情感支持的沮丧。
二、小B的第一次心理辅导
2016年4月,女生小B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据小B自述,她因为一场天灾变成了一个孤儿,她对亲生父母以及七岁时的那场灾难毫无印象,如今令她痛苦的是与寄养家庭的关系。她称自己与寄养家庭的家人关系一般,几乎无交流,特別是与养母的关系非常紧张,最近晚上睡觉时总感觉门没锁,认为自己产生了幻觉而主动来寻求心理辅导。
三、第一次心理辅导后的信息材料收集
小B离开后,我查了她学期初入学测试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结果显示:抑郁2.3,强迫症状2.4,精神病性2.2,这三项略高于标准分,其他分值都在标准分以下。我根据当年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小B七岁时因为一场天灾夺走了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她成为了孤儿,且小B是在被废墟整整掩埋了13个小时后获救的,获救时不仅腿骨折了,身体也由于长时间浸泡石灰水,被烧伤了。住院期间,她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新闻媒体跟踪报道此事。出院后,小B被安排到当地一所大学生活,学校给她安排了专门的宿舍和保姆,但是小B在接受关爱时流露出厌烦和逆反的情绪。后来,根据心理专家的建议,学校给小B找了一个新家,并帮助落实了户籍关系。
四、小B的第二次心理辅导
第二次来到心理咨询室的小B明显少了之前的拘谨,她是个爱笑的女孩,但是她说自己的笑容并不都是发自内心的,很多时候只是个习惯。且因为小时候的一件事她开始不信任养父母。
五、不恰当的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1.志愿者的不规范造成强烈的心理落差
大多数志愿者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难以充分考虑孤儿的心理情况,容易犯一些言语、行动上的小错误,使孤儿产生心理落差,造成隐形的心理创伤,而且这种创伤一旦形成,就很难通过后期努力弥补。
2.“特殊对待”和过度关爱造成依赖感和索要心理
小B的小学老师在博客中记录:小B在学校吃饭的位置被安排在她班主任的边上,由班主任督促小B吃饭;小B在接受其他同学的东西时总是很习惯,但同学向她要东西时,她总是不给。学校给予的看似爱护的安排,却变成了对小B的特殊对待,让小B形成索要心理,不懂得与同龄人分享。
3.过度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加剧心理的脆弱性
当和小B提起关于她小学毕业的那篇报道时,小B露出了无奈的笑容,她称自己小时候经常要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而每次采访要说的话都由老师预先写好了让她背出来,而照片上的笑也都是摆拍的,所以她厌烦了这一切,不愿再和别人提自己的伤心往事。
4.寄养家庭的不当行为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二次伤害
这个案例中因寄养家庭的养父母没能给小B家的温暖,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不断伤害她,对她造成二次伤害。与寄养家庭的不融洽也让小B倍感孤单,再加上养母的不断数落和谩骂,长期的焦虑和恐惧让她产生了抑郁情绪。
六、建议与思考
(1)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使心理援助更加专业化。
(2)不要一味地给予特殊的关照,而是要和平常孩子一样对待。
(3)灾难发生后,在“黄金时间”内给予心理危机干预。
(4)严格筛选寄养家庭,提供相对稳定又有爱的生活环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尤其对孤儿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需要长期的配合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郝玉国,李念华.浅谈孤儿学生的家庭教育[J].新课程(下旬刊),2012(9).
[2]李 睿.不恰当社会关爱对孤儿心理的不良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研究[J].新闻传播,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