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同步,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变化对语言的变迁均有影响。本文从台山话的方言特色、其英语外来语的成因、近40年来的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台山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与外来语引用状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台山;方言;外来词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23-02
台山是广东省江门地区一个县级市,该市的语言风格独特,具备其他地区方言所没有的特点,其成因及发展情况尤为值得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江门享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而台山更是“江门五邑侨乡中的第一侨乡”。台山人素有“国内一个台山,海外一个台山”的说法,美国是台山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海外谋生的华侨把钱带回家乡,同时也带回了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对家乡影响极大。回乡探亲的侨胞与亲人交流时,海外归侨觉得有许多在国外接触的新事物难以用台山话表达,只好借助英语。台山人开放包容,乐意接受一切新鲜事物,对华侨这种有趣的表达方式充满好奇心,于是跟着学。经过200多年的沉淀,台山话中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形成了独特的“半唐番”方言,即几乎一半汉语一半外语,足见台山方言外来语借用量之大。
一、台山话外来词语的成因
台山人侨居美洲是先从美国开始的。据台山上川岛《甘氏族谱》记载:“泽浓公,富于冒险性,以家计相迫,于道光初年(1821年),搭帆船往美洲焉。”又《山背鄉志》记载:“陈齐宗道光辛丑年(1841年)故于(美国)旧金山。”可见台山先侨早在至少200年前就已经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848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亚美利坚河上发现金矿。这个消息传入台山后,大批台山人陆续加入加州金矿区,从而掀起了台山人移民海外的第一次高潮。
统计至1998年,在台山籍的华侨华人中,仅北美洲的乡亲已超过68.5万人,旅美华人占半数,台山话因此成为美国华人社会通行的语言。台山话在北美唐人街被视为中国的“国语”,与“大世界语”英语相比,台山话被称为“小世界语”。侨居英语国家的台山华侨华人将大量的英语词汇融入台山话,形成了“台英合璧”的新式语言,他们与家乡的亲人交流时也使用这种“半唐番”式的台山话。乡亲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进而台山本土的语言也受到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方言。
二、台山话英语外来词借用的演变
语言不会永远停留在固定位置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研究一个地方的语言特点对深入了解该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众心理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具有积极意义。二百多年来,台山话借用英语外来词的步伐从未停止,每一个时期的借用情况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早期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状况
在海外谋生的华侨把钱带回家乡,支持家乡建设、改善家乡亲人的生活。而他们带回的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
台山是人人皆知的“中国排球之乡”。台山的排球运动始于1914年,华侨从国外带回排球的打法、技术和专用术语,促进排球运动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排球运动的群众人数超过10万。当时在国家男子排球队中,台山籍球员超过50%。在排球运动引进台山之初,国内还没有规范的专业术语可供借鉴,运动员只通过华侨的口述认识排球术语。因此,用英语词汇表达排球专业术语成了台山人约定俗成的规则,如:骨波(good ball好球)、猎网(net球碰网)、趴市(pass球过网)、叉猎或叉网(touch net触网)、叉市(touch触手)、倒嗮(out side出界)、酒市(deuce局点前平分)等(作者注:本文的外来语注音均为台山市台城镇口音)。
台山话还用英语表达篮球运动专业术语,如:恤波(shoot ball投篮)、唛(mark盯人)、耷包 (double走步)、否(foul犯规)。在扑克牌游戏中,台山话也有不少英语词汇,如:啤(pair)、苦炉(full house)、嘞(luck)。在其他运动项目,英语术语在台山话中也可见,如“打博成”(boxing拳击)等。
已身居海外的华侨在为与家乡的亲人办理移民手续的过程中,须完成繁琐的手续,所需申请资料较多。对这些资料的名称,他们无法用汉语表达,只能借助英语,因此办理移民手续所需的材料在当时的台山话中基本上全是英语发音,如:趴市卟(passport护照)、委纱(visa签证)、沙纸(certificate学历证书)、孻成(license证件)、崩(bank银行)、泵印(stamp盖章)、快噜(file档案)等。
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英语词汇的身影在台山话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家居类:市泵(stamp邮票)、赤纸(check支票)、市的(stick拐杖)、崩(bank银行)、泡打粉(powder发酵粉)、匪林(film胶卷)、唛杯(mug杯子)、灯卟(bull灯泡)、否氏(fuse保险丝)等。机械类的有泵靶(bumper保险杠)、市扳拿(spanner扳手)等。服饰类的有沙龙裙(sarong马来围裙)、说衫(shirt衬衫)等。
(二)近期引用英语外来词的状况
近40年来,台山话的外来语词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英语表达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汉语表达法。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台山人还大量借用了他们父辈未曾用过的英语词语。
已淡出新一代台山人视野的英语外来词语基本上集中在市泵(stamp)、赤纸(check)、崩(bank)、喼帽(cap帽子)、唛杯(mug)、否氏(fuse)、泵靶(bumper)、市扳拿(spanner)、市力(slick光油)等日常用品方面,打博成(boxing)、孻盛(license)、崩(bank)、趴市卟(passport)、委纱(visa)、沙纸(certificate)等已濒临消亡,而用“市的”表示拐杖已属罕见,部分年轻人还保持 “巨暑督”的说法,但如果依旧把“走路”说成“嚄路”(walk),这对新一代台山人来说简直不知所云。 经过时间的洗礼,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的外来词汇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其中排球术语和常用动词的生命力最强。由于使用者众多且表达生动形象,英语外来语动词经久不衰,例如“猎巴掌”的“猎”(slap拍打)、“撤水撇” 的“撇”( paddle玩水)、泵印(stamp压印,盖章)、“诶张刀戳看”(用刀砍断)的“戳”( chop砍)、“诶条带扳紧”(用带子箍牢)的“扳”(band用带绑扎)、“撙开樽盖”( 拧开瓶盖)的“撙”(turn旋转)等等。一些名词目前还在使用,例如揽靶(number数字)、“梳个挞”的“挞”( top横向梳的刘海)、“梳个抨”的“抨”(bang下垂的刘海)和“有条嚹”的“嚹”(slot缝隙)等等。台山个别乡镇把slot(缝隙)说成“纱络”,由于这种表达法的使用者较少,相信终将会消失。
虽然部分外来词在消失,但台山话中的英语词汇借用规模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原因是近40年来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外来语词汇家庭。这些新词汇主要出现在娱乐休闲、潮流时尚、饮食、职场办公等领域,如:片拿(partner)、布榄(plum李子)、阀氏(fax传真)等。跟排球运动一样,台山话中大量的台球专业术语用英语表达,如:饼(bank球触岸反弹)、嗮(side spin弧线球)等。近年来有一些旧的外来词被新的取代,例如,以前台山话用“唛”(mark)表示商标,现已逐渐被logo代替。
三、台山话外来词语演变原因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山话中陆续新增了不少英语借用词汇。1979年穆问闻发表的《台山英语》列举了大量的台山话英语外来词,但当前台山话中的许多英语外来词汇并未在该文出现,这些新词汇是1979年之后才被引入台山话的,这说明1980年是台山话英语外来词借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分水岭。
这些新词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视机开始进入台山的千家万户,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变广。由于毗邻港澳,台山人大多选择观看香港电视节目。香港粤语英语混合的特色尤为明显,台山话从粤语中吸收的外来语词汇数量因收看香港电视节目而增大。随后,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全市GDP逐年提升,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更多机会接触各领域的外来语,新时代的外来语继续融入台山话。
台山早在1980年前后就基本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也逐年攀升。市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激发了报刊的订阅量,在智能手机普及前,全市各单位无一例外订阅报刊,普通家庭订阅报刊的现象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在互联网普及后,网民人数增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加。新时代台山人在学校接受的是正规教育,通过阅读报刊和网络信息获取的是规范语言,台山话的表达方式向更规范的汉语语言文字靠拢,一些旧的外来语表达法渐渐消亡。
语言总是随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的。语言借用是语言接触的一个重要结果,其发展状况受社会发展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社会文化接触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近四十年来,台山话外来语词汇结构变化的特点非常显著,消失的词语基本上是维持生计、移民谋生手段类的,而新增的是娱乐休闲、美食时尚类的。随着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台山方言中英语外来词汇的借用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1]梅伟强,张国雄.五邑华侨华人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台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台山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台山侨务办公室编.台山县华侨志[M].台山:侨务办公室,1992.
[4]余锦亨.美洲台山俗语[J].台山文史,1987,(8).
[5]許文胜.从汉语外来新词研究看文化策略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6]穆问闻.台山英语[J].新宁杂志,1979,(2).
作者简介:
刘伟臻,男,汉族,广东台山人,广东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台山地方文化及语言。
【关键词】 台山;方言;外来词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23-02
台山是广东省江门地区一个县级市,该市的语言风格独特,具备其他地区方言所没有的特点,其成因及发展情况尤为值得从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江门享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而台山更是“江门五邑侨乡中的第一侨乡”。台山人素有“国内一个台山,海外一个台山”的说法,美国是台山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海外谋生的华侨把钱带回家乡,同时也带回了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对家乡影响极大。回乡探亲的侨胞与亲人交流时,海外归侨觉得有许多在国外接触的新事物难以用台山话表达,只好借助英语。台山人开放包容,乐意接受一切新鲜事物,对华侨这种有趣的表达方式充满好奇心,于是跟着学。经过200多年的沉淀,台山话中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形成了独特的“半唐番”方言,即几乎一半汉语一半外语,足见台山方言外来语借用量之大。
一、台山话外来词语的成因
台山人侨居美洲是先从美国开始的。据台山上川岛《甘氏族谱》记载:“泽浓公,富于冒险性,以家计相迫,于道光初年(1821年),搭帆船往美洲焉。”又《山背鄉志》记载:“陈齐宗道光辛丑年(1841年)故于(美国)旧金山。”可见台山先侨早在至少200年前就已经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848年,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亚美利坚河上发现金矿。这个消息传入台山后,大批台山人陆续加入加州金矿区,从而掀起了台山人移民海外的第一次高潮。
统计至1998年,在台山籍的华侨华人中,仅北美洲的乡亲已超过68.5万人,旅美华人占半数,台山话因此成为美国华人社会通行的语言。台山话在北美唐人街被视为中国的“国语”,与“大世界语”英语相比,台山话被称为“小世界语”。侨居英语国家的台山华侨华人将大量的英语词汇融入台山话,形成了“台英合璧”的新式语言,他们与家乡的亲人交流时也使用这种“半唐番”式的台山话。乡亲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进而台山本土的语言也受到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方言。
二、台山话英语外来词借用的演变
语言不会永远停留在固定位置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研究一个地方的语言特点对深入了解该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众心理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等具有积极意义。二百多年来,台山话借用英语外来词的步伐从未停止,每一个时期的借用情况均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
(一)早期借用英语外来词的状况
在海外谋生的华侨把钱带回家乡,支持家乡建设、改善家乡亲人的生活。而他们带回的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
台山是人人皆知的“中国排球之乡”。台山的排球运动始于1914年,华侨从国外带回排球的打法、技术和专用术语,促进排球运动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排球运动的群众人数超过10万。当时在国家男子排球队中,台山籍球员超过50%。在排球运动引进台山之初,国内还没有规范的专业术语可供借鉴,运动员只通过华侨的口述认识排球术语。因此,用英语词汇表达排球专业术语成了台山人约定俗成的规则,如:骨波(good ball好球)、猎网(net球碰网)、趴市(pass球过网)、叉猎或叉网(touch net触网)、叉市(touch触手)、倒嗮(out side出界)、酒市(deuce局点前平分)等(作者注:本文的外来语注音均为台山市台城镇口音)。
台山话还用英语表达篮球运动专业术语,如:恤波(shoot ball投篮)、唛(mark盯人)、耷包 (double走步)、否(foul犯规)。在扑克牌游戏中,台山话也有不少英语词汇,如:啤(pair)、苦炉(full house)、嘞(luck)。在其他运动项目,英语术语在台山话中也可见,如“打博成”(boxing拳击)等。
已身居海外的华侨在为与家乡的亲人办理移民手续的过程中,须完成繁琐的手续,所需申请资料较多。对这些资料的名称,他们无法用汉语表达,只能借助英语,因此办理移民手续所需的材料在当时的台山话中基本上全是英语发音,如:趴市卟(passport护照)、委纱(visa签证)、沙纸(certificate学历证书)、孻成(license证件)、崩(bank银行)、泵印(stamp盖章)、快噜(file档案)等。
在日常生活用品方面,英语词汇的身影在台山话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家居类:市泵(stamp邮票)、赤纸(check支票)、市的(stick拐杖)、崩(bank银行)、泡打粉(powder发酵粉)、匪林(film胶卷)、唛杯(mug杯子)、灯卟(bull灯泡)、否氏(fuse保险丝)等。机械类的有泵靶(bumper保险杠)、市扳拿(spanner扳手)等。服饰类的有沙龙裙(sarong马来围裙)、说衫(shirt衬衫)等。
(二)近期引用英语外来词的状况
近40年来,台山话的外来语词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英语表达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正规的汉语表达法。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台山人还大量借用了他们父辈未曾用过的英语词语。
已淡出新一代台山人视野的英语外来词语基本上集中在市泵(stamp)、赤纸(check)、崩(bank)、喼帽(cap帽子)、唛杯(mug)、否氏(fuse)、泵靶(bumper)、市扳拿(spanner)、市力(slick光油)等日常用品方面,打博成(boxing)、孻盛(license)、崩(bank)、趴市卟(passport)、委纱(visa)、沙纸(certificate)等已濒临消亡,而用“市的”表示拐杖已属罕见,部分年轻人还保持 “巨暑督”的说法,但如果依旧把“走路”说成“嚄路”(walk),这对新一代台山人来说简直不知所云。 经过时间的洗礼,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的外来词汇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其中排球术语和常用动词的生命力最强。由于使用者众多且表达生动形象,英语外来语动词经久不衰,例如“猎巴掌”的“猎”(slap拍打)、“撤水撇” 的“撇”( paddle玩水)、泵印(stamp压印,盖章)、“诶张刀戳看”(用刀砍断)的“戳”( chop砍)、“诶条带扳紧”(用带子箍牢)的“扳”(band用带绑扎)、“撙开樽盖”( 拧开瓶盖)的“撙”(turn旋转)等等。一些名词目前还在使用,例如揽靶(number数字)、“梳个挞”的“挞”( top横向梳的刘海)、“梳个抨”的“抨”(bang下垂的刘海)和“有条嚹”的“嚹”(slot缝隙)等等。台山个别乡镇把slot(缝隙)说成“纱络”,由于这种表达法的使用者较少,相信终将会消失。
虽然部分外来词在消失,但台山话中的英语词汇借用规模不仅没有变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原因是近40年来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外来语词汇家庭。这些新词汇主要出现在娱乐休闲、潮流时尚、饮食、职场办公等领域,如:片拿(partner)、布榄(plum李子)、阀氏(fax传真)等。跟排球运动一样,台山话中大量的台球专业术语用英语表达,如:饼(bank球触岸反弹)、嗮(side spin弧线球)等。近年来有一些旧的外来词被新的取代,例如,以前台山话用“唛”(mark)表示商标,现已逐渐被logo代替。
三、台山话外来词语演变原因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山话中陆续新增了不少英语借用词汇。1979年穆问闻发表的《台山英语》列举了大量的台山话英语外来词,但当前台山话中的许多英语外来词汇并未在该文出现,这些新词汇是1979年之后才被引入台山话的,这说明1980年是台山话英语外来词借用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分水岭。
这些新词汇的来源是多方面的。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侨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电视机开始进入台山的千家万户,人们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变广。由于毗邻港澳,台山人大多选择观看香港电视节目。香港粤语英语混合的特色尤为明显,台山话从粤语中吸收的外来语词汇数量因收看香港电视节目而增大。随后,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全市GDP逐年提升,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更多机会接触各领域的外来语,新时代的外来语继续融入台山话。
台山早在1980年前后就基本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也逐年攀升。市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激发了报刊的订阅量,在智能手机普及前,全市各单位无一例外订阅报刊,普通家庭订阅报刊的现象也不再是凤毛麟角。在互联网普及后,网民人数增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加。新时代台山人在学校接受的是正规教育,通过阅读报刊和网络信息获取的是规范语言,台山话的表达方式向更规范的汉语语言文字靠拢,一些旧的外来语表达法渐渐消亡。
语言总是随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而不断变化的。语言借用是语言接触的一个重要结果,其发展状况受社会发展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社会文化接触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近四十年来,台山话外来语词汇结构变化的特点非常显著,消失的词语基本上是维持生计、移民谋生手段类的,而新增的是娱乐休闲、美食时尚类的。随着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台山方言中英语外来词汇的借用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参考文献:
[1]梅伟强,张国雄.五邑华侨华人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台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台山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3]台山侨务办公室编.台山县华侨志[M].台山:侨务办公室,1992.
[4]余锦亨.美洲台山俗语[J].台山文史,1987,(8).
[5]許文胜.从汉语外来新词研究看文化策略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6]穆问闻.台山英语[J].新宁杂志,1979,(2).
作者简介:
刘伟臻,男,汉族,广东台山人,广东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台山地方文化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