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为谁喝酒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一位整年在外地走南闯北的女友回来了,我们一起相约到了一家情调优雅的河边酒吧,看着明暗得体的灯光,望着夜幕降临后逐渐多起来的泡吧女性,我的朋友突然问我,我们这些南方的女性喝酒到底是为什么?我惊异了,真的,有空我也很喜欢到酒吧去坐坐,逢年过节我也喜欢喝上一小杯白酒,但是我真的说不出我们女人喝酒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心烦?还是因为需要追求一种浪漫的情调?还是别的什么目的?我说不准,以前也没有认真地想过。这时候,我的女友却津津有味地向我介绍起来:
  
  上海女人喝酒喝的是情调
  
  上海是个夜的城市,白天看去毫不起眼的旮旯,到了晚上均会散发出一种纸醉金迷的气息。于是,寻一家别致酒吧,灯光必须昏暗,最好还带点荧光;遇上个陌生美女,眼神必须迷离,最好还是长发,便可以体会到那种很妖的、“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了。
  上海女人喝酒,喝的是一种情调,至于喝进去的是什么其实无所谓。最常见的就是在衡山路或茂名路之类的大小酒吧里,科罗娜、太阳啤、可乐JAZZ,都属于可选择的范围。至于红酒或调酒,那是由好奇心点起来的,那么少的一点点,味道怪绝,装在漂亮的杯子里,可以点上一根烟,边摇晃杯中的冰块边用迷惘的眼神看着那袅袅上升的烟雾,上海女人懒洋洋、有点涣散的样子,有一种独特的妩媚。
  当然,那只是独饮的女人,你既不知道她从哪里来,亦不晓得她要到哪里去。或许她有无限的哀愁和衷肠无人可诉,只能一杯杯又酸又辣独自咽下肚去。但你若真把她视作酒女,上前搭话,一个冷冷的眼神便会毫不犹豫直射过来。若此时还不知难而退,只诺诺解释自己并无恶意,那么对方会立刻一言不发地用手势招呼服务员结账走人,那种扬长而去的架势,让你觉得既尴尬,又没趣。
  也有和男朋友一起来喝酒的,这里的男朋友仅指男性的朋友,因为在上海的酒吧里,除非特别露骨、特别没有礼貌的男女会当众表演一番“缠绵”,大多数人的关系还是显得若即若离。他们也许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客户,也许是想避人耳目的上司与下属,又也许只是一对特别亲密的朋友,或是即将分手的情侣。然而大部分人只是慢慢喝酒和偶然交谈几句,一起看看来自菲律宾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的外国乐队表演,单从外表绝无可能判断出他们的关系来,或者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算什么关系,这就是上海男人女人的暧昧了。
  
  北京女人喝酒喝的是热闹
  
  北京人爱热闹,男人女人都是,所以在三里屯那些酒吧,无论北街南街想要找一间清静点的、不带表演的,还真是少之又少,或许就那家叫“藏酷”的勉强算是吧。不过真正的北京人是很少去酒吧喝酒的,通常去三里屯的都是些外来游客、或新“移民”过来的人,再有就是寂寞了想找个异性伴侣的,真正的北京人就爱上小饭馆喝酒,且不醉不归。
  在上海,如果你在饭店吃完了老赖着不走,干聊天,一定会遭到服务员的“白眼”。但在北京,一伙人吃饭若不喝几杯、聊上半晌那就有点奇怪了,一般都是边喝、边聊、边吃。北京人到上海,会奇怪地问你,上海饭店干吗这么早关门呐?而你若告诉他,饭店通常只用来吃饭,即使喝酒也是为了应酬,点到为止,他就更觉奇怪。等看到上海还有那么多“静吧”,不带表演,最多放点背景音乐,对方会发自内心地感叹:“你们的酒吧人好少好冷清啊!”最后他们全都选择了茶坊,人多,热闹,胡侃瞎聊多好!唯一的遗憾是没什么人在那里喝酒,空气里简直能淡出个小鸟来。
  北京女人中会喝酒的占大多数,即使是我的一些女性长辈,吃饭的时候也喜欢来瓶啤酒(注意是瓶不是杯),要不然就总觉得缺了什么,心里不踏实。遇到能喝酒的北京女人,要比男人厉害许多。我曾亲见一位“巾帼美眉”把一桌子男人都喝趴下了,她们才不会用酒杯点着餐桌叫声:“随意!”而是当当几下了事。女人先把酒喝完,然后把酒杯子一斜,直指男人,那眼神、那架势,男人就算再不行也得一口干了再说,否则旁边的人都会起哄取笑他。
  在北京,你喝醉了没关系,大家都见惯了,你吐他一身他也不恼,还负责抬你回家(注意是抬不是送);但你要是不喝,嘿嘿,那不仅是不够朋友,大家都会觉得你这个人难以接近,不愿和你多交往。
其他文献
1、事出有因    有则在湖南新闻频道播出的长沙某啤酒品牌广告大致内容是,屈原悲愤地站在江边,一边口里念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边做出要投江的架势。就在这时候,坐在屈原身后的一名现代打扮的年轻人奉劝屈原说:“人都死了,你能求索啥?”屈原听了此话后一扫愁容,笑逐颜开,与这名现代年轻人席地而坐,开怀畅饮该品牌啤酒。    2、众人唾之    广告播出后,引起不少人的反感。有人网上评论说
期刊
枝江大曲:主流传播&快乐创意    “越来越好,越来越近,每次见面都来一瓶!枝江大曲,枝江大曲,喝吧!”伴随着开心活宝曾志伟“超级无敌掌门人”开场风格的劲歌热舞,和结尾三个男人招牌式的酷炫动作“Super!”,新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很快出位,成为白酒传播的异数和新锐。枝江大曲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娱乐化路线。这种外在表现形式的惹人注目和内在价值的诉求娱乐化地嫁接,可谓“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期刊
这是一个有关白酒口感盲式的测试,事先将一些酒倒在杯子里,有五粮液、二锅头等,还有街上卖的散装白酒,不贴标签,让几个人来评。评酒者中间还有两人是酒厂里的评酒员。最后评出来的结果却是街上卖的散装酒最好。当然,名酒的风格和独特的气质不是任何一个小酒厂可以随便勾兑出来的—但是消费者又不是评酒师,喝酒是一种情绪消费,情感消费,一般消费者是很难区分这口感上的差别的。   这可说是可乐故事的翻版。要明确的是,白
期刊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认识到芦笋是抗癌食品,其实还不仅是具有抗癌功能呢,对很多疾病都有治疗功能的。  芦笋的上品者为白芦笋,质感幼嫩,味道清甜,通常国内很少贝到,目前的出产地都在欧洲,我所品尝过的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的ASPARAGI BANCO CIMADOLMC(奇玛科尔穆白芦笋)就是属于一级棒的,纯白的,没有杂质。  而中国出产的多为青芦笋,比较爽脆,其口感不如白芦笋。青芦笋和白芦笋的区别主要是青的
期刊
什么是最好的创意?恐怕无论是广告商,还是酒厂老总,都想要搞清的问题。实质上,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能够提高产品或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并且能促进销售的创意,就是很好的广告创意。  尤其今天的酒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流的酒,未必能卖出一流的市场价。为吸引消费者的极大关注,具有创意的广告传播,是决定酒类消费品赢得市场的一个主要因素。    不按套路出牌的“喜力”    动听抒情的英文歌,一名男子在超
期刊
一个错误定位的广告投放,再大的广告投放力度,也无济于事。因为产品概念不明确,投放时机、媒体平台选择的失利,不是引起受众的喜爱,而是令受众感到寡淡无趣甚至反感,这样的广告,投放愈多,其广告费打水漂就愈多,稍不注意,反而会令消费者对品牌已经建立起来的好感下降。     水井坊    表现:以狮子为形象,大肆宣扬“中国白酒第一坊”。  消费者打分:负30分—广告破坏了品牌的“话语价值”。  点评:  水
期刊
例一是牛栏山二锅头酒的广告对比。略去标点符号,原广告语用了一般的商业广告体式,采用的是自我夸耀,即王婆卖瓜法,共44字。而现广告用了饮酒者的品评,即过来人的现身说法,共46字。这里不在字的多少,而是广告角度的变化,不仅包含了前广告语中对于历史的概括(如,三百年),而且显得更为具体,并对创造中国二锅头第一品牌给了肯定的回答:已是“驰名商标”。更何况现广告语仿佛是一篇新闻稿的导语,那个童混音就变成了该
期刊
老爸姓李,老妈姓杜,老爸爱酒,老妈烦酒,而我,几乎就是酒的产物。  这是后来听我妈含泪告诉我的。    a、感动的开始:“喝杯青酒,交个朋友”    老爸老妈是在超市认识的。当时,老妈是超市酒专柜的导购员,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是“3·15”,人山人海,不知道是谁,脚绊在了购货车上,一个趔趄,险些摔倒,而他手里正拿着一瓶酒,妈妈一个箭步跨过去,准确地接住了那瓶酒。客人见状,一脸抱歉:“哎呀,真是对不起
期刊
接触沈先生是因为喝酒,他是一个酒徒,而且是一个经营红酒最多的酒徒。  沈先生21岁去澳洲读书期间,在他开设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接触了不少的社会上层人士之后,他开始了品尝红酒的生涯。如今,他已经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红酒经销商之一,在各大城市的一级食肆中,超过90%以上的进口红酒都是由他经销的。而且他本人每年也至少要喝掉300多支红酒。  因为工作,这位酒徒不仅要感性地喝酒,还要理性地喝酒。“广州的红
期刊
一提起这起车祸,交警和所有的人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轰动世界的英国王妃戴安娜的那场车祸悲剧。同样是隧道、超车、酒后驾车、翻车……这两起事故何其相似乃尔。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西子湖畔美丽的杭州称为人间的天堂。然而,天堂里也并非处处欢声笑语。一起戴安娜式的车祸悲剧不尽让人毛骨悚然。  2005年10月20日晚,一个网名“纵横南山路”的吴姓男子与女网友“琳儿宝贝”张某同一群网友在杭州南山路一酒吧饮酒到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