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壮歌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o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东,雅称凤城,位于江海平原中央。古来战略地位十分险要。1940年底,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七团与日伪军和顽固派军队在此浴血奋战,这场被后人称之为余东阻击战的战斗是新四军东进通东首战。随着硝烟远去,记忆这段珍贵历史的人几乎难找。为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本人整理了该镇老党员高学仁同志的口述,这是我作为一名农村普通党员的愿望,也是当年背着父母参加地方人民武装的我父亲的夙愿。
  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11月初,辽阔的苏北平原上,乌云翻滚,寒气逼人。当时,南通地区称为苏四区,季方任游击纵队总指挥,如皋县县长薛承宗和国民党游击第六纵队司令员徐承德任副总指挥。新四军战地记者陈同生紧随季方,奉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匆匆到了苏北的掘港,调和国共两军合作的抗战大事。季、陈刚来不久,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密受蒋介石指令“先安内后攘外”,也急忙赶来如地。韩德勤到后,表面上赞同抗日,愿同新四军合作,暗中却加紧勾结顽固派徐承德,常对新四军及抗日武装力量制造磨擦,甚至暗中勾结日伪军,向他们传递新四军情报,故新四军驻地常遭敌机轰炸。季方及时地将情况向陈毅、粟裕司令员作了汇报。陈、粟当即派挺进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到季方处一同抗战。徐承德见状,一方面下令部队加紧备战,一方面闭门谢客。司令部请徐开会,他也装病不参加。季方为了抗日救国大局,先后数次到徐承德处做工作,徐还是口是心非。
  回击 1940年12月26日夜,盘踞在苏四区的国民党游击第六纵队司令徐承德,出动了5000兵力,夜袭如东掘港新四军驻地,企图一口吞下如地的新四军及抗日武装,然后向蒋介石领功请赏。当时掘港新四军指挥部里只剩毛珵和韩念龙两同志及警备旅一个营、陶勇部的两个连。面临徐承德的大队人马突然袭击,毛、韩沉着指挥,一面组织将士们奋力抵抗,一面速派专人奔往海安报告。正在海安开会的季方、陶勇等惊悉事变后,陶司令亲率主力部队,十万火急地回援掘港,同徐部展开激战。新四军战士不怕牺牲,忍饥挨饿,并与毛、韩所率的将士们里应外合,英勇拼杀,终于打垮了徐承德。徐见大势已去,队伍溃不成军,就分兵数路突围。其中有一路残兵败将400多人,在12月30日窜至古镇凤城,为首的正是徐承德。
  打了败仗的徐承德一进余东镇,气势汹汹,到处拉夫,加挖战壕,加修工事,抢门板,索棉被,布岗哨,搞得全镇上下人心惶惶,鸡犬不宁,诸多商家被抢劫一空。
  追击 工作在余东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镇长张镇,亲眼目睹了徐承德一伙给余东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他迅速摸清了敌军兵力、装备及布防情况,连夜赶往新四军驻地北兴桥,通过南通县长梁灵光找到了新四军三纵队司令员陶勇,向其汇报了余东新近发生的敌情变化。陶司令当机立断,趁敌立足未稳,亲率三纵七团,马不停蹄地向余东追来。
  1940年12月30日下午3时,徐承德为阻击新四军,派出了两个排60多人到余东的五里墩小镇要道口设卡布防,其中一个排的兵力守在小镇东市梢的梁隆兴香烛店,另一个排的兵力守在小镇北坝头的钱家米行,顽军在房顶上架起了机枪。至晚上九时,新四军先头部队刚赶到,立即吹响了冲锋号,向五里墩的顽军发起了冲锋。徐部的两个排一看新四军主力部队追来,顿时慌了手脚,不战而退,拖着枪逃命。有个顽军想抵抗,被击毙在公路南边。
  五里墩小镇恢复了宁静。新四军见敌人逃走,也未追赶,就在五里墩安营扎寨。老百姓则家家户户把门打开,让新四军入屋休息。大家看到军衣袖上都戴着一个“挺”字符号,知道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忙烧饭倒茶慰劳,军民欢聚一堂,亲如一家。
  12月31日清晨,在五里墩东庙场上,新四军和当地群众近千人,召开了攻打余东镇的战前动员大会。会场上摆放着各式轻重武器,有小钢炮、重机枪。战士们全副武装,整装待发。
  上午8时,又从包场方向开来了100多名新四军战士,部队共计400多人。然后,陶司令员将队伍兵分两路,命令第一路负责攻打余东南门,第二路直取东门。激战开始,战士们有的掩护,有的攻城。此时,炮声、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冲杀声连成一片,从远处听,犹如万马奔腾。激战一直相持到中午,东、南城防方才攻破。徐承德一看不是新四军的对手,便兵分两路逃跑。徐一路向余东西南方向逃窜,直奔青龙港长江边。另一路从余东北城门外往西奔逃,企图投四甲敌营。奔逃时,他们从老街商店内抢了火油、柴草、木料等,堆在北高桥上,放起了熊熊大火,妄图阻止新四军追击。战士们冒着大火、顶着顽军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跟踪追击。约有100多顽军退至仓头渡口时,正巧被埋伏的新四军碰上。一阵痛击,一批顽军应声倒下,其余83人见势不妙,缴械投降当了俘虏。
  阻击 12月31日中午1时,在凤城的关帝庙前广场上,四乡八里来的老百姓人山人海,军民扬眉吐气,共同庆祝追击战的胜利。审判大会上,一名恶贯满盈、民愤极大的顽军头子被当场枪决。就在这时,会场内突然发生了一阵骚乱,原来驻在四甲、三厂两镇的日伪军已经赶来。身经百战的陶司令员临危不惧,为保存新四军七团的主力、减少人员伤亡,他当机立断:留下一个加强排,阻击吸引敌人。大部队押着战俘,迅速向东南根据地转移。
  加强排38位官兵受任务后,不顾连日来的饥饿和疲劳,立即进入阵地。谁知狡猾的日伪军兵分三路拉网式包围古镇余东,三厂之敌直攻余东南门,四甲之敌一路进攻老西门,另一路插到余东东门外二里处的曹家坝,他们拉了数只渔船,伪装成渔民,偷袭余东的东门。加强排腹背受敌,而且兵力悬殊。战士们在排长武怀念的带领下固守阵地,奋勇阻击,一连打退了敌人多次围攻。
  后来,战士们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投光了,就用枪托、刺刀同日伪军展开白刃格斗。刺刀拼弯了,枪托打断了,战士们就赤手空拳同敌人肉搏,一直坚持到太阳落山前,全排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日伪军在凤城不敢久留,拖着同伴的尸体缩回了三厂、四甲据点。
  英烈墓 1941年的元旦,是个极其悲痛的节日,也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新四军便衣队会同地方党组织,组织当地群众,沉痛地为阵亡的英烈们举行葬礼。参加收葬的有余东南门的王茂茂、王元凯、洪宝珍,街西门的朱富富、彭长元,余南村的张召其、张召林、张召潢等20多人。
  烈士遗体下葬前,有一个家属赶来,认去了一位可能是启东籍的烈士遗体,用小车装着,从老通吕公路上往东推回,故埋在余东的有37具新四军英烈。开挖的土坑是东西向长方形的,葬在城东门陈家染布店往东40米的河塘南边。
  在每一位烈士的坟头,都插有一根竹片,竹片上写着姓名、住址。有姓费的,姓祁的,姓杨的……家住滨海的,沭阳的,白米镇的……时间一久,坟头上的竹片被顽童拔了,烈士的部队番号、姓名等信息及遗物由时任宝山乡长的王宝林保存。
  1946年春,东南行署富余区民主政府将烈士墓迁至余东东门的公路北边,在掘坑时还挖出半支钢笔、一把生了锈的手电筒和一枚牛角篆体大图章,章上有“武怀念章”四个字,全都交给了时任余东乡民政股长的从茂德。
  几天后,区政府从老街城隍庙里找来一块大青石板,请镇里老秀才张兰轩先生题了“民族英烈墓”五个大字,由石匠镌刻在青石碑上,落款是区长邰曼伯,政委许云程。
  1984年清明前,地方政府将英烈墓东移至老运盐河南岸,老通吕公路北侧烈士陵园内。
  1986年3月,镇党委、政府重修烈士陵园,在陵园西侧,还建造了一排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时任中顾委委员、外交部原副部长韩念龙为建造的新碑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责任编辑 魏冉)
其他文献
最后的拼博  从9月11日到10月20日的阵地战,中国军队苦守了40天!40天的持久战,6个多师团的日军只前进了5公里!  中国的精锐部队,9/10投入了淞沪战场,官兵的伤亡也达到9/10。据《战斗详报》记载:七十四军五十八师淞沪之战阵亡士兵2800多人,阵亡官佐81人。所属各团阵亡600余至700余人。从贵阳奔赴淞沪的第四军五十九师和九十师,“从9月20日至9月24日苦战4天,伤亡官兵十之七八,
期刊
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提起乡村别墅老年公寓创办人王延山,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退伍不褪色的“拼命三郎”。王延山退伍回乡20多年来,硬是凭借着在部队铸就的勇往直前的军人气质、敢于拼博的军人胆识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在创业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力前行,成为全县退伍军人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  在奋斗中追寻梦想  1989年3月,王延山怀揣儿时的梦想来到连云港警备区某部服役。在三年的军旅生涯
期刊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引领;  梦想的出发,离不开壮丽思想领航。  2012年12月,初冬的岭南满目青翠、温暖如春。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强国梦蕴含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此,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如同
期刊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如期公布了所谓“最终裁决”。对这个所谓的“仲裁”,中国多次声明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其“裁决”结果是非法的、无效的,是废纸一张。  《岛屿战争论》在《法论篇》指出,“法律权杖攥不紧,就会给军事行动带来被动。相反,攥紧了法律权杖,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对方行动,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对于在争端中出现的“第三者”,“也要与他们的不法行为展开针锋相对
期刊
《铁军岁月——在温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准印出版  温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根据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部署和要求,自2015年初开始对居住在温州市区的新四军老战士逐个登门慰问、采访,对他们保存的史料、信件、实物等进行拍照登记,经过近一年的采写、整理工作,《铁军岁月——在温新四军老战士访谈录》一书于2016年6月出版。  该书汇集了张迈君、吴佩之、邵加南、高世英等34
期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正如文天祥的《正气歌》,军事谊文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毅用心涵养正气,书写兵心军魂,读她的《水玉小集》,别有一番味道。  军人有铁骨,也有柔肠。王毅的作品中军人的硬气与女人的秀气合而为一。硬气来自军人的血性忠勇,秀气缘于女人的细腻温婉。  她在问,问国防大学刘亚洲政委如何准确把握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问金一南教授冲锋在军事科学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国家将为此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这对于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参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举办的纪念活动,为改革和发展积聚正能量。  要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纪念活动的主题,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
期刊
城市:常熟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朱万才  在古城常熟,彭根华推荐走访朱万才。  彭根华是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他说:朱万才打过高邮战役。  研究会里有位摄影家协会会员,叫孙蕾,去年访问过朱万才,她笑言:老人九十了,身体好,记忆力好。孙蕾自荐和朱万才约定时间,一同去采访。  常熟老城的山前街82号。这是一个幽静的小院。我们见到朱万才,老伴也在。老伴是常熟人,原来是棉纺厂的
期刊
我是一位新四军老兵,今年93岁。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这有意义的历史时刻,我再次回忆起自己的抗日经历。  走上抗日路  我参加抗日活动是1939年秋,在马诸火车站参加“自卫队军训”,那年我只有17岁。1937年12月杭州沦陷,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撤至金华,他爱国,主张抗日,提倡各地成立战时政治工作队(简称政工队)。1938年3月,余姚政工队成立。县长林泽为队长,郭静唐为副队长,郭吸收了许多热血青年
期刊
京剧《沙家浜》取材于真实的革命斗争故事。1939年9月21日,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刘飞在江阴顾山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护送到阳澄湖畔的新四军后方医院医治,在这个医院疗伤的还有夏光、黄烽、吴立夏等36个伤病员。此时江抗主力西撤,环境十分险恶,在地下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刘飞领导伤病员在芦苇荡中坚持斗争。11月,杨浩庐奉命到阳澄湖传达陈毅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指挥部”并坚持原地斗争、壮大抗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