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临《爨宝子碑》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东晋大亨四年(405)四月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市)被发现。咸丰年间被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移置城中武侯祠,现存曲靖一中爨碑亭内。碑高183厘米、宽68厘米,碑文共13行,每行30字。碑尾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在书法史上,《爨宝子碑》与较晚的《爨龙颜碑》称为“二爨”。
  《爨宝子碑》书风独特,字体介于隶楷之间,古朴奇巧,大巧若拙,率真硬朗,气魄雄强。用笔以方笔为主,遭劲凝重;结字拙朴坚实,拙中有巧,每一个字的处理都是因字而形;整体参差错落,各得其所。此碑无论用笔、结体还是章法布局,都有着不少鲜明的艺术个性,处于一种似隶非隶、近楷非楷的中介状态,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爨宝子碑》被发现时正值帖学没落而碑学大兴,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来的奇古厚朴的味道,立即引起书家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也对《爨宝子碑》推崇备至,称其如“端朴古佛之容”,“朴厚古茂,奇姿百出”。
  沈增植临《爨宝子碑》
  沈增植(1850-1922),一作曾植,字子培,号乙盫、寐叟,浙江嘉兴人。清末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早精帖学,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以草书著称,取法广泛。虽得力于包世臣,但其在艺术上的成就却远超包世臣。此件临作在行笔上,采用包氏惯用的侧锋,然则沈增植行笔力能扛鼎,线条厚重.爽利;线条中段起伏顿挫,极具内涵。临作较之原碑,来得更为顺畅、古拙、浑厚以及野逸。
  齐白石临《爨寶子碑》
  齐白石(1864-1957),原名齐纯芝,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爨宝子碑》用笔结体在隶楷之间,因而整体有着浓厚的隶书意味,康有为评其:“端朴若古佛之容。”齐白石在临摹时力求形神双似,不仅迥别于其一贯书迹,同时还临出了几分刀刻的痕迹。可见,齐白石作为一名艺术泰斗,虽有着强烈的个性,但在学习阶段,仍是非常忠实于原帖,不做过多个人诠释的,同时还为这篇略带板稚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清秀、灵动。
  李瑞清临《爨宝子碑》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其书法上追周秦,博宗汉魏,各体皆备,尤工篆隶,是一位极具特色的北派书家。这篇临作将原帖的字体大小做了均化的处理,规整了原帖。同时,强调了线条间的律动,将原帖较为自由的行笔统一到了具有自身独特颤动性特征的笔触之中。而这也正是历代大家临帖常见的一种情形。后人评其书法“秀者如妖娆美女,刚者如勇士挥槊”。
  弘一法师临《爨宝子碑》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法源自《龙门二十品》,笔势开张,逸宕灵动。青年时致力于临碑,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由于早年受过唐楷的熏陶,故而,法度在其书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他临的这篇《爨宝子碑》将原碑中的千变万化都纳进有迹可循,有规律的法度之中,化感性为理性,这也是李叔同自身的特质。在意境上,临作保持了原帖的肃穆、厚重以及古朴的艺术特征。
  陆维钊临《爨宝子碑》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自署劭翁。浙江平湖人。书法、熔篆、隶、草于一炉,碑、帖并治。圆熟而精湛,凝练而流动。所创结体人称“陆氏蜾扁”,在书坛独树一帜,蜚声海内外。所临这篇《爨宝子碑》使用隶书的点画,以条幅的形式加以创作。整体淡化了原碑点画的装饰效果,强化了书写的流畅性。同时,陆维钊有意识地突出了原帖的符号性表征,使得这篇临作乍看极为相似,实则大相径庭。章法上,左右穿插,错落有致,亦如行书。可谓“生动而不失凝重,活泼而不失朴茂”,具有现代审美意识。
其他文献
花鸟画以鸟兽虫鱼为描绘对象,以笔墨宣纸为工具,以抒情寓意为旨趣,堪称最具民族特色、民族趣味和中国气派的绘画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成就辉煌,无论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索,都积累了极为丰厚的遗产。这丰厚的遗产,给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无比优裕的学习、继承条件,也形成了厚重的壁垒和沉重的压力,使得花鸟画的创新、突破更加困难,即使有所成就也不容易被发现和认可。因为人们
期刊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重要转折期。而推动明代后期花乌画革故鼎新的关键人物,非徐渭莫属。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文学艺术领域内拥有卓越才华,而他对绘画的最大贡献在于吸取了宋以来徐熙、林良、沈周、陈淳等花乌画之长,但不被束缚,敢于别开蹊径,将写意花卉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大写意新画风,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巨匠。  历史上,不少杰出画家命运多舛,饱尝艰辛,徐渭尤为突出。徐渭(1521—1593
期刊
清中期,随着十三行海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行商积累下巨额财富,为文物艺术品收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很快,广东收藏家如异军突起,其书画收藏,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跃居国内领先地位,令世人刮目。当时,广东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有潘有为,吴荣光、叶梦龙、韩荣光、伍崇曜、伍元蕙、孔广陶等,潘正炜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潘正炜(1791-1850),字榆庭,号季彤,又号听帆楼主人。祖父潘振承非常重视教育,曾联合其他行商集
期刊
杨旦.1956年生,江苏常州人。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常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州画院特聘画师,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  心清格雅 意象丰美  常州花鸟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其发轫于东晋、南朝,而兴于宋元,更盛于清代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流传至今,画家辈出,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刘海粟、谢稚柳诸大师,房虎卿、戴元俊诸名家,以及当今常州的花鸟画家无
期刊
编者按:《中国艺术史九讲》是方闻先生近年来系列演讲的精编文本,包括独立成篇又文脉相连的九篇文稿。方闻,一位成功地使中国艺术史在美国一流大学扎根并使之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权威教授,他对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史做出了深入独到的总结分析,向西方艺术界传达了关于中国艺术传统价值的“中国声音”。在书中他从探索中国艺术特殊的视觉语言及艺术风格入手,致力于挖掘中国艺术的独特价值,进而构建出在当代国际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
期刊
2008年我在麻省研读硕士,投入白谦慎门下。白师赴美数十年,治学、谋职、建业均已遵循西方严谨逻辑的专业态度,凡事一丝不苟。入学首日,先生特别训示,美国学院所有规则制度你必须严格遵循,来不得半点含糊或蒙混。我虽已在范师门下修习艺术史略有时日,但最是顽皮放任,英文也坏到无可救药,白师的忧虑也是情理之中。开始的半学期,白人同学激扬文字指点历史的时候,我通常在发呆梦游:他们闲坐一隅抿着咖啡优雅完成课外阅读
期刊
在北京西郊二十公里处的翠微山南麓,毗邻驼铃古道驿站模式口大街,坐落着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的名刹法海寺。据现立于寺中天王殿前的《敕赐法海禅寺碑记》《法海禅寺记》两碑所记可知,此寺是明“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倡建、明宫廷工部营缮所参与建成的大型寺院,两碑碑文分别为明代礼部尚书胡濙,明代吏部尚书王直撰写,寺院历时四年建成。竣工时。明英宗敕额曰“法海禅寺”,之后又颁赐《大藏经》一部由该寺收藏。敕赐“
期刊
黄中秋的花鸟画  在常州众多的花乌画家中,黄中秋先生是 位充满活力、充满个性的艺术家,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画家。他的花乌画创作,以其扎实的功力.崭新的立意,不断引起画坛的关注。近读黄中秋的花乌画新作,让我更感觉到,他花鸟画有着独特的品格,这独特的品格无疑是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积累而形成的。  读黄中秋的花鸟画.首先感受到的是,没有艰辛的探索,就没有成功,他是长期以来砚耕劳作的结晶。他的花鸟画根植于传
期刊
大概在一百年前的1917年,“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萘地展开,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当时胡适、鲁迅、李大钊、钱玄同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掀起了一场反传统、反礼教,反文言的文化革新和文学革命的运动。这场运动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
期刊
谢闲鸥先生在民国海上画坛的名头显赫,能诗词,工书法,善画山水、花鸟,尤精古装人物,所作绮罗仕女、神仙道释、历史故实,形象地浓缩了传统忠孝礼义、温柔敦厚、康乐寿考的文化思想,为十里洋场的新兴市民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所创办的长虹画社,更广泛地传播了他以绘画为“名教乐事”的艺术理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当时的画坛上,所流行的是文人写意的超尘脱俗和闲适风雅,传统“成教化、助人伦”的忠臣、孝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