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酸的馒头”到“闷骚”

来源 :英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汉大词典》对sentimental有如下释义:情深的,多情的,充满柔情的;感情用事的;情感(上)的;感伤的,多愁善感的,可见该词蕴含丰富、语意微妙。因此,出现“生的门脱儿”、“三底门答儿”、“生的门”、“酸的馒头”等五花八门的音译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一众译法中,“酸的馒头”因契合“sentimental”的“酸”味而颇受青睐。坊间多认为“酸的馒头”为李欧梵首创。杨全红对此作了考证,认为王蒙早在1996年就用“酸的馒头”翻译“sentimental”,而李译则出现在2004年以后(杨全红,《sentimental汉译经眼录》,《东方翻译》,2009年第1期,第80—81页)。
  实际上,王蒙使用“酸的馒头”这一译法的时间还可以推算得更早一些。董乐山在《陪读英语》一文中称王译为“大师手笔”,并在文末注明:原载1995年1月28日香港《大公报》,可见王译出现的时间至少在1995年1月28日以前,这比杨全红考证的1996年又提前了一年(参见董乐山,《文化的误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25页),算是一点文化考据。
  sentimental的音译,除杨全红上文细心搜集的“生的门脱儿”、“三底门答儿”、“生的门”、“酸的馒头”等之外,黄维在和杨全红的通信中还补充了“伤他闷透”(香港有多人援用此译)和“生的美多”两种译法。后者见于黄氏为台湾散文家张晓风选集所作的序言,黄维对此解释道:
  因为张氏多情善感,对人生、社会、自然界的种种,常常热情地予以赞美歌颂。她滥情?也可以解说为:张晓风因为 “生命、人生的美丽实在有很多”而这样地sentimental。(杨全红,《你知·我知·他知——从〈东方翻译〉中关涉拙文拙著之有关文字说开去》,《翻译论坛》,2014年第1期,第95页)
  钱钟书揶揄好友向达的打油诗把sentimental巧妙地音译为“生的门”,张宪光认为这两句打油诗说的正是当下流行的“闷骚”一词:
  有一回錢先生痴气偶发,曾“胡诌”一首长诗调侃好友向达,头两句是“外貌死的路(still),内心生的门(sentimental)”。这两句话,换句话说,即外表心如止水,内心波涛汹涌;或用当下一个流行而稍显不雅的词来说,就是“闷骚”。(张宪光,《“生的门”和“死的路”》,《书城》, 2015年第11期,第85页)
  那么“闷骚”到底怎么译?王维东(《网络热词汉译英之探》,《中国翻译》,2011年第1期,第77页)和陈德彰(参见《热词新语翻译谭》第2辑,第180—181页)都认为“闷骚”是港台地区对“man show”的音译。
  陆谷孙教授注册新浪微博后,曾就新词的翻译和网友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同样提到了“闷骚”来自“man show”一说:
  今天的青少年中不少人特别关注“宅男”、“剩女”之类或许是因为日剧而流行起来的时髦词,还有像我这把年纪的甚至羞于形诸文字的“闷骚”之类(我译play still waters或pretense of being deep / inscrutable,网友都说不对,应是man-show,又是日文?)。大凡一讨论到这类词的翻译,百家争鸣,盛况空前,我称之为网上狂欢。(《“织围脖”杂感》,《东方早报》,2011年8月21日,S12版)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闷骚”可算是一个“杂合词”。“骚”是“show”的音译,而“闷”就是“沉闷”之意:
  “闷骚”一词中的“骚”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源自英语的show,本意为“表演”,台湾音译为“秀”,香港音译为“骚”,而“闷”和“骚”合到一起形成“闷骚”,意思即为“沉闷的表演”。(林纲,《小议“闷骚”》,《语文建设通讯》,2006年第83期,第41页)
  姚德怀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研究新词首先要弄清楚它们是否姓“外”,“闷骚”就是一个由“show”与其他汉字结合繁衍而来、与本来的外语词源几乎无关的新词。(《语文散记》,《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5年第82期,第77—78页)
  其实英文中并没有man show这个词,倒是有showman,意思是“善于引起公众注意的人”。很显然,这和“闷骚”背道而驰,谢昕呈因此将“闷骚”翻译为mild on the outside but wild on the inside(《“闷骚”用英语怎么说?》。这一译法双声叠韵,朗朗上口的同时,比较完整和全面地表达了“闷骚”的真实含义。
  陈寅恪读完沈兼士寄来的论文《“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感叹“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书店,2001,第172—173页)。放之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大背景下,这句话同样适用,sentimental的翻译即是一例。
其他文献
说到台风,我们脑海中会浮现破坏性极强的画面——大树连根拔起;屋顶被掀翻……那么这种“凶巴巴”的风,为什么叫“台风”而不是别的什么风呢?对应的英语单词typhoon,到底是从中借鉴而来的音译,还是两种文化间的异曲同工?中间的历史可谓一波三折,精彩纷呈。  先说汉语“台风”的由来,简而言之,就是粤语“大风”出口转进口而来的最终结果。据说,最初对于太平洋西部沿海的这种猛烈的风,并没有专有名词来表示,附近
He always gets in the way.他总是捣乱。  get in the way是“妨碍,阻碍”的意思。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碰到凡事都喜欢瞎掺和、只会添乱的人!  You’ll get the hang of it.你会找到窍门的。  get the hang 意思是“学会做某事,学会使用某物”。其实有些看起来很难的事或技能,一旦掌握要领或诀窍,上手就非常容易了。  Did you j
With some surprise, I balance my small female skull in my hands.  What is it like? An ocarina1? Blow in its eye.  It cannot cry, holds its breath only as long as I exhale,2  mildly alarmed now, into t
提名  徐江军  冬季全人力无后援纵穿贝加尔湖  提名理由  徐江军,是一个崇尚人力旅行的背包客,曾用100天骑车穿越了欧洲14个国家,骑车6000公里穿越美国,滑轮滑700公里穿越韩国,徒步1100公里从里海走到黑海,2017年3月,他徒步穿越了冬季冰冻的贝加尔湖,从南到北跨度636公里,所有物资补给靠雪橇承载、人力拖动,前半程双人同行,后半程只剩他单人独行。历时23天,徐江军完成贝加尔湖穿越,
鸡年落幕,狗年登场。“狗年”的英文是Year of the Dog,大家对于“狗”的英文殆无疑义,直截了当就是dog。  横跨英语词汇千年史、英语世界最大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在dog这个词条的第11个主要义项,以25个词叙述了生肖狗:  In Chinese and East Asian astrology: (the nam
My husband and I dated for six years before we got married. And we’d known each other for four years before that. We went to premarriage counseling with my pastor1. We even took a test. It said we wer
Recently, I moved from Beijing to a very small town on the west coast of Ireland, which is to say, I went from a bustling1 urban life with all kinds of things to see and do, to a quiet country life.  
In the UK we often equate life experience, especially amongst younger generations, with the number of stamps in your passport.1 That is to say travel is regarded as an enriching life experience that w
供图 Jeremy Collins  Jeremy Collins(杰瑞米 · 柯林斯)  美国插画艺术家,纪录片导演,开创型的攀岩运动员。  作为一名插画艺术家,Jeremy Collins的插画作品已经在全球超过150家攀岩类杂志和户外指南书上刊登过,户外品牌经常用他的插画作品来更新产品线,甚至运用于攀岩鞋的设计中。他还为美国国家地理绘制水彩地图从而大大提升了这本杂志的封面以及内页的格调。  
回到户外装备,总是以功能性为基本出发点,但其亦有生活风格的艺术与时尚设计,伊万·乔伊纳德认为:解决严肃的功能需求在服装设计中并不总是决定性条件,Lifestyle更是如此。我们不需要每次都把功能膜拜为至尊之神。户外服装和产品应该也可以带有趣味性,并且可以升华为艺术品。  我们可以以早期的Bandha Dress举例,你能够身着它出席各种社交场合,也能够在学校门口接你的宝贝放学。或许你不知道,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