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参加少年广播合唱团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ngshu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小学六年级,正值1972年,有幸参加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少年广播合唱团。
  有一天,在我上小学的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来了一位四五十岁的叔叔,学校的音乐老师把我们几个年级嗓子好的学生,叫到音乐教室。来的叔叔叫沈克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因为台里要重新组建少年广播合唱团。这次沈老师是到各个小学挑小合唱队员的。沈老师是合唱团的指挥加指导老师。“文革”前沈老师就已经管理指导少年广播合唱团了。
  此刻,沈老师坐在钢琴前,同学一个个练声面试。轮到我,一个个音节拔高后,沈老师把我录取并分到最高声部的第一声部。没过多久,新的少年广播合唱团成立了,于是,我们被挑上的团员,每星期天到广播电台一间阶梯式的活动室排练、练声,然后学习儿童歌曲,再去录音棚录音。那个时候收音机里播放的儿童歌曲,都是我们团演唱录制的。我们每练习一支歌,都是由沈老师一点一滴反复排练,真可谓精益求精。因为录音广播是一丝不苟的,有时我们录一支歌,在录音棚要一个半天。
  记得当时我们的演唱,都是由国家一流的管弦乐队伴奏,像中央乐团、广播交响乐团,钢琴伴奏也是由一流钢琴家来担当。那時候给我们做指挥的都是大师级的,像李德伦、严良堃、袁方等等大师。八十年代少儿广播合唱团改名为银河广播合唱团,不过我已经成年工作上班了。回忆参加少年广播合唱团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我骄傲我曾经为我们国家少年广播事业尽过一份努力,我们嘹亮的歌声曾伴随一代人成长前进。
  侯丽云
  追忆二十五年来的友情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与多年未见面的二哥和三两好友相约在天桥某连锁酒店。最近这些年,我们虽然都工作生活在北京,因为事业和家庭,很少相聚。
  老照片承载记忆,也承载友情,当我看到1992年秋天在北展集团陶礼苑酒楼拖工完成后和二哥的合影老照片时,不由得感叹青春的一去不回。
  记得当年,在经济大环境的催化下,我们几个不甘寂寞、雄心勃勃的哥们成立了个装潢公司,当年陶礼苑酒楼的装潢就是我的得意之做。
  自打1997年盛夏调入中国农业出版社以来,凭着我的勤奋和认真,在这个平台上一年又一年,辛劳耕耘着每一天。我1988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200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30年来,情缘不弃,创作不辍,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新面貌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获得奖项。人生短暂,风风雨雨。想想自己走过的这三十多年的创作之路,每当看到新鲜出炉的得意之作,我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便油然而生。
  胡金刚
其他文献
“等娃大一些了再出去旅游吧,这么小,哪里都去不了。”这样的话新妈妈想必并不陌生。然而,南京辣妈——皮皮妈妈却不仅带宝宝出去旅游了,而且选择的是高难度的户外爬山项目。从宝宝会坐之后,她就用登山背带,带宝宝爬山,现在已爬过无数山头,虽然也遭受过质疑与反对声,但她认为,小孩没有想象中那么娇气,最好的教育在路上,在爬山过程中,可以培养宝宝的多项能力,记忆力、智力发育、开放的心态以及适应能力,并且她认为,带
期刊
松潘草地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暴来去无常。2016年9月20日,是记者随松潘毛尔盖片区派出所骑警队巡山的第二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骑警队巡山时经常会遇到比盗马贼更凶险的沼泽暗布、饿狼潜伏,还有鸡蛋大的冰雹突然袭击。有时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大雪封死去路,骑警们在冰天雪地中承受着极度寒冷饥饿和荒野寂寞……正如队员陈明所说:“
期刊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是鲁迅、周作人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方面的专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等。本文摘自他最新出版的《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978年,我考上了北大研究生,离开了这批患难与共的朋友。但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直到今天。这本身就构成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到了北大,闭门读了七年书,直到1985年,正式开课
期刊
2017年2月,陈刚和黄桂英到重庆市涪陵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十年前25岁的陈刚冒着暴雨去看未婚妻,发生车祸,将骑自行车的黄桂英丈夫王福撞伤送医不治,31岁的黄桂英成了寡妇,两个年幼的女娃没了爸爸。陈刚在卖掉婚房并举债赔偿黄桂英后,良心上仍受煎熬。起初,黄桂英总是把他当仇人一样,却无法让他那颗要“赎罪”的心冷却。为此,陈刚付出了婚姻、前途等一切。他去村里耕田种地,经历种种“苦役”后,他和黄桂英终于走到
期刊
她出生于中国东北,如今是日本第一“清洁匠人”。她曾靠清扫赖以生计,如今将清扫做成一份极致的事业。她是新津春子,靠清扫出了名。在2013、2014、2016、2017年四年被评为“全世界最清洁机场”的羽田机场,是她带领700多名清扫工精心“扫”出来的成就。  获清扫工技能大赛冠军  新津春子原名郭春艳,父亲是被收养在沈阳的日本孤儿,母亲是中国人。因为父亲要寻根,1987年,17岁的新津春子随父母举家
期刊
昏迷了16天的女孩终于醒了!她的身体还麻木着,感觉不到痛,她的眼睛看不懂家人躲闪的眼神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忧伤。  护士来换床单了,掀开被子的刹那,她惊呆了,盖在被子T的双腿,竟是两只布娃娃,那是妈妈放的。她本能地去捂眼睛,伸出的却只有一只右手。她一下子崩溃了……  这个女孩,是20年前的谢芳丽,当时,她在连云港市某大学读三年级。1997年1月29日,已放寒假,刚得了奖学金的她,喜滋滋地挤在站台上
期刊
叶永烈不仅是一位传记作家,更是一位资深科普作家。6月27日,他以科普作家的身份出现在了央视科普栏目《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发布会上。而上一次他以“科普作家”的身份高调出席公开活动,还是在4年前,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做签售活动时……  世界上有两个“写书的叶永烈”。一个是写科普文章的,一個是写传记文学的。很多人一度以为这是两个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人。这次,叶永烈是作为科学顾问,加盟《加油!向未
期刊
1978年,当我准备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父亲十分反感,他给我列了一个资料: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有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角色。当时我一意孤行,决意登上了去美国的班机,父亲和我的关系从此恶化,近二十年间和我说的话不超过一百句!  但是,等我几年后从电影学院毕业,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所在。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从1983年起
期刊
她是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上唯一的中国女记者,也是在苏德两军交战前线采访时间最久的中国记者。此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共秘密党员。  胡济邦年轻时,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用句今天时髦的话讲,那就是美女外交官、美女记者。但她的名气,并非来源于她的美貌。她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曾这样评价她说:“胡济邦女士是中国唯一的驻苏战地记者。苏德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我看中国武官的分析是错误的。而胡济邦女士所说的胜利一
期刊
一个都市女性,看到“无国界医生”招募赴前线工作的财务人员,她毅然报名参加,在经历战场的洗礼后,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逃离繁华走向兵荒马乱  柴溪2001年从河南郑州考到北京上大学,学会计的她毕业后开始职场打拼,加班、买房、还贷、读研,职场中她上紧了发条,拼命往前冲。  每個人在事业发展中都会遭遇瓶颈期,柴溪也不例外。有一天,柴溪如往常在上班的拥挤地铁上,不经意间,她瞥见车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