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国贸万科大都会是CBD地区的新地标,前不久这里迎来了二位嘉宾,洛克菲勒第五代传人欧文笛和中国企业家任志强。之后,社会学家资中筠也加入其中,而汉学家夏伟则为他们客串起主持人。当晚的活动显得有些神秘,到场来宾不超过50人,参会资格也要从众多报名者中抽取出来,沙龙开始前是精致的商务简餐,来宾们在觥筹交错之间彼此交流着商界人士的话题。这是名为“亚洲协会万科集团中美对话之2014公益的力量”的一场活动,讨论的内容带着“中国式”问题,比如“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公益?”
亲自介入的慈善事业
如果不是欧文笛在现场加以解释,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坐落在北京东单的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是石油大亨第一代洛克菲勒捐资建立的。只不过,她在活动上谈起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却带有一些不愿张扬的质朴和羞涩。
在资助建立协和医院之前,洛克菲勒基金会派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为的是了解能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些什么。经过各种讨论,他们决定将约翰·霍普金斯的模式应用到中国,建立了协和医学院。直到今天,协和仍是第三大接受洛克菲勒家族捐款的机构,仅次于芝加哥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事实上,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学院—南开经济学院也是由洛克菲勒而建立的。似乎这个家族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
欧文笛对于洛氏家族慈善事业娓娓道来时,倒是没有一丝土豪气,反而强调“实地调查,亲力亲为”,而这几乎成了洛氏的家训被保持至今。欧文笛说,“虽然洛氏家族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总会与专业人士合作,但亲自介入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哪儿去了,也能明白自己对什么人进行了什么样的帮助。”
现场有人提出,做慈善对于世界首富的家族来说很容易。但欧文笛的解释是,约翰·洛克菲勒(洛氏第一代)从24岁就开始做慈善了,当时他收入微薄,只能挤出十几美元进行捐献,但从那时开始,他的慈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截止到193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60个中国机构遍布13个省区,捐款的领域包括医疗、自然科学、教育和艺术。不管是24岁青年的几美元,还是坚持了整整六代人的慈善事业,欧文笛家族的公益事业基础并不是巨型的资产。
这次活动的举办方亚洲协会也就是由第三代洛克菲勒资助的,但欧文笛和自己的家人从没有把它看做是“自己的”,更不会认为“出钱的人是爷”,而是以一种分享的精神和尊重的态度,来赋予它一种独立的学术尊严。
而资中筠的到来,则是负责解答关于慈善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她替欧文笛回顾了美国慈善的过往。20世纪初期的时候,美国的财富的集中非常非常快,像洛克菲勒企业这样的大财团产生了。于是问题来了:这么多钱怎么花法?当时第一代洛克菲勒的一位老朋友尖锐地指出,如果没有做好科学的分配和处理,他的这些钱会贻害子孙和社会。资中筠对这段洛氏往事如数家珍,连欧文笛都佩服不已。
慈善组织更应该注重管理
相对欧文笛女士来说,任志强的公益事业并没有家族传统,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本期对谈的亮点,因为他是场上唯一一个大家熟悉的中国本土行动家,这让现场的很多观众表示出了一种见到明星般的兴奋之情。
活动上,任志强的身份是阿拉善SEE的会长。他说:“善有很多种。如果仅仅是同情一个人,却不能把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同情是无效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社会,改变这个制度,因此企业家在整个链条中就承担了更多更多的责任。” 阿拉善SEE最初建立的缘由是为了治理北京的沙尘暴。一些企业家聚集了一定的资金和人才跑到沙尘暴源头—阿拉善沙漠开始治沙。那时候沙漠大概每年以40公里的速度向贺兰山跃进,现在已经基本上治住了。
当天,任志强与很多人心中经常用言语“开炮”的印象不同。他更愿意分享中国企业家在公益事业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已经看到成果的阿拉善机构,先进的管理组织是关键的因素,参与的企业家们进行公开选举,一人一票,公开透明。任志强说:“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共同监督下和每人一票的监督下,迫使他不管谁来当选你都只能是付出,而绝不是索取。”
面对观众的一些疑问,任志强毫不忌讳的承认中国企业家也是一步步 “由贪婪到慈善”走过来的。任志强认为,中国经济只相当于100年以前的美国。所以“我们更需要所有的企业家都参与到社会的关爱中,以弥补整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缺陷。尽管还不太支持和允许公益组织大规模和快速进行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弥补在整个社会进步过程当中缺陷的时候,则会被社会所承认,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任志强的观点是乐观的,可资中筠却在活动最后表达了悲观之情。她的忧虑有些无奈:中国的经济形势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非常相像。而社会风气似乎更差些。还有很多所谓暴发户还在追求非常奢侈的生活。她期待的状况是:当大批企业家掌握财富、拥有社会影响之后,如果能一起做公益,就可以对社会的进步有所改善,尤其是在改变社会风气和财富的投向这方面。
亲自介入的慈善事业
如果不是欧文笛在现场加以解释,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坐落在北京东单的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是石油大亨第一代洛克菲勒捐资建立的。只不过,她在活动上谈起洛克菲勒家族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却带有一些不愿张扬的质朴和羞涩。
在资助建立协和医院之前,洛克菲勒基金会派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为的是了解能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做些什么。经过各种讨论,他们决定将约翰·霍普金斯的模式应用到中国,建立了协和医学院。直到今天,协和仍是第三大接受洛克菲勒家族捐款的机构,仅次于芝加哥大学和洛克菲勒大学。事实上,中国的第一个经济学院—南开经济学院也是由洛克菲勒而建立的。似乎这个家族有“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
欧文笛对于洛氏家族慈善事业娓娓道来时,倒是没有一丝土豪气,反而强调“实地调查,亲力亲为”,而这几乎成了洛氏的家训被保持至今。欧文笛说,“虽然洛氏家族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总会与专业人士合作,但亲自介入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钱哪儿去了,也能明白自己对什么人进行了什么样的帮助。”
现场有人提出,做慈善对于世界首富的家族来说很容易。但欧文笛的解释是,约翰·洛克菲勒(洛氏第一代)从24岁就开始做慈善了,当时他收入微薄,只能挤出十几美元进行捐献,但从那时开始,他的慈善脚步从来没有停下过。截止到193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的60个中国机构遍布13个省区,捐款的领域包括医疗、自然科学、教育和艺术。不管是24岁青年的几美元,还是坚持了整整六代人的慈善事业,欧文笛家族的公益事业基础并不是巨型的资产。
这次活动的举办方亚洲协会也就是由第三代洛克菲勒资助的,但欧文笛和自己的家人从没有把它看做是“自己的”,更不会认为“出钱的人是爷”,而是以一种分享的精神和尊重的态度,来赋予它一种独立的学术尊严。
而资中筠的到来,则是负责解答关于慈善的社会和历史问题。她替欧文笛回顾了美国慈善的过往。20世纪初期的时候,美国的财富的集中非常非常快,像洛克菲勒企业这样的大财团产生了。于是问题来了:这么多钱怎么花法?当时第一代洛克菲勒的一位老朋友尖锐地指出,如果没有做好科学的分配和处理,他的这些钱会贻害子孙和社会。资中筠对这段洛氏往事如数家珍,连欧文笛都佩服不已。
慈善组织更应该注重管理
相对欧文笛女士来说,任志强的公益事业并没有家族传统,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本期对谈的亮点,因为他是场上唯一一个大家熟悉的中国本土行动家,这让现场的很多观众表示出了一种见到明星般的兴奋之情。
活动上,任志强的身份是阿拉善SEE的会长。他说:“善有很多种。如果仅仅是同情一个人,却不能把他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这种同情是无效的。我们必须要改变这个社会,改变这个制度,因此企业家在整个链条中就承担了更多更多的责任。” 阿拉善SEE最初建立的缘由是为了治理北京的沙尘暴。一些企业家聚集了一定的资金和人才跑到沙尘暴源头—阿拉善沙漠开始治沙。那时候沙漠大概每年以40公里的速度向贺兰山跃进,现在已经基本上治住了。
当天,任志强与很多人心中经常用言语“开炮”的印象不同。他更愿意分享中国企业家在公益事业之中的一些经验。对于已经看到成果的阿拉善机构,先进的管理组织是关键的因素,参与的企业家们进行公开选举,一人一票,公开透明。任志强说:“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社会共同监督下和每人一票的监督下,迫使他不管谁来当选你都只能是付出,而绝不是索取。”
面对观众的一些疑问,任志强毫不忌讳的承认中国企业家也是一步步 “由贪婪到慈善”走过来的。任志强认为,中国经济只相当于100年以前的美国。所以“我们更需要所有的企业家都参与到社会的关爱中,以弥补整个国家在各个方面的缺陷。尽管还不太支持和允许公益组织大规模和快速进行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更多的弥补在整个社会进步过程当中缺陷的时候,则会被社会所承认,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挥出更多的作用,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任志强的观点是乐观的,可资中筠却在活动最后表达了悲观之情。她的忧虑有些无奈:中国的经济形势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非常相像。而社会风气似乎更差些。还有很多所谓暴发户还在追求非常奢侈的生活。她期待的状况是:当大批企业家掌握财富、拥有社会影响之后,如果能一起做公益,就可以对社会的进步有所改善,尤其是在改变社会风气和财富的投向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