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在语文课内和课外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本身的开放性联系,而且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开放的课堂,实现课内外沟通,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及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
  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教师要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首先必须增强开放性课堂教学意识,尊重学生由现实引发的理性思考,要把视觉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学生在学习“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时提出,老奶奶的决心是可嘉的,但她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了铁,还污染了河水,不如把铁棒拿到铁匠铺去,可以做许许多多的针,老奶奶也可以用这些时间干其他的事。教师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增强自身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开放性思维的重要作用,避免因自己开放性教学意识的薄弱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融合
  人们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作为语言文字的载体,在其句子或文章中,总会装载着某些内容。语文阅读材料或具有道德认识的价值,或含着科学启蒙的因素,这使语文学科跟品德、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中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这又使语文跟音乐、美术息息相通。以简单的买火车票来说,看懂时刻表,简要地向售票员说清买什么票,离不开语文知识;选择走向,确定最佳路线,需要地理知识;计算乘坐某个车次需要多少时间,是否能按时到达某地,该给售票员多少钱,该找还多少钱,要用到数学。简单问题尚且如此,复杂问题就更不用说。应当看到,世界是一个整体,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语文课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时,不应停留在教本上,而要看到课程改革的前沿,不但要时时关注本门学科的发展变化,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改革发展,从新课程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组合、优化教学内容。
  
  三、注重语文学科内部的联系
  学科内部也存在着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语文教学中,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梳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运用上,就不会得心应手。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看似孤立的课文,其触角往往会触及学过的或将来要学的知识,或在内容方面,或在方法领域里。一篇课文犹如一条线段,在教学中,我们可将封闭的线段向前后作射线,串起粒粒珍珠,使知识更为系统化。
  
  四、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小学语文开放性课堂教学要求建立大语文、大课堂、大教材观念,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以扩大语文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教学局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及学生个人体验的权利,鼓励学生把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真实的生活和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学习了课文《麋鹿》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这种动物,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又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或另类的小店招牌——“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衣衣不舍”等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去纠正这类不规范用字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社会交往能力。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有易中天的“品读三国”节目,可让学生看完后讲给家长听,并参与评论,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文学、学习历史的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全面实施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摆脱考试和分数的束缚,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语文教学才能进行良性循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和谐课堂是教师追求的课堂境界。和谐课堂不仅扎实有效,而且智慧灵动;不仅当时让人怦然心动,而且日后回忆起依然韵味无穷。如何使课堂达到和谐状态呢?笔者认为要铺好如下三块“基石”。    一、“师本和谐”的基石    教师与文本的和谐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它来自教师对文本的钻研与思考。教师的研究深度与课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应该研究文本的语言特色。能够选入教材的文章,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原先急剧变迁的生产领域和生活世界发生了更巨大的变化,不同世代之间在观念、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程度正在加大。然而,在出现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爱意”满堂中,学生放胆交流  课堂教学应该是民主、和谐的,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护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迸发火花,实现教、学、做合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鼓励,在鼓励中才能挖掘潜力
当今世界,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由于电子文件所使用的磁介质和光介质载体与纸质材料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
著名作家席慕蓉在《美的导师》一文中写道:孩子们的幼年,是一片宽阔的原野,你可以在上面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你也可以在原野上放一把野火,透过这团野火,孩子的世界会变得更多彩,更有生命力。孩子是你的,虽然他往后的岁月要靠他自己,但是,在这最初的几年,在他依偎在你身旁的这几年,他完全要靠你。靠你供给他所有的经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有关美的记忆。让我们来做他的“美的导师”。为此,本文将从生活的视野出发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要树立“超文本”的阅读教学理念。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怎样才
学生习作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它是学生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抒发,它能陶冶情操,能带着学生在成长中感悟生活、与人交往、学会观察与思考,甚至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往往有些学生写的文章干瘪,缺少血肉、缺少情感与思想。尽管近年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写作”的理念,使学生习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习作的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习作中仍然少了一点“文学”的味道。那么,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更多一点
通过对天津市女青年生育意愿的调查,本文发现:多数家庭由夫妻双方商定生育事宜,但妻子拥有更多话语权,约1/5的一孩家庭计划生育二孩。妻子精力体力充沛、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容
叶圣陶先生说: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习作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比重。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一直为习作的问题所困扰,教师教得头疼,学生写得头疼。综观学生的习作,不是假话连篇,就是套话成文,很少有真正属于孩子自己语言,有属于孩子自己想法,充满童真、童趣、童韵的佳作更是缺少!  究其原因,有人可能认为是对孩子习作兴趣的激发不到位,有人可能认为是教师指导不得法。这么
目前,全国多省出现的“肾结石宝宝”,让很多人谈“石”色变,其实结石并不只是在肾脏,在人身体的很多部位都可能有结石。  眼结石 是由眼结膜脱落的上皮细胞、血管中渗出的白细胞和眼泪中少量的钙盐聚合而形成的一种固体结构,呈浅黄色,质地较硬。平时眼睛不红不肿,但总觉有东西摩擦眼睛,有时疼痛。  鼻结石 以异物为核心而形成,例如小孩在玩耍时将豆粒、纸团等异物塞入鼻腔,或者鼻腔内有痂皮、血板,鼻腔分泌物中的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