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让数学思考言而有据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内隐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包括直觉性的合情推理和逻辑性的演绎推理,其中合情推理又是学生推理的主要方式。教学“面积单位进率”时,通过鼓励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计算等活动,在情境中诱发合情推理,在多元表征中发展演绎思维,在拓展中合演互动,不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
  [关键词]推理能力;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30-02
  推理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个核心概念,“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推理,培养学生一定的推理能力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下面以“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学为例,谈谈培养推理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现实:在情境中诱发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是指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它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情境,基于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是数学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事实,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
  [教学片段1]
  师:公园里有一块长方形草坪,从数学角度看草坪的介绍,缺了些什么?
  生:介绍不完整,数字后面缺单位。
  师(出示:米、分米、平方米):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米、分米,还有厘米,都是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我们刚学习的面积单位。对照长度单位,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面积单位有没有进率?
  生。: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面积单位也有进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面积单位进率”。先猜一猜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生4:1平方分米=10平方厘米。
  生s: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启发学生主动想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把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迁移过来,激发学生“无疑有疑,有疑而思解”,达到“解疑而心悦”。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猜想,是顺应学生凭借“线”到“面”的直觉和经验做出的合情数学表达,消除多数学生对学习进率产生的困惑,自然引发学生合乎逻辑的主动学习。正如波利亚所言:“只要数学学习的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创造的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
  二、多元表征:在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出:在观察、实验、验证等活动中,发展演绎推理,学生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将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部的数学表达能力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留足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推理等多种活动,自主验证猜想进而发现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这样既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2]
  师:对于面积单位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有说是10的,也有说是100的,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要知道哪个猜想正确,需用事实说话。看,这是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1x1=1平方分米)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你们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表征1(摆一摆):用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沿着横边一排可以摆10个,沿着竖边摆10排,共摆了10x10=100(個)。因此面积1平方分米就是100平方厘米。
  表征2(量一量):用直尺量正方形的边长,边长是10厘米。因此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10x10=100(平方厘米)。
  表征3(换算):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这个正方形也就是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x10=100(平方厘米)。
  师:老师要为你们点赞。你们用了不同的数学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那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
  师:谁能很快说出1平方米=()平方分米?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面积是1平方米。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个正方形也就是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正方形面积10x10=100(平方分米)。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我们一起用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沿横边一排可以摆10个,沿竖边摆这样的10排,一共就可以摆10x10=100(个)。因此面积1平方米就是100平方分米。
  师: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通过刚才的研究,能发现什么?
  生: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师: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与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比,要注意什么?
  学生联系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对相邻两个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猜测后,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经验来证明进率关系。结果,学生有的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有的想到摆的方法,有的想到量边长计算面积,还有的想到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确信一个事实“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更重要的学生在主动探索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过程中,演绎推理过程有理有据,可视可感,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能找到不同的表征方式,从而增加了合情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同时,这对接下来类比迁移推理学习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也十分有利。   三、迁移延伸:在拓展中合演互动
  数学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过程。合情推理为演绎推理确定目标和方向,演绎推理为合情推理提供保障。教师不但要学生能够大胆猜想探索新知的合情推理,更要小心验证、仔细论证的演绎推理,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片段3]
  师: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那面积单位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面积单位平方米到平方分米进率是100,平方分米到平方厘米又是100,所以面积单位平方米到平方厘米进率肯定不是100了,是100個100,就是10000。
  生2: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面积是1平方米。因为1米=100厘米,所以这个正方形也就是边长100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面积为100x100=10000平方厘米。
  师:对着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起想象100个100是什么意思。
  生g:就是100个100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师:对!要注意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不是100。现在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是等于100平方厘米。如果用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行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为了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式和探索欲望的下降,拓展延伸阶段分别提出了两个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推理和思考。学生利用合情推理发现的结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得出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推理。学生将1米换算成100厘米进行面积的计算,对着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起想象,又增加了演绎推理结果的正确性,合情演绎有根有据。“摆成的是一个长1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再次呈现长度与面积之间测量的对应关系及二维空间观念的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形变面积不变”的面积二维计算道理。
  史宁中教授认为:实施智慧教育就是要重视过程的教学,而推理的过程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概念之一的“推理能力”,教师要时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发思考的数学问题,巧妙设计学习环节,充分尊重学生,安排好各种学生活动,让学生展现思维,感悟道理、规律和方法,逐步到达推理能力的培养目标——言必有据,合乎逻辑。
  (责编 金铃)
其他文献
[摘 要]一道“表内乘除法”等式题是一道考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题目,通过分析前测结果,访谈学生,得到解题的知识系统和解题路径。以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为重点,通过引入注意连接、展开注重探索、收尾关注变式三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习得知识,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关键词]表内乘除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观念,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核心使命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因地制宜,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组织开展有效的实践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使得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得到培养,获得发展。  [关键词]因地制宜;数据分析观念;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6
[摘要]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亲历学习的思考过程,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法验证、得出结论、回顾反思这些环节,是探究的教学新范式,力求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范式;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1
[摘要]对教材中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设计的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探究活动做了归纳与分析,指出了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实验验证了转化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该探究活动设计应注意引导启发,注意前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将学生欠缺知识基础或难度比较大的方法放在阅读内容中或作为课后思考题的建议。  [关键词]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方法;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
[摘 要]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为例,对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四缺”现象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难点“找落点”,串珠成链“构网络”的优化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优化教学;大数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7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是重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孩子。在学生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学困生,与普通的学生相比,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细心、理解、尊重,“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可能在表达中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是这句话让我们懂得了不能放弃,我们应该帮助学困生更迅速地成长,与其他同学一起健康长大,勇敢地展现自我。 
[摘要]“找规律”一课突出“探索过程”,更加强调“体会方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规律,体会探索的过程,学会通过数学思考去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中的本质问题。  [关键词]规律探索过程一一对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76-0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设计理念]
[摘 要]在学生已经预学了新知的前提下,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借助操作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使学生触及数学本质。  [关键词]长方体;数学本质;几何直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61-03  如果学生已经预学了新知,那教师在课堂上还教吗?怎么教?教什么?把新授课上成复习课?把新授课
高三阶段的化学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轮是按章节整理教材知识,串联每一个知识点,为学生搭建框架;第二轮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查漏补缺,注重突破难点、重点、关键点。尤其是处在高三阶段的理科学生,要抓住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巩固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战胜每一个难点,借此提高整个时期的复习效果。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使用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帮助展开第二轮复习。  
[摘 要]方程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文章深入挖掘教材,将方程的形式化表征与其蕴含的思想内涵有机融合,突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的过程,凸显方程本质,建构方程概念。  [关键词]方程本质;等量关系;建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67-02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