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74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也是各门学科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大量的实践表明,在化学实验中,运用比较法组织学生实验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具体把握正确的实验知识,提高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发展。
  比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下面是笔者在长期实践中的尝试和体会。
  
  一、在演示实验中应用比较
  
  化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育者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优化演示实验,以求达到最佳实验效果。实践说明“比较”在演示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分子极性时,把四氯化碳和水,分别加入酸式滴定管中,开启旋塞让细液流入烧杯,用摩擦带电的玻璃棒靠近细液流,看其细液流是否弯曲,很快可以从实验比较中得出水是极性分子的结论。又如,为了验证钾的化学性质比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先把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分别投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启发学生细心地观察钾、钠体积变小的速度、发火燃烧、轻微爆炸声等现象,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实验的结论:钾比钠活泼。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深刻地認识了钾和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性,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学生智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的良好品质。
  
  二、在学生实验操作中渗透比较
  
  认识论告诉人们:没有比较,则难以对事物进行鉴别;没有鉴别,则难以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比较,不仅可以使人们发现差异,甚至可以促使人们去创新乃至发明创造。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最初便源于实验中的一次“比较”。可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渗透“比较”的逻辑思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求异的精神,使之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观察客观现象,认真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有意识地渗透“比较”这一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
  譬如,为了让学生弄清原电池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比较,引导学生把锌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比较用导线连接两金属前后的实验现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比较和讨论,从而得出一系列概念,达到正确理解原电池的目的。又如,为能让学生准确理解“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只能初步确定某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这一结论中的“初步”二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先将氯化钡试剂分别滴入盛有硫酸钠和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硝酸,观察其化学现象。稍后换用硝酸钡代替氯化钡,进行同样的实验,让学生自行去比较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比较,学生确实能领悟到“初步”二字的含义。
  
  三、运用比较改进实验教学
  
  进行实验比较的逻辑基础必须建立在同一条件、同一关系下实施,否则是无法比较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要对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改进实验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在探索改进中应用比较将会不断优化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实验室提制甲烷过程中,对于碱石灰试剂的选择以及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生石灰的取量,通过反复比较会发现:用研碎的氢氧化钠、生石灰混合物代替市面上出售的碱石灰效果要好得多;同样,运用比较会得出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生石灰的实验取量以2:1:3较为理想的结论。这样既加速了制取甲烷的速度,还可以降低了试管的破损率。又如,在进行氨催化氧化实验中,可以通过分析、比较、改进,用易得来的催化剂代替贵重的金属铂。通常的实验是在实验装置稍作改进的基础上,用铂丝嵌在绕成螺旋状的粗铜丝中,加热后(加到红为止)由上而下旋转伸入锥形瓶,取出后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现象是很理想的。但为了解决缺乏铂丝的困难,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义,从理论上假设几种催化剂,诸如电热丝、银等金属以代替铂,并进行实验比较。结果发现,用银作催化剂跟用铂相比,实验效果不相上下。而银的来源却很方便,只要把绕成螺旋状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便可得到。
  由于比较法具有条理清楚,区分度鲜明的特点,因此,在化学实验中运用比较法,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和多方面的思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比较”中“求解”,在“比较”中加深认识,在“比较”中提高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积极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竞争的需要,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结合音乐课堂教学,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的天赋,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形成创造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 兴趣培养 体验感受 实践创作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崇尚创新、追求创新,以课堂教学为主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交流是一种主要学习方法之一,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能使学生积极动脑,畅所欲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同时还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充分训练,为了让课堂讨论有实效,讨论时学生有话可说,讨论能抓住重点,为教学目标服务,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織讨论要有目的性    讨论的话题要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盲目的讨论无助于教学,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
期刊
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都希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的圆满完成,推动教育向前发展。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可是学生就是不买你的帐,依然故我,我行我素,没有一点改变,相反,还会对教师倍加反感,对教师的教育形成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越来越僵。于是,很多教师感叹: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难!
期刊
摘要:作文应是自主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自主课外阅读、小组合作日记、自主评改作文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作文习惯,实现由“被迫作文”到“自主作文”的转变。  关键词:自主作文 自主课外阅读 小组合作日记 自主评 改作文    现今的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低下,存在着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被迫写作文、不肯改作文的现象。分析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少,习作素材匮乏,自觉写作、修改的习惯未能养成,作文内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总是在被动中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造力与竞争力。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才发现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正因如此,现在的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学会自己表达、自己指导、自己创造、自己选择,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既有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文化、信息、科技交流的语言工具 ,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掌握英语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基本素质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师的艰巨使命。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法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
期刊
摘要:我们以尊重学生差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出发点,用信任、宽容的态度去聆听学生的“异口异声”,学生就会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尊重 培养 信任 宽容 聆听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要求。因而学校教育的实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因此教师必须聆听学生的“异口异声”。    一、聆听“异口异声”是对学生差异的
期刊
从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学生作文先生改”这种做法已不适应当今的教育体制,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作文修改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多数学生提起笔来总感到无从下手,更不必说修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渴望自我的人生价值能够得到实现。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鼓励教学法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     一、什么是鼓励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
期刊
每逢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县市教育部门便有一次教学常规检查,这已形成惯例。检查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教学管理、食堂卫生管理、收费管理、教师的备课、讲课、作业的批改等。作为教研员,我自然是检查教师的教案、讲课及学生作业的评改。有一篇学生的习作和教师的评语,使我心生波澜,思考良多,并在检查汇报点评之后,引起强烈反响。现摘录如下,并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学生习作(为保持习作原貌,文中的病句、标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