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的味道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灰已入夜,无计细相思,魂已随君去,追随弗不离。”耄耋之年的她默念着他早年赠给她的小诗,一幕幕温馨的往事在眼前浮现,那短暂而真挚的情感,清晰地铭记在她的心里,任凭时光流逝,不管相隔多么遥远,他和她,始终魂魄相守。
  1953年9月23日,秋高气爽,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他应邀参加,一天都在会上。晚上,他又出席一个招待外宾的宴会。宴会尚未结束,他忽然晕倒,众人急忙把他送到了医院。接到通知的她急忙赶到医院,望着病床上的他,她滿心疼惜。
  他握着她的手,深情地望着她,满是留恋。她看不够地看着他,眼里是绵绵无尽的爱意。
  三天后的那个凌晨,他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眷恋的她和满心牵挂的孩子。她安静地为他整理衣装。在他的口袋里,有一块他用了30多年的旧怀表,还有三块水果糖。
  望着这三块水果糖,她悲喜交集。她知道:这三块水果糖,是他预备带回家给她和孩子吃的。因为每次开会或者参加宴会的时候,只要有水果糖,他都会拿三块回来,两块给孩子,一块给她,这是他的习惯。
  手握着三块水果糖,如同握着温暖的往昔。他走了,水果糖还在。水果糖的甜蜜,伴随他们走过岁月的惆怅和清淡,让她的心如初见般心动,充满欢喜意。三块水果糖,简单,却是最贴心的,陪着她度过皎洁的夜,度过晴阳丽日的白天。那里面的深情,无论他在与不在,都绵绵不尽。
  没有他的日子,她积极配合国家开展相关文化工作,把他的艺术精神继续延续下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懂他的人。
  春夏秋冬,她把一个人的人生织得繁花似锦,而残雨斜阳里,望着夕岚飞鸟双双飞还,她常常一个人发呆,多少甜蜜的往事从心头滚滚流过,回忆无穷无尽,使她愉快,也使她痛苦。后悔之意漫上她的心头,她后悔当时没有坚决制止他,如果不让他开一天的会就好了,她千万次地谴责自己,为什么没能挽救他……他不在了,但她对他的爱一丝一毫都没有减少,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里波涛汹涌。她说:“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他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倾诉这些年来我对他的思念。”
  没有他的陪伴,她独自走过了62年的漫长岁月。2015年6月16日晚,她溘然长逝。没有留下任何“愿望”,她这一生,忘了自己,一切因他而值得。
  她叫廖静文,他叫徐悲鸿。
  她被评价为“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
  水果糖,简单、清新,藏着命运的悲与欢,藏着爱情的甜蜜和想念,只有她品得出其中的味道——那只属于她一个人的味道!
其他文献
爱报道工作室简介:  爱报道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初,原名京都报道工作室。由草根新闻传媒人王发财、欧阳洁共同创办。是一个面向国内各大媒体提供深度新闻稿件的民间新闻采编团队;他们秉承“传递普世价值、打造品质团队、输出优质产品”的核心价值观,经过4年精心打造,已经初步建立起采、编、写全面发展的优质公民记者团队;在武汉、济南、长沙、哈尔滨、西安等城市有稳固的采编合作伙伴。多年来,他们在各行业积累了广泛的
该文从另一个视角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透视,着重阐明其人文主义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文中提出原型与变型。理性与非理性、内在与外在。消解与重建等问题并进行了多层分析。强调指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第一章【我说你好,你说打扰】  柯越宸搬进来的时候,安琪儿正半跪在地板上抹着沙发角落的灰尘。两人安静又尴尬的对视了几分钟,安琪儿才看到他身后偌大的行李箱,狐疑的指了指:“你是来租房的?”  “是啊,有问题吗?”柯越宸斜倚在门边,懒洋洋的看着她。  那动作,就像一个熟稔的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门口,带着暖暖的情谊来拯救你与这俗世的寂寞之中。  安琪儿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轻咳几声强压住乱飞
文化的分化与去分化———审美文化的一种解释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周宪(南京210093)审美文化这个范畴在中国美学领地中的出现,大约是八十年代以来的事。最早见诸八十年代中期对苏联美学的介绍中,后来,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主编的《现代美学体系》率先使用了这个...
本文对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单纯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及其造成的种种弊端进行了分析、批判,认为这种发展观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有种种表现,它是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抓而不硬的主要思想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新发展观的基本理论,指出新发展观是一种协调、持续发展观,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一种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只有实现发展观的根本转变,才能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以世纪之初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为背景,按照孙中山先生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线索,分别对其早年含有西化意识的“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民元以后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的“保守固有之文明”“作成一中西合璧之中国”的理念,及至晚年具有明显的文化复归倾向的“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等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构建思想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作了分梳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跨入21世纪之际回首和反思本世纪之初的先行者们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过程的艰苦探索的启示意义。
旅伴是妻子。从拉干寺出来,顺路向南望去,峻拔奇峰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那么干净而清新,青松傲立,灌木繁茂,野草葳蕤,虽然在遥遥之外,但那种厚实的绿、透明的绿,让人心颤不已。而妻子的目光显然已经疲软,走了不到一公里,她终于敲响了退堂鼓。“太远”是她不再和我一起前进的理由。然而,“太远”又是我的目标。我们在那条小河边吃了多半个锅盔,然后她带儿子返回,我背上剩下的锅盔继续前行。我的起点是她的终点,我的目标是她
清晨,南非约翰内斯堡,一位衣着不整的年轻人背着一个脏兮兮的黑色背包,手里拉着一个小型平板车,车上还是一只脏兮兮的黑色背包。他昂着头,迎着朝阳,阔步走到一棵树荫下。他掏出挎包里的东西,摆在平板车上,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这位年轻人名叫Philani,他是一位24岁的流浪汉。不过,Philani虽然没有房产,没有父母,没有亲人,四处流浪,但是,他与一般的流浪汉又有所不同。Philani不靠乞讨为生,
前情提要:叶里红想方设法接近那些神秘的来客,终于发现了他们的异常举动,她冒着风险跟踪他们,发现这些人正交易著不同寻常的东西。叶里红赶忙也尾随进去,为避免跟得太近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