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倡一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对话、探究的课程文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讨论对于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走向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合理组建学习讨论小组,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
合作学习的提出的理论背景之一,是教育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社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竞争,合作学习被研究者们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意识开展合作学习,无疑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建立学习讨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思维是受他们的先天气质以及神经类型影响,但它和人们的性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塑的和可修饰的,即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是可以培养的。由于合作学习进入课堂较少,因此合作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和不适应的,所以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是在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也可直接采用集体讨论。但无论选择哪种学习讨论小组,目的都只有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引起和发动学生学习,指引学习活动向一定教学目标进行,维持、增加学习知识的力量。所示以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特别是不要怕说错,要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讨论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另外,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同时对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有深刻的理解,知识面要广,特别是要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吸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核心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由于学生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要有充裕的时间,因此,在讨论时也应先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再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议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应从以下各方面确定:①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确定。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②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确定。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以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预定目标。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
四、讨论反馈要得力
讨论反馈是指让学生知道自己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诱因,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搞好讨论反馈,首要的问题及教师要及时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不能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要了解学生,组织好教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在了解学生讨论和学习状况基础上,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开发教育的资源,这样才能使讨论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其次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反馈形式,如个别发言、代表发言、书面形式等等。第三,要重视反馈的教育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回答得好,要充分肯定;回答得不对的,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分析、寻找出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讨论中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养成。
总之,作为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取长补短,让他们积极而又行之有效地进行讨论,并养成经常进行合作讨论的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合理组建学习讨论小组,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
合作学习的提出的理论背景之一,是教育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未来社会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竞争,合作学习被研究者们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在小学阶段有目的、有意识开展合作学习,无疑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建立学习讨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思维是受他们的先天气质以及神经类型影响,但它和人们的性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塑的和可修饰的,即个体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是可以培养的。由于合作学习进入课堂较少,因此合作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陌生和不适应的,所以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操作是在组建学习讨论小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也可直接采用集体讨论。但无论选择哪种学习讨论小组,目的都只有一个: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引起和发动学生学习,指引学习活动向一定教学目标进行,维持、增加学习知识的力量。所示以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之前,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特别是不要怕说错,要形成“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讨论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另外,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同时对所讨论的问题必须有深刻的理解,知识面要广,特别是要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等等。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多角度、多方位吸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1.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核心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才会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由于学生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要有充裕的时间,因此,在讨论时也应先给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时空,在此基础上再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讨论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
2.精心选择能展开的议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而且难度适中。讨论题的设计应从以下各方面确定:①从学生认知情感方面确定。要善于寻找疑点,巧设问题,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特别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只有以情感为动力,以认知为依托,做到情理交融,才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谐发展,巧设的问题也能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使课堂讨论能在充满情趣而且热烈的氛围中进行。②从议题的难易度方面确定。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应以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因为太高和太低会导致多数学生坐冷板凳、兴味索然或对答如流,无法做深层次的展开而进行讨论,就不能达到教师的预定目标。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
四、讨论反馈要得力
讨论反馈是指让学生知道自己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它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诱因,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搞好讨论反馈,首要的问题及教师要及时认真地听取学生的思路和想法,不能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要了解学生,组织好教学,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在了解学生讨论和学习状况基础上,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开发教育的资源,这样才能使讨论真正成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其次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反馈形式,如个别发言、代表发言、书面形式等等。第三,要重视反馈的教育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回答得好,要充分肯定;回答得不对的,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分析、寻找出原因,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讨论中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养成。
总之,作为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取长补短,让他们积极而又行之有效地进行讨论,并养成经常进行合作讨论的习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