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文学作品三大体裁之一,历来受到读者的热捧。因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了其他文学作品所没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初中教材篇目的比例看,小说在每个学期中都有,中考中也常常涉及小说阅读。因此,小说阅读教学指导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就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小说阅读教学效率却不高。如何才能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要读懂小说,就需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以小说情节为基础
在小说阅读中,虽然人物形象是中心,但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上的,因此,要准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还得熟悉故事情节,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去把握人物形象,方可更深入。
在对小说的情节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抓住小说的线索进行,因为每一篇小说都有一定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小说情节也就清晰了。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以“于勒”为线索,围绕“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来展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再如《故乡》中,以“我”在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一个简短而完整的过程,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又如《变色龙》中围绕着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引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来表现了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泛读的方式进行,对各个层次进行概括后进行疏通,从而找到线索。
其次,要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对情节进行把握。但同时需要注意,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忽视了就可能对作品的情节理解出现偏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开篇中“我”和若瑟夫的对话就属于序幕,而我们一家改坐其他船回去就是尾声部分。当然,有的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也可能是同样的,如《项链》就是如此。最后还要注意,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可能是由几个不同的高潮来组成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属于高潮部分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其中还有一个过渡,即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从大处着手,还应引导学生在细微处进行辨析。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探究,然后交流,教师再总结点拨。而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去“套”,要引导学生灵活应对。
二、以人物形象为重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点,人物形象包括了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结合以上几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这样才能全面。
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讲,人物性格则是通过情节发展具体体现的。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豹子头林冲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由此可见他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
其次,要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特点。如语言描写,在《变色龙》中表现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性格的,如:“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我早晚要收拾你!”还如在《社戏》中“真的……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虽然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但“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理想的色彩。再如《孔乙己》第4-11段,选取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 分析这些生活片断,就可以对孔乙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最后,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三、抓住环境分析主题
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描写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者描写环境,或交待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心境,或展示人物的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因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必不可少,有时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读者在读小说时,不要脱离当时的环境;在鉴赏评价一部小说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一开篇,作者就向读者展示了鲁镇“祝福”的环境描写,这是社会环境的展示,气氛相当的喜庆,人们沉浸在祝福的喜悦里,再加上爆竹的响声,显得格外热闹。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隐藏着杀机,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鲜明地揭示出来,这就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统治依然如故,这也是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环境描写是对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景的描绘,这一描写非常必要,鲁镇的祝福情景是大背景,那么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景便是小缩影。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道路。特定环境的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祝福景象,是通过“我”的感受描写祝福情景。祥林嫂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总之,小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去阅读小说,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为切入点来理解主题。如此,才能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要读懂小说,就需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以小说情节为基础
在小说阅读中,虽然人物形象是中心,但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上的,因此,要准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还得熟悉故事情节,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去把握人物形象,方可更深入。
在对小说的情节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抓住小说的线索进行,因为每一篇小说都有一定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小说情节也就清晰了。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以“于勒”为线索,围绕“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来展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再如《故乡》中,以“我”在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一个简短而完整的过程,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又如《变色龙》中围绕着小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引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来表现了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泛读的方式进行,对各个层次进行概括后进行疏通,从而找到线索。
其次,要抓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对情节进行把握。但同时需要注意,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忽视了就可能对作品的情节理解出现偏差。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开篇中“我”和若瑟夫的对话就属于序幕,而我们一家改坐其他船回去就是尾声部分。当然,有的小说的高潮和结局也可能是同样的,如《项链》就是如此。最后还要注意,在小说的高潮部分,可能是由几个不同的高潮来组成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属于高潮部分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其中还有一个过渡,即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从大处着手,还应引导学生在细微处进行辨析。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探究,然后交流,教师再总结点拨。而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去“套”,要引导学生灵活应对。
二、以人物形象为重点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点,人物形象包括了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征、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结合以上几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这样才能全面。
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讲,人物性格则是通过情节发展具体体现的。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豹子头林冲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由此可见他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
其次,要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特点。如语言描写,在《变色龙》中表现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性格的,如:“这小狗还不赖,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好一条小狗……”“我早晚要收拾你!”还如在《社戏》中“真的……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虽然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但“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理想的色彩。再如《孔乙己》第4-11段,选取了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 分析这些生活片断,就可以对孔乙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最后,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三、抓住环境分析主题
环境是小说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了空间和时间范围,也是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描写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作者描写环境,或交待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心境,或展示人物的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因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必不可少,有时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读者在读小说时,不要脱离当时的环境;在鉴赏评价一部小说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一开篇,作者就向读者展示了鲁镇“祝福”的环境描写,这是社会环境的展示,气氛相当的喜庆,人们沉浸在祝福的喜悦里,再加上爆竹的响声,显得格外热闹。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隐藏着杀机,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鲜明地揭示出来,这就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一句“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统治依然如故,这也是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二次环境描写是对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景的描绘,这一描写非常必要,鲁镇的祝福情景是大背景,那么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景便是小缩影。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道路。特定环境的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祝福景象,是通过“我”的感受描写祝福情景。祥林嫂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祝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总之,小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去阅读小说,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为切入点来理解主题。如此,才能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