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教育(以《德道经》为例)的校本课程开发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提出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多数小学已陆续开展了国学教育课程,但基本定位都是在儒学领域。内容选择方面,主要以中国文化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为主,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为辅,还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整理编辑为学校国学教育的校本教材。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以诵读为主,兼以教师自编的各种游戏。现如今的国学教育多数是围绕着儒家领域展开的,道家经典以老子最为著名的《德道经》,在目前小学国学教育课程中涉及的诵读、教学并不普遍,并且在教学方面没有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德道经》正是可以从修德、养慧、创造力等多方面对小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的著作。所以,对《德道经》在小学高年级学段的教学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本课程的提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品牌打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品牌建设做学问,使学校逐步凸显了自主充满活力的课程文化。个案校北京市顺义区李遂中心小学校已开发出六大类校本课程:一枝花、一思维、一箴言、一首歌、一花键以及一本书。为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我将道家经典《德道经》的诵读加入到其中的一箴言项目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个案校的校本课程设置,更为本次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充实的实践平台。
  本文基于个案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为前提,以其中的“一箴言”项目为研究基础,选择《德道经》的诵读为研究内容,进行相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
  二、道家经典诵读《德道经》校本课程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本次所要研究和开发的道家经典校本课程,其课时设计仅为十课时。在这十课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道家经典《德道经》,让学生学习到诵读经典的方法;通过书写小篆体的《德道经》相关篇章,体会中华民族文字的魅力,经文与文字间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自行阅读与学习道家经典为本次研究的目的。
  道家经典文化的韵律、意境以及精炼的词句,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记忆力最佳的时期,通过对道家经典《德道经》的诵读和学习,积累学生聪明睿智、圆融无碍和通达万物事理的能力基础,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另外,通过诵读经典提高记忆力、想象力、逻辑分析能力、文章布局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为本次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三、道家经典诵读《德道经》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学背景与设计理念。
  本课题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段,对个案校高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后发现,学生们关于国学经典著作的学习都是源于教材中出现的《论语》,对道家经典很陌生,对《德道经》更是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教学背景下,我针对实践的班级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关于道家经典诵读《德道经》校本课程十课时的学习内容。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了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一般说来,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较高的发展。他们能够比较深刻地进行分析,弄清因果关系,理解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原因。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记忆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和完善,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追踪教学法和演绎法进行教学。高年级学生世界观的综合和系统化过程进行得很快。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深刻的认识。
  在10课时的学习中,还会涉及到让学生书写小篆。中国的小篆文字具有开慧益智的优秀特点,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语言区存在差异,书写小篆可以激发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区域与运动区紧密相连,运动也就是将口、眼、耳、手全都动起来,从而启迪慧心和智识,使智慧同步提升,持续发展。
  四、道家经典诵读《德道经》校本课程开发的反思和建议
  (一)关于校本课程
  道家经典诵读,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特色需求、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而研发的校本的课程。本次的研究成果仅设计出了10课时的校本教学内容,其教学实践的成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进一步检验。
  (二)关于国学育人
  国学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民族底蕴发酵的过程。根据校本课程内容和小学生特点等因素,笔者认为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应将发力点放于兴趣、知识、能力等方面上,并重視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注意积累、训练能力,提升课堂实效性。
  (三)关于有效衔接
  如何使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程有效地衔接问题,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研究的内容。
  (四)建议
  倡导家长以学生的身份加入经典诵读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接受经典教育,一起诵读,一起领悟,一起探讨,共同成长,积极营造一种“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诵读经典中,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校将会继续努力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今日李遂之翩翩少年,在传统经典与现代文化的双重浸润下,必将成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族栋梁!只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化下去,继续研究诵读国学经典更深层次的问题,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其他文献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带团中相类似的场景和事件,让学生进入情境,模拟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实地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实际带团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给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上导游实务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采用情景模拟法教学很有实效性。通过生动形象的“实战演练”,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一、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  1.口头语言
期刊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由于数学语言本身具有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
期刊
从一个被父亲疼爱的女儿到成长为一个儿子的母亲,我深刻的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生下来到成年的这一过程,父母大多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似乎只关注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却忽视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没有爱心的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一位没有爱心的班主任,更不能是一位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更是一项充满着爱的艺术的工作,而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便是充满爱的情感的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班级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是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诱发
期刊
成长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是教学相长的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学生知识的成长、思维的成长、精神的成长,学生的问题和探究的策略无一不启迪教师生发新的智慧,学生独到的、意外的见解无一不促进教师产生新的认知,教师个体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也引发自己生成新的境界。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
期刊
第十课 黄河是怎样變化的
期刊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当教学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时,就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技能。《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任务活动的设计要尽量多样性和创新性。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情景,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学生在情景中运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已经不可能为每个人准备好够他终身享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当今教育的着力点应是让学生能自学、乐学、学会终身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的教学浅见.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观念,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变苦学为乐学。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看到,当学
期刊
新课标呼吁朗读,提倡感悟。朗读感悟作为如今阅读教学之重要手段,它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强化了情意的熏陶,阐释了人文之精神。如何正确认识朗读对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如何使朗读训练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本文就此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透析  1.朗读的功能认识不清楚  我们有些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过于夸大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于是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这不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就是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