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监管层换帅已过去十多天,日前,新华社在寄语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文中说:“梳理公众对证监会的指责,新股发行可谓是批评声音最为集中的地方。”此可谓一语中的。
都说新股发行市场化是尚福林主席的政绩之一,事实却是,中国的新股市场化改革自始至终广为市场诟病,症结恰恰在于,新股发行这一市场化行为,交由行政色彩极为浓重的证监会来审批和把关。
我国新股发行经历了从额度制、到审批制、再到核准制的过程。但没有证监会一纸批文,谁也别想发1股股票。这就造成了二级市场充分市场化,一级市场基本计划化的双轨体制。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一级市场定价应考虑二级市场,殊不知一、二级市场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你叫它如何接轨?
如果说,在前几任证监会主席任内,沪深两交易所还有竞争、互相争夺上市资源,到了尚主席任内,一切都按计划分配:上海上大股票,深圳上小股票,甚至细化到多少万股归沪市、多少万股归深市。以致深圳一度无新股可上,急吼吼叫了10年创业板,创业板实在推不出,不得已推中小板,要不然,深市就得死了。如今情形完全倒了过来,“饿”了数年的沪市不得不大叫国际板。试看今日之交易所,名为一线监管,除了临时停牌外,几无任何作为,无为则无权,无权则无责,新股造假也好,批量破发也好,无一人责怪交易所,而把矛头全部集中到证监会身上,反正都是你证监会批出来的嘛。
既然新股发行的方向是市场化,而市场就设在交易所,相关权责也应交给交易所,证监会理应主动放权。以中国之大,有两家交易所本是好事,企业到哪里上市理应自主选择,哪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质地佳,服务好,投资者赚钱效益明显,哪家交易所就红红火火;相反,上市企业造假不断,破发连连,叫国际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叫得再响亮,又有谁会来光顾?
更重要的是,由交易所负责新股审核,证监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强监管。实际上,在国际主要股市,新股发行几乎全都由交易所负责审核。以香港股市为例,审批上市申请是香港交易所监管责任的重要一环,尽管相关法规规定了“双重存档”制度,即上市材料在递交交易所时,必须同时存档于证监会。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上市申请若遭交易所拒绝,可向香港证监会下设的上市委员会提出上诉;经上市委员会聆讯后,若仍然拒绝,申请人还有权提交上市(复核)委员会复核。同样,英、法、德等国,交易所都是管理证券发行与上市的核心机构,交易所负责制定上市标准,设有批准上市委员会,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实质审查,并最终决定是否批准上市。证券监管机构只是在证券发行有损公众利益或对公众构成欺诈时,才出面进行监管。
中国证监会之所以饱受非议,每任主席之所以总是坐在火山口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身兼审批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上市公司发股上市是证监会批出来的,一级市场卖了假货很难脱得了干系;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要经过它的审核,出了问题也会说它审批不当;交易所的总经理是它任命的;甚至连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其执业资格也是证监会批出来的,出了问题也会说证监会把关不严。总之,证券市场发行交易的所有产品几乎都经过证监会的手,进入证券市场所有的“通行证”,都是证监会签发的,可它却还要对之一一进行监管。既要制定规则又要执行规则,又怎么能不饱受非议?要摆脱这种尴尬,不妨从新股放权做起。当然,前提是,证监会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主动舍弃这一油水最大的领域。都说证监会是掌握资源与资金配置权最多的部门,谁都知道,最大的资源莫过于新股发行审批权。是主动放权,监管者主动卸下不能承受之重,还是抓住行政权力,继续走伪市场化之路,还望郭树清主席三思。
都说新股发行市场化是尚福林主席的政绩之一,事实却是,中国的新股市场化改革自始至终广为市场诟病,症结恰恰在于,新股发行这一市场化行为,交由行政色彩极为浓重的证监会来审批和把关。
我国新股发行经历了从额度制、到审批制、再到核准制的过程。但没有证监会一纸批文,谁也别想发1股股票。这就造成了二级市场充分市场化,一级市场基本计划化的双轨体制。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一级市场定价应考虑二级市场,殊不知一、二级市场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你叫它如何接轨?
如果说,在前几任证监会主席任内,沪深两交易所还有竞争、互相争夺上市资源,到了尚主席任内,一切都按计划分配:上海上大股票,深圳上小股票,甚至细化到多少万股归沪市、多少万股归深市。以致深圳一度无新股可上,急吼吼叫了10年创业板,创业板实在推不出,不得已推中小板,要不然,深市就得死了。如今情形完全倒了过来,“饿”了数年的沪市不得不大叫国际板。试看今日之交易所,名为一线监管,除了临时停牌外,几无任何作为,无为则无权,无权则无责,新股造假也好,批量破发也好,无一人责怪交易所,而把矛头全部集中到证监会身上,反正都是你证监会批出来的嘛。
既然新股发行的方向是市场化,而市场就设在交易所,相关权责也应交给交易所,证监会理应主动放权。以中国之大,有两家交易所本是好事,企业到哪里上市理应自主选择,哪家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质地佳,服务好,投资者赚钱效益明显,哪家交易所就红红火火;相反,上市企业造假不断,破发连连,叫国际板也好,创业板也好,叫得再响亮,又有谁会来光顾?
更重要的是,由交易所负责新股审核,证监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强监管。实际上,在国际主要股市,新股发行几乎全都由交易所负责审核。以香港股市为例,审批上市申请是香港交易所监管责任的重要一环,尽管相关法规规定了“双重存档”制度,即上市材料在递交交易所时,必须同时存档于证监会。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上市申请若遭交易所拒绝,可向香港证监会下设的上市委员会提出上诉;经上市委员会聆讯后,若仍然拒绝,申请人还有权提交上市(复核)委员会复核。同样,英、法、德等国,交易所都是管理证券发行与上市的核心机构,交易所负责制定上市标准,设有批准上市委员会,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实质审查,并最终决定是否批准上市。证券监管机构只是在证券发行有损公众利益或对公众构成欺诈时,才出面进行监管。
中国证监会之所以饱受非议,每任主席之所以总是坐在火山口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身兼审批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身份:上市公司发股上市是证监会批出来的,一级市场卖了假货很难脱得了干系;设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都要经过它的审核,出了问题也会说它审批不当;交易所的总经理是它任命的;甚至连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其执业资格也是证监会批出来的,出了问题也会说证监会把关不严。总之,证券市场发行交易的所有产品几乎都经过证监会的手,进入证券市场所有的“通行证”,都是证监会签发的,可它却还要对之一一进行监管。既要制定规则又要执行规则,又怎么能不饱受非议?要摆脱这种尴尬,不妨从新股放权做起。当然,前提是,证监会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主动舍弃这一油水最大的领域。都说证监会是掌握资源与资金配置权最多的部门,谁都知道,最大的资源莫过于新股发行审批权。是主动放权,监管者主动卸下不能承受之重,还是抓住行政权力,继续走伪市场化之路,还望郭树清主席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