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这些画面你们一定不陌生:雄伟的军舰在海洋上航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高高的舰顶迎风飘扬,海军战士们昂首挺胸站立在甲板上,意气风发。正是我们祖国日益强大的海军,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上筑造起蓝色的“万里长城”,保卫着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壮阔的海面上腾起一条银色的长龙,在它的背上车来车往,原来,这“银龙”正是为人们日常交通提供便利的跨海大桥;沙粒细软,海风清凉,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大人们在海水中畅游,漫长的海岸线上尽可找到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这一幅幅画面不知不觉间已串联起一部纪录片,配以雄浑的蓝色交响曲,记录的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建设的点点滴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观赏吧!
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来到“长江”舰视察。当主席登上军舰时,全舰官兵非常激动。可是,主席住哪儿呢?舰长室最好,舰长决定把它让出来。主席一看,对舰长说:“你是舰长,是指挥员,你的工作很重要,要保证你的休息,我不能打搅你。”于是,他来到会议室,说:“这地方不是很好吗?我就住这里。”
毛泽东主席来到厨房,看水兵吃的是“海灶”,标准很高,一天一块八毛钱。那天吃的是鳕鱼,战士们请主席一起吃饭。主席说:“不行,我的伙食标准是每天8毛钱,我不能吃你们一块八的标准,不能占你们的便宜。”结果他只吃了几条小鱼。
一天,主席经过只能走一人的狭窄走廊,正好那头一个大个子水兵走来。主席见了,马上退回去,朝大个子打了个招呼:“你先走。”
主席在舰上住了四天三夜,水兵们深为感动。临走时,主席挥笔题了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一顿饭换个海军司令
一天,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萧劲光接到军委的电报,说毛主席要见他。
他匆忙启程,晚上赶到北京,没顾上吃晚饭,立即就去见主席。
一见面,主席就盯着他的脸:“看你疲惫的样子,一准没吃晚饭。”同时吩咐秘书:“让厨房加几个菜,我得请请我们的功臣。”
饭桌上,主席说:“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来当司令员。”
萧劲光愣了一下,筷子上夹的菜也掉了下来:“主席,我是个旱鸭子,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何况我晕船很厉害。”
主席笑了笑,也停下筷子:“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成天出海!”
主席接着吃起来:“来,吃饭。”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要搞海军,就总得有个人去领头。”
听主席这么一说,萧劲光点点头:“我听主席的。”
主席非常开心地扭头对秘书说:“怎么样?这顿饭我请得值,一顿饭换来个海军司令。”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隐藏于水面之下的潜水艇,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敌方,往往给敌方造成重大损失。而核潜艇则拥有更多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优点: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航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法、英四大国都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国的中国建造自己的核潜艇已是势在必行。然而,曾在军事上给了我国很多帮助的苏联却对核潜艇的研制守口如瓶,甚至认为我们搞不了技术复杂的核潜艇。毛主席十分气愤,坚定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是,我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在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攻坚探索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新中国海军装备的“头生宝贝”——攻击型鱼雷核潜艇“长征一号”终于在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这一天下水了。
春天的故事,神话般奇迹
一曲《春天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歌曲中,我们好似再次看到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后,一座座高楼、一排排厂房像雨后春笋一样从昔日的渔村、边镇、荒地、水塘边拔地而起:许多新企业建立起来,不少设备和产品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一切工作井井有条,令全国人民耳目一新。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在生机蓬勃的春风中飞速发展起来,仿佛一夜之间便摇身变成了一座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样的发展速度也被形象地称为“深圳速度”,对全国上下起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并且为后来一系列经济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与深圳同时创办的特区还有珠海、厦门、汕头。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自此,沿海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先头部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港口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海洋强国不能没有海港。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有31个是因为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2011年的货物吞吐量为7.3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173.93万国际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455.88万人次,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除此以外,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广州港、香港港等港口都纷纷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在国家海洋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蒸蒸日上的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另一支柱。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旅游景点无数,中国的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前景灿烂。我国的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3 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进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天涯海角”是海南三亚的著名风景区,中国海洋旅游的典范。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百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辽宁大连的金石滩、河北昌黎的黄金海岸等著名风景区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我国蔚蓝的海岸线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一睹风采。
月亮送来的礼物
皎洁的月亮高挂天上,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美景,同时也送给我们珍贵的礼物——潮汐。
海洋里的潮汐主要是月亮的引潮力产生的,它每天按时涨落。涨落的潮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发电,为人类提供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江厦潮汐电站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它位于浙江省乐清湾顶端江厦港,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实际装机5台,总容量3 200千瓦。这里的最大潮差8.4米,多年平均潮差5米。该电站自建成至今运转良好。
电站工程兼有围垦、养殖和交通等综合效益。库区可耕地面积2.67平方千米,已全部开发,种植水稻、柑橘、豆类和花生等:围区内还有一部分水面进行对虾和贝类养殖:电站堤坝还改善了两岸的交通。现在,这里更发展成一个旅游风景区。
环球航行展风采
2002年5月15日,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起航,进行首次环球航行。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旧中国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4个多月的时间里,海军舰艇编队横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远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先后对10个国家及港口进行了友好访问,总航程33 000多海里,航经15个海峡水道、22个海域或海湾、45个群岛,通过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横跨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等纪录,在中国海军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首次海上大阅兵
2009年4月23日下午,中国海军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60周年。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
阅兵分为海上分列式和海上检阅两部分,历时近1个小时。在分列式中,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和导弹艇群组成的舰艇编队以单纵队通过阅兵舰,电子侦察机、警戒机、歼击机和直升机组成的空中编队按批次跟进飞行,一一接受检阅。中方受阅部队共计25艘舰艇、31架飞机,全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装备,其中核动力潜艇、“兰州”号导弹驱逐舰等是中国海军的最新型装备。
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海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
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韩国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也在预定海域接受了检阅。
跟踪航天器的测量船
发射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要及时、精确地知道它们所处的位置。在我国,这个重任就落在“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上。“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有抛物面天线、精密测量系统和通信系统,可以在预定海域,对进入其测量范围内的导弹、卫星、飞船进行跟踪遥测,并能精确测定它们的着落点,以便进行回收。
“神舟6号”飞船载人航天试验中,四艘“远望”号测量船分别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上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对“神六”飞船的测控任务。
我国共有6艘“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建成于1977年8月。最新的“远望6号”于2008年4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它采用当今航天、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是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
中国人登上了南北极
过去,在人们眼中,南极是一片荒芜的莽莽冰原。只为了寻找那传说中神秘的金银宝藏,人们才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那里探寻。
现在,南北两极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了。虽然那里没有金银宝库,却有着比金银更具价值的东西。为了寻觅飘荡在冷空之上和隐藏在冰层之下的秘密,许多国家纷纷前往极地建立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20日,中国人来到了南极,并在南极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长年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令世人刮目相看。此后,我国又建立了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建立了第三个长年南极科考站——南极昆仑站。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工作已跻身南极科考大国的行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9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返航,这是我国北极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
“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1~2个南极科考站。
中国海洋“千里眼”
海洋卫星是调查、监测海洋环境的先进工具。它好像一对千里眼,能及时了解海洋的瞬息万变。它不受气候条件和海况的影响,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并且在1~2天就能把绝大部分海域监测一遍,是常规调查几百年也办不到的!
海洋卫星能够测量水温、浪高、潮汐、水色、风雨云雾:监测海面污染状况和海洋生态环境以及观测鱼群:可以监测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还可以帮助船只导航,并在海上通信及海难救助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自2002年5月至2011年8月,我国先后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分别是“海洋1号”A星、“海洋1号”B星和“海洋2号”卫星。这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向系列化迈出了一大步,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洋监管、海洋维权和海洋科研能力。
玉带弯弓架碧波 跨海大桥是顶尖桥梁技术的体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建成通车和正在建的跨海大桥加起来已超过20座。它们仿佛一条条飘逸的缎带,在碧波之上构架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全国整体发展搭建通途。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通车了。它全长36.48千米,超越了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与美国切萨皮克跨海大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东起青岛东部城区,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桥中间位置通过互通立交桥与红岛相连,使青岛、黄岛和红岛实现“品”字形连接,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岛和黄岛“青黄不接”的历史,圆了当地人民的百年梦想。
43层楼高的石油平台
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和武器装备,还要有强大的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和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石油的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重中之重,而开发深海石油的装备主要是半潜式石油平台,它们以动力定位为主,能在水深2550~3600米的深海工作。
2012年5月9日,我国建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于7月赴南海开始其深水探油之旅。这艘平台自重超过3.1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钻井架顶有43层楼那么高,电缆总长超过900千米,最大作业水深3 050米,最大钻井深度12 000米。平台上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力定位设备,还有一个半钻井系统和先进的卫星导航及定位系统,确保平台能全天候作业。
黄岩岛在哪里
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全民族的海洋国土意识十分重要。我国海岛众多。2012年10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我国海岛总数为10 321个。海岸线的总长度为33057千米,仅次于印尼和俄罗斯,名列世界第三。那么,国人对此地理常识又了解多少呢?
就在中国海监船在黄岩岛与菲律宾最大军舰对峙、阻止菲军方抓扣中国渔民的同时,凤凰网军事频道就黄岩岛的地理知识进行了一个小的调查——“黄岩岛在哪里?”调查结果令人大为失望,只有约20%的网友选择了正确答案,80%的网友选择错误或者干脆表示“不知道”。甚至有媒体在黄岩岛对峙事件报道中,竟错误地写成“中菲在南沙对峙”,充分暴露了大部分中国公民地理常识的严重不足,也折射出中国人对于海洋国土的关注极其不够,海洋国土意识十分淡薄。黄岩岛不在南沙,它是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关心祖国的海洋权益,关心祖国的主权维护”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哟!
海洋强国需要教育和人才
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有一所培养海洋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海洋大学,它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是我国最早的海洋高等学府。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发展海洋教育,培养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航海及海洋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眼下,我国有6所海洋大学。除了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外,还有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原大连水产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和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在台湾基隆)。它们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人才,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蛟龙深海插国旗
1966年,美国一枚氢弹掉到1000多米的海底,无法打捞,全世界都害怕得要命。后来派“阿尔文”号深潜器出马,把这枚令人提心吊胆的氢弹捞了回来,全世界安了一份心。
多少年来,中国人也梦想着拥有自己的深潜器,用它来探索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并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蛟龙”号1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水了,将一面国旗插在3 759米的海底,使我国成为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再次试潜,最大深度达7 062米,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刀尖上的舞蹈,航母Style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它是由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改装建造而成的。2012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
2012年11月25日,歼-15战机从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跃起的那一刻,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成为最大亮点,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指挥员以半蹲的姿势,侧屈腿,食指和中指指向飞机起飞方向,其余手指握拳,脸背对起飞方向,代表“允许起飞”。这个被称为“航母Style”的姿势实在太酷了,因而迅速引起网友纷纷模仿。
为什么指挥员要表演“航母Style”?
因为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犹如刀尖上的舞蹈,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要机毁人亡,因而正确的指挥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起飞的那一刻,巨大的声响和剧烈的震动使人们无法用语言来传达命令,只有依靠指挥人员的特殊姿态和手势,因而“航母Style”便上演了。
这一幅幅画面不知不觉间已串联起一部纪录片,配以雄浑的蓝色交响曲,记录的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建设的点点滴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观赏吧!
毛泽东主席视察海军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主席来到“长江”舰视察。当主席登上军舰时,全舰官兵非常激动。可是,主席住哪儿呢?舰长室最好,舰长决定把它让出来。主席一看,对舰长说:“你是舰长,是指挥员,你的工作很重要,要保证你的休息,我不能打搅你。”于是,他来到会议室,说:“这地方不是很好吗?我就住这里。”
毛泽东主席来到厨房,看水兵吃的是“海灶”,标准很高,一天一块八毛钱。那天吃的是鳕鱼,战士们请主席一起吃饭。主席说:“不行,我的伙食标准是每天8毛钱,我不能吃你们一块八的标准,不能占你们的便宜。”结果他只吃了几条小鱼。
一天,主席经过只能走一人的狭窄走廊,正好那头一个大个子水兵走来。主席见了,马上退回去,朝大个子打了个招呼:“你先走。”
主席在舰上住了四天三夜,水兵们深为感动。临走时,主席挥笔题了词: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一顿饭换个海军司令
一天,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萧劲光接到军委的电报,说毛主席要见他。
他匆忙启程,晚上赶到北京,没顾上吃晚饭,立即就去见主席。
一见面,主席就盯着他的脸:“看你疲惫的样子,一准没吃晚饭。”同时吩咐秘书:“让厨房加几个菜,我得请请我们的功臣。”
饭桌上,主席说:“现在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来当司令员。”
萧劲光愣了一下,筷子上夹的菜也掉了下来:“主席,我是个旱鸭子,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何况我晕船很厉害。”
主席笑了笑,也停下筷子:“我就是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是让你去组织指挥,又不是让你成天出海!”
主席接着吃起来:“来,吃饭。”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军一定要搞,没有海军不行。要搞海军,就总得有个人去领头。”
听主席这么一说,萧劲光点点头:“我听主席的。”
主席非常开心地扭头对秘书说:“怎么样?这顿饭我请得值,一顿饭换来个海军司令。”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隐藏于水面之下的潜水艇,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偷袭敌方,往往给敌方造成重大损失。而核潜艇则拥有更多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优点: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航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法、英四大国都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大国的中国建造自己的核潜艇已是势在必行。然而,曾在军事上给了我国很多帮助的苏联却对核潜艇的研制守口如瓶,甚至认为我们搞不了技术复杂的核潜艇。毛主席十分气愤,坚定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于是,我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在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攻坚探索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新中国海军装备的“头生宝贝”——攻击型鱼雷核潜艇“长征一号”终于在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这一天下水了。
春天的故事,神话般奇迹
一曲《春天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歌曲中,我们好似再次看到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后,一座座高楼、一排排厂房像雨后春笋一样从昔日的渔村、边镇、荒地、水塘边拔地而起:许多新企业建立起来,不少设备和产品是国内前所未有的,一切工作井井有条,令全国人民耳目一新。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在生机蓬勃的春风中飞速发展起来,仿佛一夜之间便摇身变成了一座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这样的发展速度也被形象地称为“深圳速度”,对全国上下起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并且为后来一系列经济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
与深圳同时创办的特区还有珠海、厦门、汕头。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自此,沿海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先头部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最大的港口——上海港
港口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海洋强国不能没有海港。全球35个国际化的城市,有31个是因为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前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全球财富的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2011年的货物吞吐量为7.3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173.93万国际标准箱,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455.88万人次,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
除此以外,天津港、大连港、青岛港、广州港、香港港等港口都纷纷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在国家海洋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蒸蒸日上的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另一支柱。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旅游景点无数,中国的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迅猛,前景灿烂。我国的长期目标是,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3 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进入“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天涯海角”是海南三亚的著名风景区,中国海洋旅游的典范。这里海水澄碧,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海湾沙滩上百石耸立,“天涯”、“海角”和“南天一柱”巨石突兀其间,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辽宁大连的金石滩、河北昌黎的黄金海岸等著名风景区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我国蔚蓝的海岸线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一睹风采。
月亮送来的礼物
皎洁的月亮高挂天上,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美景,同时也送给我们珍贵的礼物——潮汐。
海洋里的潮汐主要是月亮的引潮力产生的,它每天按时涨落。涨落的潮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发电,为人类提供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江厦潮汐电站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它位于浙江省乐清湾顶端江厦港,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实际装机5台,总容量3 200千瓦。这里的最大潮差8.4米,多年平均潮差5米。该电站自建成至今运转良好。
电站工程兼有围垦、养殖和交通等综合效益。库区可耕地面积2.67平方千米,已全部开发,种植水稻、柑橘、豆类和花生等:围区内还有一部分水面进行对虾和贝类养殖:电站堤坝还改善了两岸的交通。现在,这里更发展成一个旅游风景区。
环球航行展风采
2002年5月15日,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青岛起航,进行首次环球航行。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旧中国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4个多月的时间里,海军舰艇编队横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远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先后对10个国家及港口进行了友好访问,总航程33 000多海里,航经15个海峡水道、22个海域或海湾、45个群岛,通过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横跨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等纪录,在中国海军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首次海上大阅兵
2009年4月23日下午,中国海军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60周年。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多国海军检阅活动。
阅兵分为海上分列式和海上检阅两部分,历时近1个小时。在分列式中,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和导弹艇群组成的舰艇编队以单纵队通过阅兵舰,电子侦察机、警戒机、歼击机和直升机组成的空中编队按批次跟进飞行,一一接受检阅。中方受阅部队共计25艘舰艇、31架飞机,全部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装备,其中核动力潜艇、“兰州”号导弹驱逐舰等是中国海军的最新型装备。
经过60年的建设,中国海军已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
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印度、韩国等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也在预定海域接受了检阅。
跟踪航天器的测量船
发射导弹、卫星和宇宙飞船,要及时、精确地知道它们所处的位置。在我国,这个重任就落在“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上。“远望”号测量船上装备有抛物面天线、精密测量系统和通信系统,可以在预定海域,对进入其测量范围内的导弹、卫星、飞船进行跟踪遥测,并能精确测定它们的着落点,以便进行回收。
“神舟6号”飞船载人航天试验中,四艘“远望”号测量船分别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上出色、圆满地完成了对“神六”飞船的测控任务。
我国共有6艘“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1号”建成于1977年8月。最新的“远望6号”于2008年4月12日正式交付使用,它采用当今航天、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是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航天远洋测量船。
中国人登上了南北极
过去,在人们眼中,南极是一片荒芜的莽莽冰原。只为了寻找那传说中神秘的金银宝藏,人们才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去那里探寻。
现在,南北两极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了。虽然那里没有金银宝库,却有着比金银更具价值的东西。为了寻觅飘荡在冷空之上和隐藏在冰层之下的秘密,许多国家纷纷前往极地建立科学考察站。
1985年2月20日,中国人来到了南极,并在南极乔治王岛上建立了第一个长年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令世人刮目相看。此后,我国又建立了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建立了第三个长年南极科考站——南极昆仑站。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工作已跻身南极科考大国的行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2年9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返航,这是我国北极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
“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新建1~2个南极科考站。
中国海洋“千里眼”
海洋卫星是调查、监测海洋环境的先进工具。它好像一对千里眼,能及时了解海洋的瞬息万变。它不受气候条件和海况的影响,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并且在1~2天就能把绝大部分海域监测一遍,是常规调查几百年也办不到的!
海洋卫星能够测量水温、浪高、潮汐、水色、风雨云雾:监测海面污染状况和海洋生态环境以及观测鱼群:可以监测海洋灾害,如海啸、风暴潮:还可以帮助船只导航,并在海上通信及海难救助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自2002年5月至2011年8月,我国先后发射了3颗海洋卫星,分别是“海洋1号”A星、“海洋1号”B星和“海洋2号”卫星。这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向系列化迈出了一大步,为中国海洋观测开辟了一个崭新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海洋监管、海洋维权和海洋科研能力。
玉带弯弓架碧波 跨海大桥是顶尖桥梁技术的体现,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已建成通车和正在建的跨海大桥加起来已超过20座。它们仿佛一条条飘逸的缎带,在碧波之上构架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全国整体发展搭建通途。
2011年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通车了。它全长36.48千米,超越了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与美国切萨皮克跨海大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东起青岛东部城区,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桥中间位置通过互通立交桥与红岛相连,使青岛、黄岛和红岛实现“品”字形连接,结束了胶州湾两岸青岛和黄岛“青黄不接”的历史,圆了当地人民的百年梦想。
43层楼高的石油平台
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强大海军和武器装备,还要有强大的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和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
海洋石油的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重中之重,而开发深海石油的装备主要是半潜式石油平台,它们以动力定位为主,能在水深2550~3600米的深海工作。
2012年5月9日,我国建造的、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于7月赴南海开始其深水探油之旅。这艘平台自重超过3.1万吨,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从船底到钻井架顶有43层楼那么高,电缆总长超过900千米,最大作业水深3 050米,最大钻井深度12 000米。平台上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动力定位设备,还有一个半钻井系统和先进的卫星导航及定位系统,确保平台能全天候作业。
黄岩岛在哪里
建设海洋强国,提高全民族的海洋国土意识十分重要。我国海岛众多。2012年10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发布我国海岛总数为10 321个。海岸线的总长度为33057千米,仅次于印尼和俄罗斯,名列世界第三。那么,国人对此地理常识又了解多少呢?
就在中国海监船在黄岩岛与菲律宾最大军舰对峙、阻止菲军方抓扣中国渔民的同时,凤凰网军事频道就黄岩岛的地理知识进行了一个小的调查——“黄岩岛在哪里?”调查结果令人大为失望,只有约20%的网友选择了正确答案,80%的网友选择错误或者干脆表示“不知道”。甚至有媒体在黄岩岛对峙事件报道中,竟错误地写成“中菲在南沙对峙”,充分暴露了大部分中国公民地理常识的严重不足,也折射出中国人对于海洋国土的关注极其不够,海洋国土意识十分淡薄。黄岩岛不在南沙,它是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关心祖国的海洋权益,关心祖国的主权维护”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哟!
海洋强国需要教育和人才
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丽海滨城市青岛,有一所培养海洋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海洋大学,它的前身山东海洋学院是我国最早的海洋高等学府。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发展海洋教育,培养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航海及海洋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眼下,我国有6所海洋大学。除了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外,还有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原大连水产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和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在台湾基隆)。它们培养了一大批海洋人才,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蛟龙深海插国旗
1966年,美国一枚氢弹掉到1000多米的海底,无法打捞,全世界都害怕得要命。后来派“阿尔文”号深潜器出马,把这枚令人提心吊胆的氢弹捞了回来,全世界安了一份心。
多少年来,中国人也梦想着拥有自己的深潜器,用它来探索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经过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我国首台载人深潜器,并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蛟龙”号1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水了,将一面国旗插在3 759米的海底,使我国成为第5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再次试潜,最大深度达7 062米,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刀尖上的舞蹈,航母Style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它是由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改装建造而成的。2012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
2012年11月25日,歼-15战机从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跃起的那一刻,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成为最大亮点,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指挥员以半蹲的姿势,侧屈腿,食指和中指指向飞机起飞方向,其余手指握拳,脸背对起飞方向,代表“允许起飞”。这个被称为“航母Style”的姿势实在太酷了,因而迅速引起网友纷纷模仿。
为什么指挥员要表演“航母Style”?
因为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犹如刀尖上的舞蹈,十分危险,稍有不慎,就要机毁人亡,因而正确的指挥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起飞的那一刻,巨大的声响和剧烈的震动使人们无法用语言来传达命令,只有依靠指挥人员的特殊姿态和手势,因而“航母Style”便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