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针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同时金针菇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肝炎、心血管病,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金针菇被称为新世纪的健康食品和保健食品,另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进步,膳食结构将会有重大的改变,国际国内对食用菌的需求会持续增长,金针菇作为食用菌中的珍品,以其独特的品质更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从市场需求来看,食用菌在国际国内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以往的食用菌生产多是手工家庭式小农生产,受外界因素影响,产品季节性强,无法形成市场,因此食用菌必须发展产业化、规模化,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金针菇工厂化,可全年生产,天天出菇,产量稳定。
一、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现代生物技术和机械化、工业化技术的高度结合,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分为袋栽金针菇和瓶栽金针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是
1.培养料的选择及配制
培养料以木屑、棉籽皮、玉米芯和米糠、麸皮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杨、桐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要合理,一般直径为1~2mm;棉籽皮、玉米芯要新鲜的,无霉烂变质现象。木屑、棉籽皮、玉米芯主要为金针菇提供碳源。米糠、麸皮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氮源,米糠、麸皮要用新鲜的,变质的米糠、麸皮尽可能不要使用。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2.菌包的生产
培养料配制好后经过搅拌机的充分搅拌,利用机械化自动菌包生产线制作菌包,菌包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是:(1)菌包袋的选择: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选用17.5cm×38cm×5丝的高压聚丙烯菌包袋,可保证菌包生产中不发生或少发生破袋,标准高度培养料的用量以及实现高温快速灭菌。(2)套环的正确套装:装套环时,要求把套环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基表面3~4cm处。套环若套得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再生菇头大,占去很大份量,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若套得太紧,不利于接种,菇牙生长空间过小,通风不良,一旦没有及时开袋,就会出现烂菇牙现象,因而套环的正确套装对菌包生产以及金针菇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自动菌包生产线制作菌包,保证每袋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催蕾一致、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3.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或无菌箱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接种时,把菌种适当搅碎,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为了让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柄再生出数量多的菇蕾,菌种量需多些,一般每瓶菌种接栽培袋25~30袋。
4.培养措施
将接好种的菌包袋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9~21℃,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d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左右,培养25d,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袋。菌丝满袋后把培养室的温度降至14~16℃,再通过光线诱导,菌袋内培养基表面就会有菇蕾形成。
5.栽培管理与采
收当菌袋内料面上长出的菌蕾长达2~4cm,菌袋侧面壁薄膜鼓起时开袋。但要注意必须掌握好白色金针菇的菌柄不能变黄时开袋,否则开袋后容易烂菇,这是“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开袋后将菌袋移入子实体生长室加强通风,使原来的针尖菇逐渐失水枯萎,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进入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生长期间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迅速伸长生长。库温7~9℃,湿度85%~90%,通风次数要少,时间略长,保持干湿交替,利于菌柄的伸长和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15d后,菌盖直径0.8~1cm,菌柄长13~15cm,进入采收期。
二、推广技术路线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理念,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菌包生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和种植户双赢。
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分三个环节:第一菌种、菌包生产,第二菌丝培养,第三出菇管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生产模式,由公司进行菌种菌包制作和菌丝培养,然后供给合作社或周边种植户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工厂和种植户的优势,工厂主要承担前期的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等技术密集阶段的工作,种植户则负责恒温房出菇管理,使种植户避免了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阶段技术密集的风险。
三、推广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意义
在日本和韩国金针菇工厂化实现了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生产场规模较大,工厂化设施栽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韩国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场——大兴农场日产量达到了10万瓶,栽培场以计算机智能控制菇房,整个生产过程按一定程序进行,仅在少量环节加以人工辅助操作。韩国工厂化生产的菌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小平菇等都已基本实现了液体菌种培养,每个菇场都采用自制的菌种。日本和韩国已普遍采用大口径瓶栽技术,一般采用容积1100~1400 mL,口径75~82 mm的专用聚丙烯塑料栽培瓶栽培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工艺装备也不断提高,如装瓶机从4000瓶/h提高到12000瓶/h,液体接种机也从4头接种发展到16头接种,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日本、韩国工厂化大口径瓶栽技术已逐渐取代袋栽技术。
我国目前多采用袋栽技术,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线其特点是土洋结合、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产量和质量稳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回报率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中国国情。
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可谓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能否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指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袋栽金针菇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从市场需求来看,食用菌在国际国内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以往的食用菌生产多是手工家庭式小农生产,受外界因素影响,产品季节性强,无法形成市场,因此食用菌必须发展产业化、规模化,有规模才有市场、有市场才有效益,金针菇工厂化,可全年生产,天天出菇,产量稳定。
一、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现代生物技术和机械化、工业化技术的高度结合,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分为袋栽金针菇和瓶栽金针菇,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流程是
1.培养料的选择及配制
培养料以木屑、棉籽皮、玉米芯和米糠、麸皮为宜。木屑以细碎的柳、杉、杨、桐木屑最为合适。使用前,最好要经过1年以上的堆积处理。在堆积过程中要经常浇水,保持木屑潮湿,以除去木屑中对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木屑的粗细要合理,一般直径为1~2mm;棉籽皮、玉米芯要新鲜的,无霉烂变质现象。木屑、棉籽皮、玉米芯主要为金针菇提供碳源。米糠、麸皮为金针菇生长发育提供氮源,米糠、麸皮要用新鲜的,变质的米糠、麸皮尽可能不要使用。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培养料含水量63%。培养料要搅拌均匀,使之充分湿润。
2.菌包的生产
培养料配制好后经过搅拌机的充分搅拌,利用机械化自动菌包生产线制作菌包,菌包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是:(1)菌包袋的选择:金针菇工厂化生产选用17.5cm×38cm×5丝的高压聚丙烯菌包袋,可保证菌包生产中不发生或少发生破袋,标准高度培养料的用量以及实现高温快速灭菌。(2)套环的正确套装:装套环时,要求把套环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基表面3~4cm处。套环若套得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再生菇头大,占去很大份量,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若套得太紧,不利于接种,菇牙生长空间过小,通风不良,一旦没有及时开袋,就会出现烂菇牙现象,因而套环的正确套装对菌包生产以及金针菇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机械化自动菌包生产线制作菌包,保证每袋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催蕾一致、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
3.接种
一般是在无菌室或无菌箱中进行,菌种与培养料之比为1:50,接种时,把菌种适当搅碎,菌种要求盖满培养料表面,这样能使菌丝生长均匀,并能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为了让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柄再生出数量多的菇蕾,菌种量需多些,一般每瓶菌种接栽培袋25~30袋。
4.培养措施
将接好种的菌包袋及时转入培养室,温度应控制在19~21℃,空气湿度在60%~70%,一般2d左右菌丝开始萌动。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min左右,培养25d,金针菇菌丝即可长满菌袋。菌丝满袋后把培养室的温度降至14~16℃,再通过光线诱导,菌袋内培养基表面就会有菇蕾形成。
5.栽培管理与采
收当菌袋内料面上长出的菌蕾长达2~4cm,菌袋侧面壁薄膜鼓起时开袋。但要注意必须掌握好白色金针菇的菌柄不能变黄时开袋,否则开袋后容易烂菇,这是“袋栽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开袋后将菌袋移入子实体生长室加强通风,使原来的针尖菇逐渐失水枯萎,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进入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生长期间减少通风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使菌柄迅速伸长生长。库温7~9℃,湿度85%~90%,通风次数要少,时间略长,保持干湿交替,利于菌柄的伸长和防止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15d后,菌盖直径0.8~1cm,菌柄长13~15cm,进入采收期。
二、推广技术路线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理念,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菌包生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和种植户双赢。
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分三个环节:第一菌种、菌包生产,第二菌丝培养,第三出菇管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生产模式,由公司进行菌种菌包制作和菌丝培养,然后供给合作社或周边种植户进行出菇管理,这种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工厂和种植户的优势,工厂主要承担前期的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等技术密集阶段的工作,种植户则负责恒温房出菇管理,使种植户避免了制种、菌包生产、菌丝培养阶段技术密集的风险。
三、推广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意义
在日本和韩国金针菇工厂化实现了食用菌机械化生产,生产场规模较大,工厂化设施栽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韩国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场——大兴农场日产量达到了10万瓶,栽培场以计算机智能控制菇房,整个生产过程按一定程序进行,仅在少量环节加以人工辅助操作。韩国工厂化生产的菌种包括金针菇、杏鲍菇、小平菇等都已基本实现了液体菌种培养,每个菇场都采用自制的菌种。日本和韩国已普遍采用大口径瓶栽技术,一般采用容积1100~1400 mL,口径75~82 mm的专用聚丙烯塑料栽培瓶栽培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工艺装备也不断提高,如装瓶机从4000瓶/h提高到12000瓶/h,液体接种机也从4头接种发展到16头接种,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日本、韩国工厂化大口径瓶栽技术已逐渐取代袋栽技术。
我国目前多采用袋栽技术,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线其特点是土洋结合、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产量和质量稳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回报率高,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合中国国情。
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可谓现代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能否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指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袋栽金针菇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