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要求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而是要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1、重视教材的二次整合,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2、重视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人。3、重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内在动力。4、重视人本教育思想,师生和谐共进,关爱学生的一切。
【关键词】主体性 自主学习 学以致用 和谐关爱
新课堂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爱护人,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已经被人们摒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效益的最优化的效果。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仅针对自己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教材的二次整合,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挖掘教材,不奴隶于教材,结合各种资料和信息资源,整合改编教材,给学生有趣的、有益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认识地球》中,就地球的形状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对地球形状的感性认识,再讲讲这样的感受从何而来,究竟是对是错,小组相互讨论讨论。当统一认识后我随后就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加插调整在一块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一下子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流畅,气氛和谐,效果不错。
二、重视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人
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教学中我不但注重让学生会学,同时也注意训练学生善学。我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找到规律就能会学,会找规律,就能善学。沿着找规律的轨迹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就会得到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学有其学科的独特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方式学习思考地理问题,如,我讲到地球自转问题中,让学生认识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拿上一个物体,双手握住从左向右转动,然后启发他们在不同位置看手中的“地球”转动现象,很快学生便明白了上下看时地球转动方向是北逆南顺,正面看时地球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三、重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学习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等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重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新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在讲气候内容中,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就当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到知识不在书本中,而是就在身边生活中,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活内容,有用的知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四、重视人本教育思想,师生和谐共进,关爱学生的一切
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体制,造成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虽然是个体教师不能改变的,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做主体性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者,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能动性和课堂环境关系密切,成正比例关系。师生相互要努力创造和谐课堂,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才会熊熊燃烧。是金子都会闪光,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分,而不是扼杀和毁灭。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课堂上或在课堂内,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关怀、理解、尊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学习我所教的地理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创”。这些都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只要学生动了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底气,焕发朝气,表现出锐气。
【关键词】主体性 自主学习 学以致用 和谐关爱
新课堂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爱护人,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已经被人们摒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效益的最优化的效果。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笔者仅针对自己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教材的二次整合,挖掘教材内在吸引力,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挖掘教材,不奴隶于教材,结合各种资料和信息资源,整合改编教材,给学生有趣的、有益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认识地球》中,就地球的形状问题,我先组织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对地球形状的感性认识,再讲讲这样的感受从何而来,究竟是对是错,小组相互讨论讨论。当统一认识后我随后就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加插调整在一块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一下子对这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流畅,气氛和谐,效果不错。
二、重视学法指导,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人
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教学中我不但注重让学生会学,同时也注意训练学生善学。我认为,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找到规律就能会学,会找规律,就能善学。沿着找规律的轨迹发展,学生的学习技巧就会得到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学有其学科的独特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方式学习思考地理问题,如,我讲到地球自转问题中,让学生认识自转方向时,要求学生拿上一个物体,双手握住从左向右转动,然后启发他们在不同位置看手中的“地球”转动现象,很快学生便明白了上下看时地球转动方向是北逆南顺,正面看时地球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三、重视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学习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的知识和实际的应用要联合起来,由浅入深、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地理解其含义,包括使用的方法,注意的事项等然后按照理论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再重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来学习新知识来解决,就这样相互促进学习,加深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如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在讲气候内容中,我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就当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学习地理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到知识不在书本中,而是就在身边生活中,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活内容,有用的知识。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四、重视人本教育思想,师生和谐共进,关爱学生的一切
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体制,造成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的严重缺失。虽然是个体教师不能改变的,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时代的发展,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做主体性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者,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能动性和课堂环境关系密切,成正比例关系。师生相互要努力创造和谐课堂,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才会熊熊燃烧。是金子都会闪光,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分,而不是扼杀和毁灭。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课堂上或在课堂内,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关怀、理解、尊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学习我所教的地理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自由选择的权利。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准备活动指导学生去“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选”,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去“创”。这些都十分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只要学生动了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底气,焕发朝气,表现出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