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简介
  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奥斯陆,曾经担任高中哲学及文学教师十余年。1991年后成为全职作家,全心投入青少年文学的创作。贾德的作品动人心弦,擅长以对话的形式述说故事,能将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最著名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享誉全球,为他赢得了世界级心灵作家的声誉,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全球销售超过三亿册,并获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国图书大奖。此外,他还创作了《纸牌的秘密》《喂,有人在吗?》《圣诞的故事》《虚伪的生命》《玛雅》《橙色女孩》等一系列作品。而作者本人更是热心于公众事业,面对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贾德先生设立了挪威环境与发展奖项——“苏菲奖”,每年奖励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过贡献的有识之士。
  
  经典分享
  读书人语:《苏菲的世界》被认为是青少年的最佳哲学启蒙书。对于读者来说,《苏菲的世界》一书清新可喜,引人入胜,它对一部纯学术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之变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学的原味,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索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这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亲爱的苏菲,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为了确定起见,在这课程开始之前,我们将做两三个有关思想的测验。
  请你想象,有一天你去树林里散步。突然间你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艘小小的太空船,有一个很小的火星人从船舱里爬出来,站在路上抬头看着你……你会怎么想?算了,这并不重要。但你是否曾经想过你自己也是个火星人?很明显的,你不太可能突然撞见一个来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我们甚至不知道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物存在。不过有一天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你可能会突然停下来,以一种完全不同的眼光来看自己,就在你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
  你会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你觉得自己好像刚从一个梦幻中醒来。我是谁?你问道。你知道自己正行走在宇宙的一个星球上。但宇宙又是什么?如果你像这样,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你会发现自己正像我们刚才提到的火星人那样神秘。你不仅看到一个从外太空来的生命,同时也会打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如此不同凡响。如果你不介意的话,苏菲,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另一个思想上的测验。
  有一天早上,爸、妈和小同正在厨房里吃早餐。过了一会儿,妈妈站起身来,走到水槽边。这时,爸爸飞了起来,在天花板下面飘浮。小同坐在那儿看着。你想小同会说什么?也许他会指着父亲说:“爸爸在飞。”小同当然会觉得吃惊,但是他经常有这样的经验。
  爸爸所做的奇妙的事太多了,因此这回他飞到早餐桌上方这件事对小同并没有什么特别,每天爸爸都用一个很滑稽的机器刮胡子,有时他会爬到屋顶上调整电视的天线。或者,他偶尔也会把头伸进汽车的引擎盖里,出来时脸都是黑的。好了,现在轮到妈妈了。她听到小同说的话,转身一瞧。你想她看到爸爸像没事人一般飘浮在餐桌的上方会有什么反应?她吓得把果酱罐子掉在地上,然后开始尖叫。等到爸爸好整以暇地回到座位上时,她可能已经需要急救了。(从现在起,爸爸可真是该注意一下自己的餐桌礼仪了!)为何小同和妈妈有如此不同的反应?你认为呢?这完全与习惯有关。(注意:妈妈已经知道人是不能飞的,小同则不然。他仍然不确定在这个世界上人能做些什么或不能做些什么。)
  然而,苏菲,这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它也一样飘浮在太空中呀。你认为这可能吗?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们丧失了某种极为重要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哲学家们想要使人们恢复的能力)。因为,在我们内心的某处,有某个声音告诉我们:生命是一种很庞大的、神秘的存在。
  这是我们在学会从事这样的思考前都曾经有过的体验。
  更明白地说:尽管我们都想过哲学性的问题,却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就像那些微生虫一般,爬进兔子的毛皮深处,在那儿怡然自得地呆上一辈子,从此不再出来。)对于孩子们而言,世上的种种都是新鲜而令人惊奇的。对于大人们则不然。大多数成人都把这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
  这正是哲学家们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所以,苏菲,你现在必须做个选择。你是个还没有被世界磨掉好奇心的孩子?还是一个永远不会如此的哲学家?如果你只是摇摇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孩子还是哲学家,那么你已经太过习惯这个世界,以至于不再对它感到惊讶了。果真如此,你得小心,因为你正处于一个危险的阶段,这也是为何你要上这门哲学课的原因。因为我们要以防万一。我不会听任你变得像其他人一样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
  读书人语: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
  苏菲到达小木屋时,艾伯特已经坐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到这里来坐!”他说,然后就马上开始上课了。
  “我们已经讲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巴洛克时期与启蒙运动。今天我们要谈浪漫主义。这可以说是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
  到这里,我们就接近尾声了。”
  “浪漫主义时期有这么久吗?”
  “它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到了1850年以后就不再有一个涵盖诗、哲学、艺术、科学与音乐的‘纪元’了。”
  …………
  “……许多浪漫主义者自认是康德的传人,因为康德已经确认我们对于‘物自身’所知有限,同时他也强调自我的作用对于知识(或认知)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地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浪漫主义者便利用这点发展出几乎毫无限制的‘自我崇拜’,并且因此而歌颂艺术方面的天才。”
  “那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天才吗?”
  “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他用音乐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与渴望,比起巴哈和韩德尔这些多半以严格的音乐形式创作乐曲,以歌颂上帝的巴洛克时期大音乐家,贝多芬可以说是一个‘自由的’艺术家。”
  “我只听过月光奏鸣曲和第五号交响曲。”
  “那你应该可以听得出月光奏鸣曲是多么浪漫,而贝多芬在第五号交响乐中又是如何生动地表现自己。”
  “你说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
  “是的。文艺复兴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两者都强调艺术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康德有很大的贡献,他在他的美学理论中研究了当我们受到美(例如一幅艺术作品)的感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他认为,当我们忘记自我,忘记一切,完全沉浸于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就比较能够体验到‘物自身’。”
  “这么说艺术家可以提供一些哲学家无法表达的东西?”“这正是浪漫主义者的看法。根据康德的说法,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他的认知能力。德国诗人席勒更进一步发挥康德的想法。他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像玩游戏一般,而人唯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因为那时他可以自己定定游戏规则。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作上帝。”
  “因为艺术家创造自己的世界,就像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一般。”
  “有人说艺术家有一种‘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当他内心充满艺术的狂喜时,他可以跨越梦境与现实的藩篱。年轻的艺术天才诺瓦里思曾经说过:‘人世变成了一场梦,而梦境成为现实。’他写了一部名为海因利希·冯·欧夫特丁根的中世纪小说。此书虽然在他1801年去世时仍未完成,但仍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小说。书中叙述年轻的海因利希一心一意找寻他曾经在梦中见到、渴望已久的‘蓝色花朵’。除此之外,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柯立芝也曾表达同样的意念:‘万一你睡着了呢?万一你在睡眠时做梦了呢?万一你在梦中到了天堂,在那儿采下了一朵奇异而美丽的花?万一你醒来时,花儿正在手中?啊,那时你要如何呢?’”
  “好美啊!”
  “这种渴望遥不可及的事物的心态正是浪漫主义者的特色。他们也可能会怀念一个已经逝去的年代,例如中世纪。历经启蒙时期对中世纪的贬谪后,浪漫主义者开始热烈重估中世纪的价值。此外,他们对神秘的东方等遥远的文化也怀有一分憧憬。有些浪漫主义者则受到夜晚、黄昏、古老的废墟与超自然事物的吸引。他们满脑子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的‘黑暗面’,也就是一些阴暗、神秘、不可思议的事物。”
  读书人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贝多芬……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凡是读过该书的人,相信都会同意,像这样一半掺杂小说情节的写法,读来更加有趣,让读者亲自参与,提升整部作品的可读性。
  《苏菲的世界》让我真正感受到哲学带来的快乐,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除了形形色色的流派观点外,作者所倡导的思考精神、怀疑精神,在把青少年引入哲学殿堂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思索的欲望,这是最可贵的,这也是教育的精髓所在。既然有了这样一本书,年轻的或者想丰富思想的人应该读一读,让我们那被禁锢已久的头脑重新迸发探索的火花。
其他文献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四川绵竹市,正在一所学校救治孩子的消防战士被命令撤离,一名刚从废墟中带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地恳求。  叔叔,帮我拿支可乐,要冰冻的。  ——四川绵竹汉旺东汽中学一男孩在获救后向援救人员请求道。《东方早报》评论说,这个男孩让人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镇定和勇气,展示着未来的希望。  高雪压!  ——国内有媒体如此称呼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  这是一场灾难,你
期刊
文言文是民族语文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旧体诗词是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在今天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已很少见到有人用传统的文言形式去进行写作,但旧体诗词不仅拥有较为广泛的欣赏群体,而且拥有为数不少的新老创作个体。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旧体诗词有着新诗永远也无法取代的审美价值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这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一直
期刊
2008年岁末,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着上海语文教师的眼球,人们喜气洋洋,奔走相告,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首发式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举行。会议厅嘉宾云集,座无虚席。主席台幕布上方醒目的大字“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像提前到来的新年的钟声,重重地敲击着人们的心弦。  像于漪一样做人,像于漪一样治学;弘扬于漪精神,聚焦教师成长,成为整个活动的主旋律。与以往活动不同的是,政府参与
期刊
“付之一笑”的意思是用一笑来对待它。表示不计较、不重视、不当一回事,或不值得理会。可是常常被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比如:“他待人诚恳热情,态度谦和,不管遇到谁,都付之一笑。”把意思全用反了。  “付之一笑”原为“付与一笑”或“付一笑”。见于①宋代范成大《东山渡湖》:“九衢车马恍昨梦,付与一笑随飞鸿。”②宋代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愿君付一笑,造物亦戏剧。”后来多写作“付之一笑”。例如:①“虑
期刊
走过最美丽的凤凰小城,穿过老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感悟文化名城,旅行在继续。这一次,我们去领略一下春城昆明和江南古城苏州的魅力。汤先生说“城亦如人”——性感的昆明——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品味昆明这座“已然几千岁”的老城的特质——宛然电影《卡萨布兰卡》中“那个斜倚吧台、目光散淡、嘴含讥讽的老男人瑞克”,“孤独、含蓄、矜持而优雅”,“只消一眼就醉”。顾万勇笔下的苏州——在这些窄窄弯弯的小巷中——如同作者的文
期刊
记 忆 语 录  “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保尔和冬妮娅——肮脏的烧锅炉小工与穿着水兵服的林务官的女儿——的迷人的初恋,实在是让我梦绕魂牵,跟得了相思病差不多。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作家
期刊
一  现在说是35年前了。那是“文革”后期,我读中学,语文教材是“两报一刊”社论和毛主席语录、鲁迅的杂文。每天下午的第七节课是20分钟的、雷打不动的“读报课”。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由我站在讲台上,两手端着报纸,大声读着当时的各种通讯、时评、社论,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功课”,时间有一个学期之久。我眼睛看着报纸的语言,心里默视着前后连接的语言,口里大声发出语言的声音——这三种语言非常吻合地重叠在一起。
期刊
评课/特级教师 赵大鹏    (这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疏通了《兰亭集序》的字词句,学生已熟读课文。)  一、课堂导入  师:昨天,我介绍了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看到大家兴趣浓厚,今天我特地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拓本带来,让大家看看这一“书中极品”。324个字,字字笔力挺拔,笔势纵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学生争看)《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色,其文也是“文中上品”,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
期刊
【美的品味】  1.左拉说:“人一生只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我想说,给我两分半钟,我只愿提篮春光看妈妈。  (安徽考生《提篮春光看妈妈》)   开篇引用诗文名句,总领全文。  2.行动起来吧!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让我们捍卫我们的母语。时刻铭记——我是中国人,我的母语是汉语。  (湖北考生《捍卫我们的母语》)  文章以法国人如何捍卫自己的母语为例和我们国人的做
期刊
评课/特级教师 赵大鹏    一、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新闻”。  (教师板书:“新闻”二字)  师:这篇新闻是作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写作的。  (教师板书:奥斯维辛)  师:作者自称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新闻。  (教师板书:没有什么)  (至此课文标题“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便在黑板上全部呈现)  师:但就是这篇作者自称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一经发表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