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教学要重视“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对探究的过程做到收放自如。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探究、收放自如
  
  最近,我们教研组组织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课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节课的上课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用课件展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用课件展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过程,然后学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一组练习题进行训练巩固。
  可以说,乍听之下,这节课安排得还不错,例如:《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中提到: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科学教育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智能型软件,学生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这堂课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再如:通过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实验,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这一理念。
  但是,思考之下,我觉得这节课还是值得商榷的。理由是:学生“是”知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经历了实验的“操作”过程。但是,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规律呢?探索规律的过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刚步入物理学科这扇大门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何其重要呀。
  《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课程目标》中又提出: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内容标准》中再次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由此可见,所谓的实验探究,并不是着重于实验,而是着重于“探究”。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死记硬背,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以至于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觉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而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不仅要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更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要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对话者。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知识,而且通过科学探究,提高了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勇气、对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传统教学理念和原有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改变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因此,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的倾向,放手让学生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那么,到底什么叫科学探究呢?中学物理中广义讲,学生或通过自己的活动,或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均可谓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能一遇到问题不去想办法解决,而总是等着老师答案;同样老师也不能学生一遇到问题就急忙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经过主动的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能看到有些老师课前按着自己的思路设计了探究的程序,准备了必要的活动用具等,但是在学生具体活动、探究中又放不开手脚,怕探究偏离了自己设计的主线,怕探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怕这怕那。这实际上不是探究,而应该叫做“设圈上套”,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搞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能看到有些教师活动倒是放得很开,学生充分做了活动,但是教学的主线并不清晰,满足于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而忽略了重要的物理规律的得出,这样的“探究”多了,学生就只会看现象,不会总结、提炼、得出规律。
  关于探究有一点应该说明一下,就是探究式教学不一定非得有实验活动。其实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由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要完成课程标准里所规定的内容,如果完全用探究式教学,特别是实验探究,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些内容在初中根本就不适合做实验。另外,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指的是与直接将知识“填给”学生的做法相对的自主探究的思想、探究的精神。教学活动中,探究的思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许多讲授加讨论式的教学都可以设计成探究式的教学,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勇气、对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更新观念,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课的掌控能力,对科学探究课要能做到收放自如。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时代的教师。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英语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是重点,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兴趣、学生自我意识、课堂结构之学习的自觉和竞争意识、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到优化教学,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为了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最小的精力投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依据高一化学新教材:因材而宜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因学而宜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因人而宜进行有效的学案教学。  关键词: 因材而宜 因学而宜 因人而宜 实验教学 学案教学有效教学     眼下,一场“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通过一年来高一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有感悟。我认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
期刊
一、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断,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作用十分突出。首先,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其次,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开启心智,开发潜能,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育良好的思维
期刊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
期刊
思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能否在课堂上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转变这种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
期刊
在教学中,有善学的学生向笔者请教了一道题目: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惟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思想  莱州市第三
期刊
摘要:常见教师把题一呈现,便马上让学生讨论,讨论了两三分钟,教师便草草收场,只留于表面形式,没有注重效果。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关键词:数学 课堂讨论 思维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
期刊
近年来,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引下,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注意做到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体验感悟,注重合作研讨,注重求异创新,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但是,经常一节课下来感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课后就经常思考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使每一位学生在自主、自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 探究 能力 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作为立足基点的,“听、说、读、写”应该贯穿其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传统的教学过多的强调“读和写”,而忽略了“听和说”,但是生活中“读和写”的能力并非真正体现出来。“语文就生活”,“以人为本”这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步必须要走。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 课堂教学     今天,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中来,它在学生愉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