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从文小说的文体语言特征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我国现代小说的创作领域。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 文体语言特征
  沈从文是上世纪文坛的领军人物,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鲁迅所赞扬的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也许正是受这段湘西生活的影响,他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艺术美,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他在小说中营造的唯美意境主要靠质朴、诗意、含蓄、唯美的语言形式,而这种语言形式又熔铸着他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和美学追求。使他的小说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具体剖析沈从文的文体语言特征,要从沈从文小说中语言特点入手,解读沈从文的文体美学追求。
  一、鲜明而独特的意境
  在中国古代的诗论与画论中,意境或情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指的是诗歌或绘画作品中,作者主观体验到的人生情绪,与作品描绘的客观物象融汇交织而形成的审美境界。作为意境构成的基本骨架是物境构成的总特征及作家处理主观情感的具体方式。正是在这两个方面从文小说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了一种独创的艺术意境。
  沈从文乡土题材的小说所展示的社会人生,是多种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的有机板块。其中,确有许多使外部的人们大感诧异,难以置信的东西。那种“养身靠商人,恩情却结于水手”的人生形态衍生而出的吊脚楼妓女与柏子的爱情恩怨,那种青年男女间以热情的山歌赢得对方欢心的恋爱方式,那种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的山民道德形态,如萧萧生子便不再发卖等等,都与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及内地社会大异其趣。沈从文确是有意突出湘西的地方性,仿佛要借湘西的原始神秘性、特异性来完成作品的构图。这些人生现象对于中国社会的普遍性来说,它们是特殊的。但对于包括湘西在内的广大西南地区,它们又是普遍的。从特殊见出普遍,既带着特异性,有具有现实性,这是沈从文小说意境描绘的重要特征。
  沈从文小说中的这种原始神秘性是通过普通人即“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与交往表现出来的,是风俗画,是人情小说。他要从这平凡的人生现实中,探索“乡下人”的生命形式,表现他们的生命个性,在他们身上,优美与凡庸交叉,道德状况的健康纯朴与理性世界的原始蒙昧并存。
  二、浓郁湘西地方色彩
  “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1.描述性的名词蕴含有大量的湘西民俗文化。翻开他的小说,简直是湘西民俗大展览:船渡、吊脚楼、晒楼、边城……而且其常使用的名词中,如果不太懂湘西方言的人还不太能理解其中的味道。比如:地保的好心肠的的确确全为的是替阿金打算。他并不是想从中叨光,也不想拆散鸳鸯。……好管闲事的脾气,这地保平素虽有一点,也不很多,恰恰今天他却多喝了半斤“闷胡子”,吃了斤“汪汪叫”。其中“叨光”意即管闲事;“闷胡子”是指一种地方粮食烧酒,而“汪汪叫”则是狗肉代称。在他的小说中,“大老”“二老”“三三”等对小孩子的称呼,在湘西是普遍的;“过路”(路过),“泡坏”(淹死),“走脱”(逃掉),“标”(漂亮),“精怪”(妖怪)等词,是湘西的“土产”。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也是地方化的。
  2.人物对话颇多巧妙的比喻和湘西人惯用的语汇等话语方式。使用比喻句是沈從文擅长之处。他可以把老船夫比作“正经、大方的楠木树,稳稳当当地活到这地面上。”又如:《萧萧》里“萧萧嫁过了门,做了拳头大丈夫的小媳妇,一切并不比先前受苦,这只看她一年来身体发育就可明白。风里雨里过日子,象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这小女子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这里将日渐发育的萧萧比作风雨里成熟的麻,那种大枝大叶以及蓖麻籽晚上脱落的“毕勃”声仿佛清晰可闻。这类语言虽显新奇,却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在乡情乡韵中追求语言的新颖,展示了沈从文令人赞叹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表现出了作家在文学语言上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3.借助谚语、俗语、民歌、民谣、民间传说等,使人物形神并茂,个性毕现。沈从文的作品“俗谚俚语”使用很多,如“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边城》),“两手一肩,快乐神仙”(《贵生》),“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边城》),“货到地头死”(《人与地》),“伸手不打笑脸人”(《买橘子》),“人有千算,天有一算”(《传奇不奇》)等等,都被作者信手拈来,巧妙地运用在小说当中,二者相得益彰。
  总之,浓郁湘西色彩的语言、逼真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社会风俗融为一体,正如雨果评价莎士比亚那样,作者“把整个自然都斟在自己的酒杯里”。沈从文的小说字里行间流动着湘西之水的自然韵律,这源于家乡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耳濡目染,也出自审美境界的自觉追求。
  三、如诗如画、古朴典雅、通俗易懂
  1.语言平实而不失诗意和蕴味。如《边城》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下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些语言既朴素、洁净,更具有一种古典的唯美,精采的使人如同目遇,给人以一种诗情画意之感,那么美妙、清新。又如:沈从文在《边城》中的一段景物描写:“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白白小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可沽酒。”作者在这里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单纯的自然风光。试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该是多么单纯、惬意、无忧无虑、与世无争、宁静自足,短短几句话,作者运用他那舒缓从容的叙述节奏,那种真切而又含蓄的抒情姿态,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丽景画。   2.通俗易懂的语言营造的每一个意境都充溢着美丽与宁静。如《边城》中老船夫与天保的一段对话:“大老,听我说句正经话,你那件事走车路,不对;走马路,你有份的!”那大老把手指着窗口说:“伯伯,你看那边,你要竹雀做孙女婿,竹雀在那里啁!”他们的对话具有典型的湘西语言风格,充满泥土气息,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感受;既含蓄又意味深长,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老船工和大老的内心深处微妙的变化。这真是“在素淡之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之中自有蕴藉隽永之情致。”
  四、源于生活、朴实传神,又富于隐讳色彩
  1.源于生活、朴实传神。沈从文先生是怎样从生活场景中真真切切的展示湘西的风情画卷?答案很明显,那就是源于生活而又朴实传神的语言的运用。我们就从下面这段中寻找一点答案。“小溪流下去,……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 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边城》)“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比水山相拥更具神韵、“一篙不能落底”、 “ 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比清澈见底之类的词更能说明问题。 “心中不安”、“一一拾起” 、“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再普通不过的词语有相当的塑造力,将民风的纯朴富有感染力的流露出来。
  2.隐讳艺术, 讳莫如深。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隐讳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沈从文对生理的隐讳,使他的小说总是能很巧妙地消除读者的尴尬,对隐讳的运用也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与怜惜。 看下面的两段文字:“年龄在这个神工打就的身体上,增加上了些表示‘力’更像男子的东西,应长毛的地方长了茂盛的毛,应长肉的地方添上了结实的肉,一颗心,则同样因为年龄所补充的,更其能顽固的预备承受爱与给予爱了。”(《龙珠》)“这女孩子身体既发育得很完全,在本身上因年龄自然而来的‘奇事’,到月就来,也使她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边城》) 沈从文小说中的语言一向是实实在在能明明白白的表达内容的,可是到了要表述身体变化的时候竟用起了模糊的语句。当然这些看似模糊的语句也并不影响表情达意,人人都知道“应长毛”、“应长肉”的地方是哪些部位,“到月就来奇事”也没有人不明白指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沈从文对于性描写过程中的隐讳。对于性描写的 “讳莫如深”沈从文是通過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实现的。 “经过龙朱的指点,结果是多数把女子引回家,成了管家妇,或者领导到山峒中,互相把心愿了结。”(《龙珠》)“她要他当真对天赌咒,赌过了咒,一切好像有了保障,她就一切尽了他。到丈夫返身时。手被毛毛虫螫伤,肿了一大片,走到萧萧身边。萧萧捏紧这一只小手,且用口去呵它,想到刚才的糊涂,才仿佛明白自己做了一点不大好的糊涂事。”(《萧萧》)
  不难看出,沈从文对于性行为的隐讳语言比对身体的隐讳还模糊,在他的小说中性甚至到了几乎隐藏的地步。但他的小说从不回避性这个问题,相反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达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只是他用了一种更加唯美的语言表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沈从文小说的语言不仅古朴典雅、蕴藉隽永,而且富有隐讳色彩。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根植于湘西的生活土壤,具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营造出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意境。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真不愧是上世纪文坛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2]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胡钢,王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M].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4]钱理群,王风,贺桂梅.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哈迎飞.论沈从文游记体散文的文体特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高桥中学)
  编辑/赵军
其他文献
【摘要】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又重放了它的异彩。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悟自得。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独特的东西。本文就是从如何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读”和教师准确有效地“导”两个方面来阐述“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自读 引导 阅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
腾冲县民政局的军队离休老干部牛培成,原籍为江苏省铜山县,现年82岁,1948年10月入伍,已有56年党龄。他是一位节俭的老人,从来不因为自己领着很高的离休费,而去追求奢侈生活
随着现代板材加工工业向高度自动化方向的发展,轧制带材板形的精确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用户对板带钢板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随着宽薄规格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其板形控制问题也成
总是听到许多家长和学生这样抱怨:写作文太难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里总是有一些遗憾,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命中,我的感受是:虽然写好作文并不容易,但是让学生爱写作文也不难。关键是要看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怎样让孩子爱上作文!  一、培养习作兴趣是爱上作文的第一步  一提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一下子会想到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虽然培养兴趣是个老话题,但是,它确实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
【摘要】《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引路者的角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流场测量技术,通过对流场图像的互相关分析获取流速信息,克服了接触式单点测量设备的局限性,能够进行二维和三维流
近些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虽然我国建筑技术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依然存
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适应新形式下市政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需要.要求工程施工中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成本进行全面管理,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才能够确
在建筑工程建设当中,机电安装管理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在本文中,将就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理进行一定的研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听到“历史”的第一反应就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而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历史课”更是可有可无的为考试分数而上的一门睡觉课,学生或是满脸麻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