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也正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使大批刚毕业的硕博生进入到高校教师行列并成为其主力军。本文对高校教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给予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对策
一、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及其扩招,大学原有师资力量已不能满足扩招后的教学需要;为了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大批刚毕业的硕博生加入到教师行列,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从总体上看,青年教师大多年纪轻、学历高,具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自觉地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强;珍惜教师这一职业,自觉维护师德魅力;有志于促进个人专业化发展,进取心与成才愿望强烈;与大学生有许多共同点,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及就业等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大多数人刚从校门到校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缺乏教学实践锻炼,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比较欠缺;对高校教师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尚缺乏感受,对怎样教书、如何育人等缺乏深刻体会和认识;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学术会议的机会少,科研经验欠缺,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因为年轻往往不易被人重视,个人生活、家庭等方面也处在刚起步阶段,困难颇多。
二、青年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教学经验不足。大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教,高等教育学理论相对缺乏,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经验不足或“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如大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尚属单一型结构,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扩展和提高,忽略对其他交叉学科的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更是缺乏;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但专业知识局限,教学实践少,教学经验不足,致使理论与实践脱钩,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第二,敬业精神欠缺。一些青年教师师德观念薄弱,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不愿意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备课,不遵守上课时间,上大课不点名,对迟到、早退、缺课的学生不闻不问,对课堂违纪现象视而不见;一些青年教师考试阅卷不认真、不按时报成绩;对专业小课随意调时间,上课不严肃,授课不严谨;部分教师治学态度不严谨,为评职称弄虚作假,请人代写论文或抄袭别人成果等。
第三,思想素养不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较强的专业思想,但忽视人文知识学习,文化素养和品位不高;一些青年教师政治热情不高,要求入党的人数不多,有的甚至轻视政治理论学习,不喜欢参加院系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关心政治,认为这是领导和行政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青年教师凭借学历高、专业突出或年龄优势,热衷于仕途,一心只想升官发财,不专心于教学工作;一些青年教师轻本职重副业,安排课程时讨价还价;个别青年女教师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以嫁“大款”为荣。
第四,心理困惑突出。青年教师虽有年龄和学历优势,但大多身处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与中老年教师相比,在教学经验、工作能力、科研成果和学术职称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教学、科研和经济等方面都容易产生自卑感,致使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学事业产生动摇,部分青年教师不切实际,对社会与学校期望值过高,使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同时,伴随教学与科研、进修与考研、成家与立业等多方面矛盾,其抱负往往难以实现,因此经常陷入困惑之中;部分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社交经验和能力不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弱,常为此苦恼不已。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
第一,重视文化建设。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建立青年教师文化活动体系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体系。一是结合传统节庆、教师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青年教师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二是为青年教师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如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使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不断增强凝聚力和亲和力;又如变“师生有别”为“亦师亦友”,使青年教师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努力建立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完善师德建设。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将使大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要引导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现代教育思想及理论,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举办师德论坛或师德师风演讲赛等,使其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虚心好学、诲人不倦,做到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院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人文知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以武装、教育他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当代西方思潮保持科学的批判态度,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使其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第四,加强心理素质建设。在强者如林的现代社会,进入高校做一名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青年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时代挑战,必须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只有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才能愉快、高效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以健康的心灵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要从情感上感化青年教师,使其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的制度,各级领导要经常与其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困惑等情绪,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对策
一、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及其扩招,大学原有师资力量已不能满足扩招后的教学需要;为了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大批刚毕业的硕博生加入到教师行列,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从总体上看,青年教师大多年纪轻、学历高,具有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自觉地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强;珍惜教师这一职业,自觉维护师德魅力;有志于促进个人专业化发展,进取心与成才愿望强烈;与大学生有许多共同点,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及就业等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大多数人刚从校门到校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训练,缺乏教学实践锻炼,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比较欠缺;对高校教师的使命感、光荣感、责任感尚缺乏感受,对怎样教书、如何育人等缺乏深刻体会和认识;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学术会议的机会少,科研经验欠缺,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因为年轻往往不易被人重视,个人生活、家庭等方面也处在刚起步阶段,困难颇多。
二、青年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教学经验不足。大部分青年教师刚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教,高等教育学理论相对缺乏,存在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经验不足或“只教书不育人”等问题。如大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尚属单一型结构,往往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扩展和提高,忽略对其他交叉学科的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更是缺乏;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但专业知识局限,教学实践少,教学经验不足,致使理论与实践脱钩,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第二,敬业精神欠缺。一些青年教师师德观念薄弱,敬业、奉献精神不足;不愿意参加教研活动,不认真备课,不遵守上课时间,上大课不点名,对迟到、早退、缺课的学生不闻不问,对课堂违纪现象视而不见;一些青年教师考试阅卷不认真、不按时报成绩;对专业小课随意调时间,上课不严肃,授课不严谨;部分教师治学态度不严谨,为评职称弄虚作假,请人代写论文或抄袭别人成果等。
第三,思想素养不高。一些青年教师虽有较强的专业思想,但忽视人文知识学习,文化素养和品位不高;一些青年教师政治热情不高,要求入党的人数不多,有的甚至轻视政治理论学习,不喜欢参加院系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关心政治,认为这是领导和行政人员的事,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青年教师凭借学历高、专业突出或年龄优势,热衷于仕途,一心只想升官发财,不专心于教学工作;一些青年教师轻本职重副业,安排课程时讨价还价;个别青年女教师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以嫁“大款”为荣。
第四,心理困惑突出。青年教师虽有年龄和学历优势,但大多身处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与中老年教师相比,在教学经验、工作能力、科研成果和学术职称上均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教学、科研和经济等方面都容易产生自卑感,致使一些青年教师对教学事业产生动摇,部分青年教师不切实际,对社会与学校期望值过高,使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同时,伴随教学与科研、进修与考研、成家与立业等多方面矛盾,其抱负往往难以实现,因此经常陷入困惑之中;部分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社交经验和能力不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弱,常为此苦恼不已。
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
第一,重视文化建设。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建立青年教师文化活动体系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体系。一是结合传统节庆、教师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使青年教师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二是为青年教师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如变“文人相轻”为“文人相亲”,使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不断增强凝聚力和亲和力;又如变“师生有别”为“亦师亦友”,使青年教师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努力建立一种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完善师德建设。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将使大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要引导青年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现代教育思想及理论,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举办师德论坛或师德师风演讲赛等,使其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虚心好学、诲人不倦,做到刻苦钻研、求真务实,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三,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即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院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人文知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用以武装、教育他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当代西方思潮保持科学的批判态度,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使其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第四,加强心理素质建设。在强者如林的现代社会,进入高校做一名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青年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时代挑战,必须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只有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才能愉快、高效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以健康的心灵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做好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十分重要。要从情感上感化青年教师,使其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建立定期与青年教师谈话的制度,各级领导要经常与其谈话,及时排除他们的消极心理,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困惑等情绪,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