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是利益驱动,还是制度缺失?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背景:
  日前,科技部发布通告,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学术腐败本来就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此次事件再次激起了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讨论与愤慨。显然,学术腐败令公众深恶痛绝,这就不免会有有识之士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学者认为,学术腐败看似是个人道德问题,实则上是体制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的权力化和商品化。比如,有的官员尽管出于良好的愿望,却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学术成果或地位越来越与资源、项目、经费挂钩,僧多粥少,能不恶性竞争?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大学去行政化呼声已久,但这个体制似乎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这就不得不让人反思同一块钱币的另一面——学者自己的问题。学术腐败首先是学术平庸的产物,造假、抄袭显然是不值得哪个大家或哪怕只是有点自尊的人去做的,学术平庸归根结底是学者自身的平庸。
  学术腐败就像病毒一样,如果听任不管或者治理不善就会恶性蔓延。面对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现在是该进行综合治理的时候了。
  
  学术共同体的消失和利益共同体的膨胀
   朱四倍
  
  2011年2月,媒体披露了科技部撤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并追回奖金的消息。这是中国第一起因学术造假而撤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的案例。撤奖的背后,是西安交通大学六位老教授持续三年的实名举报。面对这样的处理结果,举报人是欣慰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该事件的发生轨迹:这是一场历时数年的学术打假活动,而能有效果却是因外力的强势介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报道促使学校撤销李连生的所有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如果没有舆论的强力介入,这一结果恐怕依旧是难以想象的。
  西安交大六位教授举报长江学者事件尽管已经有了所谓的结果,但是由此引发的争议并没有结束——学术腐败为何“揭盖儿容易处理难”?如果对此不加以正视,在笔者看来,打击学术腐败只能进入恶性循环,而不是制度化的轨道。
  对于“学术腐败揭盖儿容易处理难”,社会应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并不是处在真空中,学术界也并非一片净土。“学术腐败揭盖儿容易处理难”催人深思,笔者认为这是“学术共同体”在消失、“利益共同体”在膨胀的表现。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伟平院士披露,业内不少人都知道一条“潜规则”,科研攻关首在“公关”,甚至科研团队中有具体的分工,让善于拉关系者专门负责“跑奖”。明白了这些“潜规则”,就可以管窥何以出现“学术腐败揭盖儿容易处理难”了。
  之所以说“学术腐败揭盖儿容易处理难”是学术共同体消失的表现,原因有三。一是在于学术腐败呈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单是媒体公开披露的剽窃丑闻,就牵涉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几十所著名高校。二是权力与学术挂钩、官员和学者不分的现象日益蔓延。最突出的表现是官越大、学问越高。三是利害关系早已在学术界内部生长。大量寻租行为操作得相当隐秘,更何况与重大学术腐败事件有牵连的当事人都有“著名学者”的光环保护,还有上层的行政权力保护,想“揭盖儿”谈何容易?
  对学术共同体的研究表明,学术共同体内部等级森严,学术共同体的分层使其结构呈金字塔形,正如学者布鲁贝克所指出的大学不是一个平等主义的社会,而是等级制度的社会。学术人员都希望自己成为同行中的优秀者,以早日跻身学术界的上层,专家们渴望自己获得更多的社会承认,有更高的社会声望,以巩固现有的地位。但是,在学术失范的困境中,学者们不是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认可,而是通过学术腐败来达到目的,最终导致了学术共同体底线的倒退和学术良心的瓦解,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术腐败揭盖儿容易处理难”似乎成为必然。
  学术共同体不仅仅有一个知识性的维度,还有一个良知与道义的维度。学术腐败暴露出社会中充当社会良心标志的知识分子的道德沦丧和时代精神品质的扭曲、病态,更反映出整个社会精神生产过程的堕落,意味着一种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
  
  学术应回归本真
   冯正强
  
  一年连发十篇论文,篇篇涉嫌抄袭,然而在职称评定之路上却一路“绿灯”,被破格评为副高职称,这个人就是山东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张静。张静当然不是孤例,却绝对是个典型。从这个典型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下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之风盛行的程度之严重。
  在笔者看来,学术造假、学术腐败问题的产生极其普遍化,是与学术自由这一学术活动的最高准则的缺失密切相关的。我们固然可以将问题的根源归结到政府对高校的过度行政化干涉、高校的衙门化趋势、学者自身的放任自流以及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不当等原因,但长期以来社会、高校、学者对学术自由这一学术活动准则的有意忽视,以及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根深蒂固地对权力和政治的依附而主动放弃自由思考的权利,这正是问题的根源。最为典型的表现莫过于在科研成果上重成果、轻转化,在职称评定上重数量、轻质量,在项目评定、成果认定上重人情、轻内涵。结果,“泡沫学术”“剪刀学术”“人情学术”“炒作学术”“霸王学术”等形形色色的假学术、伪学术顺势而生,且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在缺少或者根本没有自由氛围的环境下如何才能保证学术工作者在各自的领域探索真理、积累知识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科研活动是无法达到真理的高度的,当然也就无法获得知识的进步与创新。由此带来的所谓的学术繁荣也只能是虚假的繁荣。
  这一问题到底应该如何解决?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也需要具备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态度,更应该成为每一位知识分子最基本的生活准则,在日常工作中敢于担当自己的使命,敢于担当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更敢于担当自己的过失,始终保持一名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意识,始终将繁荣祖国的学术事业当成自己的使命,如此方不辱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不辱知识分子的本色。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忍受寂寞,更要敢于挑战偏见,勇于修正错误、超越自我。唯其如此,科学才能进步,学术才能繁荣,真理才能澄清。
  做到这些,学术界方能回归本真,学术虚假的繁荣方能去伪存真、惊艳八方。
  
  打击学术造假应从制度入手
   郭立场
  
  一再曝光的学术不端行为使社会大众对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对科学家的诚实性产生了极大怀疑,也使人们思考学术不端行为到底应属于法律管辖还是道德管辖。当代西方自然法哲学家约翰·菲尼斯在其著作《自然法和自然权利》中强调,人类的善只有通过人类的法律制度才能得以保障。不可否认的事实已充分说明,在目前情况下,科研人员并不能完全以科研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许多人抛弃了严谨的学风,从而导致学术腐败,“学术泡沫”“学术垃圾”横生。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不能只寄希望于道德自律,还应寻求制度化的出路。目前曝光的种种科学违规行为说明,科学界内部的道德控制机制不足以威慑违规之人,而法律与道德并施则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不难看出,消除学术不端应从知识分子加强道德自律、政府对相应制度进行改革以及健全体制等方面入手,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制度通过奖励符合规则的行为、惩罚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而向特定的方向、目标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乃至信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要使学术腐败者的风险成本大大增加,使风险成本远大于收益,这是消除学术腐败的根本途径。
  学术管理机构的管理者是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经纪人,其治理学术腐败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实施者有自己的效用动机,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受到自己利益的影响;二是发现、衡量违约和惩罚违约者也要花费成本;三是实施者的有限理性。这些就导致了我国学术腐败治理规则的不完善:即使管理者收到了学术腐败的举报,也不会立即去对所有的举报进行核实、处理,而只是对重大的学术腐败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由此造成了我国学术管理实施机制的低效。
  学术不端行为的结果侵害的不仅仅是学术本身,它不但破坏了学术规则、败坏了学术学风、污染了学术领域,也直接损害了公众利益,还对人才的培养教育乃至国家的教育战略带来了极坏的影响。笔者以为,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学术打假机构,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学术腐败的受惩成本。更重要的是,需要国家相关机构拿出经费对制度践行者进行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并提高对举报者的奖励和保护。由此出发,还应设立独立的监控制约机构,其成员由各个学科中既有广泛学术影响又能履行学术道德的模范人物组成。由他们来制定学术活动中各项监控条例,负责监督学术研究中的各种行为,受理研究中违规行为的举报、调查、申诉和处理,增加学术腐败的风险成本。
  责编:赵 东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学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是武昌理工学院文科的骨干专业,是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存在。但近年由于招生规模逐渐缩小,两个专业正面临着发展瓶颈。更新专业发展观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可有效引导这两个专业突破发展瓶颈。  关键词: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对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原有办学特色的简析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
期刊
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发挥智力优势、传播现代文明、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今年暑期,商丘师范学院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和共青团河南省委的号召,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投身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积极组织了26个志愿者服务团队、700多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实施“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切实提高政府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高职院校知识与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度,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更加深刻地认
期刊
话题背景: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刚刚结束,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讨论也在渐渐减少,但这些讨论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还很大。不可否认,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扩大和形式多样,关于“社会实践活动日益形式化”的质疑声也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变味,称社会实践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只想着如何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早已
期刊
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老大难”问题,辅导员必须掌握相关知识,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其实现就业。    2008年3月,我带的326名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已经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在整理未就业学生情况的时候,一个叫小燕的女生进入了我的视野。她是中共预备党员,性格活泼,各科成绩平均83分,曾两次获得校内单项奖学金,并且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按说她找工作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为
期刊
学生工作无小事,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耐心地去帮助他们、细心地去观察他们、用爱心去呵护他们,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得到学生的认可。    如果说大学生是在天空翱翔的风筝,那么辅导员就是那根长线,有了线的牵引风筝才会飞得更高。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我带的是2007级本科生。我所在的学院属于典型的工科学院,主要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等本科专业,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是
期刊
2010年6月,在由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中,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孟丽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她是河南省6名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中唯一来自高校的科技工作者。  盛夏时节,记者采访了这位被誉为“农民群众的‘送富神’”的女教授。    “孟老师,您要是来不了我可要跳楼啦!”    采访孟丽教授,是在距离新乡市十多公里之外的新乡县新城区李庄村
期刊
就业无论是作为基础工作还是作为战略任务,无论是被看做长线工作还是被看做短期工作,都将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决定性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洛阳理工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强化就业导向作用,积极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推进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以就业引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显著提高,截至2010年9月
期刊
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启蒙、传承与创新。大学职能的实现,文化是根基,也是动力。长期以来,信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科学统筹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活动层面等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内容健康、功能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    一、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营造优美宜人的学习乐园    校园环境是
期刊
黄淮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院校,有着38年的办学历史。近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学校紧跟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实际,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着重提高育人质量,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新模式。学校先后与苏州国际软件园培训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