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件中的大生意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xiao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残疾人,靠着一把小梳子,竟然也做成了一番大事业,这不得不令人惊叹称奇。
  “我也想成为诗人,当个画家,但是我付诸努力时却差点饿死街头。最终我还是个当木匠的命,我认命了。”这就是谭木匠成功后的一段感慨。
  谭木匠实名谭传华,是重庆万州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他的人生之路可谓是命运多舛。18岁那年,他在河里炸鱼,不慎将自己的右手炸没了,成了一个残疾人。一个在农村且又是少了一只手的残疾人,可以想象要活下去该有多艰难。当时的乡亲们都认为谭传华这辈子算是没有什么奔头了。不过,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让此后的谭传华变得格外坚强和执着。
  今年50多岁的谭传华回忆20多年前的流浪生涯时说他的人生很丰富,得到了很多人得不到的快乐和忧愁,但是他也承认早年的流浪生涯并不是一段幸福时光,只是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一种辛酸记载。
  18岁,厄运降落到了谭传华的身上,人生轨迹自此发生改变。在那个岁月,一个残疾人在农村就是一个失去劳动力的人。不过,要强的他很快走出身体残疾的阴影,跟着从部队回来的二哥学得一手好画,并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23岁的时候,恋爱受阻,读了很多书的他便想去走万里路,他就带着父母给的50元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流浪。
  他在流浪中寻梦,寻找自己的画家和诗人梦。他带着一本词典和几本唐诗宋词,背着画夹子和一个人造革桶包,出发了。没人在出发点给他剪彩,只有父母支持又担忧的复杂眼神。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流动人口还不是很多,谭传华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盲流”。他先到北京买了一个箱子,把书和简单的衣物装进去,就一口气到了西北。50元已经花光,谭传华开始变卖衣物,他至今都记得一块价值120元的上海牌手表只卖了20元。
  一路艰辛,让谭木匠心灰意冷。他就在那年的11月份辗转来到峨眉山,不是来看风景,而是来找一个好地方自杀。
  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要阻止惨剧发生——因为下雪,峨眉山封山。谭传华进不去,只好放弃在峨眉山自杀的想法。他开玩笑说,“要是没封山,今天就少了个给你们做梳子的谭木匠”。
  这个时候他又不愿意回老家,就用身上仅有的几元钱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上了去云南昆明的火车。出昆明站时,因为紧张,半天没找到这张短程票,就想跟着人流混出站,却被火车站查票员扣住了。
  没钱补票,火车站就扣住了谭传华的那个箱子,里面有他的部分衣服和书,是他的大部分财产。对方说,你有钱了就来赎。
  幸好他想赖以吃饭的工具画夹子还在。但是,有了画夹子并不意味着他能在昆明找到吃喝住的地方。
  谭传华对他刚到昆明的三天记忆犹新,那是他人生体验中非常关键的三天。
  第一天,到昆明时他如饿狼,漫无目的地瞎转,连续问了好多人是否画像,都遭到了拒绝。
  一个饭店里,一个男人喝得微醉,桌上还有好多剩菜,这对谭传华充满了诱惑。可能是那个男人看出了谭传华眼睛里的渴望,就把剩下的半瓶酒全倒在那些剩菜里。这给当时的这个文艺青年很大刺激,他咬牙忍住了,没有走向乞讨这一步。
  他说,“人的转变就在一念之间。那个时候我要是失去了底线,我可能会成为昆明的丐帮人物,就没机会成为谭木匠了”。
  到第二天晚上时,他说由于他还没学会叫花子的某些本领,不知道哪里能过夜,对过夜地点的判断“不职业”,致使那晚成为他非常难熬的一晚。
  最开始,他在一栋7层楼的工地上睡觉,枕着桶包,抱着画夹,忍着饥饿。那个时节的昆明夜晚还很寒冷,谭传华清楚地记得那晚昆明下着小雪。半夜的时候,5楼上忽然泼下了一盆水,浇湿了他的半边身子。
  他的衣服在西北卖掉了一部分,出昆明火车站时又没收了一部分,剩下的衣服本来不足以御寒,又赶上这一盆冷水,谭传华沮丧到了极点。他只好跑着跳着,最后发现路灯下的温度比较高,就站在路灯下烤了很久。
  他很清楚地记得那路灯还是红色的,那温暖至今都能很深刻地感受到。最后,他来到郊区,钻到人家的草堆里想过一夜。后来主人发现了就赶他走。他说,“我当时是闭着眼睛走的,我想通了,不管前面是悬崖还是深沟,往前走就是,摔死了也无所谓。”
  在昆明的第三天,他终于拉到了一份业务,活下来了。一个瘦瘦的年轻人看到谭木匠说,“我有很多照片,但想画一张像,看看跟照片有什么区别。你多少钱画一张?”谭传华说,“要是像,你给2元钱,要是不像,你不用给钱。”最后,那个年轻人很高兴地给了谭传华2元钱,其实比年轻人更高兴的是谭传华。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眼前的这个左手画家为了挣这2元钱吃了多少苦。
  谭传华对记者回忆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2元钱。他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而且,我一生有三个重要的2元钱。”虽然谭传华现在的资产不知道是多少个2元钱,但是他说起这三个“2元钱”来,依然饱含深情,感慨不已。
  谭传华平素习惯于把残疾的右手插在裤兜里,他挥舞着左手说,“我第二个2元钱是我从深圳花2元钱买了一把木梳子,让我从此做了谭木匠。第三个2元钱,是我做的木梳子,第一次卖时卖了2元钱。这三个2元钱组成了我的创业史。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云南流浪两年后,在贵州的一场大病让他最终选择了回到老家,娶妻生子,继承了祖上传下来的职业,做了木匠,开始创业。
  谭传华创办了一间三峡民间工艺美术厂。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劳作,雕出了一大批木制的笔筒、拐杖、鬼神造型,等等。当他拿着这批自以为不错的工艺品去广州参加一个全国工艺博览会时,他才发现人家的标价比他的成本还要低,他感到非常吃惊,来时信心百倍的感觉一下子跌入冰点,精神甚至都有些崩溃了。临离开广州市时,谭传华去了一趟商场,他问了一个木制品柜的女营业员,什么木制品比较好销。人家告诉他是木梳。于是他花2块钱就买了一把。回到家,谭传华算了一笔帐,1元钱给商家赚,还剩1元钱里应该有较好的利润。他想梳子人们天天都要用的,应该会有市场的。于是,谭传华决定做木梳了。   当谭传华决定做木梳时,他甚至有些自嘲:爷爷是个木匠,父亲是个木匠,看来,自己这辈子终究也要做个木匠了。谭传华开始了做梳子。他费了好大劲,终于做出了一把梳子。然而,他做出来的梳子不仅粗糙而且丑陋。为了做出一把好梳子,谭传华去向做梳子的老木匠求教。人家告诉他要用锯子锯。然而谭传华回去一试,我的妈呀,这是多么老掉牙的传统方法呀。不行,必须要用现代化的方式才能保证梳子的产量。谭传华想应该用机器来制造才好。他便找了一个工程师,开发研制做梳子的机器。研究了几个月,机器总算做出来了。谭传华便采购来木材,招收工人,开始了大规模制作梳子。等第一批梳子做出来后,虽然做工精良了,可是拿到市场上去卖,却是无人问津。好几个销售员在街上喊破了桑子,竟然只卖了一把梳子,得到营业款2元。谭传华找原因,问销售人员,为何梳子没人要?销售人员实话告诉他,人家说梳子齿短、齿太利,梳着头痛。谭传华自己试过之后,觉得顾客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决定改良。他把制作梳子的机器重新改了一遍,按顾客的要求重新设计了。重新改过的梳子,确实比以前的要好得多。可是市场依然不买帐,生意仍然清淡得很。第一年的营业收入只有3200块钱。再过了一年多之后,他的梳子厂才保持了盈亏平衡。
  梳子是不断改进了,可是销售始终是个问题,谭传华一直找不到原因。有一次他和销售科长一起出去推销梳子,他偶尔发现,这位销售科长竟然用的是把胶梳子。他终于明白了,连推销梳子的人都不喜欢自己的梳子,又如何让别人去接受你的梳子呢。于是谭传华把这把胶梳子拿去认真研究了,他发现确实有许多优点比自己的木梳子要好。于是,他让生产人员把梳子再重新改一下,就按那把胶梳子的样式改,直改到自己都喜欢用了,我们再拿到重庆市场去推销。没用多久,一批新的梳子就改好了。谭传华就提着一袋子梳子,并持着自己的名片去重庆的一家大商场和人家谈生意。不料想格外顺利,仅仅不到半小时,就和人家谈妥了。谭传华便一鼓作气,与成都、西安、武汉等地的商家谈好了合作生意。没费多大的功夫,梳子的销路就打开了,生意也比以前旺盛多了。1995年,谭传华把自己的梳子正式注册了一个商标叫“谭木匠”。谭传华确定要用“谭木匠”作为商标时,主动烧毁了15万把梳子。当时谭传华觉得这15万把梳子的质量比市场上的好多梳子好得多,但已经不符合“谭木匠”的质量标准,会影响“谭木匠”的精品属性。烧梳子一举成为当时很多媒体的话题。
  随着各大商场都在代销“谭木匠”的梳子,一时令谭木匠的品牌声名鹊起。谭木匠梳子被经销商代理销售一段时间后,接下来的问题也来了,商家一般都不愿意把货卖完了就打款给你,总是要拖上一段时间的,有的甚至拖达一年以上的时间。谭传华想,自己这么小的企业那能拖得起呢。于是他又在想着更好的营销法子。
  自行创办专卖店或许是一条不错的选择,也是应对市场出现更多的梳子进行激烈竞争的一个好办法。于是,谭传华试着开办了几家专卖店。不料想,生意竟然非常不错。当时重庆的《商界》杂志还以《快乐的谭木匠》为题,报道了谭传华的创业情况。由于宣传的作用,没多久,就有不少人主动要求加盟经营。谭传华不惜花费了一笔资金,聘请当时颇有名气的“余明阳专家团”,为公司导入CIS。1998年,谭传华签订了第一家加盟连锁店,从此谭木匠走向了产销、品牌、发展的道路。一年多以后的2000年,谭木匠的连锁店已达100家。但是2000年后,连锁店出现加盟数量放缓,业绩下降的危机。谭传华,一边坚持原来的方针,不建豪华办公楼,不买豪华小车,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到加盟店的设备、质量、服务上去。一边还请能人重新设计店堂,把谭木匠的文化含量渗入进去,使店堂透出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的气息。谭传华的举措,果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加盟数量急剧上升,业绩也是稳步提高。到如今,加盟的连锁店已多达800来家。
  在“谭木匠”的人气蒸蒸日上之时,谭传华想到了资本市场,他要把谭木匠做成“百年老店”,要让谭木匠做出世界最好的梳子。经过几年的努力,2009年12月29日,谭木匠在香港主板市场成功挂牌上市。谭传华终于把一把小小的梳子做成了一个大的产业,他自己也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其他文献
佳木斯市有一个环卫女工,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文工团,因为自己家庭的原因,她放弃了要当歌舞团员的梦想,选择做了一个环卫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她一干就是十年。即令是这样,她心里始终怀揣着少女时代的那个梦。  在一个电视选秀的节目上,已为人母的女环卫工深情地唱了一首名叫“遗憾”的歌曲,打动了在场的几乎所有观察员,在观察员同情而又惋惜地评论中,更多的是给予了鼓励。  事实上,不论是做环卫工还是做歌舞
期刊
武者、书生、力工……在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有这样一个大杂院、一方乐土,聚集着各种奇人。  其实,在郑州也有这么一些边缘“城寨”,它们屹立在城市的边缘。每个房间10多平方米,租金一天6元钱。这里的包租公、包租婆可比电影中的慷慨。这里有几千间集装箱房,下铺地板砖,窗口有防盗网,通上电既可照明,亦可启用空调,若需移动,吊车轰隆一响,第二天,家已挪移他处。  漂移的家里,住的是些什么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
期刊
在新时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下,选择一组朱德的故事,源于他作为第一代领导核心之一的共和国帅将,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平易近人。为官,身先士卒;为军,与民同乐;为子,孝义恭亲;为长,舐犊情深。他用他的一言一行践行着那份朴素和执着,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人所体现的那份真实和平凡,那份果敢和担当,还有那份在大义面前孝义不能两全的无奈和悲痛,他是一个血性人物,却
期刊
汴绣《韩熙载夜宴图》  曾经,在郑州奥斯卡影都,我看了冯小刚花巨资打造的电影《夜宴》。该片的官方网站声称,电影背景是“千年一觉夜宴梦”的《韩熙载夜宴图》。  如今,在开封新曹路王坟村一家汴绣工厂里,我看到丝线打造的另一场“夜宴”。一幅尚未完工的《韩熙载夜宴图》绷在绣架上,绣女王燕正绣着韩熙载家中床帐上的细致褶皱。包括王燕在内的五个绣女要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用纤细的丝线在仿古的缎面上,往返无数次,用3
期刊
美国学者唐德刚教授认为,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  关于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的故事,虽然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实的版本,然而围绕周恩来总理去世所发生的一切却成就了他另一个不朽的传奇——1976年初的时候,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
期刊
许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传上古高士许由曾隐居在许昌附近,尧欲让位于他,他坚辞不就,再请他任九州长官,许由不仅不受,反说污染了耳朵,即到颍河边洗耳,以示清明。许由死后葬于鄢陵县许由寨村,墓地犹存。远古时,人们称许由生存活动的地方为许地。西周、春秋时,此处为许国国都,秦代实行郡县制,许国都城为许县治所。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登基建立魏国,因“魏基昌于许”,遂改称许昌,沿用
期刊
2014年的这场世界杯,将毫无疑问地带给整个彩票行业巨量的收益,意料之中地创出销量新高。  巴西世界杯,仅仅4天就让中国彩票业获取了9亿元收入。虽然扮演的仍是国家彩票“销售员”的角色,但互联网彩票公司已经发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努力借助世界杯赛事进行新彩民的培育。  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4点,来自日本的主裁判西村雄一一声哨响,全世界进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在此后31天的时间里,足球无疑成了这个
期刊
全国著名山水画家,画坛巨擘龚柯老先生离世已三年多了,每看到他送我的画作,便勾起我对他的无限怀念。  学画之路  龚柯老先生,祖籍福建,1916年出生于古都开封,19岁于省立开封师范学校艺术专科毕业,1936年春,即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平(今北京)艺术专科国画系。这一步跨越确实不易。因为当时国内艺术院校仅有三所:国立北平艺专、国立杭州艺专、中央大学美术系(系主任是著名画家徐悲鸿),考任何一所艺专都很
期刊
尧山风光  甲午年六月,笔者有幸,和《时代报告》杂志社一行畅游尧山。  尧山大佛已久负胜名,各地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刚到尧山脚下,天空就下起了蒙蒙细雨,雨中登山自然也就增添一些观光揽胜的妙趣。进入尧山瞬间便感受到云雾缭绕、风烟迷蒙、细雨滴翠、空谷寂静。我仿佛在缥缈云烟中脱离了世俗凡尘,在天地间感悟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博大,同时又让我领悟到生命的苍茫与卑微。  我们一同六人乘坐揽车,在万丈峡谷间穿行,
期刊
“国外买品牌产品比国内便宜多了!”中国人出国旅行购物时,常常发出如此感叹。在中国,美国的“平民”品牌——星巴克变身白领乐园、哈根达斯成为奢侈的小众消费……众多国际品牌,一进中国,身价暴涨。“大嘴猴”在美国百货店、超市内售价折合人民币往往只需60~120元,而在国内的专卖店里价格几乎没有低于200元的。是什么原因促使在美国还是平民品牌的“大嘴猴”,登陆中国市场后的价格比美国翻倍还多呢?  因出差经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