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类试题”解题方法例说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老师评讲“表达技巧”类试题时,我们可能有如下感叹:我答的就是这个意思,阅卷老师怎么不给分呢?唉,我怎么不知道从这个角度来回答。嘻!不就是一词之差吗,不应该丢分呀?如此等等。这些感叹其实反映了解题能力的欠缺。面对这类试题,如何规范答题,优化答案,确保高分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熟谙考点,明确答题方向。
  
  先看一道语文试题及学生答案样本:
  例1 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⑧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你认为最佳一条是_________(只填序号)。理由是:
  答案(一)
  我认为最佳的一条是③。
  理由是:③中把词典比喻成良师,二者相互映衬,老师辛辛苦苦的教书育人,令学生获益匪浅,从而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词典的作用很大,让我们收获很多。
  答案(二)
  认为最佳的一条是①。
  理由:内容上说出了学习现代汉语这本字典就能帮助你掌握。
  形式上比较简洁,人们容易记住,起到很好的效果。
  点评:一道题在笔下,首先要思考它到底要考什么?如若不然,仅凭感觉和理解,无方向地乱答一气,结果肯定是吃力不讨好,上文“答案(二)”丢分较多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道题的考点在哪里?从三条广告词中选出“最佳的一条”,当然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它们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其实并无高下优劣之别),命题人的意图在于考查修辞手法。明确了这一考点,答题就有了方向,就可以从分析修辞方法的角度来组织答案。如上述“答案(一)”找准了命题意图,扣住句③中比喻的手法及其作用来分析,得分较“答案(二)”当然要高。
  
  二、紧扣采分点,规范组织答案。
  
  例2 下面是余秋雨散文《道士塔》中的一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4分)
  就在这时,欧美学者,汉学家、考古学家、冒险学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愿意吃苦,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杀的准备,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也正茶香缕缕。
  答案(三)
  这段文字描写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欧美学者想尽办法来获取文化古物与中国政府对文化漠然不视的行为对比,深刻深明地体现了中同人的无知,批判了统治者对文化的轻视。
  答案(四)
  此段运用对比的表达效果,充分体现外国对珍贵文物的爱惜,而中国政府却不甚重视。外国学者冒着被殴打、被杀也要文物,而清政府坐视不理,茶香缕缕鲜明的对比。
  点评:从题干和题目内容上看,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对比方法的分析。这类题目答题规范格式是:手法+诠释+情感。赋分也是依据每一步程序采确定的。可以组织答案如下:这段文字采用对比的手法。(采分点一:手法界定,1分。)将欧美冒险家与中国官员对比,写出了欧美冒险家的贪婪和中国官员的愚昧与腐败,(采分点二:具体诠释,1分。)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憎恶之情。(采分点三:表达情感的分析,2分。)
  事实上,不少考生答题时没有扣住得分点来规范作答,或无手法界定,或无具体诠释,较普遍的是缺少情感表达的分析。例如上面“答案(四)”,没有抓住“采分点三”,缺少表达情感的解说;“答案(三)”则按照规范格式答题,兼顾所有采分点,较全面周到。
  
  三、运用术语,准确表述答案。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落
  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问题:诗的前四句,写“花”写“雪”,虚实相间,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五)
  作者开篇写梅岭的花初开,天山的雪还未化,此实景;后雪如花一样,似乎挂满了树梢,花又如雪一样纯白,似乎又在下雪,此处虚现实性;作者虚实结合,点染了一处非常美的景色,令人回味。
  答案(六)
  “发”“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花和雪动态情,使人沉浮在花与雪的世界。
  第二句“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将花与雪的各自特点表现出来,相互衬托,形成一幅美丽的药雪图。
  点评:从题干上看,“前四句”、“花”、“雪”规定了分析的内容,“虚实相问”提示了答题的方向,这道题应该说是容易得分的,但事实上未必尽然。“答案(六)”扣住了花和雪,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但为何阅卷老师只给1分呢?同“答案(五)”比较可知,它缺少规范的表述,特别是不懂得用分析鉴赏的术语。不懂“术语”,别人就有理由认为你是“外行”,给分自然要“吝啬”了。“答案(五)”有“此实景”、“此处虚写”、“虚实结合”、“点染”、“令人回味”等词,既紧扣要求,又能准确表达,是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
  所以要想有一个准确完美的答案,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评价分析的术语,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借古讽今、铺垫渲染、正侧结合、咏史抒怀等等。
  [实战演练]
  1.阅读下段文字:无形的风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要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醉。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题目: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用顽皮的小手……”运用拟人,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按照规范格式进行赏析均可)
  2.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把雪花的“随意穿帘幕”同梅花的“散彩向空山”不同行为和品格予以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和对作品思想内容/作品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要整体把握全词,明确对比的手法,才能准确答题。)
其他文献
回顾湖北自主命题的这几年,我们不难发现在命题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即越来越重视教材。暂且不说语言知识的考查,单就语言运用题来看,试题源于教材,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但是又不拘泥于教材。这不得不让我们从一个新的层面认识高考与课本的关系。我们不妨先看看近几年全国统一考试湖北语文试卷的语用题。  2006年湖北高考卷第21题  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
期刊
where可用于引导定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其用法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时有考查,现将其用法作一归纳和分析:
期刊
Friendship with oneself is all important, because without it one cannot be friends with anyone, else in the world.
期刊
命题主旨与形式  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考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干扰项设置
期刊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起伏跌宕才能引人入胜。要造成曲折、形成波澜,常用抑扬手法。抑扬可以造就转折、形成波澜。但要注意把握抑扬的分寸。作为手段的抑或扬,既不能不足,又不能太过。抑扬不足,显示不出反差,文章无法形成跌宕的气势;抑或扬太过,则会引起读者对真实性的怀疑,或削弱文章的艺术美感。只有恰如其分,才能使文章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又真实可信,充满美感。  抑扬结合的第一种方式是先抑后扬(也叫
期刊
由于高考考场环境的紧张气氛及考生内心的心理压力等种种因素,许多平时能写好作文的考生也可能会出现临场失误。如果真的“马失前蹄”了,该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考生即使发现自己临场作文出现了失误,也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乱了阵脚,而要想方设法地加以补救。否则过度紧张或惊慌,则会导致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对策而白白丧失良机。  下面,我们具体说说常见的临场作文失误与补救办法。  常见失误一:思维短路  有
期刊
中学生高考作文时如何运用一些小技法来创新的问题,颇值得研究。高考作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写顺都难,创新就更不容易,考生要写出内容充实又有新意的文章,如果能充分调动课内外的阅读积累,围绕一个健康积极的主题,从几个小的侧面把自己的阅读才情展示出来,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一、展示自己阅读的广度    所谓阅读广度,就是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式,将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出来,以显示广阔的阅读面和开阔的
期刊
(一)影片对白    Mr. Braddock: Hi, what's the matter? The guests are all downstairs, Ben, waiting to see you.  Benjamin: Look, Dad, could you explain to them that I have to be alone for a while?
期刊
独家专访王宝强  晨报:怎么就看中你演董存瑞呢?是因为看中你演的顺溜了么?  王宝强(以下简称“王”):找到我时还没演顺溜,应该是看中了我演的许三多。“董存瑞”是2009年拍的,2007年有领导就找到我,说要演董存瑞得找王宝强,我一听当即就答应了,那个时候连剧本都没有。  晨报:你觉得自己和董存瑞像吗?  王:我俩都是河北人,从外表看我俩都有两个酒窝,都是单眼皮,个头也差不多。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女
期刊
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我们以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故宫里的‘星巴克”’为例,谈谈如何构思一篇深刻的考场作文。    一、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就是能够“小中见大”的题材,因为其中可以包含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