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暖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以为,我一生最爱的季节是秋天,就像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写的那样:“秋天,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也许是受了他的影响,以至于我每逢秋季,总有满心的诗意。然而,更多的却是满腹惆怅,遇秋感伤,总觉得秋季太过悲凉,太过萧索。身处秋日,感觉自己像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天涯浪子,孤独地望着夕阳。秋风吹拂脸颊,仿佛世界除了落寞,再无其他内容了。
  秋天于我而言,最大的惊喜就是它的尽头连着冬,可以让我对冬天的怀念更真切。比如这会儿,我就无比怀念冬天了,怀念故乡的冬天。
  依旧记得那年寒假的一个清晨,我起得很早,走出房门就看见降雪了,雪落了一院,不禁欣喜起来。父亲要我和他一起运肥料到地里。我牵着那头黄牛,走过村子。家家户户烟囱里的袅袅炊烟,给人祥和、温暖的感觉。冬天终究是温暖的,临近新年,远方的游子已经归来,大家围聚在火炉旁,笑说着“去年的故事”。
  走出村庄,来到小河边,我忽然想起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真是妙不可言,这景,倒真像从那篇散文中走出来的一般。小河就是一条银带,蜿蜒通向远方。时不时飞过来几只鸟儿,停在悬崖上,惊落几片积雪。我戴着母亲编织的南瓜帽,兴奋异常。路边的树被雕刻成了玉树,我俨然走進了仙境。远处枯草里,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野鸡的鸣叫。我,已然深深陶醉在了故乡的雪景里。
  如果说秋天是沧桑的老人,那么,冬天就是襁褓中的婴儿,蓬勃着一种向上的激情,为春天的新生而凝聚着力量。雪,润物细无声。而农家人,最喜欢的季节也就是冬天吧!冬天,是团圆的季节。全家人聚在一块,其乐融融地诉说着一年的经历。朋友三三两两相约,一瓶烧酒,边饮边聊,无限欢乐便也都在这酒里了。
  那年冬天午后,雪刚停,友人相约去他家小聚。友人家离我家不远,过一条河也就到了。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夕阳映得路面的积雪闪闪发光。虽然冷清,不过这感觉来得正好。友人家以前还没有盖起新屋,陈旧的土墙反倒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乡情。那种感情如烟如风,升腾在我的心中。宽敞的院子里一棵青松苍翠挺拔,上面挂满了苞米。饭后,我靠在窗边,斜阳照着我发红的脸庞……我如痴如醉,默默享受着冬天带给我们的久别重逢的喜悦。
  雪霁醉旧屋,苍松挂斜阳。冬天,果真满足了人对温暖的渴望与需要。
  (指导老师:李新平)
其他文献
或是花香太浓,一阵阵扑来,与我撞了个满怀,竟让我有些晕眩。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窗外的香樟慵懒地立着,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精巧,耳边有微风细细地吹过……一切都安详美好,仿若从前。  也是一个这样温暖的午后,我安坐在一个略有些熟悉的屋子里,周围静默无声,约莫是在进行一次考试。这不过只是一个寻常的日子。  一阵铃声响起,我看到有人站了起来,他们开始嬉笑怒骂。好多人啊,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有喜欢的,还
期刊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在政治舞台上也经常能够扮演重要的外交官角色。各国经常赠与或出租自己的特色动物,给严肃紧张的国际政治增加了一抹别样的亮色。从熊猫、长颈鹿到狗,那些在外交舞台上活跃过的动物,变成了情感和对外关系的载体。大熊猫:来自中国的任性  中国向外国送大熊猫以示友好的做法在千年前就出现了。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早在武后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罴”。据大熊猫专家
期刊
1  “梦想”真的是一个无论何时都能触动心弦的词。  从幼时起,我便立下了做老师的志向。或许这是很多孩子,特别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有过的梦想。只不过很多人也就是说说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又换了个梦去追。只有我,死守着这个梦想,直到看着它破灭,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  若说其间我没有动过其他念头,也并不准确,那时的我倒不至于如此虔诚。  小学毕业前,大家都跟风似的写同学录。其中有一栏是
期刊
1  黄昏,夕阳西下,风少侠手持长剑站在山坡上,眺望耸入云层的山顶,火一样的晚霞笼罩着他。风拂起他白色的长袍,宛若涌动的海浪。那个刚刚被他追赶的盗贼闪身钻进了密林,但他现在并不想追赶他。  风少侠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早晚有一天,他会抓住他。  他朝山脚下的村庄走去,风挤进了院子门前的篱笆,有几个孩子从屋里走出来,他们欢快地朝他跑来,嘴里大喊:“风少侠!风少侠……你抓住盗贼了吗?你抓住盗贼了
期刊
六月来了,乍热未酷时,和煦的夏风犹如母亲的手,是那么温柔、安详,在她精心哺育下,绿了芭蕉,黄了枇杷,木槿花开,瓜豆满架……虫儿们飞起落下,蟋蟀们齐声歌吟。蛙鸣声中,一场场酣畅的夏日骤雨来回浇灌,满世界的自然生灵潜滋默长,逐渐饱满、壮大。  各种时令水果都上市了,拈起一枚圆圆的甜杏,放入口中,轻轻咀嚼,唇齿生香。六月的气息在这座城市里弥漫。天地充实、万物丰满的盛夏,正在降临。我住在常春藤花园的深处,
期刊
我厌倦了劳作,  厌倦了炎热的长日;  我投向你温暖的胸膛,  你会接受我吗,甜美的精灵?  厌倦了为了崇高光明的道路  长久的,盲目的挣扎——  厌倦了明灭的余烬般  将熄不熄的希望。  厌倦了寻找糟糕的密码,  来还原“善”应有的意义;  不满于我的厌倦——  又厌倦了自己的不满。  我厌倦了信任  我的信任只能被折磨证明;  你会一直相信我吗?你会  成为我真诚温柔的爱人吗?  我厌倦了漂泊
期刊
对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来说,夏天已经开始展现出自己巨大的威力。广东进入蒸笼,长江沿线在闷热的天气里苦熬,北京则在连续高温中被烤成了荷包蛋。在欧亚大陆彼岸的德国,人们也如临大敌地准备迎接夏天。早两年横扫欧洲的极端高温已经把当地人弄怕了,正想着今年要怎么争取高温假以对抗太阳将军的考验。  但即使如此,在德国你还是很难看到空调的身影。被中国人视为救命恩人的空调制冷,在德国人眼里似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这
期刊
首先,我向语言文字工作者提出一个诚恳的请求:请发明一个和“独处”同义的,更像名词,并且更好听的词!翻译的时候,我发现本诗题目中的“Solitude”在汉语里能够对应的只有“孤独”“孤寂”“独居”“独处”这几个词,前两个从理解意义上讲,有点儿贬义的味道,“独居”肯定更不对,于是只剩下“独处”是对的。但是能把题目翻译成《致独处》吗?听起来像主人公受了宫刑……所以我作为特立独行的翻译者,自作主张地把题目
期刊
[知趣]  问:影视剧里,皇帝所享用的食物叫御膳,吃的都是珍馐美味,真的那么奢华吗?宫廷御膳到底好不好吃呢?  答: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代的皇帝拥有豪华富贵的生活,吃的全是山珍海味。清朝乾隆年间,皇帝的菜谱,每顿饭120道菜,一张桌子都摆不下,远处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挥太监们拿过来。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古代的皇帝有时候并不能好好吃饭。  御膳,更多的是附带着传奇色彩,有时并不那么美味。比如御膳之一“珍珠
期刊
哈尔滨之行,印象最深的是吃。  锅包肉久负盛名,事实证明,“见面不如闻名”。我一直怀疑,有可能是我俩没找对地方,或者是期待太高,总而言之,肉太硬,酸太呛,糖太腻。  豆豉鲮鱼油麦菜,这道菜,把豆豉、鲮鱼、油麦菜分开,三个都是好样的,但是当它们仨凑到一起,鲮鱼稳稳地压住了油麦菜的清香,油麦菜略带挑逗地勾引出了鲮鱼的腥,豆豉冷静地问它俩:“你俩是不是不够咸?”于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  吸取了之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