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方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45例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ingguixu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朱老方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朱老方加味,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每次0.6 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占66.67%、3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朱老方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湿热痹阻型;朱老方加味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1] 。姜泉等[2]
  对475例RA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发现,湿热痹阻型最多,占41.7%。因而寻找一种对湿热痹阻型RA具有确切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朱老方乃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方,主治湿热痹阻型RA。笔者运用朱老方加味治疗湿热痹阻型RA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湿热痹阻型RA患者9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12例,女33例;年龄30~35岁,平均(32.7±4.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中位数15.1个月。对照组男11例,女34例;年龄30~35岁,平均(32.1±4.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中位数13.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标准[3]。①关节晨僵1 h以上,持续6周以上;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疼痛6周以上;③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疼痛、肿胀至少6周;④关节对称性肿痛;⑤手X线片示具有典型的RA改变,如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⑥有类风湿结节形成;⑦类风湿因子阳性。具备上述4项或4项以上即可诊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订。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触之有热感甚至灼热,烦闷不安,口渴不欲饮,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病情处于活动期;④1个月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⑤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病情严重,关节严重变形者;②正准备妊娠或妊娠、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其他风湿免疫类疾病者;④合并肝、脑、肾、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对2种或2种以上药物、花粉、食物等物质过敏者;⑥病情危重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朱老方(药物组成:当归20 g、川芎2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穿山龙30 g、鸡血藤30 g、淫羊藿30 g、徐长卿30 g、
  豨莶草30 g、柴胡10 g、炙虫10 g)加味,即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生地黄10 g、赤芍10 g、延胡索30 g、骨碎补30 g、土茯苓50 g,每日1剂,水煎
  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湿邪偏重者,加松节、海桐皮,以增强化湿作用;热邪重者,加苦参,取其清热燥湿作用;兼有肝肾亏虚者,酌情添加滋补肝肾类药物。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每次0.6 g,
  每日2次。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5]:①晨僵时间 < 15 min;②无疲惫感;③关节无压痛;④关节活动时无疼痛;⑤腱鞘或关节无软组织肿胀;⑥红细胞沉降率(魏氏法)男性< 20 mm·h-1,女性< 30 mm·h-1。符合以上5项及以上者为显效,3项及以上者为有效,未达3项及以下者为无效。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的方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两组在观察过程中均未出现退出、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ESR、RF、CRP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 论
  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约为1∶3,主要临床表现为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小关节的对称性、持续性疼痛、肿胀、晨僵等;全身表现可有发热、贫血、血管炎、心肺、神经系统表现及皮下结节等关节外表现,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病理表现为慢性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出现关节的骨和软骨破坏,未正确治疗的RA可反复发作多年,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1]。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6]。湿热痹阻型RA的成因主要为直接感受风湿热邪和感受风寒湿邪,入里化热[7]。朱老方加味中,豨莶草辛散苦燥,能祛筋骨间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生用性寒,宜于风湿热痹,为君药。徐长卿、土茯苓甘淡渗利,通利关节,利湿,可导湿热从水道而去,为湿邪寻找出路,加强君药清热利湿作用;穿山龙可祛风湿,微寒清热,善治热痹,可协助君药增强清热除湿作用。二药为臣药。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当归、鸡血藤、生熟地、白芍滋阴养血,使邪去而不伤阴血;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柴胡疏肝行气,气行则湿化;炙虫能破血逐瘀,性善走窜,周行全身,以行药力;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以上诸药,皆为佐使之用。本方的配伍特点为利中有滋,泻中有补,降中有升,活血之中兼有养血,祛邪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使湿浊得利,热邪得清,瘀血得行,所发诸症皆相应而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豨莶草可增强T细胞的增殖功能,抑制IL-1的活性,促进IL-2的活性,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局部病理反应达到抗风湿作用;土茯苓所含有的落新妇苷酸有明显的镇痛、利尿作用,并可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炎症过程,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穿山龙水煎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具有抑制作用;白芍可使处于低下状态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地黄、柴胡具有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栗占国.临床风湿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
  [2] 姜泉,蒋红,曹炜,等.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J].中医杂志,2007,48(3):253-255.
  [3] Arnett FC,Edworthy SM,Blo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1988,31(3):315-32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
  [5]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6.
  [6]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81.
  [7] 侯雷,马武开.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的研究评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63-66.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干燥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服用新风胶囊,对照组服用白芍总苷,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测定静态唾液流率、泪膜破碎时间、双眼荧光素角膜评分。结果:①治疗组对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金雀根粉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0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治疗组给予金雀根粉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两组均同时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疗程共24周,对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总体疼痛强度)、体征(包括脊柱活动度、臀地距、胸廓活动度、S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5例,独活寄生汤以口服结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记录术前、术后l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评定腰痛的程度。结果:术后6个月内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 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  【关键词】 椎间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桂附瓜藤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桂附瓜藤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进步1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0.63%;对照组显效7例,进步12例,有效5例,无效8例,有效率占75.00%。两组疗效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表达的变化,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异常与CD19+CD24+Brge及BTLA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的表达频率,并与20例健
期刊
【摘 要】 报告了运用益肾蠲痹法治疗幼儿多发性动脉炎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各1例,均获良效。  【关键词】 益肾蠲痹法;朱良春;动脉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验案  “益肾蠲痹法”是我国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及其子女朱婉华等学术团队,在继承著名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学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7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2008年“益肾蠲痹法”被定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全国协作组验证方案,以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住院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及手法按摩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临床缓解11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86%。两组
期刊
【摘 要】 中医证候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从证候辨证、证候分布规律、证候与体质、证候与统计学、证候与客观指标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中医证候;文献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外周关节及肌腱、韧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羌归膝舒丸在治疗膝骨关节炎(中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选取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寒凝血瘀)治疗组服用羌归膝舒丸,用筋骨痛消丸作为阳性对照组。于服药后第4周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①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及中医证候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
【摘 要】 综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炎症反应,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现状,显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即具有独特优势,亦有不足之处。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免疫炎症;中医药治疗;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反应有关。其西医治疗不外乎非甾体类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