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难看出,新大纲对语言教学目的的探求,十分重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文能力的快速有效途径,也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本人数年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历次都能取得较好成绩。我本人最深的体会是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学生“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古代文人做学问大抵都是这样,老师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学的。到现在我们有经验的老师和同样把“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但这也充分说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字新词需要在读中去积累,去认知:文章内容需要在读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素材需要在读中去掌握,不难想象,离开了读的语文教学将是干瘪无味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老师严重忽视读书这一重要环节,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或者用多遍抄写来代替“读”。为了完成几十遍的抄写任务,学生绞尽脑汁,个别学生竟练就了特殊的抄字本事。老师也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呢?仍不甚理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做无效劳动。因此,书。我们不但要读,还要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小学生辨析能力较差,读什么,怎样读难以把握。所以老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以期收到理想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选择地读。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以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和语言素材的积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经过专家精心筛选,是必须让学生读的,而中外名著,学生好的习作,精彩片段,也都可以让学生读。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去选择。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文章适合,不同的学生也要有所不同选择。其次,要有所重点地去读。小学生读书,除起到增加阅读量,拓展眼界的作用外,还要结合培养其写作能力的层进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在不同的阶段,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多读和本阶段训练项目相关的内容,目标明确了,效果会更好。再次,要有思地去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也是这样。有思才能有感,有思才能有悟,才能进一步去读懂,读有所得。单纯的为读而读是学生中存在的现象,教学时必要注意及时指正。适当搞一些集体读书活动,提高一些精要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最后。要有方法地去读。读书讲究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读学结合。读书是途径,学是目标。读《课间十分钟》,我让学生注意人物活动场面的描写,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读《雨中》,我让学生注意学文章的结构和安排,学人物的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渐进提高。2、读记结合。学语文要重视积累,记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要记,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要记,精彩片断要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描写要记,好的词句要记,既可以熟读成诵记在心里,也可以重点收集记在纸上。只读不记,效果不佳。3、读练结合。读书时,要通过不同方式,针对所读内容设置若干练习题,或自己编设,或互相协作,教师亦可有目的地为学生编设,直接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准确快速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5、读写结合。大纲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注意观察是很重要的,但不少同学往往有话说不出,或写得乱七八槽。这都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加强练笔。如读了《课间十分钟》之后要求学生仿写同类文章,学习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读《古井》之后,可让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以后学习读后感作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心思想的灵魂作用。
正是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了学生的“读”,所以学生读书读的多,且能掌握读书的要领,大部分同学都能从“读”中理解文章,模仿写作。稍差的学生也能利用摘句、模仿的方法作文。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写作水平较差,可在一次习作中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可爱的春天》,这位学生把第八册中的《燕子》、《可爱的草塘》以及基础练习中朱自清的《春》这三篇文章结合在了一起,并加以适当调整,组合成了一篇很好的写春天的文章,我读过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感觉学生不仅会读书了,而且会灵活运用了。看来古人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把这篇文章在班内进行了评讲,并对该生大力表扬。全班同学通过此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读书的劲头儿更高了。“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希望我们大家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他们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让书声充满课堂,让书声充满校园,让琅琅的读书声为语文教学增添美妙的旋律,伴随孩子快乐的成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国古代文人做学问大抵都是这样,老师是这样教的,学生也是这样学的。到现在我们有经验的老师和同样把“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但这也充分说明“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新字新词需要在读中去积累,去认知:文章内容需要在读中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需要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素材需要在读中去掌握,不难想象,离开了读的语文教学将是干瘪无味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老师严重忽视读书这一重要环节,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或者用多遍抄写来代替“读”。为了完成几十遍的抄写任务,学生绞尽脑汁,个别学生竟练就了特殊的抄字本事。老师也认真负责,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学生苦,老师累,效果呢?仍不甚理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在做无效劳动。因此,书。我们不但要读,还要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小学生辨析能力较差,读什么,怎样读难以把握。所以老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以期收到理想效果。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指导学生读书时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选择地读。一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以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和语言素材的积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经过专家精心筛选,是必须让学生读的,而中外名著,学生好的习作,精彩片段,也都可以让学生读。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去选择。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文章适合,不同的学生也要有所不同选择。其次,要有所重点地去读。小学生读书,除起到增加阅读量,拓展眼界的作用外,还要结合培养其写作能力的层进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在不同的阶段,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多读和本阶段训练项目相关的内容,目标明确了,效果会更好。再次,要有思地去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也是这样。有思才能有感,有思才能有悟,才能进一步去读懂,读有所得。单纯的为读而读是学生中存在的现象,教学时必要注意及时指正。适当搞一些集体读书活动,提高一些精要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最后。要有方法地去读。读书讲究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明显地感受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读学结合。读书是途径,学是目标。读《课间十分钟》,我让学生注意人物活动场面的描写,学习相应的写作方法;读《雨中》,我让学生注意学文章的结构和安排,学人物的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渐进提高。2、读记结合。学语文要重视积累,记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要记,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要记,精彩片断要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描写要记,好的词句要记,既可以熟读成诵记在心里,也可以重点收集记在纸上。只读不记,效果不佳。3、读练结合。读书时,要通过不同方式,针对所读内容设置若干练习题,或自己编设,或互相协作,教师亦可有目的地为学生编设,直接训练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4、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准确快速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5、读写结合。大纲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下来。注意观察是很重要的,但不少同学往往有话说不出,或写得乱七八槽。这都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加强练笔。如读了《课间十分钟》之后要求学生仿写同类文章,学习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读《古井》之后,可让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以后学习读后感作准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中心思想的灵魂作用。
正是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重视了学生的“读”,所以学生读书读的多,且能掌握读书的要领,大部分同学都能从“读”中理解文章,模仿写作。稍差的学生也能利用摘句、模仿的方法作文。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写作水平较差,可在一次习作中给老师一个惊喜。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可爱的春天》,这位学生把第八册中的《燕子》、《可爱的草塘》以及基础练习中朱自清的《春》这三篇文章结合在了一起,并加以适当调整,组合成了一篇很好的写春天的文章,我读过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感觉学生不仅会读书了,而且会灵活运用了。看来古人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把这篇文章在班内进行了评讲,并对该生大力表扬。全班同学通过此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读书的劲头儿更高了。“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希望我们大家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他们读书的时间和空间。让书声充满课堂,让书声充满校园,让琅琅的读书声为语文教学增添美妙的旋律,伴随孩子快乐的成长!